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74例肺部孤立性结节(肿块)患者进行MS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后处理技术,以病灶肿瘤血管显示为恶性的直接证据,统计分析求得肿瘤血管征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74例患者中有53例诊断为肺癌,其中CT表现明确有肿瘤血管征者23例,显示率为43.40%,统计显示肿瘤血管成像的敏感性为43.40%,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41.18%,准确率100%.结论 肿瘤血管征可作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采用CT肿瘤血管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SPN)50例患者,在对SPN性质评价的基础上,以病灶肿瘤血管成像显示为另1条诊断肺癌指标,均行螺旋CT扫描,并对比病理检查结果。结果50例患者病灶长径为1~3cm,其中34例1~2cm,16例2~3 cm。手术病检:各型支气管肺癌40例,错构瘤2例,炎性假瘤1例,类癌2例,结核瘤5例。与术前CT诊断为92%符合率(46/50)。肿瘤血管成像症明确显示者20例,占40%(20/50),其中炎性假瘤1例,肺腺癌1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大细胞部2例,结支气管孤立结节型肺泡癌3例。其它无肿瘤血管成像显示。结论周围型肺癌采用CT肿瘤血管成像,可作为特异的征象应用,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剂量CT诊断肺癌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收治158例疑似肺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以及胸部低剂量CT影像学资料。结果 158例患者当中,可疑癌结节及肿块共151个,149例被证实患有肺癌,9例需要进一步的复查与分析其CT图像;肺癌分布周围型111例(74.5%)多于中央型38例(25.5%),结节型120例(80.5%)多于肿块型29例(19.5%),病变多为类圆形68例(45.6%),密度多为均匀79例(53.0%),边界多为清晰85例(57.0%),组织学类型多为腺癌96例(64.4%);149例肺癌患者中共检出癌结节125个,合并其他CT征象的结节60个(48.0%)平均大小明显大于不合并征象结节65个(52.0%);125个癌结节CT分型:Ⅰ型39个(31.2%),Ⅱ型28个(22.4%),Ⅲ型9个(7.2%),Ⅳ型25个(20.0%),Ⅴ型7个(5.6%),Ⅵ型17个(13.6%)。结论低剂量CT筛查检出的肺癌中外周型多于中央型,且结节型较肿块型多见,癌结节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唐一兵  黄建宁  陈炯  梁真 《广西医学》2010,32(5):560-561
目的探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CT特点,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盂癌的螺旋CT表现,并对肾盂癌分型、分期。结果Ⅰ型:肾盂内肿块型(21例),Ⅱ型:肿块浸润肾实质型(4例);Ⅲ型:肾盂壁增厚积水型(3例)。分期:Ⅰ期(盂内期)14例;Ⅱ期(肾内期)7例;Ⅲ期(肾周期)5例;Ⅳ期(远处转移期)2例。结论肾盂移行上皮细胞癌在CT平扫以等密度,增强以轻度强化为主要征象,在病灶的发现及定性,螺旋CT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与CT成像诊断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1例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CT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分别对超声与CT成像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经病理结果显示,81例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中,恶性34例,良性47例;CT成像诊断恶性35例,其中经病理确诊的30例,良性46例,经病理确诊42例;超声诊断恶性37例,经病理确诊27例,良性44例,病理确诊37例。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41%(27/34)、79.01%(64/81)、78.72%(37/47)、72.97(27/37)和84.09(37/44),CT成像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24%(30/34)、88.89%(72/81)、89.36%(42/47)、85.71%(30/35)和91.30%(42/46);超声诊断和CT成像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成像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诊断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0.05)。结论 CT成像与超声检查诊断肾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均有较高准确性,CT成像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较高,超声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较高,因此临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螺旋CT快速成像,薄层扫描的优点,进一步了解肿瘤血管成像机理,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38例肺孤立性结节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以3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100ml)。记录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查找手术病理切片及临床追踪。结果恶性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但炎性结节强化峰值提前于肺癌。炎性与良性结节增强的CT值无显著差异。炎症结节的峰值位于注药后30S附近,而小肺癌的峰值位于1~3min。结核结节无明显强化。结论 MSCT增强扫描依肿瘤血管峰值时间有助于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52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结果肿瘤按CT表现分三类:52例患者中,Ⅰ类30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除1例腺淋巴瘤外,29例均为良性混合瘤:Ⅱ类15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欠均,边界较清或模糊,其中7例良性混合瘤,2例恶性混合瘤,3例腺淋巴瘤,2例血管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Ⅲ类7例,形态不规则,边缘无法确定,其中恶性混合瘤2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囊腺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腺泡细胞癌1例。结论CT对腮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较为准确,特别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技术显示周围型肺癌与肺血管的关系,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51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行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查,分别采用螺旋CT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显示周围型肺癌与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关系。将周围型肺癌引发肺动脉和肺静脉的改变分为4型,分析分型与周围型肺癌病理类型间的关系。结果1~6级肺血管均可显示,5级以上肺血管形态可清晰显示。肺鳞癌和腺癌间肺动、静脉受累及率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Ⅲ型肺动脉改变所占百分比高于鳞癌(x~2=4.595,P〈0.05)。腺癌和鳞癌间Ⅰ~Ⅳ型肺静脉改变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腺癌Ⅰ型+Ⅱ型肺静脉改变所占百分比高于鳞癌(x~2=7.526,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可确切显示5级以上肺血管与肿瘤间的关系,周围型肺癌与血管关系的分型有助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对49例与31例两组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病人分别进行薄层(2mm)与常规(10mm)X线CT扫描检查,对结节或肿块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进行X线病理研究。当肺静脉单独进入肿块或粗于肺动脉(Ⅰ型),95%(38/40)为恶性(P<0.001);当肺动脉单独进入肿块或粗于肺静脉(Ⅱ型),或者是未发现肺血管进入肿块而从旁通过(Ⅲ型),只有58%(11/19)为恶性。根据肿块的形态及其与周围肺血管的关系,薄层CT组的诊断正确率(80.9%)高于常规CT组67.7%(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CT引导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者37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 37例中恶性胸腺肿瘤11例;良性胸腺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6例;肺癌5例;良、恶性畸胎瘤、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结结核各1例;8例假阴性;无假阳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76%(25/33),阳性预测值100%(25/25),良性病变诊断特异性100%(4/4),阴性预测值40%(4/10),总的诊断准确率78.4%(29/37).术后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发生率5%,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而并发症较低,可作为前、上、中纵隔病变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CT引导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者37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 37例中恶性胸腺肿瘤11例;良性胸腺肿瘤2例;恶性淋巴瘤6例;肺癌5例;良、恶性畸胎瘤、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精原细胞瘤及淋巴结结核各1例;8例假阴性;无假阳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76%(25/33),阳性预测值100%(25/25),良性病变诊断特异性100%(4/4),阴性预测值40%(4/10),总的诊断准确率78.4%(29/37).术后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发生率5%,均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胸骨旁径路经皮前纵隔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较高而并发症较低,可作为前、上、中纵隔病变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CT对肾盂移行细胞癌的分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根据CT表现分为Ⅰ~Ⅱ期 (病理Ⅰ~Ⅱ级 ) :肾盂壁增厚或肾盂内肿块 ,肾盂外脂肪清晰 ;Ⅲ期 (病理Ⅲ级 ) :肾盂内肿瘤侵及肾盂外脂肪或肾实质 ;Ⅳ期 (病理Ⅳ级 ) :肿瘤侵及肾外 ,淋巴结肿大或有远处转移。 结果 :CT诊断Ⅰ~Ⅱ期 7例 ,Ⅲ期 2 0例 ,Ⅳ期 5例。而术后病理证实Ⅰ级 1例 ,Ⅱ级 5例 ,Ⅲ级 2 1例 ,Ⅳ级 5例。 结论 :CT扫描是对肾盂癌进行术前分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临床鉴别卵巢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62例卵巢肿瘤患者及20例正常卵巢的对照组进行观察.包括肿瘤的形态、血流分布,并测量血流参数.比较卵巢良性肿物组(37例)、恶性组(25例)和正常卵巢对照组(20例)参数值的差异.结果:(1)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率达93.5%.(2)良性组以Ⅰ型血管为多见,恶性组以Ⅱ、Ⅲ型血管为主.(3)卵巢恶性组的Ⅵ、FI和VFI值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卵巢对照组,三者分界值为VI=3.4(%),FI=38.0(0.1),VFI=1.3(0.1).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及三维能量技术(3D-CPA)为鉴别卵巢肿瘤提供了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癌病人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肺癌患者,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等综合诊断确诊,所有患者均再次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良恶性病变检出率、疾病类型确诊率及诊断表现。结果①70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其中恶性病变66例,占(94.29%),良性病变4例,占(5.71%)。70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恶性病变70例,占(100.00%),良性病变0例,占(0.00%)。②70例患者中中央型肺癌35例,周围型肺癌35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中央型肺癌检出32例,占(91.43%),3例误诊,占(8.57%),周围型肺癌检出35例,占(100.00%),误诊0例,占(0.00%)。结论肺癌病人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显著效果,早期诊断价值较高,但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存在误诊现象,故而临床应协同其他措施诊断,以确保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CT影像中肺结节周同血管走行变化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80例肺结节病例,其中恶性结节39例,良性结节41例。所有病例行常规CT扫描,并对部分病例进行增强或对部分病灶进行减薄三维重建,观察结节周围血管走行变化征象。结果本组病例中周围血管分布改变的征象出现率为74%,良性结节为71%,恶性结节为77%,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肺结节周围各型血管走行变化征象比较:Ⅰ型靠近,良性出现率为33%,恶性为20%,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Ⅱ型穿过,良性出现率为22%、恶性为55%,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Ⅲ型远离,良性出现率为16%,恶性为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Ⅳ型不变。结论肺结节周围血管走行改变征象有一定的规律性,识别这一征象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诊断眼眶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对33例患者眼眶肿块进行检查.结果 33例眼眶肿块患者中,良性22例,恶性11例.其中泪腺混合瘤6例,恶性混合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眶内血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神经鞘瘤3例;炎性假瘤4例,皮样囊肿2例;淋巴瘤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2例;转移癌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对诊断眼眶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肿瘤血管征在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2例有病理证实的SPN患者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进行分析,43例SPN作动态增强扫描≥3min,其余病灶扫描≤1min,增强15 ̄20s/次。观察图像肿瘤血管的形态、分布、多少。肿瘤标本在其CT动态扫描肿瘤血管征对应的部位取材,将两者进行半定量对照研究。统计分析肿瘤血管征在恶性肺结节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结果:CT有明确肿瘤血管征占38.7%(35/92)。肺癌为43.5%(30/69),以腺癌、细支气管癌多见。良性结节为5/23(硬化性血管瘤)。另有含腺癌组织的恶性结节8例和鳞癌2例(10/69),CT平扫即出现点、线样高密度影。结论:CT肿瘤血管征可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又一较特异的征象。  相似文献   

18.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75-76
目的探讨分析周围型肺癌的CT检查的影像学征象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09年8月43例周围型肺癌的CT检查的影像学征象,患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本组周围型肺癌中2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5.35%(41/43)。43例患者中肺腺癌21例,肺鳞癌19例,肺小细胞癌3例;22例患者肿瘤位于左侧肺叶,21例患者肿瘤位于右侧肺叶。结论 CT可作为周围型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患者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过手术治疗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共70个肿块。给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弹性图像结果分为0、Ⅰ、Ⅱ、Ⅲ、Ⅳ共5级,其中Ⅲ级为浅表软组织良恶性的诊断临界标准,结合手术病理报告加以鉴别。结果:体表软组织的良性肿块中以0~Ⅱ级弹性居多,体表软组织的恶性肿块中以Ⅲ~Ⅳ级弹性居多(P〈O.05),良恶性肿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是评估浅表软组织肿瘤性质的新兴手段,有助于临床鉴别肿块的良恶性,且准确率较高,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但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弹性分级标准仍存在部分重叠,尚有待于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鼻腔鼻旁窦恶性肿瘤中作用。方法恶性组为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恶性肿瘤27例,良性组为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良性肿物93例,从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77.8%/6.4%),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59.3%/12.9%),肿瘤对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48.1%/12.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密度不均匀,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能有效观察鼻腔鼻窦肿瘤的病变范围并对良、恶性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