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2个家族37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本质的认识。方法对12个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家族有37例大肠癌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448岁,总计大肠癌灶44处,其中结肠癌占64%(28/44),位于脾曲以近的口侧段结肠内占52%(23/44),大肠多原发癌占11%(4/37),有4个家族的子代患其它器官癌(3例胃癌、1例胆囊癌)占33%(4/12),全组病例未发现大肠息肉。结论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患者及家族要进行严密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争取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在大癌中的比例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和分析550例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符合Amsterdam标准或日本标准者诊断为HNPCC。结果 550例大肠癌中6例(1.1%)符合Amsterdam标准,19例(3.5%)符合日本标准。本组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是肿瘤发病年龄早,多位于右半结肠,粘液癌及多原发大肠癌多见,家族中肠外肿瘤增多,息肉伴随增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莫善兢 《腹部外科》1996,9(2):50-52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属遗传性疾病,患者子女中有50%将发病。在全部大肠癌病人中本病约占5%。本病之特点为:发病年龄早、侧结肠癌居多、多原发大肠癌多见。部分家族中其他器官癌的发生率也升高。本病的诊断、治疗、随访有其特殊之处。病人的一等亲属于大肠癌高危人群,必须注意筛查、监查。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eri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rcinoma ,HNPCC) ,是 10 0多年前Warthin首先进行描述的 ,并称其为癌家族综合征。 1965年Lynch继续对此病进行研究 ,并于 1971年提出HNPCC的概念 ,所以 ,HNPCC也称Lynch综合征 ,分LynchⅠ型 (大肠癌 )及LynchⅡ型 (除大肠癌外 ,还并发子宫内膜、卵巢、胃、胆、胰、膀胱、输尿管等肿瘤 )。本病占全部大肠癌的 5 % ,因此并不少见。我科 1990~ 2 0 0 0年共发现 4个家系 10例HN PCC。现…  相似文献   

5.
�Ŵ��Է�Ϣ�ⲡ�Դ󳦰������ν�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述大肠癌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美国大肠癌的发生率在46 /10万,国内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大肠癌的发生率在 30 /10万,因此大肠癌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大肠癌研究是肿瘤研究的热点课题,对于大肠癌的发病机制、病因、诊断、处理和预防的研究已取得重要的进展。遗传性大肠癌是指有家族史或家族遗传倾向的结直肠癌。有学者估算,遗传性大肠癌约占大肠癌总数的 20%。临床上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有两类,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ereditarynonpolyposisco…  相似文献   

6.
PCR—SSCP法检测大肠肿瘤APC基因MCR区段基因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基因在国人大肠肿瘤中的突变情况,探讨APC基因突变与大肠肿瘤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同时探讨单链DNA碱基构成与最适SSCP电泳温度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66例散发性大肠癌、17例大肠腺瘤性息肉、4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APC基因第15外显子MCR区段的突变进行检测。结果:散发性大肠癌和尕瘤性息肉APC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1.2%(14/66)和23.5%(4/1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散发性大肠癌APC基因突变与肿瘤的位置、浸润深度、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MCR区段中以密码子1337~1453区域突变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从遗传学角度,结直肠癌可以分为遗传性(约占25%)和非遗传性(约占75%)两种.遗传性结直肠癌包括:(1)由APC基因突变导致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约占结直肠癌的1%~([1,2]);(2)由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占5%~10%~([3,4])0;(3)还有一部分当前尚无法确定病名或类型的呈家族性聚集的结直肠癌,统称为家族性大肠癌;(4)幼年性息肉病(J-P综合征)等少见遗传性综合征,占1%以下.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m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也叫Lynch综合征,约占大肠癌的5%~10%。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够,常常漏诊。因为此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与一般的大肠癌有所不同,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七个家系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特性、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7个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进行调查。结果 7家系中有21例发病者,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46岁。21例共有31处大肠癌灶,其中16处位于脾曲近端的大肠,10处位于脾曲远端的大肠,5处部位不详。61.5%(16/26)的癌灶位于脾曲近端的大肠。6例患大肠多原发癌,占全组的28.6%(6/21)。结论 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要进行严密监测。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Z  Zhao B  Xu Y  Wan Y  Bu D  Hu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6):411-413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肿瘤的基因表达及特点,诊治经验。方法:分析24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的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记录恶性肿瘤部位,确诊年龄,同时性和(或)异时性癌,肿瘤的病理学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构像多态性方法检查家族成员hMLH1和hMSH2各外显子,对可疑突变片段测序。结果:24个家系中共有患者75例,共诊断各种恶性肿瘤125个,主要有大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等,本组诊断大肠癌患者64例(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16例),24%的大肠癌患者首次手术10年内再发异时性大肠癌,发现2个家系携带hMSH2基因,1个家系携带hMLH1基因种系突变,均产生截短蛋白,3个家族中已发现12例突变基因携带者,结论:本病主要特点是恶性肿瘤早发,多发;结肠直肠癌,尤其是右侧结肠癌为主,多原发癌,尤其是多原发性大肠癌多见,家族发病年龄逐代提前,常规肠段切除手术可能不适于此类大肠癌的治疗。已发现2个家系有hMSH2基因,1个家系有hMLH1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直肠是大肠癌最好发的部位,在直肠癌中约70%发生于中低位直肠。在做组织病理学诊断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上皮内瘤病的概念和在与手术治疗的关系,重点介绍了胃肠道上皮瘤形成的Vinna分类和临床处理;(2)组织病理学的预后指标,如手术切缘、直肠外侵犯、局部淋巴结转移、血管和神经束膜的侵犯;(3)大肠癌遗传学,包括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相似文献   

12.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晏仲舒,廖国庆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达90%以上[1],按出生人口计其发病率约为1/5000~1/17000[1,2],如不治疗,最终100%会发展成大肠癌。虽然由FAP所致的在肠癌仅占1%~5%,...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肿瘤性息肉,癌变率甚高,应及时手术治疗。本文对21例家族性息肉病患者的诊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肾病研究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遗传性肾病(inherited kidney diseases)是由基因突变所致,并按孟德尔定律遗传子代的一组肾脏疾病,包括遗传性肾囊肿疾病,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disease,ADPKD);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如遗传性肾炎(Aloport syndrome, AS)、薄基底膜肾病(thin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 TBMD)和 Fabry病;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如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fami…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大肠癌呈散发性,但是,还有约10%~15%的大肠癌有遗传背景.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约占1%~2%,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约占2%~7%,其它还有黑斑息肉病(PJS)和少年息肉病等.近年来,由于对这些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有了深入的认识,从临床上又观察到其可发生大肠癌和其他器官癌的可能性.使人们对从这类疾病发展而来的大肠癌(还有其它肿瘤)的可预防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是,由于这些疾病并非常见,各科医生,如果不是专业性很强的话,对它们的特点并不熟悉.因此,有必要提请广大临床医师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对18个家系64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治疗、随访、发病部位、病理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个家系64例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41.8(20~71)岁,共有大肠癌85处,其中85.9%为结肠癌,72.9%位于脾曲近侧结肠,21.9%有多原发大肠癌。结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垂直传播特征,发病年龄早,好发近侧结肠,易患多原发癌。及早识别与随访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MMR基因突变检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Ϣ�ⲡ���ν�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 ,FAP) ,又称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familialpolyposiscoli,FPC) ,腺瘤性结肠息肉病 (adenomatonspotyposiscoli,APC) ,临床主要表现为结直肠内生长成百成千个腺瘤性息肉。它是大肠癌的前期病变 ,如不行肠切除 ,几乎所有病人都将发展为大肠癌 ,占所有大肠癌的 1%。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男女病人具有相同遗传性 ,外显率接近 10 0 % [1] 。75 %~ 80 %的FAP有家族史。 2 0 %~ 2 5 %的FAP无家族史 ,为基因突变的新病人 ,其后代仍延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AP发病罕见 ,每 10 0 …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回肠J型袋与肛管吻合的水、电解质平衡OkamotoT,etal.IntJColorectDis,1995;10:33~38溃疡性结肠炎(UC)31例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22例行结肠切除和回肠J型袋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 )与家族性的关系 ,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笔者对 1个HNPCC家系 4代共 2 7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家族中有手术病理证实为大肠癌者 7例(11人次 ) ;其中有 2例行 3次结肠手术 ,3例可疑大肠癌 ,1例肝癌。家系中第 4代共有 9人 ,男女比例为 1∶2。年龄 16~ 3 2岁。 9例均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 ,未发现结肠内有肿瘤及息肉。提示了解HNPCC的临床特点和详细询问病史是及时诊断的关键。HNPCC经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总结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浙南地区10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进行回顾性调查和随访分析。结果 10个家系27例患者,出现第一个癌的年龄为19-71岁,中位年龄45.3岁;20例患者在50岁以前发病,占74%;大肠癌病灶35处,40%位于脾曲近侧结肠;8例为多原发大肠癌,14.8%为同时多原发癌,18.5%为异时多原发癌;死亡13例,术后生存期为1-23年,平均生存期6.4年;健在14例,生存15年以上4例,生存10-15年3例,最长1例第一次肠癌术后28年仍健在。结论 HNPCC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