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6例涉及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优1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涉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可吸收螺钉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4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1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35岁;其中三踝骨折4例(AO分型:B型2例,C型2例),内外踝骨折8例(AO分型均为B型),单纯内踝骨折2例,单纯外踝骨折2例(1例为AO分型A型,另1例为外踝Maisonneuve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和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所有涉及外踝的骨折患者只有AO分型A型骨折采用2枚2.7 mm可吸收螺钉或1枚2.7mm可吸收螺钉辅助1枚1.5 mm可吸收棒固定,其余均采用接骨板螺钉固定.内踝骨折采用2~3枚3.5mm或4.0mm可吸收螺钉固定.1例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2枚4.5 mm可吸收螺钉贯穿下胫腓固定.后踝骨折采用l~2枚4.0mm或4.5 mm可吸收螺钉从前向后固定.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1.5~4.0年(平均2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0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分评定疗效:优14例,良2例. 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无需行二次内固定取出手术,但要慎重选择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踝关节脱位法治疗包含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的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20~67岁,平均37岁;损伤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18例,均为Ⅲ度;旋前外展型11例,均为Ⅳ度.骨折按照Danis-Weber(AO/ASIF)分型:B型19例,C型10例.患者均采用踝关节外侧脱位法,充分显露后踝,直视下复位骨折块,用可吸收螺钉可靠固定.术后疗效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进行评定.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85 min,平均65 min.术后1例患者伤口二期愈合,其他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8~30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均达骨折临床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个月),无一例发生距骨坏死.无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断裂等发生.术后疗效按Baird-Jackson评分评定:优20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 对于包含复杂后踝骨折的脱位型三踝骨折的术中复位采用踝关节脱位法可以使关节软骨面精确复位,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探讨复杂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中后踝固定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阐明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重要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36岁。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型13例,旋后外旋型Ⅲ型7例,旋后外旋型Ⅳ型1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对踝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定。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5个月,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疗效评定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如下:优(90~100分)23例,良(80~89分)7例,可(70~79分)2例,差(<69分)0例。结论:后踝骨折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固定及早期功能锻炼对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覃锦耀 《骨科》2012,3(3):147-148
目的 对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 对2004年6月~2010年8月之间的接受过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后随访发现,相关的功能评分已经显著上升,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8.594,P=0.005).X射线检查显示全部患者愈合较好,没有出现感染以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也没有出现螺钉松动、退钉、断钉等现象.结论 经皮空心螺钉加压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具有创伤小,融合率高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融合时间短,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疗效较为满意,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28岁。三踝骨折5例,内踝骨折27例,外踝骨折26例,其中内外踝骨折9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6例,合并腓骨下段骨折4例。单纯内、外踝骨折采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同时内外踝骨折各骨折分别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者,从腓骨向胫骨拧入1枚可吸收拉力螺钉固定胫腓关节;内踝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内踝用1或2枚可吸收螺钉,腓骨骨折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者据骨折片大小分别每一骨折用1或3枚螺钉内固定。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年,平均26个月,经Kennedy踝关节功能标准评分,优30例,良20例。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固定钉松动、踝穴不稳定、畸形愈合,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螺钉是种新型内固定材料,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好,可免除二次手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功能恢复和预后情况。方法:踝关节骨折153例,男118例,女35例;年龄15-62岁,平均36岁。按Danis-Weber AO分型:A型30例,B型95例,C型28例。损伤机制按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展型45例,旋后-外旋型骨折70例,旋前-外旋型28例,旋后-内收型10例。单踝骨折47例,双踝骨折70例,三踝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13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71例损伤程度按Bonnin分度:Ⅰ度19例,Ⅱ度31例,Ⅲ度21例。153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BonninⅠ度损伤复位后采用松质骨螺钉经腓骨内固定;Ⅱ、Ⅲ度损伤复位后采用经腓骨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Ⅰ、Ⅱ度损伤予以缝合断裂下胫腓韧带、骨间韧带;Ⅲ度损伤采用切取腓骨长肌腱或腓骨短肌腱一半替代修复下胫腓韧带。结果:153例得到6-14个月的随访,参照齐斌等的评定标准:优良121例,可20例,差1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对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随访资料完整的18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06例,女81例;年龄13~63岁。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31例,旋前外旋型33例,旋后内收型16例,旋前外展型7例。所有病例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疗效按Leeds临床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59例,良22例,差6例。下胫腓关节固定58例,发生螺钉断裂5例,术后脱位再次手术1例。内、外踝切口表浅感染或坏死14例,无畸形愈合发生。结论:内固定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踝关节解剖关系,腓骨及下胫腓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起重要作用,重视皮肤软组织的处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渊  徐向阳  刘津浩 《中国骨伤》2010,23(11):828-831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人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增加手术成功率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病例128例,男26例,女102例;年龄50~82岁,平均69岁。根据Lange-Hanson分型:旋后外旋型113例,旋前外旋型8例,旋后内收型5例,旋前外展型2例。所有患者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方法、早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128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6个月。伤口延迟愈合11例(8.6%);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翻修等情况发生。AOFAS评分疼痛评分(33.5±5.6)分,功能评分(40.2±7.4)分,后足的排列均得到10分,总分(83.6±6.3)分。结论: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人踝关节骨折应是多数情况下的首选方法。虽然骨质疏松使内固定手术的难度增加,但是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进,能够使老年踝关节骨折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继东 《中国骨伤》2007,20(5):335-336
M aisonneuve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踝关节损伤,表现为腓骨近段(上1/3部位)骨折,下胫腓韧带撕裂,外踝与胫骨下端分离,向外后方移位,三角韧带前部纤维撕裂或内踝骨折,内踝与距骨分离。自1999年7月至2005年7月采用可吸收螺钉经皮内固定治疗18例,术后配合U形石膏固定,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2·7岁;致伤原因:摩托车伤7例,行走扭伤6例,运动伤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 h~13 d,平均2·3 d。腓骨损伤部位为腓骨干上段骨折11例,腓骨颈骨折5例,上胫腓联合分离2例。合并内踝骨折4例,内踝并后踝骨折1例。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倾型后踝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75例资料完整的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后踝骨折线延伸至内踝的损伤(内倾型后踝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5~75岁,平均40.3岁;坠落伤6例,车祸伤4例,扭伤3例;均合并腓骨骨折;12例伴关节软骨面损伤。患者术前临床均表现为踝部及足背部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正位X线片示骨折线呈冠状位走行,其中10例形成双边征。根据Haraguchi CT分型:Ⅰ型8例(61.6%,8/13),Ⅱ型3例(23%,3/13),Ⅲ型2例(15.4%,2/13)。采用后内侧入路切开,骨折复位后空心钉固定。术后随访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 mm,踝穴增宽<1 mm,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13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1周;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Baird-Jackson评分为93~100分,平均96.3分;其中优1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13/13)。末次随访,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骨折再移位、骨不连、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行走。结论 大部分内倾型后踝骨折伴有关节软骨的损伤,这可能是旋转应力合并垂直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后内侧切口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失败的原因及翻修策略.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手术失败的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9~63岁,平均37.2岁;初次手术至并发症出现时间为6~44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折不愈合7例(其中合并断钉4例),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5例,进行性腰背痛6例.1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后凸畸形.18例患者均行前路翻修手术治疗,其中保留后路内固定行前路手术9例,完全拆除内固定后前路手术9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50个月,平均30.5个月.随访过程中,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X线及薄层CT扫描显示骨折愈合良好.ODI评分术前31.6±5.1,术后3个月8.6±5.7,末次随访8.3±3.2;VAS评分术前7.2±2.3,术后3个月2.3±0.7,未次随访2.1±1.1;后凸畸形术前(-21.2±7.8)°,术后3个月(-5.3±6.8)°,末次随访(-5.8±7.8)°.与术前比较,ODI、VAS评分和后凸畸形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能出现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进行性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前路重建可能是治疗后路手术失败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外踝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5例累及外踝后踝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3例,女12例;年龄18~70岁,平均43.1岁;踝关节损伤根据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9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1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合并踝关节脱位6例。后踝骨折根据Haraguchi分型全部为Ⅰ型骨折。均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外踝后踝。观察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0~100 min,平均70 min。21例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3~5个月均骨性愈合。3例患者出现创口浅表感染,无术后粘连、深部感染,无长屈肌腱挛缩畸形、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6例,可2例。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可以同一切口解决后踝及外踝骨折,避免剥离长屈肌起点,减少了长屈肌术后粘连,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治疗的新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4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34例进行分析,男19例,女15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28例,C型6例。应用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对34例Weber-AO分型的B型及C型踝关节骨折,采用腓骨后侧钢板内固定,以避免螺钉对关节面的损伤,对同时伴有后踝骨折的病例,同时一个切口对腓骨及后踝进行固定。结果:随访时间1.2~3.2年,平均1.8年。34例中疗效为优24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88.2%。结论:腓骨后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避免了螺钉对关节面的损伤,增加了螺钉的把持力,并可一个切口同时完成外踝及后踝骨折的治疗,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对23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其中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有腓骨远段和后踝的骨折,其中17例存在内踝骨折,2例为单纯三角韧带损伤.同时对后外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骨折处钢板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直接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23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伤口无裂开、坏死,除1例术后10 d出现浅表感染,经积极换药及适量抗生素处理后愈合外,其余均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绛损伤症状,末做特殊处理,3个月后自行缓解.1例出现症状轻微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优良率为95.6%. 结论 后外侧入路可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能在直视下对后踝进行有效复位及可靠固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髓外系统(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等)和髓内系统(Gamma钉、重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等)治疗AO/ASIF分型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并探讨是否需要复位和固定股骨近端后内侧骨皮质。方法2000年3月~2006年2月,分别采用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治疗并随访31-A2型骨折患者20例和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髓外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均多于髓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髓外组和髓内组优良率分别为85.0%和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股骨近端内后侧骨皮质连续性欠佳或内侧骨块移位较大的20例患者,分别采用加压螺纹钉固定和微创术式钛缆固定的髓外组和髓内组并发症极少且优良率较高。结论髓外系统和髓内系统治疗3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髓外系统相比,髓内系统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对于股骨近端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欠佳或内侧骨块移位较大者,髓外系统应对后内侧骨块进行复位和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方Pilon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8例后方Pilon骨折患者, 男13例, 女5例;年龄22~63岁, 平均46岁。所有患者为闭合性骨折, 肿胀消退后切开复位内固定, 先采用健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显露外踝及后Pilon骨折块, 分别用钢板予以固定, 再改仰卧位用螺钉或小钢板固定内踝后丘。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足评分(AOFAS)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12~48个月).除1例复位不满意外, 其余均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11周。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足评分(AOFAS)进行临床疗效评估, 结果优7例, 良9例, 中2例, 平均(86.8±9.2)分。结论:后方Pilon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受伤机制、创伤解剖、手术方式和预后均有别于经典踝部骨折与一般Pilon骨折。  相似文献   

18.
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操作技巧及疗效. 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4.0 mm钛质空心钉经皮内固定治疗18例合并后踝骨折患者,包括旋后外旋Ⅳ度14例,旋前外旋Ⅳ度4例.所有患者后踝骨折块大小在侧位X线片上均超过胫骨远端关节面的1/4,且移位程度大于2 mm.术前常规进行踝关节螺旋CT检查,了解后踝骨折块大小、移位情况以及横断面主骨折线与踝关节水平线所成的角度.术中首先复位并固定外踝和内踝,根据术前CT情况选择术中导针的位置与方向,经皮微创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6.5个月(6~35个月)随访,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优11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 结论 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后踝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势;术前根据CT制定详细的术中计划,确保导针的位置及方向正确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