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北京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社区居家式临终关怀,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护理、心理干预以及缓解疼痛等姑息式治疗.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患者在癌痛、情绪情感等方面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改善,疼痛平均分由5.6±2.7降到3.0±2.4,焦虑平均分由14.2±6.8降到6.3±3.0,抑郁平均分由15.2±8.2降到8.4±5.0,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居家癌症晚期患者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24例癌症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经各级医院确定为治疗不再有任何意义,对这部分患者实施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结果 24例患者均在平静中终结生命,其家属对关怀服务均表示满意。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实施社区临终关怀服务能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让患者在平静中渡过死亡,减少患者死亡过程的痛苦,将患者家属的悲伤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的功能与布局情况。方法 以上海市18家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即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科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和报表,对其功能与布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上海市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总面积为7 296 m2,临终关怀病区面积为6 920 m2,临终关怀门诊面积为377 m2。18家试点机构均设有相对独立的临终关怀病区,保障服务区域面积占病区总面积的42.09%,辅助区域占38.10%,管理区域占19.81%。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病区共有84间病房,其中单人间11间,双人间27间,三人间31间,四人及以上房间15间。结论 上海市18家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科功能与布局总体上比较合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可为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临终关怀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为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政府实事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3-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试点机构的基本情况,床位使用情况,医疗业务情况,机构收支运行情况及2014-03-13试点机构患者住院和居家情况。结果 2013年18家试点机构收治临终患者数为1 301人,其中中心城区817人(占62.8%),郊区438人(占33.7%),崇明县46人(占3.5%),临终患者总住院天数为37 729 d,人均住院天数为29.0 d;共有临终关怀病床234张,病床使用率为43.8%(32 082/73 189),临终关怀病床周转次数为5.6(1 301/234)。2013年试点机构临终关怀出院患者日均住院费用为189.7元,人均住院费用为5 500.5元。2013年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总收入为2 039.8万元,总支出为2 277.5万元,收支结余为-237.7万元,平均每家机构为-13.2万元。2014-03-13,18家试点机构共有住院患者152人,于当日入院临终患者36人;共有居家患者35人。结论 上海市临终关怀服务网络初步形成,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节约了医疗卫生资源,但目前存在临终关怀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低、资源利用率不高及运营资金紧张等问题。应进一步建立合理的临终关怀服务筹资与补偿机制,落实临终关怀科功能定位,完善医保配套政策,整合社区卫生资源,推进临终关怀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340例病人临终关怀服务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情况。方法 对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及临终关怀病区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4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接受临终关怀的疾病种类脑血管病占44.1%,以家庭护理困难为接受临终关怀主要原因,全科医生、全科护士作为临终关怀病区的主体。结论 临终关怀病区工作应该由具有多学科知识、有抢救处置技能、有处理心理及社会等问题能力的全科医生承担。同时全科医生应按疾病的不同阶段系统的管理病人。心理支持、舒适照料、疼痛控制、对症处理是全科医生的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6.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其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我国目前普遍采取的临终关怀模式有"PDS模式"和"施氏模式",这两种模式在我国现有国情下(临终关怀需求量大和现有的临终关怀医院少、设施差)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该两种模式的实施有一定困难。本文根据现有国情提出以国家、集体为主体,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建立专门的临终关怀病房,以期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并系统讲解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病房的具体工作内容及其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9.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晚期恶性肿瘤临终住院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4年3月6-20日在上海市18家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的临终关怀病房住院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3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生命质量情况、卫生服务需求、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结果 134名晚期恶性肿瘤临终住院患者中,123人(占91.8%)生活不能完全自理,86人(占64.2%)有疼痛;50人(占37.3%)选择积极治疗,仅17人(占12.7%)选择放弃或拒绝治疗,63人(占47.0%)有心理护理需求,18人(占13.4%)有心灵需求,69人(占51.5%)迫切需求家属陪伴,仅25人(占18.7%)对志愿者服务有需求;84人(占62.7%)知晓病情,82人(占61.2%)对疾病的态度听任自然,53人(占39.6%)不愿谈论死亡。不同年龄、信仰、地域、生命质量的患者卫生服务需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及高龄恶性肿瘤患者是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对象,患者医疗护理需求较高,心理、精神方面需求未得到满足,期望得到亲友的支持。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镇痛治疗应作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工作重点,应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心灵关爱和死亡教育,鼓励家属亲友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上海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临终关怀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18家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即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科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和报表,对其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8家试点机构共有职工2 947人,其中执业医师990人,注册护士1 031人;核定床位总数为2 314张,其中临终关怀床位数为234张,占核定床位总数的10.1%。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共有执业医师123人,年龄为30~39岁者占61.0%,学历为本科者占86.2%,职称为中级者占52.0%,初级者占40.7%。18家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共有注册护士172人,年龄为30~39岁者占57.6%,学历为大专者占54.1%,职称为初级者占76.1%。18家试点机构的临终关怀科共有护工177人,其中学历为小学者占85.9%,从业时间为2~5年者占46.9%。临终关怀科医护人员参加临终关怀继续教育的共有150人,占临终关怀科医护人员总数的50.8%。结论 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临终关怀科人力资源总量不足、结构欠合理,医护比、床护比不合理。需进一步提高临终关怀科人员的数量和总体素质,以适应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当前现代家庭类型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城市家庭照顾这一功能有了显著弱化。若能探索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于满足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非医疗性临终性关怀服务,是情感支持与精神慰藉层面上服务,在提高生命质量的同时也维护了患者的尊严.但传统观念、医患关系、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了临终关怀服务的大力开展,对此提出开展临终关怀谈话、建立关怀目标、设立医学伦理咨询顾问、开展家庭会议、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等相应措施,以期真正实现临终关怀所内涵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
200093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顾文娟,袁炜,黄艳,朱彤华);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施永兴);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琦);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佳秋);通信作者:施永兴,200435 上海市,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调研部;E-mail:zbyjzx@163.com
目的 了解上海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试点机构从业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为社区临终关怀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临终关怀试点机构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从业人员503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14年3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从业人员的一般情况、对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对死亡观念的态度、对临终关怀的伦理态度等。结果 503名从业人员中,92.0%认为临终关怀与安乐死既有区别也有联系;72.4%能接受“我的死亡我做主”的死亡观点;当临终患者病情变化时,81.1%首选告知患者直系亲属;56.1%的从业人员认为临终患者终末期的医疗措施自主权应由直系亲属决定;50.1%选择愿意从事临终关怀服务;91.8%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是临终关怀服务的最佳模式。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岗位、科室、地域的从业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多数从业人员对临终关怀服务有正确的认知,支持临终关怀工作,但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意愿有待加强。应加强对临终关怀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积极正确引导从业人员,使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事业有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16.
临终关怀是一种新的服务形式,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应视为一种公益性事业,要使其不断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人们传统的死亡观念,接纳死亡。同时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医疗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府大力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积极与现行居家养老政策相结合,寻找适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服务方式,发挥更多作用。作者提出了用居家养老服务券购买老年医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居家养老护理员岗位,根据需求不同提供分类服务;与社区平行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养老服务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医疗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府大力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积极与现行居家养老政策相结合,寻找适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服务方式,发挥更多作用。本文提出了居家养老服务券购买老年医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居家养老护理员岗位、根据需求不同提供分类服务、与社区平行机构加强合作等服务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临终关怀涉及领域广泛,社会学、医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均有涉及,是一项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服务。临终关怀机构的成立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126例临终老人开展临终关怀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合适的改进措施,期望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社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平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3):168-169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指医护主体向被现代医学确认的治愈无望的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综合的医护服务。临终关怀的宗旨是释缓临终患者的生理痛苦和精神恐惧,使其能无畏、尊严、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同时也使临终患者的家属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慰藉。朝阳门医院是以全科家庭医疗服务、临终关怀服务为特色的社区医院。自1992年以来已接收过数千名临终患者,在临终关怀的医护服务方面已取得一些经验。现收集、整理2000年至2004年临终患者的病例资料,在总结医护流程的同时展开相关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