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肠脂肪瘤并发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二例报告张正明小肠脂肪瘤并发消化道出血、肠梗阻临床上较少见,近期我院外科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56岁。因间歇性腹痛、腹胀、解黑便1月余,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4天急诊收入院,患者既往有两次腹部手术史。查... 相似文献
2.
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是指在Treitz韧带至回盲部之间小肠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较为少见,其主要的病因包括小肠良恶性肿瘤、克罗恩病、肠道血管畸形、感染及小肠憩室、炎性肠病、缺麻性肠病及门脉高压性肠病等,但因常用的诊断技术无法达到该部.且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规律,故术前明确出血部位和决定手术比较困难。就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小肠出血性疾病作一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例,空肠12例,回肠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腹痛、腹部肿块、腹部不适、贫血等。术前确诊14例。本组均手术治疗,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小肠部分切除18例,小肠部分切除加肝部分切除2例。术后复发3例,1例腹腔广泛转移,1例局部复发并肝转移,再次行复发灶及肝转移灶切除,1例术后1.2年死亡,1例术后3年,仍存活。
结论:小肠间质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空回肠肿瘤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容易误诊,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报道8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小肠肿瘤,其中平滑肌(肉)瘤7例,腺癌1例。着重就肿瘤的病理特性与消化道出血的关系以及有关误诊和诊断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小肠良性疾病致消化道出血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玮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14(10):613-614
小肠良性疾病致消化道出血12例诊治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310006)朱玮小肠良性疾病致消化道出血病例临床报道较少,主要因为本病发病率低。大约占消化道肿瘤的0.1%~0.2%[1],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往往诊断困难。一些出血原因不明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有出血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5月收治的6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病变部位以降部和球部多见,分别经内镜、上消化道钡餐及上腹CT检查确诊。免疫组化检测示:CD117阳性6例,CD34阳性4例,S-100均为阴性,Dog1阳性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消化道出血可以是十二指肠间质瘤主要的临床表现并往往是其首发症状,合理选择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早期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不同侵袭危险程度小肠间质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不同侵袭危险程度的DSA征象.结果 15例患者中1例极低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示动脉期见引流静脉,边缘清晰,肿瘤染色均匀;4例低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示供血动脉增粗、边缘清晰,肿瘤染色均匀;4例中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示动脉增粗紊乱,形态不规则,其中3例肿瘤染色不均匀;6例高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见肿瘤血管明显增粗紊乱、边缘模糊,肿瘤染色不均匀.结论 小肠间质瘤侵袭危险程度越高,DSA检查示肿瘤血管越不规则、紊乱;而侵袭危险程度越低肿瘤血管越规则、整齐. 相似文献
8.
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中的难点,其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小肠肿瘤,小肠血管性疾病,小肠炎性疾病。均为临床少见疾病,且极易误诊,导致严重后果。目前辅助检查主要依靠胶囊内镜、小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必要时可考虑开腹探察,但手术探察诊断率不高,且风险较大。治疗时务须首先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其次要明确诊断,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进一步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30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来源肿瘤,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临床诊断为GIST的病例愈来愈多。GIST最常发生于胃和小肠,其中小肠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明显高于胃间质瘤,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需要临床医师提高对间质瘤的认识水平。本研究回顾分析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改变等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小肠间质瘤约占胃肠道间质瘤的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1998年9月至2008年9月间收治了26例小肠间质瘤,现将其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思路.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4月34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中首诊发现确切病灶18例,余16例为多次就诊发现.3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伴腹腔播散及肝转移3例,均为多次就诊患者.首诊和再诊明确诊断病例的生物学行为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以再诊明确诊断组的侵袭危险性高.34例获随访,随访期间发现复发、转移10例.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24岁,因不育接受睾丸活检术,术后8h排大量柏油便及陈旧血块,并出现失血性休克。腹盆CT:平扫见左中腹4.2cm×3.8cm肿块,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图1A、1B)。遂行急诊介入治疗。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造影见肠系膜上动脉空回肠分支增粗及异常染色影,边界清晰(图1C),考虑为小肠富血供肿瘤,进一步超选择至靶动脉造影确认后,以予2ml 500~700μm微球(Embosphere)及4枚微弹簧圈栓塞,栓塞后造影示靶血管闭塞,异常染色消失(图1D)。介入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2天后接受外科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小肠间质瘤相关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31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以腹部隐痛不适表现者7例,肠梗阻表现者8例,腹部包块表现着3例,消化道出血者11例,2例表现为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术前行CT检查20例,11例诊断间质瘤,B超诊断9例,未能作出间质瘤诊断,上消化道造影3例,1例做出间质瘤诊断,内镜检查8例,4例做出间质瘤诊断;术后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按照NIH分级:低风险度9例,中风险度5例,高风险度17例.结果 术后随访,复发10例,复发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3年,中位时间18个月,复发后出现肝转移及网膜转移患者7例.结论 小肠间质瘤起病隐匿,缺乏临床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术后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辅助小肠间质瘤切除术1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肠间质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一2007年5月,10例小肠占位性病变、5例腹痛伴便血诊断不清共15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发现小肠病变后在腹壁合适部位做小切口,将病变肠段提出腹壁外切除、吻合,回纳肠段关腹后重建气腹,观察肠段血运及腹腔内有无出血。结果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诊断为间质瘤,CD117阳性14例(93%),CD34阳性9例(60%)。极低危险性3例(20%),低危险性5例(33%),中危险性4例(27%),高危险性3例(20%)。肿瘤直径1.5—3.6cm,(2.44±0.63)cm。手术时间38—72min,(57.8±10.4)min。术中出血10—30ml,(20.1±6.5)ml。术后排气时间16—42h,(27.8±9.3)h。术后住院4—7d,(5.3±1.1)d。无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5~36个月,(24.3±8.4)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小肠间质瘤切除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