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脾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18例脾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仅3例有临床症状,其余均为体检发现。术前7例行B超检查,13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提示脾血管瘤分别为1例、4例、2例。15例患者行开放脾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脾血管瘤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发现脾血管瘤主要依赖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脾血管瘤有赖于病理检查,直径大于3 cm的脾血管瘤主张行脾切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160例肝血管瘤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990-200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60例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66例行肝部分切除,30例行肝血管瘤缝扎术,37例肝动脉栓塞,27例肝血管瘤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66例肝血管瘤切除组3年内复发率4%,30例肝血管瘤缝扎组3年内复发率40%,37例肝动脉栓塞3年内肿瘤增大占67%,27例肝血管瘤放射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肝部分切除是治疗单一较大肝血管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 5年收治的 5 0例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诊断率为 96.0 %。术前B超、增强CT及MR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0 % ( 4 5 /5 0 )、97.6% ( 4 0 /4 1)和 10 0 % ( 5 /5 )。 7例最大瘤径小于 4cm且无症状的病例 ,明确诊断后出院定期复查 ;对最大瘤径大于 4cm ,有症状和瘤径虽小但诊断可疑的 43例患者 ,1例行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 ,3例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 ,3 9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率为 10 .3 % ( 4 /3 9)。无手术死亡。结论 B超、增强CT、MRI是诊断肝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对最大瘤径大于 4cm ,有症状 ,或瘤径虽小但生长较快 ,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瘤体较小的肝脏边缘性血管瘤可以有选择的进行腹腔镜血管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肝癌合并肝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发展,肝脏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不断提高,同时发现肝脏还可存在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肿瘤,如肝癌合并血管瘤、肝癌合并肝囊肿、肝血管瘤合并局灶性增生等。由于这些病例较少见,临床上往往仅对表现明显的一种肿瘤作出诊断,而遗漏了另一种肿瘤的诊断,尤其是肝癌病人一旦诊断被忽视,则延误了治疗。因此提高肝脏多种性质肿瘤的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院1989年至1996年共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肝血管瘤病人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9例中男性8例,女性及例,平均年龄42.8岁,病人均有乙肝…  相似文献   

5.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八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89-2000年间我院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例肝AM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男3例,女5例。发病年龄25-59岁(平均39.6岁)。肝左叶3例,右叶5例。8例均行超声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行肝动脉造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平滑肌样细胞表达HMB-45阳性。8例均手术切除。除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衰竭,其余7例随访9个月至1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综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肿瘤特征的显示和术前正确诊断。肿瘤平滑肌样细胞表达HMB45阳性,是诊断肝AML的可靠依据。手术切除是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为33例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其中男10例,女23例,29~59岁,平均(44.0±8.8)岁。有临床症状13例,以上腹部胀痛不适为主要表现。病程1周~15年。肝血管瘤直径6~17 cm,外生性生长16例。术前肝功能评级均为Child-Pugh A级。结果:31例成功完成手术,25例行肝血管瘤切除术,6例行肝血管瘤剥除术;2例中转开腹。20例采用3孔法施术,11例采用4孔法。手术时间平均(148.6±44.8)min,出血量200(100,400)ml。23例未输血,8例输血,其中自体血回输7例,异体输血1例,输血量150~400 ml。术中均未行肝门阻断。切除血管瘤直径6~14 cm,平均(8.3±2.0)cm。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符合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后平均住院(5.9±1.3)d。1例患者出现术后低氧血症,经内科治疗痊愈。均无术后出血、胆漏、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全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适于经过选择的肝血管瘤患者。  相似文献   

7.
随着B超、CT检查的普及,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日渐增高。本院自1991年1月~1996年1月收治肝血管瘤18例,其中10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经手术治愈。术中出血量少,其中9例100~200ml,仅1例达到1600ml,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肝血管瘤的检查首选B超、CT或ECT。本组B超检查符合率77.8%,CT90%。经以上系统检查仍不能确诊的可切除肿瘤,尽早手术具有鉴别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临床意义。血管瘤剥除术式治疗第Ⅶ、Ⅷ段血管瘤为首选而又简便、安全的方法。预防术中大出血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肝血管瘤164例外科治疗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良性肿瘤,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发现率大大提高。我院从1980~1992年外科治疗血管瘤164例。本文就肝血管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肝脏巨大血管瘤手术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71例肝脏巨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后行手术治疗.46例患者以膜外剥离法行肝脏巨大血管瘤切除术,25例行扩大的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结论 对于单发的,限于半肝内的、远离肝门的表浅巨大血管瘤,可选择膜外剥离法;对于多发病变或体积较大,靠近肝门的肿瘤,应采用扩大的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控制术中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当前,国内外学界对肝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指征界定、风险评估以及治疗方法选择等问题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为此,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肝血管瘤专业委员会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了《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 版)》(以下简称《2019版共识》),旨在规范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相关专业领域医务人员对肝血管瘤的认识以及诊断与治疗水平[1]。本文从肝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1.
肝海绵状血管瘤不同手术切除方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切除肝血管瘤应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方法 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62例肝血管瘤病人,其中36例行肝血管瘤剥除术,26例行肝切除术,将两者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血管瘤剥除术手术过程中失血量以及输血量均明显少于肝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术后合并症发生的惟一独立因素。结论 血管瘤剥除术是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疗效。26例患者行B超检查,其中23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4例作脾脏切除术。结果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仅16例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或囊性结节,B超定位诊断率为100%,CT、MRI对良性脾脏肿瘤的定性诊断率为90%以上,尤其适用于脾脏血管瘤和囊肿的诊断。脾脏切除术疗效好。结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其治疗首选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3.
下肢粗大是许多疾病都可以引发的一个体征,如何通过该体征及其它伴发症状确定诊断,对症治疗,是临床医生应具备的能力。十年间,10例下肢粗大的患者接受了住院检查治疗,在全面体检的基础上,又做了多项辅助检查,确定了诊断,其中淋巴血管瘤及淋巴水肿5例,淋巴血管瘤1例,血管畸形2例,神经纤维瘤病2例。通过对症治疗,明显改善了外观及功能。术后随诊均达2年以上,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可引起下肢粗大的疾病主要包括神经纤维瘤(病),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血管瘤、淋巴管瘤及淋巴水肿,治疗多为对症,文中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7年肝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年间收治的4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肝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腹痛、发热、陶土色大便、呕吐、纳差、呃逆;血清糖链抗原CA19-9的阳性率较高;B超、CT、PTC、ERCP、MRCP和肝动脉造影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治疗:5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2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根治性切除,4例行胆管内引流术,6例行外引流术,4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2例,胆道感染2例,脓毒症1例,切口感染1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结论肝门胆管癌诊断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进行,根治切除肝门胆管癌应做到切缘无癌残留,对不能切除的患者可以进行胆道引流术或外科旁路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5.
152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的肝活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肝活检在明确肝移植术后肝损害病因中的作用,分析组织学诊断存在误差的常见原因,进一步提高肝活检的准确性,以利临床治疗。方法260例肝活检来自于152例肝移植受者,术后出现临床无法解释的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值的2倍以上。回顾组织学改变及最终的临床诊断,评价相符程度。结果大部分的组织学诊断与最终的临床诊断相符,有7例组织学改变为胆管炎后经进一步临床检查证实4例为血管并发症、2例为败血症、1例为保存性损伤。2例组织学诊断为保存性损伤的病例后证实为药物性肝损害。结论移植后肝活检可明确许多肝功能异常的原因;评判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对一些复杂病例应将以往的活检和整个临床病程、其他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考虑,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152例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术、经皮肝穿刺微波治疗3种方式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探讨肝血管瘤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治疗的肝血管瘤病例152例,其中91例行手术切除,31例行肝动脉栓塞术,23例行经皮肝穿刺微波治疗,7例进行分期治疗。通过病例对照分析及随访结果综合评价肝血管瘤的治疗效果。结果:肝动脉栓塞术及经皮肝穿刺微波治疗与手术切除在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住院天数、节省总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但肝血管瘤的复发率比手术切除高。结论:肝血管瘤的治疗需依照个体化原则,根据病人全身状况,血管瘤的数目、大小和位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血管瘤8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我院从1960年1月至1998年6月收治肝血管瘤88例,其中手术治疗63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本组男46例,女4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4岁,其中30~59岁者73例,占83%。1.2 临床表现 以右上腹痛就诊者37例,发现上腹部包块5例,体检发现30例,因其他疾病行手术时于术中发现16例。1.3 检查 除上述16例为术中发现者外,行B型超声波检查26例,腹部CT检查13例,B超+CT检查27例,肝动脉造影2例,放射性核素扫描4例。血…  相似文献   

18.
胰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治疗及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04年11月31日期间收治的有完整病史资料的88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88例患者病史不典型,以上腹部疼痛最常见,所有病例均伴有慢性胰腺炎。B超检查81例,诊断为胰管结石76例,胰腺钙化5例;CT检查51例,诊断为胰管结石47例,钙化4例,其中有5例疑伴胰腺癌;MRCP检查47例,诊断为胰管结石45例,胰腺钙化1例,胰腺钙化伴胰管扩张1例,其中6例疑伴胰腺癌。56例行手术治疗,53例痊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1例胰管结石伴酒精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第23d死于肝、肾功能衰竭。25例行中西医结合治疗,17例痊愈,8例好转出院。另7例主动放弃治疗。结论B超是胰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MRCP对其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胰管结石伴有严重的临床症状或疑伴胰腺癌时,手术是其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07年收治的33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中弥漫型14例(42%),节段型10例(30%),局限型9例(27%).合并胆囊结石21例(64%),合并胆囊炎11例(33%).临床症状无特征性表现,以上腹疼痛、进食后不适、恶心呕吐为主.术前临床确诊4例,影像学确诊2例.2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1例同时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同时行肝血管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结论 胆囊腺肌增生症常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术前确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该病有潜在恶性变可能,胆囊切除术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TAE)联合CT导引经皮经肝肿瘤射频消融术(CT-RFA)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患者均经CT扫描及血管造影诊断,共46个肝血管瘤。其中5例经活检病理证实。患者先经导管动脉超液化碘油及明胶海绵超选择栓塞治疗,然后行CT-RFA治疗129例次。结果治疗后3个月复查肝脏CT扫描,39个肝血管瘤完全坏死,46个瘤体积缩小(80.41±10.26)%,与治疗前相比,P0.01。对4个有部分存活的血管瘤再次行CT-RFA治疗5次;6个月复查肝脏CT扫描,4个肿瘤完全坏死,肿瘤体积缩小(89.21±7.17)%,与治疗前相比,P0.01。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CT导引经皮经肝肿瘤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血管瘤可使肿瘤完全坏死,是治疗肝血管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