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脑梗死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超早期静脉溶栓可使闭塞血管再通,但由于时间窗过短,只有很少比例的患者能获得治疗。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可以从骨髓中动员到外周血并归巢到缺血区,通过旁分泌生长因子或直接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参与内皮修复和新血管形成,从而改善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在动物身上的EPCs移植研究 相似文献
2.
3.
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皮祖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分化潜能,能够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等血管细胞,使其成为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领域研究的热点.自1997年,首次在循环血中发现内皮祖细胞以来,对循环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生物学特性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它不仅是出生后血管形成的物质来源之一,而且还是保护和修复机体整个血管内皮层的重要力量.因此,CEPCs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的联系同样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变化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7天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荆豆凝集素I和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结果:①稳定性心绞痛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FMD较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也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N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对照组循环EPCs数量明显减少,且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也明显下降,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数量及迁移能力无差异(P>0.05),但黏附和增殖能力降低(P<0.05)。③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不稳定性心绞痛组EPCs的数量及功能均与FMD呈正相关(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仅EPCs黏附功能与FMD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EPCs数量及功能下降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一致,提示当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又缺乏足够有效的EPCs时,可能影响冠心病的病情程度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6.
存在于外周血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事实已被多方实验所证实,这为治疗心肌缺血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主要就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内皮祖细胞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祖细胞(EPCs)是一种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目前发现成人体内存在EPCs,它可以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并整合到血管损伤部位,参与血管修复。最近文献显示:循环EPCs的数量和功能可以作为内皮损伤的标志;在肢体缺血、心肌梗塞和中风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EPCs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功能障碍是促进冠心痛发生发展的首要因素,内皮祖细胞能够定向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促进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因此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内皮祖细胞移植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入选患者60例,其中Hhcy患者30例(Hhcy组),非Hhcy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流式细胞仪计数循环EPCs(即AC133 KDR 细胞).此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培养4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Ⅰ和DiI标记的乙酰化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Hhcy患者循环EPCs数量、外周血正在分化的EPCs数量[(63.9±11.7)、(36.1±6.5)个]均较对照组的[(91.5±14.2)、(51.5±8.3)个]明显减少,均P<0.01;这2种EPCs数量均与血Hcy水平呈反向线性关系.Hhcy患者EPCs的迁移和黏附能力也较对照组的明显受损,EPCs的这2种功能与血Hcy水平呈反向线性关系.结论:Hhcy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功能减退,且EPCs的数量和功能与血Hcy水平呈反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拥有丰富的血管供应,它的生长需要氧和营养成分不断供给,局部微环境持续稳定、细胞增殖的迅速促进、代谢产物被及时带走,这都与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参与了肿瘤新血管生成并促进肿瘤生长[1,2]。本文就此作一综述,并简要介绍EPCs在肿瘤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内皮祖细胞来源于骨髓细胞,在维持内皮细胞完整性和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方面起关键作用.糖尿病可引起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包括促进活性氧簇产生,降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刺激炎性反应,抑制与血管新生有关的蛋白信号通路等,最终导致血管新生障碍,这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伤口愈合延迟甚至面临截肢危险的重要原因.探索作用于受损糖尿病内皮祖细胞功能的新靶点,可通过改善内皮祖细胞功能,开拓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和足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血管生物学的发展又为治疗性血管再生增添了的新的内容:细胞介导的血管再生〔2〕。自从在成人的骨髓和外周血中发现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后,这一观念被迅速推广。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EPC不仅参与胚胎期的血管发育,也存在于成年机体的骨髓及外周血,在出生后的血管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移植体外扩增的EPC或新分离的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有效地增强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骨髓、外周血、脐血可以提供大量的EPC ,因此,移植EPC将成为调节血管再生的有效战略。1 成熟个体中的血管EPC近来,EPC与血管再生的关系及… 相似文献
14.
1某些缺血性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有血管的闭塞和退化,因此,当今心血管病学中一个重要的进展就是兴起了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的治疗。新生血管生成,或者血管新生(neovasculorization)主要有2个过程: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和血管形成(angiogenesis)。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培哚普利在冠心病治疗中对循环血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大剂量组(n=28,给予常规药物+8 mg培哚普利)。随访12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采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II(Ang II)水平。
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较治疗前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0.05);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Ang II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及Ang I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同时,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及FMD均明显升高,hs-CRP及Ang II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培哚普利对循环血EPCs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较大剂量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方法: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组(n=29,给予常规药物+4 mg培哚普利)和大剂量组(n=28,给予常规药物+8 mg培哚普利)。随访12周,治疗前后各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PCs水平,采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紧张素II(Ang II)水平。
结果:治疗12周后,对照组、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较治疗前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0.05);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Ang II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治疗后,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s-CRP及Ang I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同时,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循环血EPCs及FMD均明显升高,hs-CRP及Ang II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培哚普利对循环血EPCs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较大剂量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近年研究表明它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就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功能的改变及内皮祖细胞在冠心病的治疗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Asahara等1997年首次在Science杂志提出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以来,有关EPC的研究日益增多。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又称为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不仅参与胚胎血管生成,而且最近几年研究发现,EPC也参与出生后的血管发生过程,提示它在缺血性疾病、防止血管再狭窄、血管创伤愈合等过程中的重要治疗作用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就目前有关EPC的来源、发育分化、动员与归巢及其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调节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分为对照组和VEGF干预组。VEGF干预组加入不同浓度VEGF(25,50,75,100μg/L)培养48h,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RT—PCR法半定量检测VEGF对EPC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比色测定VEGF对EPCs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VEGF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EPCs数量并明显促进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VEGF可上调EPCseNOSmRNA的表达,促进EPCs分泌一氧化氮。结论VEGF可能通过上调EPCseNOSmRNA的表达影响EPCs部分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时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和循环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DM)患者,特别在并发大血管病和微血管病时,体内循环内皮细胞(CECs)、内皮祖细胞(EPCs)和循环祖细胞(CPCs)均发生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本文将围绕这些变化讨论其发生原因、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