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胆源性胰腺炎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类型,始动因素是胆道疾病阻塞胆胰共同通道导致胆胰管同时梗阻,因此,胆胰肠结合部的解剖构型与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胆胰管汇合方式可分为无合流、正常合流和异常合流(PBM)。无合流(U型)不会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正常合流中,V型可因结石压迫胰管引起胰管开口进行性水肿导致胆源性胰腺炎;短Y型易同时阻塞胆胰管导致胆源性胰腺炎;长Y型若结石小未堵塞胰管开口,胰液能流入胆管缓冲了胰管压力而不易导致胆源性胰腺炎。异常合流中,C-P型若结石排出时阻塞胰管或P-C型若结石长径过长阻塞胰管均将导致胆源性胰腺炎。因此,应依据胆胰肠结合部不同的解剖学分型防治胆源性胰腺炎,对于V型和短Y型病人应及时治疗胆道结石。由于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和精准的影像学评估,胆胰肠结合部的解剖与胆源性胰腺炎发生及防治的关系仍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胆源性胰腺炎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类型,始动因素是胆道疾病阻塞胆胰共同通道导致胆胰管同时梗阻,因此,胆胰肠结合部的解剖构型与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胆胰管汇合方式可分为无合流、正常合流和异常合流(PBM)。无合流(U型)不会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正常合流中,V型可因结石压迫胰管引起胰管开口进行性水肿导致胆源性胰腺炎;短Y型易同时阻塞胆胰管导致胆源性胰腺炎;长Y型若结石小未堵塞胰管开口,胰液能流入胆管缓冲了胰管压力而不易导致胆源性胰腺炎。异常合流中,C-P型若结石排出时阻塞胰管或P-C型若结石长径过长阻塞胰管均将导致胆源性胰腺炎。因此,应依据胆胰肠结合部不同的解剖学分型防治胆源性胰腺炎,对于V型和短Y型病人应及时治疗胆道结石。由于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和精准的影像学评估,胆胰肠结合部的解剖与胆源性胰腺炎发生及防治的关系仍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诊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复发性非结石性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取十二指肠镜技术诊治的26例复发性非结石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憩室11例,胆胰合流异常8例,壶腹部狭窄3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4例。其中21例行ERCP治疗,2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1例胆胰合流异常及2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行药物治疗。随访20例,时间1个月~4年,其中18例ERCP术后未再发生急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1例胆胰合流异常患者多次复发急性胰腺炎,该例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患者在随访第27个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治疗。结论 复发性非结石性急性胰腺炎往往与十二指肠乳头憩室、胆胰合流异常、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相关,ERCP技术是一种诊断和治疗复发性非结石性急性胰腺炎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胰胆反流(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PBR)常见于胆胰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胰酶原被胆汁激活后损伤胆管及胰管黏膜,引起急慢性炎症、结石和肿瘤等胆胰疾病。此外,胆胰合流正常的患者也存在PBR,称之为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其病理改变与PBM一致。我们以胆胰管汇合部解剖为基础,综合PBR的影像学、内镜及胆汁淀粉酶等诊断标准,将PBR分为高位胆胰合流异常(high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HPBM)、低位胆胰合流异常(low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LPBM)及OPBR三种类型,并对其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论述,为PBR的精准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指由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的胰腺炎,占我国胰腺炎总数的60%以上,包括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以及胆道蛔虫、乳头旁憩室、Oddi括约肌痉挛、乳头狭窄、十二指肠乳头炎、胆胰合流异常等急性非胆石性胆源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胰腺炎早期肠粘膜损伤及胆胰和胃冲剂对小肠粘膜的保护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96只,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并设假手术组和胆胰和胃冲剂治疗组,分别于术后2、6、12、24h检测各组动物小肠粘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结果:急性胰腺炎各组的SOD、MDA、sIgA含量与假手术组各时段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2h组与急性胰腺炎2h组各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12、24h组与急性胰腺炎组各时段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时可引起肠粘膜损伤,胆胰和胃冲剂能增强肠粘膜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力,提高肠粘膜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胆胰和胃冲剂在预防急性胰腺炎重型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5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胆胰和胃冲剂,B组仅行常规治疗。结果:胆胰和胃冲剂治疗组(A组)在恢复排气、排便的时间,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总疗效及APACHEⅡ评分等评价中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B组),P〈0.05。A组有1例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较B组的7例明显减少。结论:胆胰和胃冲剂可使急性胰腺炎的急性生理过程在早期就保持稳定,使其转化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胆源性胰腺炎指各种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包括胆道系统结石等引起的胆石性胰腺炎和胆胰合流异常、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等引起的非胆石性胆源性胰腺炎。针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指南和学者建议行胆囊切除术。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非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仍发生胰腺炎。随着胆胰外科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发现部分非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隐匿性胰胆反流和其他胆胰汇合部疾病,内镜下胆胰分流等手段措施可取得良好效果。胆源性胰腺炎病因多样,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多思考胆囊以外病因,行胆囊切除应理性,应遵循个体化诊治原则进而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顺行胆道造影胰管显影的临床意义与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顺行胆道造影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顺行造影胰管显影68例,纳入51例,其中术前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8例,胆囊结石14例,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19例,合并胰腺炎病史14例;造影发现胰管造影剂排泄延迟32例,造影剂排泄正常19例。经顺行胆道造影、胆道镜和(或)十二指肠镜等检查确定乳头旁憩室43例,胆胰合流异常35例,壶腹部隔膜缺失或功能缺陷7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5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原因不明2例。29例行内镜下胆胰分流术并置入一体式胰胆管引流管,未出现急性胰腺炎、胆道出血、胆漏等术后并发症,术后再次顺行胆道造影胰管未显影24例,胰管显影但造影剂排泄正常5例。随访1~3年,内镜治疗组复发胰腺炎1例、胆总管结石2例,非内镜治疗组复发胰腺炎6例、胆总管结石5例、胆囊结石4例,其中胰腺炎及胆囊结石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胆道造影胰管显影提示存在胆胰汇合部疾病,此类患者采取内镜下胆胰分流术可以降低胰腺炎及胆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胆胰结合部的解剖变异和多种病变与胰腺炎关系密切,胆胰反流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对胆胰反流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技术和影像学检查,其引起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国内外对胰胆管汇合异常(PBM)、胰胆管高位汇合(HCPBD)和胆石症等多种病因下胆胰反流与胰腺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目前对胆胰反流的治疗有多种手段,内镜手术的优势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腺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AJPBD)与胰腺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胆道造影胰腺组织学、超微结构检查以及血清、胆汗淀粉酶的测定结果。结果 可分析对象1368例中发现AJPBD37例,发生胰腺炎28例,其中急性胰腺炎6例,慢性胰腺炎22例。光镜下胰腺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和/或纤维组织增生,其超微结构均胡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AJPBD组血清和胆汗淀粉酶及胰腺炎的发平凡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胰腺疾病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ghy,ERCP)目前已更多的应用于胰腺疾病的治疗,使胰胆疾病的传统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在很多方面已取代了沿用已久的外科手术,成为胰胆疾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特别是近年来,治疗性ERCP对胰腺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胰管狭窄)、遗传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分裂等的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graphy,MRCP) 和内镜逆行性胆管胰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应用,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realjunction,PBM)病例的检出率有较大幅度提高,PBM与胆胰部疾病的相关性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概念首先由Kozumi和Kodama于1916年提出,他们是从先天性胆管囊肿的病例中发现胰胆管汇合的异常。直到1969年,Babbitt等从病因学方面报道了PBM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相关性后,PBM才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诊断,无论其是否合并有胆管囊肿。随后的研究也表明,PBM不仅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有关,还与胆道结石、胆囊炎、急慢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最近许多研究者发现PBM与胆胰部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2,3],这为研究胆胰肿瘤发生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连续1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经验。方法1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保留空肠起始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为胰肠、胆肠、胃肠顺序,并在方法上进行改进。结果17例无一例发生胰漏,无胆漏和胃肠吻合口瘘,无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9(14-28)d,均痊愈出院。平均随访14个月(2个月-3年),未发生急性胰腺炎,消化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保留空肠起始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胰肠、胆肠、胃肠顺序重建消化道,并注意术前、术后的营养支持可预防和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式。方法 对1999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135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胆系疾病有:胆囊和胆总管下端多发结石、胆胰合流异常、Oddi括约肌炎性狭窄等;超声、CT等影像学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决定性帮助;外科干预以简单有效的早期胆道或胰腺引流为主。结论 胆道梗阻引起胰液排出障碍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确定该病治疗原则的主要根据;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方法是胆囊切除和,或胆总管切开引流术、胰腺减压引流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胰胆管合流异常(PBM)为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之外汇合的先天性疾病,临床相对罕见,但其与众多胆胰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笔者报告1例PBM患者的诊治经过,以期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PBM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PBM的诊疗原则。结果 患者为47岁女性,术前CT诊断胆囊癌,并经胆道镜证实合并PBM。经一期胆囊切除和胆道探查手术治疗后,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胰腺炎。随后接受内镜逆行胆胰管支架置入术及二期胆管囊肿切除和肝肠吻合手术。患者康复并出院,至今未出现胰腺炎再发及肿瘤复发。结论 PBM是一种罕见病症,与胆囊癌、急性胰腺炎及胆管扩张等胆胰疾病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有助于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出坏死性胰腺炎(AHNP)病程中胰酶自身消化对胰腺病变的作用程度及胰酶活性与胰腺病变间的关系。方法 以3%牛磺胆酸钠经胆胰管逆行注射制成大鼠AHNP,观察血清、十二指肠液、胰腺组织胰酶活性变化及胰腺组织学改变。结果 AHNP6小时出现严重的胰腺出血坏死,血清胰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十二指肠液、胰腺组织胰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12小时后三种胰酶活性呈进行性降低,胰腺  相似文献   

18.
重视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由于影像学及电生理学的长足进步,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胆胰疾病间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医师们的重视,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胰胆管合流异常(anomalous arrange-ment of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PBD)可导致多种胆胰疾病已得到临床证实,尤其是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管结石和急、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且愈来愈受到重视。但因其位置特殊,给临床研究带来较多困难,极易导致临床上的误诊和误治,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一、APBD的概念1.胰胆管汇合部的正常解剖:生理情况下,胆、胰管在十二指肠壁内近乎平行走行,在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9.
【摘要】隐匿性胰胆返流(OPR/OPBR)是指胰胆返流(PBR)发生在胰胆合流正常(NPBJ)患者中的一种病理过程。研究发现OPR与诸多胆道系统疾病,特别是胆囊癌关系密切。然而,OPR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常规的影像学检查也难以发现,对OPR的了解及进一步研究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OPR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改善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3-2000年收治的34例慢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及慢性梗阻性胰腺炎两组。结果 男性23例(68%),女性11例(32%),平均年龄52.89岁。嗜酒者23例(67.65%),合并胆石症者13例(38.24%),继往有急性胰腺炎发作者11例(32.35%)。主诉腹痛者28例(82.35%),合并黄疸者17例(50%),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与慢性梗阻性胰腺炎在某些临床表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34 病人分别采用9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无围手术期死亡。Puestow手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可改善胰外分泌功能,对胰内分泌的影响不大。Puestow手术并行胆肠吻合适于合并胆道狭窄的慢性胰腺炎病人,而仅行胆道引流效果不佳。结论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应采用个体化原则,如合并胰管扩张可行Puestow引流手术,胰头炎性包块病人应行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