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男,98天.因喘息、无力就诊,查体:患儿发育差,口周发绀,轻度杵状指,心前区隆起,听诊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无传导及震颤,临床诊为法洛四联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仪器采用HP M241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 MHz行经胸探查.胸骨旁左室长轴及四腔心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剑突下长轴切面显示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左室增大,腔内可见残存室间隔断端,两组房室瓣均开口于左室(图1),主动脉位于右前,其前壁与室间隔连续性中断,肺动脉位于左后,两动脉呈平行排列,左右肺动脉发育尚可(图2),主动脉弓降部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见两侧心房血流均汇入左心腔,心室腔内血流呈混叠状态.诊断:功能单心室合并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后经右心导管造影证实.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孕妇,20岁,孕1产0,孕26周来我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显示:胎儿心脏位于胸腔内,心尖朝向左前方,四腔心对称,四腔心切面及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可见扩张的冠状静脉窦(图1),十字交叉存在,心房正位,心室右襻,房室连接一致,左右心室间可见室间隔回声,未见明显中断,两组房室瓣瓣叶启闭未见异常,左右心房间可见房间隔回声,并可见卵圆瓣在左心室飘动,心室与大动脉连接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7岁 ,主因“憋气、发绀 7年”就诊。超声检查显示 :内脏和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 ,右心房相对较大 ,卵圆孔未闭 ,心室腔内无室间隔结构 ,单心室为右心室形态 ,其右侧可见小的流出腔。两组独立的房室瓣发育正常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三尖瓣有少量反流 (图 1)。仅见一条内径 2 1mm的大动脉发自心室和一组三叶结构动脉瓣 ;大动脉起始部后方测及内径约 5mm的细管状结构 ,其近心端为盲端 ,未与心室连接 (图2 )。距动脉瓣上约 2 0mm大动脉左侧分出左、右肺动脉 ,内径均为 16mm (图 3 ) ;右侧内径约 12mm ,与头臂干、降主动脉…  相似文献   

4.
孕妇,23岁.孕2产0,34孕周.超声显示:胎头位于下腹部,双顶径8.5 cm,脑中线居中,股骨长6.2 cm,脊柱排列规则,四腔心切面卵圆孔直径约0.9 cm,左心室内径1.7 cm,右心室内径约0.4 cm,左心房1.2 cm,右心房1.4 cm,三尖瓣无明显启闭活动,室间隔上段显示约0.5 cm的回声中断,左心室发出一大动脉内径约1.0 cm,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出心室约1 cm左右发出左右2个分支,分别进入左右肺门,主支继续行走形成主动脉弓;右心室心底部发出一内径约0.4 cm宽的动脉血管经颈部右侧进入颅内,起始部未显示瓣蟆回声,CDFI显示收缩期血流信号经右心室进入颅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术前后室间隔左右心室面心肌应变的改变,并分析其与右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ASD封堵术患者38例,于封堵术前1周及术后3 d,应用STI于心尖四腔观测量室间隔左右心室面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于左室短轴观测量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径向及圆周峰值应变。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右室舒张末面积(RVEDA)、收缩末面积(RVESD),计算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M型超声测量右室游离壁侧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APSE),并与上述应变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ASD患者封堵术后室间隔左右心室面纵向及圆周应变较术前减低(P0.05),而径向应变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封堵术前TAPSE与室间隔左右心室面纵向应变呈负相关(r分别为-0.798、-0.480,P0.05)。RVFAC与室间隔左右心室面径向、纵向、圆周应变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ASD封堵术后室间隔左右心室面应变较术前减低。STI可评价ASD患者封堵术前后室间隔左右心室面心肌形变改变。  相似文献   

6.
孕妇,27岁,孕2产0,孕30周来莱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显示:胎儿心脏位于胸腔内,心尖朝向左前方,四腔心对称,十字交叉存在,心房正位,心室右襻,房室连接一致,左右心房间可见房间隔回声,并见卵圆瓣在左心房飘动,两组房室瓣及瓣叶启闭未见异常,左右心室间可见室间隔回声,室间隔未见明显中断,心室与大动脉连接一致,主、肺动脉起始部呈交叉关系。左心室流出道切面显示升主动脉向左移位,与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在一个切面上同时显示,主动脉弓跨度变小(图1)。三血管切面显示肺动脉向左明显移位,向上稍微平移和侧动探头动态显示,左肺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分叉处的右上方,右肺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分叉处的左下方,左右肺动脉自肺动脉发出后即相互交叉并分别进入左右肺门(图2),动脉导管发自肺动脉分叉处的略上方,其内径未见异常。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以及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未见异常。超声诊断:胎儿肺动脉交叉。孕妇足月分娩,新生儿无发绀,听诊无明显杂音,Apgar评分为10分。于产后3 d和42 d行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肺动脉交叉(图3)。  相似文献   

7.
正孕妇28岁,孕1产0。病史无特殊,孕23周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腹部横切面: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位于中线左侧,胃泡位于中线偏右,胆囊位于中线偏左,未显示脾;四腔心切面:左右心房、心室大小对称,房间隔下部及室间隔上部回声连续性中断,左心房后壁光滑,未见明显肺静脉汇入,左心房与脊柱之间只显示降主动脉横断面,左心房后方未探及肺总静脉(图1)。超声诊断:右侧异构综合征、完全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6岁,因心慌气急就诊.体格检查:口唇发绀,心界扩大,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超声检查:主动脉、肺动脉呈右前、左后排列.心房正位,房间隔未见回声中断,双侧心房增大.心室呈单腔,前后径约7.8 cm,左右径约8.5 cm,未探及室间隔回声.两组房室瓣,标准的四腔心观不能在同一切面上完整显示左右排列的两侧房室瓣,追踪扫查可见二尖瓣位于左侧偏后,其开口朝向右侧,三尖瓣位于右侧偏前,其开口朝向左侧.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左、右房室瓣口跨瓣前向血流信号呈交叉现象(图1),左房血流流向右后下方的左室流入道,右房血流流向左前上方的右室流入道.二尖瓣口左房侧可见轻度收缩期反流信号.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考虑十字交叉心、单心室及大动脉转位.后经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单心室合并单心房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 ,女 ,4个月。出生后不久即有紫绀 ,因“上呼吸道感染”入院。心率 136次 / min,心底及心前区可闻及 级收缩期杂音 ,传导广泛。X线胸片心影呈球形 ,心胸比值 0 .67,肺血偏少。腹部 B超 :肝、胆、脾位置正常。临床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超声检查 :应用 HP Sonos 10 0 0型彩超仪 ,探头频率 2 .5 MHz。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见室间隔回声完全失落 ,呈单一心室腔 ,内膜面较光滑 ,肌小梁较细 ;右室流出道显示不清。探头声束稍向右后 ,可见增宽的主动脉在肺动脉左前方 ,基本平行 ,肺动脉内径明显小于主动脉 ,主肺动脉 /主动脉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拟在探讨DTI技术评价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室肌电除极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DTI技术的速度模式及加速度模式观察38 例经体表心电图证实为束支传导阻滞, 其中20 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8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患者的异常心室肌除极起源与顺序,并与25例心电图完全正常的健康志愿者相对照。结果: ①加速度图上CRBBB组的心室除极起源与正常组无差异(P> 0.05), 均位于室间隔, 并由室间隔向四周扩布激动; 而CLBBB组的心室最早除极点位于右室前壁心尖, 其产生的除极扩布过程与正常组、CRBBB组迥异(P< 0.001); ②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上M 型速度图显示CRBBB组左室除极正常。其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自心电激动开始(心电图Q波起始) 至收缩带出现的时限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 (P> 0.05); 而CLBBB组左室除极则明显延缓。左室后壁收缩带推迟出现, 与正常组、CRBBB组均有显著差异(P< 0.01); ③心尖区四腔心、二腔心及左室长轴切面上脉冲频谱型速度图显示CRBBB组右室前壁基、中部收缩延迟。自心电激动开始(心电图Q波起始) 至右室前壁基部、中部收缩波起始的时间间隔较正常组  相似文献   

11.
DTI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心室除极顺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心室除极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普勒组织加速度图及脉冲频谱图检测10例CLBBB患者心室除极顺序,并与正常组(25例)进行对照。结果①CLBBB心室最早除极部位位于右室前壁心尖段,与正常组迥然不同(P<0.0001);②剑下四腔切面显示CLBBB心室除极顺序为:右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心尖、右室前壁全部、室间隔全部、左室前侧壁心尖、左室前侧壁全部;正常人心室除极顺序则为:室间隔基中部、室间隔心尖、右室前壁心尖及左室前侧壁心尖、右室前壁全部、左室前侧壁基部。③和正常组比较,CLBBB患者右室前壁电除极收缩耦联正常(P>0.05),而各左室壁除极明显延迟(P<0.0005),前间隔除极方向由心尖指向心底。结论能显示心室肌收缩顺序的DTI技术可直观、实时、精确地反映CLBBB的心室电除极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经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或经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TGA的9胎胎儿的产前超声资料。结果 9胎TGA胎儿四腔心切面均显示正常的心轴及房室连接关系;左心室流出道切面8胎出现"雏鸟喙"征;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8胎2条大动脉(主动脉、肺动脉)呈平行关系;三血管气管(3VT)切面6胎仅显示2条大血管;主动脉弓切面7胎显示主动脉弓弧度不同程度增大。四腔心切面及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均可见4胎室间隔上段缺损。结论 TGA胎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3VT切面及主动脉弓切面均具有特征性表现,包括"雏鸟喙"征、2条大动脉呈平行关系、3VT切面仅显示2条大血管、主动脉弓弧度增大,其中以"雏鸟喙"征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本文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心室除极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多普勒组织加速度图及脉冲频谱图检测10例CLBBB患者心室除极顺序,并与正常组(25例)进行对照。结果 (1)CLBBB心这到了早除极部位位于右室前壁心尖段,与正常组迥然不同,;(2)剑下四腔切面显示CLBBB心 室除极顺序为:右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心尖、右室前壁全部、室间隔全部、左室前侧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 ,2d。生后第 2d即出现皮肤发绀 ,呼吸急促且逐渐加重前来我院检查。查体 :发育及营养差 ,重度发绀 ,呼吸困难 ,心率 15 6次 /min ,心音低钝 ,胸骨右缘第 3、4肋间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 ;肺部闻及干湿音 ,肝于左、右肋下左右均为 3cm处可触及。X线诊断 :右位心。使用ATL 30 0 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5~ 9MHz。探头置于胸骨右缘按常规方位作镜面检查示 :心尖指向右下 ,房间隔下部近心脏十字交叉处回声中断 ,断口约 11mm ,心房水平舒张期见左向右分流 ,心尖及剑下四腔心显示室间隔未发育 ,呈单一心室腔 (图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孕妇695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孕妇进行CHD超声检查,以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主动脉弓切面为标准切面,快速筛查观察胎儿心脏结构形态是否正常,记录结果,并进行随访复查,分析多普勒超声在胎儿CH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已确诊17例CHD胎儿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6例,单心室缺损5例,永存动脉干缺损3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1例;特异度为99.71%(676/678),灵敏度为94.12%(16/17);四腔心切面确诊率高于其他切面(P<0.05)。结论:超声诊断为产前胎儿CHD检查的重要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可明确心脏畸形类型,可为终止妊娠及后期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孕妇,28岁.孕1产0,孕32周,外地来我院会诊,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心脏位于胸腔内,左右侧肺环抱心脏,心尖朝向左前方,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一致.四腔心观显著不对称,十字交叉存在,左右心房间可见房间隔回声,并见卵圆孔活瓣在左房侧活动,左右心室间可见室间隔回声,未见连续中断,可见两组房室瓣,二尖瓣回声及启闭未见明显异常,三尖瓣隔叶及后叶显著下移,附着点靠近心尖,前叶冗长,固有心房及房化右室显著扩大,功能右室极度狭小.左室流出道观显示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内径7.6 mm,右室流出道观见肺动脉起自发育正常的右室漏斗部,肺动脉内径8 mm,主、肺动脉根部交叉走行,肺动脉瓣口未见瓣叶回声,仅见强回声的肺动脉瓣残迹,心动周期中不活动.三血管-气管切面显示上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排列关系及内径比例未见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三尖瓣口可见起源点极低的重度反流,肺动脉瓣口收缩期前向血流暗淡,全舒张期宽大反流,三血管-动脉导管切面显示动脉导管的反向血流,并通过肺动脉瓣口反流入右室流出道,持续整个舒张期.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缺如合并三尖瓣下移畸形,并经引产后尸检证实.  相似文献   

17.
孕妇21岁,孕1产0,孕21周,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史,孕期无感染及服药史,于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图: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的位置关系正常,四腔心切面清晰显示,左心室明显扩大,右心室缩小,右心房比左心房大,二尖瓣及三尖瓣清楚,启闭运动均见,室间隔未探及明确回声失落,左心房侧探及活瓣甩动,长约5.4 mm,房间隔中部可见卵圆孔无回声区,宽约3.5 mm;长轴切面见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探及肺动脉起自右心室,探及肺动脉瓣回声,未探及明确开闭运动.  相似文献   

18.
病例男,2岁,主因出生后嘴唇发绀,哭闹加重来诊。超声示心脏位于左侧胸腔。腹部横切面:探及水平肝,未探及脾脏,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右侧,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左侧,未探及明确房间隔回声,仅于下腔静脉入口处探及少许房间隔残迹,心室右襻,右室扩大,左室狭小;四腔心切面:十字交叉结构消失,室间隔上部回声失落约11 mm,探及共同房室瓣,前共瓣通过腱索系于室间隔右室面(图1);左室长轴切面:探及两根平行血管,主动脉位于右前且较宽,肺动脉位于左后且较窄,两根血管均发自右室,室缺位于肺动脉瓣下,主、肺动脉瓣下均可探及动脉圆锥结构,肺动脉二叶,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胸骨上窝切面:主动脉右弓右降,探及双侧上腔静脉分别引流入心房两侧(图2),可见无名静脉交通,左侧上腔静脉中段似可见肺静脉与之相连接,引流入心房左侧,探及多支肝静脉(图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被“亮线”分成的室间隔左右心室面在结构及功能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应用解剖M型超声、应变及应变率成像技术测量正常成人室间隔左右心室面的厚度、应变及应变率,并对两者相应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室间隔左心室面的厚度大于右心室面[短轴-左:(5.4±1.1)mm,右:(4.2±1.5)mm,P〈0.05;长轴-左:(5.6±1.3)mm,右:(4.3±1.3)mm,P〈0.05)]。在室间隔短轴切面,其左室面的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右心室面[应变(%),左:30±9,右:17±11,P〈0.05;应变率(1/s),左:2.4±0.8,右:1.6±0.7,P〈0.05],且左右心室面的应变之比及应变率之比均在1.5-2.0。在室间隔长轴切面,其左右心室面的应变及应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变(%),左:26±5,右:24±7,P〉0.05;应变率(1/s),左:2.3±0.4,右:2.2±0.5,P〉0.05]。结论正常成人室间隔的左右心室面在结构及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正>孕妇,32岁,孕2产1。孕25周来我院行胎儿心脏筛查,超声检查:胎儿心脏位置、四腔心比例、两大动脉走行关系、三血管气管切面及主动脉弓切面均正常,室间隔连续完整。四腔心切面反复扫查未见继发隔及其上的卵圆瓣回声,房间隔回声失落约7 mm(图1)。CDFI:主动脉瓣、二尖瓣及肺动脉瓣未见反流信号,三尖瓣探及少量反流信号(图2),动脉导管及两大动脉血流速度正常,主动脉瓣上血流速度103 cm/s,肺动脉瓣上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