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联合应用肠内外营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行肠内营养(EN)联合肠外营养(PN)支持14 d;对照组20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5、10 d检测并比较2组的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14 d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蛋白、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及血糖等指标都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5)。结论早期联合运用肠内外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中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态,给予充足营养支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谷氨酰胺低热能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应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低热能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72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36)于伤后72h内予Gln强化的低热能肠内营养。对照组(n=36)于伤后予低热能肠外营养,5d~7d后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TLC)的变化,伤后1d、3d、5d、7d、10d测空腹血糖。结果研究组TLC经Gln强化的低热能肠内营养后,升高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糖控制好于对照组(P<0.05)。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重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应用Gln强化的低热能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临床效果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4年8月入院的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5)行肠内、肠外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n=45)行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血浆谷氨酰胺、白蛋白水平,甘露醇/乳果糖(L/M)比值,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营养支持10 d后,观察组血浆谷氨酰胺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M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肠外营养序贯过渡至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更好地预防感染、改善机体营养。  相似文献   

4.
颅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内颅脑重症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合理方法,提高病人的治愈率。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94例颅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组)和实验组(肠内加肠外联合营养组),对比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以及呕吐、反流误吸、腹泻、腹胀、肠麻痹、胃肠道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能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值〈0.05)。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结论与单纯肠内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加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的改善颅脑重症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少,是颅脑重症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诊治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实验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gG、IgA、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0%(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机体免疫,降低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观察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9年4月,某院ICU一共收治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入组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并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各28例,应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对比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观察实验开始时与不同的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变化情况相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并计算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营养状况优于对比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营养干预支持后,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4/28),对比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组间比较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较,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1周后经血液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37.69±6.28)g/L、(72.83±8.20)g/L,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国内外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并就如何做到避免、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作适当分析.资料与方法所借助的专业数据库Medline、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清华同方CHKD期刊全文库.在比较、归纳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结果共搜索到论著6篇,专题研究5篇,专题讲座8篇,相关报道13篇.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途径主要为经胃肠外营养(PN)、全肠外营养(TPN)和胃肠内营养(EN).在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进行营养支持已达成共识,但如何安排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使用,一直有不同的主张.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比肠外营养支持更可以避免、减少本类病人因营养支持导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本类病人进行营养支持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同时进行,待脑损伤病情稳定后过渡到第二阶段全胃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能全力组)和对照组(康尔良组),入院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每天1000ml(1000Kcal),辅以流质食物加餐。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TSF、AMC、体重等营养指标,比较意识恢复程度及胃肠道并发症的例数。结果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意识恢复程度(通过GCS评分)优于对照组,胃肠道并发症出现数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将GCS≤8分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对照组完全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14、21d后,观察患者体重变化,测定血浆清蛋白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总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治疗期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体重略下降,血浆清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第14天时,治疗组ALB、Hb高于对照组。伤后21d时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4例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24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比较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脑血管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10d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浆总蛋白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高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较肠外营养少,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支持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PN)、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N)、C组(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每组34例.术后36~72h给予相同营养支持,观察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预后死亡率.结果 ①营养评价A、C组比B组好,C组、B组差异显著(P<0.05).C组并发症少于B组(P<0.05).②C组的预后优于其它两组,C组的病死率最低(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全肠道外营养1周后过渡到肠内营养是比较合理的,这对预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重型外伤性损伤(TBI)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按照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将60例TBI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分别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和全肠内营养支持。结果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感染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TBI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对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行有效预防,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行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早期(48小时内)行肠内营养,对照组3~4天后行肠内营养,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营养状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除腹泻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能够保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正常营养状态并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中的合理应用,以提高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将169例符合入选条件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5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达到营养支持效果,但对照组胃肠道出血、二重感染、肠麻痹、肝功能异常以及腹胀、高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实施肠外加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血管病的作用.方法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GCS评分5~8分)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在早期(24~48 h)开始经鼻肠管滴入瑞素,逐渐增加至全量,不足部分以肠外营养补充;对照组仅给予肠外营养.观察2组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肝功能、血糖等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ALT及血糖升高均不及对照组明显,有显著差异(P<0.01);上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显著改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重症脑血管病营养状况、临床疗效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且优于单纯的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8.
江珍珺 《中国药业》2011,20(23):71-73
目的 探讨自制鼻饲匀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比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自制匀浆鼻饲21 d前后营养指标变化、观察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和调查患者家属对此种营养支持的满意度.结果 自制匀浆鼻饲21 d后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含量有所提高(P<0.05);血液淋巴细胞总数、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上臂肌围(MAMC)无明显改变(P>0.05).鼻饲期间发生腹胀23例(26.74%)、腹泻26例(30.23%)、便秘11例(12.79%),未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家属对此种营养支持满意度91.86%(79/86).结论 自制鼻饲匀浆能满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需求,降低了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中的作用及比较其疗效之间的差别。方法择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0例和肠外营养组20例,其中肠内营养组再随机分为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组20例及鼻胃置管肠内营养组20例,在伤后48h内实施鼻胃置管及鼻空肠置管后使用自配营养液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使用氨基酸、脂肪乳及葡萄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两组病例均按84KJ/kg/d实施早期营养过渡支持,1周后两组患者都按照140KJ/kg/d提供营养支持。营养状况观察指标包括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以上指标在营养支持实施前测定1次,以后每周测定一次。结果肠内营养组亚内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营养组之间在改善上臂肌围、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中未发现患者出现误吸、腹泻、败血症等营养支持并发症。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中的作用是肯定的,是安全的,其中鼻空肠置管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方面比鼻胃置管肠内营养更具优势,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 ,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 ,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40.00%)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7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比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更为有效,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