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刺络拔罐对哮喘持续状态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持续状态系支气管哮喘的重度发作 ,由严重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粘膜炎性水肿 ,痰液梗阻气道等引起急性呼吸困难。经过一般西医治疗12h不能控制症状 ,采用呼吸机多产生并发症。笔者通过临床总结发现 ,运用中西医结合刺络拔罐方法治疗 ,可使病情缓解 ,PaO2 和PaCO2 得到改善。1临床资料1 1诊断标准依据陈镜合著《中西医结合内科急症手册》为诊断标准。1)有支气管哮喘病史。2)发作性急性严重呼吸困难 ,经一般治疗不能控制病情。3)无其他原因心、肺疾病以上呼吸道梗阻性疾病。4)意识障碍 ,血气分析 :PaO2<8.0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和旁开非穴位对同一条经络上穴位和非穴位的经皮氧分压(tc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tc-PaCO2)的影响,为循经感传现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仪,分别对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3次检测:针刺右侧非穴位,观察同侧穴位(非合谷-曲池组);针刺对侧穴位,观察同侧穴位(合谷-曲池组);针刺右侧穴位,观察同侧非穴位(合谷-非曲池组)。记录并比较每组针刺前及针刺后1min、5min、10min的tcPaO2、tcPaCO2值的变化。结果针刺前及针刺后1min各组tcPaO2、tcPaCO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5min,合谷-曲池组、合谷-非曲池组tcPaO2、tcPa-CO2值均较本组治疗前及同时间点非合谷-曲池组显著升高(P<0.01或P<0.05)。针刺后10min,合谷-曲池组tcPaO2较本组针刺前及同时间点非合谷-曲池组升高(P<0.01);合谷-非曲池组tcPaO2值下降并低于针刺5min(P<0.05),但仍高于本组针刺前及同时间点非合谷-曲池组(P<0.01);合谷-曲池组tcPaCO2升高并与本组针刺前、针刺后5min及同时间点合谷-非曲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合谷-非曲池组tcPaCO2值则较针刺后5min升高(P<0.01)。非合谷-曲池组针刺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可持续升高远端穴位处和非穴位处的tc-PaO2、tcPaCO2,而针刺非穴位则对远端穴位处和非穴位处的tcPaO2、tcPaCO2无影响,提示了循经感传现象。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对急性缺氧健康志愿者心包经循行线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应用瑞典百灵威生产的PeriFlux System5000系统-TeP0:经皮氧分压单元(PF5040),测试45例健康志愿者吸入低氧}昆合气体前后及针刺内关前后心包经循行线上的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急性缺氧可以使心包经循经线上经皮氧分压明显下降,与正常生理状态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内关穴可使循经线上氧分压下降,与吸低氧后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下降趋势明显。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心脏功能有调节作用可能与心包经循行线上氧代谢变化相关,经络通道与氧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阳陵泉穴微循环、温度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阳陵泉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低频声波,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温度及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阳陵泉穴的微循环、温度、经皮氧分压有不同影响,其中D2音(73.42 Hz)对该穴位影响最显著,微循环增加量为(106.87±18.79)%,与其它组相比,高于其他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温度数值为(26.83±2.35)℃,与其他组比较,高于其他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皮氧分压数值为(44.87±2.79)mmHg,与其他组比较,高于其他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阳陵泉穴附近微循环的显著改变,诱发共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频率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音色的低频声波对健康人委中微循环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探讨体感音乐疗法的作用机理。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委中附近,播放频率相同(98.00 Hz)、音色不同(分别模拟古琴、箫、埙、钟、鼓的音色)的低频声波,各音色分别播放至60、120、180、240、300 s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委中微循环及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结果钟、鼓、箫的音色声波使委中微循环量、经皮氧分压逐渐升高,且鼓〉钟〉箫;埙、古琴的音色声波使委中微循环量、经皮氧分压逐渐降低,且埙递减大于古琴。同一时点组间比较,鼓音色组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不同音色的低频声波五行属性不同,频谱成分不同,可对穴位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监护室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 45 例 AE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通气时间(5 min,30 min,60 min)时的PetCO2 与 PaCO2;分析不同通气时间 PetCO2 与 PaCO2 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不同通气时间(5 min、30 min、60 min)PaCO2、PetCO2、PaCO2 与 PetCO2 的差值(ADCO2)、潮气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ECOPD 患者在无创通气 30 min 和 60 min 时 PetCO2 与 PaCO2 有较好的相关性(r = 0.86 和 r = 0.89,P = 0.003 和 P = 0.005)。结论:AECOPD 患者无创通气中 PetCO2 与 PaCO2 有良好的相关性,可应用 PetCO2 来监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作用及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60例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肾上腺素治疗,比较2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后48 h和96 h患者存活率以及复苏0,5,10,20 min患者pET(CO2)水平。结果复苏后10 min和20 min,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8.41±4.79)min,较对照组(10.11±5.78)min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复苏后48 h和96 h存活率均为72%,而对照组分别为53%和52%,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复苏过程中pET(C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复苏后5,10,20 min时观察组pET(C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可缩短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提高ROSC率和稳定性,提高pET(CO2),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与血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健康者及30例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结果COPD发作期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r=0.75,P<0.01)。结论COPD患者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增加可能造成血液的高凝状态和肺小动脉血栓的形成,高碳酸血症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有密切相关性。改善通气及适当的抗凝治疗对控制COPD病情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1.
针刺在开颅术中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针刺腧穴对开颅术中患者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二氧化碳分压 (PbtCO2 )和 pH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在全麻下行开颅术患者术中持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 ,针刺涌泉、厉兑 1 0分钟 ,比较针刺前 5分钟、针刺 1 0分钟、针刺停止后 5分钟PbtO2 、PbtCO2 、pH值、心率 (HR)和平均动脉压 (MAP)的变化。结果 :PbtO2 、PbtCO2 和 pH值在针刺中和针刺停止后 5分钟内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HR和MAP在针刺中增加 ,针刺停止后回到针刺前水平。结论 :针刺腧穴可增加PbtO2 和 pH值 ,降低PbtCO2 ,即能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和脑组织氧代谢 ,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脑组织氧代谢监测仪所测参数能直接动态反映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 ,及时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 ,对指导开颅术中的脑保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温和灸降血脂和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效应、血脂与氧分压的关系以及温和灸与氧分压的关系。方法:对3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采用温和灸神阙和双侧足三里穴的方法治疗,每个穴位10 min,隔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5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血脂检测、氧分压检测并记录中医症状分级量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温和灸治疗3个月后TC、TG水平均降低(P<0.05);温和灸治疗1.5月及3个月均可分别升高氧分压的基础值、灸时值、灸后值(P<0.05);灸前、灸时、灸后氧分压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致呈下降趋势;TG、TC在治疗前、治疗1.5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均与氧分压呈负相关;3个月后肢麻沉重症状积分变化量与氧分压基础值变化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温和灸可以降低患者血脂,对防治高脂血症并发症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功效。血脂和氧分压之间具有相关性,温和灸不能改变灸前、灸时、灸后氧分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能升高氧分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临床麻醉中应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南关医院收治的80例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麻醉前、机械通气15 min、机械通气30 min、机械通气60 mi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研究。方法: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之间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对各组护理干预两周以后的患者体态特征、精神状况、血液PH值、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标与护理前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液PH值、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均比常规组有较大的提升,而二氧化碳分压指标降低幅度相对较大。结论:使用APN排班方式及管床责任制对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明显的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针刺和加热合谷穴对大肠经线上经皮氧分压和微循环灌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联合同步观察大肠经上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初步确定针刺时经脉线上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原因.方法:应用PeriFlux System 5000经皮检测5名健康志愿者大肠经脉线上的偏历上一寸、手三里和手五里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观察这两个指标针刺合谷穴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又观察了8名志愿者在相同情况下,加热刺激合谷穴时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经与非经能量代谢的差别.还观察了10名志愿者的手三里和手五里两个穴位及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以便比较分析.结果:在针刺合谷穴的实验组中,对三个水平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针刺前和针刺时的平均值进行同体配对t检验,结果微循环灌注量针刺时略高于针刺前;而经皮氧分压则显著降低(P<0.01).在加热刺激合谷穴的实验组中,对三个水平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加热前和加热时的平均值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加热刺激时经皮氧分压低于加热刺激前(P<0.01);微循环灌注量则略有升高.在非经旁开对照实验中,经线上的微循环灌注量略高于两侧旁开对照部位.结论:针刺穴位时经脉线上经皮氧分压降低是由于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所引起,而非血氧供应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8.
针刺和加热合谷穴对大肠经线上经皮氧分压和微循环灌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联合同步观察大肠经上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初步确定针刺时经脉线上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原因.方法:应用PeriFlux System 5000经皮检测5名健康志愿者大肠经脉线上的偏历上一寸、手三里和手五里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观察这两个指标针刺合谷穴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又观察了8名志愿者在相同情况下,加热刺激合谷穴时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经与非经能量代谢的差别.还观察了10名志愿者的手三里和手五里两个穴位及其两侧旁开非经对照点的皮肤微循环灌注量,以便比较分析.结果:在针刺合谷穴的实验组中,对三个水平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针刺前和针刺时的平均值进行同体配对t检验,结果微循环灌注量针刺时略高于针刺前;而经皮氧分压则显著降低(P<0.01).在加热刺激合谷穴的实验组中,对三个水平微循环灌注量和经皮氧分压加热前和加热时的平均值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加热刺激时经皮氧分压低于加热刺激前(P<0.01);微循环灌注量则略有升高.在非经旁开对照实验中,经线上的微循环灌注量略高于两侧旁开对照部位.结论:针刺穴位时经脉线上经皮氧分压降低是由于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所引起,而非血氧供应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艾灸及平板运动对外周动脉疾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轻、中度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例)、艾灸组(20例)和平板运动组(20例)。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艾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及涌泉穴治疗,平板运动组在常规基础上予平板运动治疗;艾灸组和平板运动组患者均为每天1次,每周5次,共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小腿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tension,TcPO_2)、6分钟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及行走受损问卷(walking impairment questionnaire,WIQ)的评估结果。结果分别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艾灸组及平板运动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O_2、6MWT及WIQ值均明显提高(P0.01),且平板运动组患者6MWT及WIQ评估均优于艾灸组(P0.01)。结论艾灸及平板运动均可以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经皮氧分压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