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减少老年患者盲目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的损害,针对病因,通过采取积极预防,重视健康教育,避免NSAIDs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老年患者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临床症状。结果 26例患者经过7~14d的治疗后,症状均消失,大便潜血转阴性,临床治愈出院。结论老年人长期盲目服用NSAIDs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症状隐匿,易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穴NSAIDs雪对老年骨关节炎患者消化系统损害的原因,以期提高对NSAIDs副作用的充分认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老年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应用NSAIDs药品种类、用药时间、处方剂量、不同NSAIDs导致消化系统损害的具体情况、防治措施、消化系统损害的转归等。结果338例老年骨关节炎患者服用NSAIDs后出现消化系统损害96例。常见消化系统症状为:上腹不适(22.4%)、食欲不振(22.4%)、烧心(13.2%)、反酸(15.8%)等;严重消化系统损害为:消化性溃疡穴3.2~3.9%雪、出血糜烂性胃炎穴4.3~5.3%雪、上消化道出血(2.2~2.6%)等。导致严重消化系统损害的药物以传统的NSAIDs为主。结论老年骨关节炎患者服用NSAIDs后所出现的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老年患者服用NSAIDs时应强调剂量个体化及小剂量起始原则;对于长期应用NSAIDs的患者可用H2受体拮抗剂加以预防胃肠道副作用,而对于服用NSAIDs后有诱发胃肠道出血倾向的患者可选用新一代NSAIDs(选择性Cox-2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3.
有报道说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副作用的发生率为70%,最常见的是对胃十二指肠道的粘膜的损害。多年来.有人怀疑NSAIDs可能引起下消化道溃疡,Lang等人曾予证实。NSAIDs诱发的结肠损害,其临床表现、病理过程还不十分清楚。本文报告三例NSAIDs引起的盲肠溃疡,术前诊断不明确,其中一例有急性腹痛,另两例不能除外癌症,均行右侧结肠切除术。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出血梗阻、肿块,诊断依据服用NSAIDs病史、病变局部特殊形态,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盲肠溃疡。作者描述了三例结肠损害的X光照片为肠管扩张,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调查分析,了解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比例以及NSAIDs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经济负担.方法调查分析所有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及其医疗费用.结果369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中有19.7%在出血前10d内服用过NSAIDs,服用的NSAIDs品种以阿司匹林、乙酰氨基芬及克感敏等为主,近3/4的病人服用NSAIDs的时间少于10d.消化道出血病人平均住院18d,住院费用平均为7619元,住院前门急诊费用为1567元,其他非医疗的直接费用约为2037元.结论NSAIDs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加重了病人经济负担,若采取适宜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NSAIDs不良反应及其相关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14):1988-1990
目的:总结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实施药学监护的要点。方法:收集3家医院2013年5-12月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2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2周内有无NSAIDs服用史将患者分为NSAIDs组(59例)和非NSAIDs组(223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胃病史、消化道临床症状和服药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药学监护要点:建立新入院患者药学评估制度、药师查房、个体化用药教育、预防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用药建议、随访。结果:NSAIDs组患者年龄(63.79±10.94)岁,≥65岁37例(62.7%),22例患者(37.3%)有消化道症状;非NSAIDs组患者年龄(50.03±12.95)岁,≥65岁82例(36.8%),151例(67.7%)有消化道症状。两组患者年龄、高龄患者所占比例、出血前有消化道症状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胃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出血在高龄患者中多见,起病隐匿;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合并使用其他易致溃疡的药物、空腹服药者更常见。临床药师应掌握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对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患者实施重点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黏膜糜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出血前7d服用过NSAIDs作为观察组,未服用过NSAIDs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应用NSAIDs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消化道症状、血红蛋白(Hb)水平、胃镜表现、预后情况。结果: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50例(17.2%);服用时间平均21.7±19.8d;空腹服药史者35例(70.0%);按医嘱餐后服药15例(30.0%);剂量均为常规剂量。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年龄大、消化症状少、Hb水平高、住院时间短,病变部位胃部为主,出血方式ForrestⅠ~Ⅱ少;观察组死亡1例低于对照组死亡12例(P〈0.05)。结论: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应掌握NSAIDs类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可同时使用胃肠道保护药;选择COX-2阻滞剂;在服药过程中定期检查大便潜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8月-2004年8月的消化性渍疡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10d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7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有48例(17.2%)服用过NSAIDs。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消化道溃疡史、出血程度、病变大小及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NSAIDs组患者的年龄偏大,较多患者有消化道出血史、心血管病史,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溃疡或糜烂更易多发,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应采取适宜策略降低NSAIDs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征与预防对策。方法收集261例消化道出血住院的病历资料,NSAIDs致消化道出血为研究组(98例),非NSAIDs致消化道出血为对照组(163例)。结果NSAIDs致消化道出血占同期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37.5%;年龄(≥60岁)、性别(女)、既往心脑血管病史是NSAIDs相关性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组出血前症状、血红蛋白(〈80g/L)、住院天数、胃黏膜损伤、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为NSAIDs相关性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应对服用NSAIDs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非甾体消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是临床引起消化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药物,特别是在一些高危人群。此外还可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危险,这使NSAIDs的药物选择和不良反应防治成为重要的临床和经济问题。NSAIDs的使用应选择恰当和必须的患者,并尽可能选用最小的剂量和最短的时间,并尽量避免多种NSAIDs联用。长期用药应限于那些不能耐受其他类型的镇痛药、并且能经常随访的患者。对NSAIDs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高危人群的用药应参照指南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简旭 《北方药学》2013,(8):53-54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治疗的因大量长期服用NSAIDs而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无服用或较少服用NSAIDs史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有HP感染史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吸烟史、酗酒史及溃疡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病灶数目及病变性质上均较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NSAIDs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非甾体抗炎药致胃肠道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甾体抗炎药 (nonsteroidalanti inflammatorydrugs ,NSAIDs)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 ,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免疫功能紊乱的炎症性疾病及各种疼痛 (如牙痛、头痛、痛经及肌肉痛 )症状的缓解和肿瘤止痛的阶段治疗。小剂量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新近研究显示还可预防结肠癌和阿尔茨海默病。NSAIDs常可引起不良反应 ,以胃肠道损害为主 ,据统计服用NSAIDs的患者中有 15 %~ 2 0 %可发生消化性溃疡 ,1%~4 %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 ,用于检查及治疗溃疡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占关节炎治疗全部费用的 31%~4 0 %。…  相似文献   

12.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很难根治且又致残率高的疾病。非甾体类抗炎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解热、镇痛、抗炎的效果已为临床广泛认可,由于关节炎(包括骨性关节炎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故传统的:NSAIDs表现的不良反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消化道损伤、对肾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等。这都和传统NSAIDs抑制环氧化酶(cox)合成前列腺素相关,其中以胃肠道损伤最为常见,据报导,还曾出现传统NSAIDs引起的严重消化道损伤及相关的死亡。故怎样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中青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1例非甾体抗炎药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1患者2周内均有服用NSAIDs病史,都经大便潜血及纤维胃镜确诊。伴有腹部疼痛症状18例占22.2%(18/81);有嗜咖啡或酸辣饮食习惯53例(占65.4%);有吸烟史48例(占59.3%)。结论中青年人群服用NSAIDs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轻和体征不明显的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赵延斌 《中国药师》2006,9(7):658-659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从诞生之日起一直作为临床解热镇痛的主要药物。在近10年来,不同化学结构和剂型的新型NSAIDs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临床医生用药选择,但随之而来的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肝肾损害、心血管毒性等不良事件,也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5.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与镇痛作用的药物,可改善风湿性疾病的炎性症状并可缓解疼痛。NSAIDs是目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天有3000万~4000万人次在使用NSAIDs。随之带来一些严重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肝肾损害、心血管毒性等。本文就NSAIDs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出血前10d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将患者分为NSAIDs组42例与非NSAIDs组76例,并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组在临床症状方面、溃疡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认识,合理用药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使用NSAIDs引起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因服用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服药种类、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以老年人尤为多见(62.5%),年龄越大症状越重,且疗效亦差。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糜烂出血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停用NSAIDs或对确需继续服用者换用小剂量、对胃肠损害小的药物,是治疗和预防NSAIDs胃肠黏膜损伤的关键。结论 NSAIDs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利用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尽量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东坑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存在消化道出血及在出血前10d内有服用NSAIDs史的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老年组62例和中青年组38例,按照使用NSAIDs的不同和患者的年龄进行研究。结果老年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服用的NSAIDs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1);中青年组以布洛芬为主显著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中青年组以黏膜糜烂为主。两组患者的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患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中青年患者,应该进行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上消化道出血9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12例经胃镜及实验室检查证实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98例出血前10d内有服用NSAIDs史,分为老年组(122例)和中青年组(290例)进行研究。结果老年组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老年组服用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主,中青年组以布洛芬为主;伴随疾病老年组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青年组以上感或关节疾病为主;老年组消化道出血以溃疡性病变为主,中青年组以黏膜糜烂为主。Hp感染老年组略低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内NSAIDs相关性与非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患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中青年患者,对于长期服用NSAIDs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基本情况、既往史、服药史、临床症状;与同期溃疡病及黏膜糜烂所致上消化道出血340例进行对比。结果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15.4%(80/520),出血多发生在服药1周内,NSAIDs为预防或治疗剂量;两组比较,服药组患者年龄偏大、多有心脑血管病史;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血红蛋白水平低;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多发黏膜病损的情况在服药组更多见;但两组患者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病史者更易发生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