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为ACS患者的病情监测和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 2010年12月经临床及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ACS患者28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182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62例.所有入选者即刻测定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Fib、D-二聚体、h-CRP等指标,并进行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行为病史调查.结果 ACS组Fib和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Fib和D-二聚体水平均与HFABP、h-CRP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Fib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对ACS的诊断及患者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冠心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5组受试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低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低于SAP组,O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高于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低于O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OMI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S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O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OMI组、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SAP组,O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O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较低,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尤以AMI和UAP患者明显,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变化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4例ACS患者,随访3个月,依据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两组:MACE组(75例)和非MACE组(79例)。检测并比较两组FDP、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水平及血小板计数(PL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FDP、D-二聚体对ACS患者MACE发生的最佳预测值。结果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血浆FDP、D-二聚体水平增高(P0.05),但两组PLT、PT及INR水平均无差异(P0.05)。血浆FDP、D-二聚体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血浆FDP和D-二聚体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2和0.796(P=0.028,P=0.014)。以FDP≥2.54μg/L和D-二聚体≥0.61 mg/L为切点,AUC为0.857,对判断MACE发生的灵敏度为67.9%,特异度为76.5%,准确度为69.1%。结论 ACS患者血浆FDP及D-二聚体水平与发生MACE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止血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16例健康人清晨空腹采血3毫升,以ELISA方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结果AMI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显著高于UAP患者(P〈0.05),U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水平显著高于SAP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显著的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和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141例(ACS组),冠心病(HD)患者(除外ACS)110例(CHD组),健康体检者150例(健康对照组),其中ACS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57例(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84例(AMI组),分别进行血清Mb、c Tn I、CK、CK-MB和hs-CRP检测。结果 ACS患者血清Mb、c Tn I、CK-MB和hs-CRP检测值均高于CHD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AMI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UA组、CH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b、c Tn I、CK-MB和hs-CRP联合检测对ACS诊断的阳性率高于只检测其中任意一种指标或两种指标。结论 ACS患者血清Mb、c Tn I、CK-MB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Mb、c Tn I、CK-MB和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ACS早期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治疗冠心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31例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AMI)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2例。结果:AMI及UAP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AMI组高于UAP组(P<0.05)。应用尿激酶治疗后,AMI组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又再度升高(P<0.01),以溶栓后6h升高最为显著。而UAP组1周内均无明显改变(P>0.05)。提示:①AMI及UAP的交联纤维蛋白D-二聚体增多有血栓的形成和溶解;②AMI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再度升高,可为溶栓成功的指标之一,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后,D-二聚体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血栓自溶再通的演变及意义。方法选择4所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药物溶栓再通组(A组,29例),血栓自溶再通组(B组,30例)及非溶栓组(C组,21例)。各组在治疗前后1、2、4、8、24和48h检测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凝血酶原时间等。A组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进行静脉溶栓治疗,B组、C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3组患者发生AMI后CK-MB和肌钙蛋白I水平均显著增高,与C组比较,A组D-二聚体浓度1、2、4、8h显著升高[(4.31±0.94)mg/L vs(0.89±0.12)mg/L,(5.21±1.06)mg/L vs(1.55±0.43)mg/L,(7.56±1.53)mg/L vs(0.93±0.12)mg/L,(4.33±0.99)mg/L vs(0.61±0.17)mg/L],B组D-二聚体浓度1、2h显著升高[(3.69±0.86)mg/L vs(0.89±0.12)mg/L,(2.39±0.66)mg/L vs(1.55±0.43)mg/L];与B组比较,A组D-二聚体浓度2、4、8、24h显著升高(P<0.05,P<0.01)。C组在相同时间点无显著变化。结论治疗AMI时,D-二聚体浓度变化在药物溶栓再通与血栓自溶再通有显著不同,可作为判断溶栓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浆血栓前体蛋白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将60例ACS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AMI组,3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UAP组,30例)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痛发作6 h内和24 h内血浆血栓前蛋白含量,肌钙蛋白T(cTnT)测定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破裂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50例AMI心脏破裂(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血浆CRP和D-二聚体水平,并与50例AMI但未发生心脏破裂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心脏破裂患者组(实验组)CRP和D-二聚体水平较未破裂组(对照组)明显升高,CRP和D-二聚体水平高低与心脏破裂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从风险比看,高CRP患者的破裂风险是低的4.125倍,高D-二聚体患者的破裂风险是低的2.471倍。结论:AMI患者的血浆CRP和D-二聚体水平,作为一种敏感性指标,对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破裂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且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患者110例,同期入住并行冠脉造影检查阴性的非急性心肌梗死组(非AMI组)患者100例,观察两组间D-二聚体差别,同时根据造影结果,计算 AMI组冠脉病变支数以及Gensini评分,观察其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结果:①AMI组D-二聚体水平0.77±0.34(mg/L)明显高于非AMI组0.30±0.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冠脉三支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0.97±0.37(mg/L)高于单支0.52±0.25(mg/L)以及双支病变组0.75±0.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双支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MI组D-二聚体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AMI患者中要高于非AMI患者,同时D-二聚体水平可反映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75例老年ACI患者,78例老年AMI患者,检测其Hcy、hs-CRP、D-二聚体水平,并与同期就诊的4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做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AMI组Hcy、D-二聚体、hs-CRP三项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ACI与AMI组Hcy、D-二聚体、hs-CRP三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ACI与AMI组Hcy、D-二聚体、hs-CRP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Hcy、D-二聚体、hs-CRP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其与ACI、AMI的发生正相关,及时检测这三个指标,可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判断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其预测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作用。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130例,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浆D-二聚体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根据D-二聚体水平分为3组[A组(0.364±0.080)mg/L,56例;B组(0.651±0.134)mg/L,57例;C组(1.426±0.388)mg/L,17例],采用Gensini评分判断血管狭窄程度。患者平均随访(17.469±5.024)个月,记录主要MACE,按有无发生MACE分为两组(MACE组36例;非MACE组94例)。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Gensini评分、MACE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B、C组Gensini评分较A组均明显升高(P<0.05);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较A组低(P<0.05);MACE组较非MACE组D-二聚体水平和Gensin评分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D-二聚体是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RR=1.124,95%CI(1.043~1.211),P=0.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D-二聚体水平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升高(Log Rankχ~2=13.083,P=0.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BNP和vWF联合检测对老年ACS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8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2例,同时选择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清BNP、vWF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各组患者进行Killip分级。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0 d,观察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ACS患者各组血清BNP、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UAP组、AMI组依次呈增高趋势,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NP与vWF、cTnI及Killip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BNP>532 pg/ml组随访期间出现MACE的例数明显高于BNP≤532 pg/ml组。BNP及vWF水平均升高的患者,MAC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NP或vWF升高者。结论 BNP和vWF水平与老年ACS患者危险分层相关,联合检测BNP及vWF水平对老年ACS患者MACE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37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冠状动脉血栓负荷情况将病人分为低血栓负荷组(85例)和高血栓负荷组(52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高血栓负荷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其他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影响因素对病人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D-二聚体水平病人的生存情况。结果:高血栓负荷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低血栓负荷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酐(Cr)、心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D-二聚体水平高于低血栓负荷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DW增加及cTnI、CRP、Lp-PLA2、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病人冠状动脉高血栓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栓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予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T及心肌酶谱检测对于诊断该疾病价值的研究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0例,并将其设为a组,另选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0例,设为b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设为c组,健康体检者30名,设为d组,四组均予心肌酶谱[肌酸肌酶同工酶(CK-CB)、肌酸肌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D-二聚体与肌钙蛋白T、凝血三项检测,观察各指标检测结果。结果c、d组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肌钙蛋白T检测水平均显著低于a、b组,且b组水平低于a组,c、d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T均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效的检测指标,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现及防治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c 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老年胸痛患者48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98例,非AMI胸痛组192例;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老年人88例为对照组,进行血清心肌标志物c Tn I、CK-MB、Myo的测定。结果 AMI组c Tn I、CK-MB、Myo的血清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MI胸痛组和对照组(P0.05);AMI组c Tn I、CK-MB、Myo的血清水平均在入院3 h后升高,c Tn I、CK-MB血清水平在发病后12~24 h达峰值,Myo的血清水平6 h达峰值;c Tn I血清水平在3 d后仍持续升高;c Tn I、CK-MB、Myo的血清水平联合检测,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3.2%,比c Tn I、CKMB、Myo的血清水平单独检测的灵敏度(77.5%、75.2%、76.5%)和特异度(86.5%、84.4%、70.3%)均高。结论对于ACS患者来说,c Tn I是早期诊断AMI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微小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为临床诊断AMI、ACS危险分层、判断预后最好的单一诊断指标。c Tn I、CKMB、Myo联合检测避免了Myo、CK-MB持续时间过短的不足;c Tn I对发病后3~7 d再梗死不敏感。c Tn I、CK-MB、Myo联合检测提高了早期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和再梗死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纤溶活性与脂蛋白(a)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抗原含量及脂蛋白(a)[Lp(a)]的水平,探讨纤溶活性与Lp(a)对冠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54例发病1 h~8 h以内的ACS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t-PA、PAI-1抗原含量,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Lp(a)的浓度,比较两组中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UAP组及AMI组血浆t-PA、 PAI-1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t-PA在UAP组与AMI患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AMI组PAI-1含量较UAP组明显增高.UAP组及AMI组血浆Lp(a)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MI组又较UAP组明显升高.血浆Lp(a)水平与PAI-1含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t-PA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冠脉血栓疾病发生时,血浆纤溶活性下降,t-PA、PAI-1抗原含量增加,以PAI-1增加为明显;血浆Lp(a)水平增高.Lp(a)促进PAI-1的分泌,抑制t-PA的分泌,减弱t-PA活性,打破了t-PA与PAI-1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钛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心脏中心住院的AMI患者132例,入院后即刻测定血浆NT-proBNP、D-二聚体浓度,计算GRACE危险评分。同时收集120例冠脉造影结果呈阴性的对照者血浆NT-proBNP、D-二聚体指标,与AMI组进行比较。以GRACE危险评分差异分为低危(<109分)、中危(109~140分)、高危(>140分)3组,分析不同组别间血浆NT-proBNP、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分析NT-proBNP、D-二聚体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MI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D-二聚体水平[(3190.72±6834.36)ng/l、(0.31±0.28) mg/l]均高于对照组[(104.99±64.76)ng/l、(0.12±0.06)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中危、高危3组[NT-proBNP水平分别为(251.78±314.36)ng/l、(2132.72±5444.9)ng/l、(5870.53±8847.22) ng/l,D-聚体水平分别为(0.12±0.08)mg/l、(0.29±0.29)mg/l、(0.40±0.31)mg/l]之间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D-二聚体水平随GRACE危险评分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71,r=0.446,P<0.05)。 结论:血浆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可帮助判断AMI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脂联素(ADP)、纤维蛋白原(Fib)、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水平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86例,按病变类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4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选取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3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35例、多支病变组28例。根据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未发生MACE组和发生MACE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ADP、Fib和HMGB1水平。比较UA组、AMI组与对照组之间,ACS患者不同病变程度3组间,未发生MACE组与发生MACE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组和AMI组患者血浆Fib、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ADP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与UA组相比,AMI组患者血浆AD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Fib、HMGB1水平无显著差异。ACS患者不同病变程度3组间比较,ADP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下降,Fib及HMGB1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升高(P均0.05);与未发生MACE组比较,发生MACE组患者Fib及HMGB1水平均显著升高,ADP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ACS患者血浆Fib、HMGB1水平升高,ADP水平降低,血浆Fib、HMGB1及ADP水平对于ACS患者病变程度及MACE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抵抗素(Resistin)与P-选择素(P-selectin)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02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2例;拟诊冠心病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4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抵抗素和P-选择素水平,同时南我院检验中心统一检测血脂.结果 ①ACS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09±0.78)ng/ml比(3.17±0.35)ng/ml,P<0.05],其中AMI组水平明显高于UAP组[(4.49±0.76)ng/ml比(3.70±0.59)ng/ml,P<0.05].②ACS患者血浆P-选择素明显高于对照组[(129.97±6.72)ng/ml比(80.42±4.75)ng/ml,P<0.05],其中AMI组水平明显高于UAP组[(133.77±6.55)ng/ml比(126.31±4.56)ng/ml,P<0.05].③抵抗素与P-选择素(r=0.43)和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0.28),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r=-0.45.结论 ①ACS患者血浆抵抗素和P-选择素表达均增加.②ACS患者血浆抵抗素和P-选择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