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动对心脏的代谢,血液动力学和电生理有广泛的影响。心脏β受体亢进综合征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可表现心电图T波倒置及ST段下移。在临床上可观察到有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做运动试验时出现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对此曾有人观察运动时引起室性心  相似文献   

2.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常见的猝死病因.2006年北京阜外医院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每年逾54.4万人死于SCD,而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许多心源性猝死事件发生在心脏结构和冠状动脉正常的青年人中.这些患者无先兆症状和体征,多因为遗传缺陷产生的恶性心律失常致死.对于这类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心律失常的疾病,称为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inherited arrhythmogenic diseases,IADs)[2].致死性IADs主要包括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短QT综合征(short QT syndrome,SQTS)、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和儿茶酚胺能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e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105例AMI患者(AMI组),其中男性77例,女性28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62岁。38例冠状动脉正常者(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9岁。分析2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将105例AMI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34例)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71例)。结果 AMI组MTWA高于对照组(P〈0.05)。AMI患者中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MTWA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以MTWA≥25μV为截点,预测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0%、80.28%、54.84%、77.03%。结论时域法测量MTWA对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可用于AMI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猝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猝死的原因多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近年来QT离散度(QTd)增加被认为是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指标。本文通过测定分析40例冠D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前、后QTd变化,探讨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的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d增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微 《医学信息》2019,(16):93-94
目的 分析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临床特征与心电图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2例ATVC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及心电图特点。结果 52例患者中18例室性心律失常,占34.61%;右心力衰竭9例,占17.30%;无症状者25例,占48.07%;无症状占比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和右心力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伴有晕厥发作史,占50.00%;22例电图检查出现V1~V3导联Epsilon波,占42.31%,20例在右侧胸导联发现T波倒置,占38.46%;V1~V3导联QRS1值为0.1~0.22 s,平均(0.13±0.03)s,V4~V6导联QRS2值0.08~0.18 s,平均(0.11±0.02)s,QRS1平均值高于QRS2平均值,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其中QRS1≥0.13s者19例,占35.53%(P>0.05);QRS1/ QRS2≥1.2者32例,占61.53%(P>0.05);20例V1~V3导联出现T波倒置,占38.46%,与未出T波倒置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例肢体导联低电压,6例完全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室内阻滞,2例类右束支阻滞,2例左后分支阻滞,2例左前分支阻滞,2例aVF导联出现T波电交替现象。结论 ARVC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和心律失常型,其心电图检测主要表现为右胸导联与Epsilon波QRS间期的延长。熟悉了解ARVC患者心电图特点,对临床诊治ARVC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T波交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波交替是指在心电图T波的幅度、形态的逐搏交替变化。作为一项新的无创心电检测方法,T波交替已成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等疾病的有效手段。较全面地阐述了T波交替的产生机理、检测方法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并指出了T波交替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长QT综合症是指在心电图上表现QT间期延长,易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晕厥、癫痫样抽搐发作和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一组综合症,分先天性长QT综合症及获得性长QT综合症。我科于2014年8月成功救治1例长QT综合症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除颤4次,予临时起搏器置入及射频消融治疗后置入置入型心脏转除颤器(ICD)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益心舒胶囊辅助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59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同时服用药物,根据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81例,采用单纯艾司洛尔治疗)和观察组(78例,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证候积分、心电图、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PR间期、QT间期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心率、PR间期、QT间期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悸、胸痛、神疲乏力、气短证候积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心悸、胸痛、神疲乏力、气短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能有效抑制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心室复极不一致与室性心律失常直接相关,文章介绍了一些表征心室复极不一致的心电图参数,包括QT离散度、兴奋—恢复间期离散度和T波形态方面的参数,回顾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简单讨论了这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魏燕 《医学信息》2007,20(7):1202-1204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分布规律,计算出数据。了解QTd,QTcd与AMI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的关联性及数据范围,估计近期临床预后,并为开发有关计算机诊断软件提供数据。方法 AMI组入院时前3d每天至少测量一份心电图QT间期。一周时再测量一份心电图QT间期,并同时同份心电图记录R-R间期。死亡病例测至死亡时。生存者再测量出院时心电图的QT间期。以分规测Qp.S波起点至T波终点(T波回到TP基线时)的距离为QT间期,若有u波则取Tu波间的最低点为T波终点。依次测量12导联的QT间期,每导联至少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对照组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方法相同。结果 AMI患者住院期间的平均QTd及QTcd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及出院时的数值,死亡组显著大于生存组。发现最长的QT间期82%见于梗塞区或缺血区导联,而最短的QT间期95%见于非梗塞区或非缺血区导联。QTd及QTcd最大值均在心肌梗塞发生后1~3d内,且有动态改变,表现为第一天升高,第三天最高,一周后趋于稳定,其QTd49+14ms,QTcd51+18ms,与出院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QTd≥80ms患者中,其死亡率、多部位梗塞、泵功能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大于QTd〈80ms,且有显著差异。结论 对AMI患者动态观察其QTd及QTcd,对QTdt〉80ms。尤其是〉100ms时,应采取积极预防猝死措施.对于心律失常。心泵功能不全的防治和识别高危患者以及获得疾病转归的信息提供了一种无创、简便、可重复的检测手段。对估计近期临床预后,特别是AMI后对判断心肌缺血程度、预测心血管事件、抗心律失常药物药效评估及指导治疗均有重要临床意义,并为开发有关诊断软件提供数据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伏T波交替(TWA)可否作为一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伴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经Holter心电图监测检出阵发性室速及/或有室速病史的23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30例无室速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和39例正常人进行运动中TWA检测。TWA采用微机化6353心电图检测系统,在受检者运动至心率95~110bpm时,波间T波变异差超过1.9微伏并在心率阈值内持续出现即为阳性。结果:23例缺血性心脏病室速组中,TWA阳性14例,占60.7%,非室速缺血组阳性出现率为10%(3/30),正常对照组0%(0/39);TWA电压三组分别是2.3±1.1uV、1.1±0.6uV和0.8±0.3uV,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或P<0.01)。结论:运动微伏TWA测定可作为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前言心电图临床应用已逾百年,其强大的生命力不仅表现在临床的应用价值久盛不衰,而且心电学的异常仍然是不断出现的心血管新病征发病机制的主线;近年出现的短Q-T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J波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这些疾病都与心电图学有着直接与密切的关联,使得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不断  相似文献   

1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Holter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60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的小儿的Holter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平均心率及总搏数的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病毒性心肌炎的心律失常以室性异位搏动多见,Holter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优于常规心电图,能检出各种心律失常,并能争生的时间,频度与活动及睡眠的关系,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分析,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及疗效观察,以及病儿能承受的运动量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收入CCU符合入选条件的68例器质性心脏病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部分病例采用胺碘酮转复;其余采用电转复,成功后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照组32例:应用利多卡因转复及维持窦律,将两组转复及维持窦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7.8%(28/36),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18/32),P〈0.05,部分利多卡因无效患者用胺碘酮仍有效。结论 胺碘酮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药物之一,其临床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15.
本刊编委,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健康地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葛淼教授(通讯作者)指导硕士研究生张雯(第一作者)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teorology》(2016,60(7):1089-1098,IF:3.246)发表了题为"Optimal weighted combinatorial forecasting model of QTdispersion of ECGs in Chinese adults."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背景和目的:QT离散度是临床心电图(ECG)检查的重要指标,特别是QT离散度的增加对预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有重要意义。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地理环境对ECG参考值有一定影响,但是两者之间关系目前研究较少,同时国内缺少心电图QT离散度参考值制定的标准。基于此,本文对成年人QT离散度参考值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快速型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1930年Wolff、Parkinson、White首先报告,在临床工作中一直倍受重视。WPW患者除了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外,并发心房颤动(Af)也较常见,发生率高达11%和39%。由于快速的心室率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有猝死的危险。现将我科l例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快速型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资料总结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室复极微小变化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心脏性猝死预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达到对心室复极微小变化逐搏观察、分析,用小波域维纳滤波方法去除体表心电图中的肌电干扰,提取心室复极过程的微伏级高频信号。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域维纳滤波器可有效抑制人体肌电干扰,满足心室复极微小变化分析的需求;健康人和无室早患者的心室复极微小变化一般由6个可辨识的微伏级高频波构成,而室早患者心室复极微小变化的微伏级高频波则有可能少于6个。这些微伏级高频波的波宽、相互的时间间隔等特征参数与心脏疾病、心脏猝死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宽QRS波心动过速(WRT)是指WRT发作时心室率大于或等于100次/分,QRS波时限大于或等于0.12秒的心动过速,是需急诊鉴别与处理的快速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又为临床医师及心电图工作感到颇为头疼的心律失常。鉴于用来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如洋地黄,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常可使室性心动过速恶化,故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邓学科  郑强荪 《医学信息》2000,13(5):261-261
目的 临床和电生理研究表明 ,心肌复极化不均对产生室性心律失常非常重要。 QT离散度是心肌复极化离散的有效指标。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左室收缩功能减损的患者和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对照组患者 QT离散度进行比较。方法 对疑有心衰经 M型超声心电图检查 5 3 4份既往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左室收缩功能是否减损分两组 ,每组均除去有心房颤动 ,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左室肥厚或左室高电压的患者 ,有左室收缩功能减损 2 5例及正常2 0 2例。2 0 2例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 ,按年龄、性别、先前心肌梗塞 ,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 ,与 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左室重量(LVM)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方法:检测146例患者的QT、JT、OTc、JTc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其中98例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的复极离散度大小与左室重量呈正相关,伴左室肥厚者(LVH组)的QTd大于无左室肥厚者(对照组)(P〈0.01),有持续性室速发生者(SVT组)的复极离散度大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对照组)(P〈0.01),仅有室性期前收缩者(VPC组)的QT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极离散度的大小主要与左室重量有关,伴左室肥厚者的心性猝死率增加可能与QTd的增大有关,QTd的变化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