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与脑梗死的关系及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2例,根据是否并发脑白质疏松症将其分为LA组与非LA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结果 LA组中高血压病史10年以上、腔隙性梗死的患者数显著多于非LA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水平亦显著高于非L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高血压病史、D-D增高是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长期高血压病史、腔隙性脑梗死、高hs-CRP及D-D水平与并发脑白质疏松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H型高血压对脑白质疏松症(LA)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顺序入选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白质疏松症患者,按照脑白质疏松程度Wahlund分级将患者分为轻中度脑白质疏松组和重度脑白质疏松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随访1年,以全因死亡及新发脑血管病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 共计入选患者864例,其中男性535人(62%),平均年龄(68.3±3.2)岁,失访12人,共计852(98.6%)人完成最终随访。重度脑白质疏松组的年龄,同型半胱氨酸,痴呆史,高血压史,H型高血压史,吸烟史显著高于轻中度脑白质疏松组(P0.05)。年龄、痴呆史及H型高血压是脑白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1年发现重度脑白质疏松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轻中度脑白质疏松组,而两者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H型高血压是脑白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白质疏松症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不同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症的脑梗死患者梗死复发的可能性。方法:对332例合并脑白质疏松症的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评价脑白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并进行1年跟踪观察。结果:332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轻、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症1年内脑梗死复发率分别为5.1%、10.8%、15.4%,重度复发率高于轻度(P<0.05,RR=3.04);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症患者1年内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白质疏松症能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可能性,对合并脑白质疏松症的脑梗死患者,应当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多个炎症指标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多个炎症指标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标(BASDAI)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活动期组与静止期组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并与BASD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活动期组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IgA异常率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活动期患者C反应蛋白和IgA高于静止期患者(P〈0.05)。对所有患者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C反应蛋白和IgA与BASDAI相关,C反应蛋白与IgA相关。其他指标与BASDAI不相关。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多个炎症指标如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与IgA均出现改变。C反应蛋白和IgA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以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海拔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患者的炎症和凝血水平,为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222例COPD患者,其中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111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非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1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凝血相关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参数,对两组患者的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COPD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患者的炎症和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且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较病例组高,纤维蛋白原含量与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红细胞压积与红细胞沉降率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警惕高海拔地区COPD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患者由于凝血机制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出血风险,关注患者的炎症相关指标变化,及早合理地对这类患者的炎症及凝血水平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01-3002
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42例脊柱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评分分为病情活动组79例、病情缓解组63例,以同期正常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着重观察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病情活动组、病情缓解组血浆DD、Fib、CRP、ESR、DAS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活动组血浆DD、Fib、CRP、ESR、DAS28均明显高于病情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rn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DD、Fib、CRP、ESR与DAS28呈正相关(P<0.05)。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脊柱关节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检测方便且实用性强,是判断脊柱关节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用于预测脑损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死亡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严重脑损伤患者97例,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高评组(APACHEⅡ评分>20分)27例、中评组(APACHEⅡ评分>10~20分)41例和低评组(APACHEⅡ评分≤10分)29例,测定3组入院后第1,3,5,7天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高评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第1,3,5,7天均高于中评组和低评组(P<0.05),高评组和低评组C反应蛋白水平在第5,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相关性(r=0.726,P<0.05),C反应蛋白与APACHEⅡ评分无相关性(r=0.387,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预测脑损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死亡风险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背景:单纯脑白质疏松症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知功能是脑血管病神经心理研究的一部分,但目前关于两者的对比研究还是空白。目的:探讨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及单纯脑白质疏松症合并脑梗死认知功能的不同特点。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7-03/2000-05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91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疾病类型分为3组,其中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组27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33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组31例。另外选择健康对照组30例。以上各组观察对象均自愿参加观察。方法:对各组观察对象进行认知功能及记忆能力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认知功能测定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按不同文化程度(文盲、小学、中学、大学)评分分别低于17,20,22,23分为痴呆。记忆能力测查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甲式,测查内容包括联想学习、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图像自由回忆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将上述5项测查成绩换算成量表分并算出记忆商。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观察对象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临床记忆量表评分。结果:纳入脑血管病患者91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各组观察对象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1例(77.8%);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8例(24.2%),痴呆25例(75.8%);单纯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6例(19.4%),痴呆24例(77.4%)。②各组观察对象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及临床记忆量表评分比较: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单纯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组两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2.14~3.81,P<0.05~0.01)。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组和单纯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组评分显著低于单纯脑白质疏松症组(t=2.13~3.37,P<0.05~0.01)。结论:①单纯脑白质疏松症认知损害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为主。②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和单纯脑白质疏松症 脑梗死的认知障碍以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为主,其程度明显重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可以作为评估单纯脑白质疏松症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LN患者60例作为LN组,LN患者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DAI-2000)评分系统分为LN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35例和非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25例;再按照ds-DNA抗体是否阳性分为抗ds-DNA抗体阳性组35例,抗ds-DNA抗体阴性组25例,另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及尿液中IL-18和KIM-1的表达水平。结果 3组血清和尿液IL-18和KIM-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N活动组血清和尿液IL-18和KIM-1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与对照组,非活动组血清和尿液IL-18和KI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患者血清和尿液中IL-18和KIM-1水平在抗ds-DNA抗体阳性组与抗体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相关性结果显示:LN患者血清中的IL-18和KIM-1水平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尿蛋白定量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且补体C3、补体C4、红细胞沉降率及SLEDAI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LN患者尿液中的IL-18和KIM-1水平与白细胞计数、补体C3、补体C4之间呈负相关,且C反应蛋白、尿蛋白定量、红细胞沉降率及SLEDAI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LN患者血清和尿液中IL-18和KIM-1的水平均增高,说明IL-18和KIM-1在LN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且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LN严重程度及监测病情的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CCP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HA)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抗CCP抗体在RA中的含量。结果抗CCP抗体的敏感性比类风湿因子(RF)的敏感性低。但抗CCP抗体的特异性远高于RF,RA患者的RF的阳性率在抗CC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但抗CCP抗体与年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证明抗CCP抗体含量与疾病活动度(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而和RF存在正相关,并且抗CC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