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家族成员ERCCl、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对3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RCC1、RRM1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用χ2检验、相关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分期、病理类型、是否吸烟等参数无明显相关;ERCC1和RRM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9,P=0.027);ERCC1阴性组的总生存期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均明显长于ERCC1阳性组,RRM1阴性组的总生存期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均明显长于RRM1阳性组(P<0.05或<0.01)。结论 ERCC1和RRM1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ERCC1和RRM1低表达提示NSCLC患者生存期长、生活质量高,RRM1和ERCC1高表达者对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耐药,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2.
王天一  杜亚明  王中彬 《山东医药》2011,51(22):106-10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错配切除修复酶1(ERCC1)表达与T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β-tubulinⅢ、ERCC1。本组患者术后均接受TP方案化疗,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β-tubulinⅢ低表达15例、高表达45例,ER-CC1低表达29例、高表达31例。β-tubulinⅢ低表达者中11例(73.3%)、高表达者中9例(20.0%)采用TP方案化疗有效,两者化疗有效率相比P〈0.05。ERCC1低表达者中21例(72.4%)、高表达者中6例(19.3%)采用TP方案化疗有效,两者化疗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β-tubulinⅢ、ERCC1低表达者与TP方案化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内RRM1和ERCC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出现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100例,并用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转移淋巴结标本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RRM1和ERCC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1)RRM1在癌组织(T)和转移淋巴结组织(N)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和33%,ERCC1在癌组织(T)和转移淋巴结组织(N)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和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RRM1蛋白T(+)N(+)组化疗的有效率为13.3%(4/30),明显低于T(+)N(-)组的46.6%(13/28)以及T(-)N(-)组61.9%(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蛋白T(+)N(+)组化疗的有效率为17.2%(5/2 9),明显低于T(+)N(-)组的44.4%(12/27)以及T(-)N(-)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RRM1和ERCC1在原发病灶与转移淋巴结表达的差异性是化疗方案中铂类药物敏感性差别的重要因素,可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化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瑞吉  刘兰吉 《山东医药》2010,50(38):39-40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BRCA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中30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ERCC1、BRCA1。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和BRCA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ERCC1和BRCA1表达呈正相关(P〈0.05);ERCC1和BRCA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分类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吸烟、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BRCA1高表达。这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β-连环蛋白和Cychn D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非小细胞肺癌及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β-连环蛋白和Cyclin D1蛋白。结果在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β-连环蛋白表达正常,Cyclin D1均呈阴性表达;而在4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为71.4%,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76.2%。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生存期有关(P均〈0.05)。Cyclin D1表达阳性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和增殖活性密切相关(P均〈0.05);β-连环蛋白异常表达与Cyclin D1阳性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324,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β-连环蛋白表达异常、Cyclin D1蛋白表达上调。β-连环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stathmin、β-tubulinⅢ,并探讨其与紫杉醇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观察组)和15例炎性假瘤患者瘤组织(对照组)中的stathmin、β-tubulinⅢ,并对其中32例根治术后用紫杉醇类药物行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stathmin、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8%、62.6%,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的6.7%、13.3%(P均〈0.05)。stathmin蛋白均在低分化和有淋巴转移的肿瘤中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β-tubulinⅢ蛋白在低分化和Ⅲ-Ⅳ期肿瘤中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32例术后用含紫杉醇化疗方案化疗的患者中,stathmin、β-tubulinⅢ蛋白表达全阳性者的生存率较全阴性者低(P〈0.05)。结论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stathmin、β-tubulinⅢ蛋白均明显升高。二者表达均阳性预示着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对紫杉醇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差,术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iSS-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NSCLC组织(观察g1)和2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的KiSS-1表达,并分析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中KiSS-1阳性表达率为5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P〈0.05);KiSS-1表达与NSCLC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4a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KiSS-1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NSCLC发生及侵袭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和组织中β-arrestin1的表达及β-arrestin1对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经手术治疗的30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NSCLC组)和肺良性病变边缘正常肺组织标本(对照组),培养NSCLC细胞系(SPC-A-1、H460、H520、H1975)和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16HBE,分别提取NSCLC组、对照组及细胞系总RNA,逆转录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用于检测β-arrestin1 mRNA的表达,蛋白印迹法(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IHC)分别检测细胞系和组织中的β-arrestin1蛋白的表达水平。MTT实验检测分别转染sh-β-arrestin1质粒和对照质粒sh-control到SPC-A-1细胞后对NSCLC细胞SPC-A-1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β-arrest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NSCLC组织和细胞系中分别高于对照组和16HBE细胞(P<0.05)。转染sh-β-arrestin1质粒后,β-arrestin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且在MTT实验中可显著抑制ASPC-A-1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β-arrestin1在NSCLC组织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且可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胰腺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ERCC1,RRM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切除胰腺癌及癌旁组织34例,正常胰腺组织20例,标本经常规石蜡包埋,采用SABC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胰腺癌组织中ERCC1高表达14例(4l.2%),RRM1高表达10例(29.4%),癌旁组高表达率分别为67.6%、52.9%,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70.0%、80.0%.两种基因的高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及正常胰腺组(P<0.05).在有无淋巴结、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因素中分析ERCC1及RRM1的高低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及RRM1基因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与否对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腔灌注顺铂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胸腔积液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的影响,评价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00例老年NSCLC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引流胸腔积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RCC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予以胸腔内灌注顺铂,每次40~60 mg,共2~3次,1 w内完成,灌注期间同时给予全身化疗,1个月后影像学检测评价化疗药物的灌注疗效。结果相对于管家基因β-actin,ERCC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63,其水平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118)。治疗1个月后,ERCC1 mRNA高表达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低表达组(72.73%vs.91.18%,P=0.039)。1年后ERCC1 mRNA低表达组中位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10.8 vs.7.5个月,P=0.022)。结论老年NSCLC胸腔积液中ERCC1表达可作为一种评价以铂类为基础化疗药物临床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6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yclin E、Ki67表达,用术后无病生存率(DFS)评估预后,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Cyclin E阳性表达组的DFS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Ki67高表达者DFS低。Cyclin E和Ki67的表达与术后预后有关,特别是腺癌组。认为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率,癌组织中Cyclin E阳性和Ki67高表达者,需密切随访和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2.
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效率约为30%。然而不同个体对化疗疗效和耐受性的差异巨大。机体的损伤修复系统可以修复铂类药物引起的DNA损伤,影响化疗疗效,DNA修复基因的单核苷酸构象多态性(SNP)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和分子基础,ERCC1和XRCC1分别在核苷酸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中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原癌基因Kirsten-Rous肉瘤病毒(K-ras)表达,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NSCLC患者癌组织(观察组)及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的ERCC1、EGFR、K-ras表达,比较三者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ERCC1、EGFR、K-r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9.9%、22.7%、32.0%,均高于对照组的0、3.3%、0(P均<0.05);且EGFR与K-ras呈负相关(r=-0.371,P<0.01)。NSCLC化疗组ERCC1阳性者的生存时间有低于阴性者的趋势(P>0.05),而非化疗组ERCC1阳性者的生存时间长于化疗组(P<0.05);EGFR阳性而K-ras阴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长于EGFR阴性而K-ras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 ERCC1、EGFR、K-ras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有关,是评估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的表达,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NSCLC组织18例正常肺组织中的IG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NSCLC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率为45.7%,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6.7%(P<0.05)。IGF-1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IG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值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 NSCLC组织中IGF-1表达显著增高,并与肺癌的分期、转移和分化相关。IGF-1的高表达与肺癌的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57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ERCC1和RRM1mRNA的表达。结果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率占49.03%(126/257),在女性和不吸烟患者中较高(P〈0.05);ERCC1mRNA高表达占47.47%(122/257),RRM1mRNA高表达占61.87%(159/257)。与未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比较,EGFR基因突变中ERCC1mRNA低表达者多见(P〈0.05);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与RRM1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ERCC1mRNA表达水平与RRM1mRNA表达水平无关(P〈0.05)。结论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患者ERCC1倾向低表达,可能受益于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lncRNA UFC1、三基序蛋白59(TRIM59)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2例NSCLC患者,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分别测定NSCL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UFC1(lncRNA UFC1)和TRIM59 mRNA表达,采用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hENT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预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份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bENT1、RRM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bENT1蛋白及RRM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但均与年龄、性别、生存时间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bENT1蛋白阳性表达、RRM1蛋白阴性表达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bENT1蛋白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bENT1蛋白和RRM1蛋白在NSCLC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二者可通过调节化疗药物敏感性影响患者预后;联合检测上述两种蛋白表达有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QP1、nm23-H1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和12例非肺癌受检者(对照组,包括7例肺炎性假瘤和5例正常受检者)肺组织中的AQP1、nm23-H1蛋白。结果观察组65例nm23-H1表达阳性,对照组1例;观察组77例AQP1阳性率,对照组2例。两组AQP1、nm23-H1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AQP1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有关(P均〈0.05);nm23-H1蛋白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观察组AQP1和nm23-H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QP1、nm23-H1蛋白表达上调。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李志  王中彬  刘长军 《山东医药》2010,50(38):43-44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8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观察组)及2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的AQP1和VEGF,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AQP1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3%、72.2%,对照组分别为10.0%、25.0%两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AQP1、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有关(P均〈0.05)。观察组AQP1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NSCLC组织中存在AQP1和VEGF的表达。二者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TGF-α、TGF-β配体成员(TGF-β1、TGF-β2、TGF-β3)、TIMP-1、TIMP-2、MMP-2筛选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mRNA水平异常表达的细胞因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NSCLC组织和毗邻正常组织中TGF-α、TGF-β1、TGF-β2、TGF-β3、TIMP-1、TIMP-2、MMP-2 mRNA表达量,并研究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TGF-α、TGF-β1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0.046 vs 0.005,P0.01;16.91 vs 11.76,P=0.04),TIMP-2水平降低(25.23 vs 207.85,P=0.02),而NSCLC中MMP-2/TIMP-2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0.77 vs 0.02,P=0.04)。III-IV期NSCLC组织的TGF-α水平高于III期(0.06 vs 0.02,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TGF-β1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7.70 vs 10.00,P0.01)。鳞癌组织中TIMP-2水平低于腺癌组织(20.06 vs 33.51,P=0.02),无淋巴结转移组TIMP-2水平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30.02 vs 20.56,P=0.03)。结论 TGF-α与NSCLC进展密切相关;TGF-β1在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MP-2/TIMP-2可能是较敏感的肿瘤生物学指标,且TIMP-2与NSCLC侵袭转移相关,相对高表达的TIMP-2可能提示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