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臂丛神经损伤。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10只,设动物两侧自身对照,分为两组,各组10侧。应用SonoScape便携式彩超仪,探头频率9~13MHz,观察活体臂丛神经,记录神经刺激电位及解剖定位特征。左上肢暴露臂丛神经,制作臂丛神经开放性损伤模型,右侧取对侧同样部位脱毛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置于体表,依据解剖结构分辨臂丛神经后在超声引导下行钳夹造成臂丛神经断裂,制作臂丛神经损伤闭合性损伤模型,观察造模前后超声影像学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高频超声能够显示小于1mm兔臂丛神经,并依据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显示与之相伴行的血管关系,观察臂丛神经损伤后的断端及周围软组织改变,对臂丛神经损伤进行定位。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可制备兔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模型,为临床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和超声影像学评估的准确定位,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对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有多种治疗方法,减少创伤是妇科治疗追求的目的.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性的物理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1].二维超声引导虽较安全有效,但引导定位穿刺时间长,导致人流综合征,出血,疼痛等并发症偶有发生,且较难全面评估治疗情况[2],作者利用三维彩超引导射频消融子宫肌瘤36例,并与二维超声引导30例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识别椎体定位中晚孕期胎儿脊髓圆锥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接诊的80例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胎儿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及表面三维成像检查,以识别胎儿椎体,记录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分析不同孕周胎儿的脊髓圆锥位置。结果 80例胎儿脊髓圆锥的二维超声成像与三维表面成像水平基本相同,二维超声与三维表面成像获得的脊髓圆锥末端至骶尾部最后一个骨化中心段内椎体个数分布相同,Kappa值为1.0(≥0.75),二维超声成像与三维表面成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22~35孕周胎儿的脊髓圆锥位于L1~L4椎体,各孕周的脊髓圆锥椎体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孕23周、24周胎儿脊髓圆锥主体分布与其余各孕周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孕28~35周胎儿的脊髓圆锥主体分布与孕22~27周胎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孕30~35周的脊髓圆锥椎体位置分布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脊髓圆锥椎体位置与孕妇孕周存在正相关关系,R=0.815,P0.05。结论对中晚孕期胎儿进行超声检查,能够清楚地观察胎儿脊髓圆锥的形态,识别脊髓圆锥位置,二维超声检查与表面三维超声成像结合,能够提高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剪切波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测量不同肌张力时足三里穴位的紧张度变化及运用该方法探测针刺前后足三里穴位紧张度的意义。方法:使用法国Supersonic公司的AixPlore型实时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诊断仪,将L4~15线阵探头置于足三里穴位断面,分别在仰卧位、站位及肌肉紧张时连续记录足三里穴位的组织弹性图,然后通过电影回放,使用其定量分析系统Q-BOX,直径为3mm,每隔20帧测量1次杨氏模量值,各15次,共计测量45次足三里穴位的杨氏模量值变化。毫针在高频超声引导下以经穴断面解剖图谱为依据,对照精确定位;启动弹性成像模式(SWE)记录组织弹性图,使用其定量分析系统Q-BOX,直径为3mm时,测量30名受试者在进针前、进针后及脉冲电刺激时足三里穴位的杨氏模量值。结果:剪切波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系统Q-BOX,直径为3mm,卧位时足三里穴位杨氏模量平均值为(14.01±4.38)kPa(1kPa=0.133mmHg),站位时为(87.24±30.33)kPa,肌肉主动收缩时为(87.42±12.12)kPa;Q-BOX直径为3mm时,卧位进针前、进针后及电刺激时穴位杨氏模量平均值分别为(12.61±6.27)kPa、(24.00±11.94)kPa、(111.48±52.81)kPa;进针前与进针后,进针前与电刺激时的杨氏模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剪切波声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肌张力的定量分析,不同的肌张力状态对穴位的紧张度测量有明显影响,为多种疾病状态下的肌张力定量分析及客观评估提供了新方法及新思路。剪切波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足三里穴位"得气"的紧张度研究应在卧位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进行,它为中医针灸穴位"得气"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方法制备臂丛神经损伤模型的可行性并对断端及缺损长度进行观察.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10只,设动物两侧自身对照,分为两组,各组10侧.均应用SonoScape S8便携式彩超仪,探头频率9~13 MHz,观察活体臂丛神经,并记录解剖定位特征.左侧制作臂丛神经损伤开放性损伤模型,右侧在超声引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 TEE)和经食管二维超声心动图(2D TEE)在左心耳封堵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0例行左心耳封堵术高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于2D TEE及RT-3D TEE下测量不同角度左心耳开口径,分析TEE所测径线与最终置入封堵器大小的相关性.结果 成功封堵2...  相似文献   

7.
田蓉  寇海燕  朱瑾  任秀昀  苏金花 《武警医学》2003,14(12):721-724
 目的应用具有高频率的二维超声显像观察集束电极射频毁损治疗兔VX2肝肿瘤早期疗效.方法超声引导下将20只大白兔种植VX2肝肿瘤模型,随机抽取4只作为对照组,余下16只作为治疗组进行射频治疗,应用频率为10 MHz的具有高分辨率的高频二维超声分别于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当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观察肿瘤形态学变化,并于治疗后每次超声检测结束处死4只治疗组大白兔,取肿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兔VX2肿瘤射频治疗后14天时治疗组肿块明显小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区呈极不均匀斑点状强回声及低回声,部分肿块周边仍有与治疗前肿瘤回声相似的区域.病理证实极不均匀回声区域即为肿块组织凝固坏死区域,局部仍有术前肿瘤回声特点的区域即为残存肿瘤或治疗不完全的区域.结论兔VX2肿瘤射频治疗后凝固坏死区具有一定的早期声像图特征表现,应用高频率的二维超声显像观察其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肺部恶性肿瘤射频毁损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32个病灶)行16层螺旋CT引导下射频毁损治疗.治疗中,利用多层CT软件功能,对病灶处进行二维多层面和三维重组,观察治疗针在病灶所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治疗后1月或半年后再行CT扫描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中,治疗针在病灶所处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显示明确,特别是利用三维重组技术更能清晰观察针尖所处的位置,病灶毁损较为完全.治疗后即行CT扫描,32个病灶周边都有渗出;有25个病灶密度减低;7个病灶密度变化不大.有18个病灶内部呈单个或多个小气泡影.1月或半年后CT复查显示,有2个病灶完全消失,25个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2个无变化,3个增大.8例有肺部症状及体征者治疗后消失或减轻好转.结论:射频毁损治疗肺部恶性肿瘤有确切疗效,16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组图像能准确引导治疗针进入目的位置,特别是对靠近心脏主动脉等重要器官的病灶射频毁损治疗比普通CT定位更精确、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肺内周边型肿块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较X线下穿刺检查安全、可靠,阳性率高.我们对未能确诊的10例肺内肿块病人做了穿刺检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仪器和方法仪器:Aloka—250型线阵超声显象仪,3MHz线阵型穿刺探头.穿刺针为国产7、8、9号不带针蕊的细长针.穿刺前准备:术前根据胸片所示病变位置,在相应的胸或背部进行超声扫查,了解肿块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脏器及大血管之间的关系,决定穿刺点和进针深度.操作方法:病人取卧位,常规消毒,1%奴夫卡因局部麻醉,换用穿刺探头,将连接30ml.注射器的穿刺针沿探头孔槽刺入,在荧光屏监视下进针,直达肿块中心.在保持10~20ml负压状态下使针尖在病灶内上下提插3~4次,然后去掉负压拔针.将肿块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和比较超声及预注射生理盐水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法(UGTI)和超声引导按压修复法(UGCR)治疗上肢动脉假性动脉瘤(PS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上肢动脉PSA的临床特征,以及序贯接受UGCR和UGTI法治疗的情况.UGCR法:首先用彩色多普勒确定PSA,超声定位PSA与上肢动脉之间通道后徒手压迫30min,再采用绷带行局部持续压迫直至PSA瘤腔中血栓形成;UGTI法:UGCR法失败后,超声引导21-22G穿刺针预吸生理盐水后进针,确定穿刺针尖在PSA腔的位置,在超声彩色模式监视下推注生理盐水1~2ml以进一步确定针头位置,随后将凝血酶注入PSA腔.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h、14~30d行超声波复查.结果 14例首次接受UGCR法治疗者中5例成功(首次成功率35.7%);剩余9例中接受重复压迫后4例成功(总成功率64.3%).UGCR治疗失败的5例改行UGTI,其中4例首次接受UGTI治疗即获成功(成功率80%);1例经重复UGTI治疗成功(总成功率为100%).5例患者随访14~30d均未见明显并发症,无复发.结论 UGCR及UGTI法治疗上肢PSA安全有效.超声及预注射生理盐水引导下注射凝血酶法操作简单、即刻成功率高,且能避免远端动脉栓塞,是治疗上肢PS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e authors report two cases of pneumothorax secondary to lung puncture, which was caused by acupuncture needles. Radiologists should be alert to this possible cause of pneumothorax, particularly when needle fragments can be seen in radiographs of the soft tissues.  相似文献   

12.
谭中宝  狄镇海  张建  毛学群  邹容  王庆庆   《放射学实践》2012,27(9):998-1000
目的:探讨CT图像模拟穿刺路径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61个椎体)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在CT图像上测量模拟经皮椎体成形术穿刺角度及旁开棘突距离,并在此参数参考下,于X线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WHO评分法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不同节段椎体穿刺角度及棘突旁开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8~L5椎体穿刺角度及旁开距离逐渐增大。本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单侧椎弓根穿刺成功率为95.1%。结论:对于不同节段椎体,PVP手术穿刺角度及穿刺点选择是不同的,术前根据CT图像测量穿刺参数可有效提高单侧椎弓根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将X线作为透视定位穿刺基准线的可行性,探讨该基准线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在手术C臂X线机透视下,通过塑料、带皮猪肉块模型实验,利用X线直线传播的特性,找到X线定位基准线后,在该线方向上,进行穿刺实验,将穿刺到位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X线定位基准线进行穿刺成功率96.7%和90%,不用X线定位基准线进行穿刺成功率16.7%和6.7%。u检验u=6.25和6.45,u>2.58,P<0.01,表明用与不用X线定位基准线进行穿刺,其成功率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又经30例临床验证,表明了使用X线定位基准线进行定位穿刺,是简单、有效的方法。结论:利用X线作为定位基准线,只需一根穿刺针,加上"三点成一线"的瞄准方法,就可实现透视下准确的定位穿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评价家兔急性脑出血针刺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兔25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治疗组10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复制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针刺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每隔24 h针刺一次,分别于造模后2 h、3 d和7 d行PWI检查,观察血肿周围及对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并记录相应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兔脑出血模型建立后2 h即可观察到脑灌注损伤改变,针刺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血肿周围及对侧血流灌注的改善更加明显,即不同时间点MTT较模型对照组缩短、rCBF较模型对照组增加,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均>1,P<0.01)。结论:PWI能够客观评价针刺干预家兔急性脑出血后血肿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研究针刺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机制的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探究针刺太冲穴治疗眼疾的现代科学机制.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接受交替针刺视觉相关穴位--太冲穴及假穴,1.5 T MRI采集数据,SPM 2软件处理后获得2个针刺任务的个体及组激活图;组激活图若见视皮层激活,计算激活点的信号强度,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组激活图针刺太冲穴见视皮层激活,而假穴未见激活;针刺太冲穴双侧视皮层激活点信号强度均较强,且均为针刺侧激活强度强.个体激活图针刺太冲穴9例视皮层激活;假穴6例. 结论:BOLD-fMRI研究中发现针刺太冲穴激活双侧枕叶视皮层(BA18),负责较高级视觉过程,且针刺侧视皮层激活强度强,为中医针灸治疗眼疾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手术切除的肺部标本持续充气下行CT引导下肺内微小磨玻璃结节(GGN)穿刺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有肺内微小GGN(均小于10mm)的手术切除标本,在持续充气下行CT引导下细针穿刺病灶,然后将带有穿刺针的标本送至病理科,根据穿刺针的位置来确定病灶的位置并进行取材和组织学观察。结果:12例肺内GGN的手术切除标本在持续充气后肺组织膨胀满意,行CT扫描均能清晰显示肿块,穿刺定位后指导病理科医师顺利找到病灶、成功取材并获得了准确的病理诊断。结论:持续充气下行CT引导下肺内微小磨玻璃结节穿刺定位可准确定位手术切除标本中病灶的位置,为病灶的取材和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留置针穿刺与表浅静脉普通穿刺输液在婴幼儿烧烫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婴幼儿烧烫伤早期较为理想的静脉输液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婴幼儿烧烫伤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符合课题调查研究条件者共81例,均为烧烫伤后5天之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者.根据所采取的静脉输液方法分为表浅静脉留置针组(留置针组)和表浅静脉普通穿刺组(普通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穿刺部位、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程度及治疗中的局部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的穿刺部位、烧伤伤情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普通组的静脉穿刺次数明显大于留置针组,即相当留置针组的5倍之多;普通组的局部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大于留置针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烧烫伤早期采用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可延长穿刺针的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增加患儿舒适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8.
实验兔VX2肝肿瘤模型制作及动脉插管技术探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介绍应用VX2细胞株制作兔移植性肝癌模型,并探讨插管技术的应用。方法实验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n=80),VX2瘤块组织接种于肝脏,接种后2~3周实验组(n=51)行剖腹直视下肝动脉直接楔入插管,并作DSA造影。对照组1和2(各10只)分别采取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和开腹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方法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插管成功率为98%(50/51),其中88%(45/51)完成超选择栓塞;对照组1和2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30%和40%,只有0/10和4/10完成超选择栓塞。结论移植性兔VX2肝癌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综合影像评价有利于实验动物的筛选。采用肝动脉细针直接穿刺楔入法插管成功率高,可完成超选择栓塞,是值得推广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自制同径21G 24种不同针型活检细针,对离体猪肝尸体肝脏以常规穿刺法和提插穿刺法穿刺取材作定量研究,并作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结构。优选取材量多及镜下肝组织结构完整的细针,穿刺人体手术肿瘤标本与大体标本同样切片染色,对比其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表明,同径不同针型各针取材量及两种穿刺方法取材量均有显著差异;但用同一针型同一穿刺方法对猪肝及尸体肝的取材量无明显差异。用优选针型穿刺肿瘤标本与大体标本的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100%。其中,三叉、双斜面、双叉等针型,不仅取材量最多,肝组织镜下结构最完整,且针锋利,容易制造,将其制成新型连动式活检针,用于临床经皮穿刺活检。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以及经兔股动脉微导管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开腹以16G腰椎穿刺针将VX2瘤组织块种植到兔肝左内叶.2周后行螺旋CT扫描,然后在兔一侧腹股沟区行股动脉鞘管置入,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分析兔腹腔动脉主要分支走行及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