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介导克霉唑抗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克霉唑低剂量组和克霉唑高剂量组。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蛋白表达等为观察指标,用终浓度分别为25 mg/kg和50 mg/kg的克霉唑预处理大鼠5 d,5 h后观察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结果 PXR特异性强诱导剂克霉唑,与假手术组比,能明显诱导CYP3A1基因表达,表现为ALT、AST和LDH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SOD和GSH-Px活性分别升高,MDA显著降低,对抗氧自由基ROS损伤,上调HSP70表达(P<0.05),表现出强大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结论克霉唑预具有较好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在PXR介导下,拮抗ROS损伤及内源性保护蛋白HSP70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番茄红素(5、10和20 mg/kg)治疗组,每组16只;术后番茄红素各治疗组连续4周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番茄红素治疗,假手术组和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转氨酶(ALT和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通过苏木精-尹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T-AO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且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相比,番茄红素(5、10和20 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番茄红素(10和20 mg/kg)治疗组大鼠血清中ALP活性均显著降低,且T-AOC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肝脏组织中SOD和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番茄红素(20 mg/kg)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番茄红素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性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番茄红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番茄红素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减轻自由基损伤,改善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纳洛酮预处理大鼠后对其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短期对 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射纳洛酮 ,然后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的含量 ,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 ,了解肝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 ,纳络酮预处理组血清中 AL T和 AST含量及肝组织中 MDA含量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而肝组织中 SOD含量则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0 .0 5 ) ,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 ,肝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也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祁州漏芦(以下简称"漏芦")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KM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联苯双酯(100 mg/kg)组、漏芦乙醇粗提物(200 mg/kg)组、漏芦正丁醇提取物(200 mg/kg)组和漏芦水提取物(20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1 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300 mg/kg对乙酰氨基酚(APAP)以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肝匀浆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肝线粒体Na+-K+-ATP酶(Na+-K+-ATPase)、Ca2+-Mg2+-ATP酶(Ca2+-Mg2+-ATPase)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活性增强,ALB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增加,CAT、GPx、SOD、GST活性减弱,GSH含量减少;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漏芦乙醇粗提物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减弱,ALB含量增加,肝匀浆MDA含量减少,GSH含量增加,CAT、GPx、SOD、GST活性增强,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芦正丁醇提取物组小鼠血清ALT、AST、ALP活性减弱,ALB含量增加,肝匀浆MDA含量减少,GSH含量增加,CAT、GPx、SOD、GST活性增强,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芦水提取物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减弱,ALB含量增加,肝匀浆MDA含量减少,GSH含量增加,GPx、GST活性增强,肝线粒体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漏芦不同溶剂提取物对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肝脏左中叶缺血50 min,再灌注24 h后处死(I/R组),TET+I/R组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TET(50 mg/kg),余同I/R组。大鼠处死前采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取缺血肝组织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湿重干重(W/D)比检测和组织学检查。结果I/R组血清ALT,AST和LDH升高,组织MDA水平,W/D比值也明显升高,SOD活性和NO含量下降。在TET+I/R组,血清ALT,AST,LDH,以及组织W/D比值较I/R组降低,SOD活性和NO含量升高。此外,TET+I/R组大鼠血清ALT,AST,组织MDA和W/D比值较假手术组升高,SOD活性和NO含量降低.组织学检查显示TET+I/R组肝损害减轻。结论TET能减轻但不能防止肝I/R损伤的发生,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是TET抗I/R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夹闭左侧肾蒂并切除右肾的方法构建大鼠IRI模型。观察各组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肾脏病理形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评估蛇床子素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结果蛇床子素可增加CAT、GPx和SOD表达,减少Cr、BUN、MDA、TNF-α、M CP-1和IL-6的表达以及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结论蛇床子素可通过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而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丹参+缺血再灌注组(C组),每组各9例。分别测定3组的血清ALT、AST、LDH的含量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观察肝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ALT、AST、LDH含量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组织SOD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变化明显减轻。结论丹参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肝脏损伤,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预处理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 SD雌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干预组,每组15只。干预组于缺血前30 min 经腹腔注射磷酸肌酸注射液10 mg/ kg,测定子宫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子宫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干预组大鼠子宫组织 SOD 活性明显降低,MDA 含量明显增加(P <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干预组 SOD 活性升高,MDA 含量降低(P <0.05)。干预组病理组织学观察炎性反应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磷酸肌酸对大鼠子宫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 SOD 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甜菜碱200、400、800 mg·kg^-1组(均n=8)。甜菜碱各剂量组于造模前7 d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甜菜碱,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夹闭门静脉、肝动脉分支40 min,再灌注24 h制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cl-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经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上升(P <0.01),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降低(P <0.01),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甜菜碱400、800 mg·kg^-1组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 <0.05,P <0.01),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增强(P <0.05),肝细胞凋亡率下降(P <0.05,P <0.01),p53、cl-caspase-3、Bax表达显著降低(P <0.05)。结论甜菜碱可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功能,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褪黑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抗氧化酶及MDA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褪黑素 (melatonin ,MT)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 ,探讨MT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缺血前 30min腹腔注射MT ,测定脑缺血再灌注 1h沙土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GPx、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层和纹状体GPx、SOD活性降低 ,MDA含量升高 ;MT预处理能部分反转这种变化。结论 M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保护GPx、SOD活性 ,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