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与全身静脉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生存率,旨在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分期相同但治疗方法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及全身静脉化疗组.其中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组27例,全身静脉化疗组18例.两组均采用Folfox方案化疗,治疗前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肝脏增强CT检查.随访其生存结果,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1、2、3年生存率.结果 肝动脉化疗栓塞组的CR、PR率(20%、35%)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6.25%、25%)(P<0.05);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5± 0.5)个月,明显高于全身静脉化疗组生存期(13±0.5)个月;肝动脉灌注化疗组的1、2、3年生存率(62.96%、48.14%、22.2%)也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38.89%、16.67%、0%)(P<0.05).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结肠癌肝转移优于全身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TACE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86例介入栓塞治疗后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ox多元回归分析,判断TACE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截止到随访结束日期,86例中,4例(4.7%)完全缓解(CR),40例(46.5%)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CR+PR)为51.2%。所有患者在TACE治疗后,出现低热、右上腹胀痛、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食欲下降等,均可耐受。经过Cox多变量分析,富血供、高中分化者、无肝外转移者、大肠癌原发灶切除者、多次TACE治疗、碘化油沉积良好等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瘤TACE治疗的保护性因素,患者生存期延长。结论:TACE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有效的方法。肝转移瘤为富血供、高中分化者、无肝外转移者、大肠癌原发灶切除者、多次TACE治疗者、碘化油沉积良好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肝脏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其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作者旨在对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机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肿瘤标记物对结直肠癌术前肝转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3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术前检测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的水平,记录并分析患者的MRI扩散加权成像特点,评价单项和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TACE、放疗联合斑蝥(三联疗法)与TACE联合放疗(二联疗法)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晚期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8例,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二联疗法。对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相关并发症、排便困难缓解情况、生存期等作对照研究。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所有患者TACE和放疗均获得成功。试验组治疗期间未见斑蝥中毒表现,原发灶和转移灶定期CT复查显示,21例病灶较治疗初缩小,2例于治疗1年6个月、5例于2年6个月发现肝转移灶完全消失,代之以正常肝组织。2组治疗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值均>0.05)。治疗5d,2组患者大便困难得到缓解,治疗3年时,2组大便困难平均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38±0.36,对照组1.83±0.56,P=0.04)。试验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年11个月和1年8个月,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年5.5个月和1年5.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斑蝥作为中药抗癌药,有杀灭癌细胞和抑制肿瘤组织生长的作用,能较长时间缓解大便困难症状,并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于肝转移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2005年3月至2010年10月36例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2~82岁,平均(63±12)岁;肿瘤最大径1.5~12.0 cm,平均(4.5±2.4) cm.其中单发转移灶29例,多发转移7例,共47个病灶.患者均为全身化疗失败或无法耐受,且无其他脏器转移证据者.术前CT扫描,对于富血供者先行TACE,术后3周内行RFA;对于乏血供者,先行RFA,术后3周内行TACE.对于多个病灶,采取分次逐一治疗.术后每个月行B超复查及肝功能、血象、肿瘤标记物检查,每3个月行腹部CT增强扫描1次.对于随访过程中肿瘤的局部残存及复发,在可能的前提下仍行RFA+TACE治疗.根据治疗后的影像表现分为病灶完全消融组和病灶部分消融组2个亚组,完全消融组不再进行任何治疗,定期随访观察;部分消融组如无法行进一步RFA治疗,则根据患者情况定期行TACE治疗.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对所有患者的整体生存期及两个亚组的生存期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Kaplan-Meier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FA全部采用经皮途径在局部麻醉结合静脉基础麻醉下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经过1次或多次联合治疗后达到局部病灶完全消除(病灶完全消融组);20例患者病灶部分消除(病灶部分消融组).随访时间10~40个月,平均(25±10)个月.死亡23例,至今存活13例.中位生存期27个月(95%可信区间:24~32个月).至观察终点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7%(33/36例)、55.5%(20/36例)、36.1%(13/36例).病灶完全消融组和部分消融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12/16例)和5.0%(1/2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A+TACE可以有效控制肝转移癌患者肝内病变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争取病灶的完全消融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combined with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for treating of hepatic metastasis. Methods From Mar. 2005 to Oct. 2010, 22 males and 14 females with hepatic metastasi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63±12 (42-82) years. Tumor size was (4.5±2.4) cm (min.1.5 cm, max. 12.0 cm). Totally 47 lesions were treated with single metastasis in 29 cases and multiple ones in 7 cases. All cases were failed to chemotherapy or could not stand for the side effect of chemotherapy. Contrast enhanced CT scan was given to all patients before RFA+TACE. For lesions with rich blood supply, TACE was given and then RFA. For those with poor blood supply, RFA was given first and then TACE. For multiple lesions, RFA+TACE was given one by one for each lesion. As for follow up, ultrasound and blood check was given monthly. Enhanced CT scan was given every 3 month. For residual lesions or recurrent lesions, RFA+TACE were given repeatedly. The whole patients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image follow up including complete ablation group and partial ablation group. For complete ablation group, no further treatment was given. For partial ablation group, if it was not suitable for further RFA, repeated TACE was given there after. The end point of follow up was death event. Survival of the whole group and the two subgroups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y Kaplan-Meier method. Results All RFA procedures was given under intravenous anesthesia and local anesthesia, no severe complication was noted. Lesions in 16 patients were completely ablated after single or multiple sections of RFA+TACE. Twenty patients were in the partially ablated group. Follow up time was 25±10 (10-40) months. Twenty-three patients died and 13 kept alive during the follow up time. The estimated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27 month (95%CI: 24-32 months). Survival ration at 1, 2, 3 years for the whole group was 91.7%(33/36),55.5%(20/36),36.1%(13/36) for the whole group. The 3 years survival for complete and partial ablation group was 75.0%(12/16),5.0%(1/20),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1).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hepatic metastasis, RFA+TAC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local lesion. Complete ablation is the key point for a better surviva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尾状叶转移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999年1月-2007年1月施行肝切除的尾状叶结直肠癌术后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共切除肝脏尾状叶转移癌18例,肿瘤直径为3.2~11.3cm,平均6.3cm;肝切除术式包括单独尾状叶全切除6例,全尾状叶合并其他肝叶切除9例,部分尾状叶切除3例;手术持续时间为154~360min,平均198min,术中失血量为400~3250ml,平均975ml,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明显并发症者5例(27.8%);全组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1.1%和27.8%。结论结直肠癌术后肝脏尾状叶转移性肿瘤可累及3个肝门,手术切除虽较为困难,但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经导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35例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患者,行结直肠肿瘤供血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术,同时对肝脏转移瘤行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术.其中介入治疗后1~3个月23例患者行结直肠肿瘤外科手术切除,6例肝脏单发转移癌行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1~3个月随访复查CT,结直肠肿块显效11例,有效22例,无效2例;肝脏转移灶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23例外科手术切除肿瘤顺利,术中出血300~1500 ml,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坏死明显,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6例肝脏转移瘤外科切除,术后病理提示1例未见癌细胞,其余5例可见少量癌细胞,坏死明显.结论 经导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肝脏转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VC)-右心房(RA)癌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之后行TACE.栓塞材料包括化疗药物-碘化油混合乳剂及颗粒型栓塞材料,栓塞的靶血管包括肝动脉分支、右侧膈下动脉、胃左动脉分支等.术后定期随访,酌情行进一步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45次,所有治疗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17例患者IVC-RA癌栓均可见明确供血动脉,肝动脉分支供血12例,肝外动脉供血9例,其中胃左动脉1例,右侧膈下动脉8例.复查CT,15例患者可见IVC-RA癌栓内碘油沉积.1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9.4%.结论 原发性肝癌IVC-RA癌栓血供丰富,主要供血动脉包括肝动脉、右侧膈下动脉,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许多患者在初诊时即伴有结直肠癌肝转移,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以更好的缩小肿瘤,从而将无法切除的转移转化为可切除的转移。然而临床上最常用的基于肿瘤直径的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在评价靶向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面存在局限性,许多学者在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多次TACE治疗后仍有肿瘤残余的10例肝癌患者分别行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监测甲胎蛋白(AFP)的动态变化及肝脏CT表现来评价疗效。结果 RFA治疗后3~6个月,生存率为100%,其中9例患者AFP<400 ng/mL,CT检查无肿瘤复发征象者8例,有肿瘤复发征象者2例。9~12个月复查,8例患者AFP<400 ng/mL,CT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有肿瘤复发征象的患者2例,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8例患者随访时间达到24个月,其中6例患者AFP<400 ng/mL,CT增强扫描未发现肿瘤复发者7例;1例患者死亡。结论多次TACE联合射频消融为中晚期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用葡萄糖类似物18F-FDG作为显像剂的PET-CT是一种无创性显像方法,它在肿瘤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监测和随访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PET-CT融合显像将功能显像和解剖显像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全身肿瘤显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优于单独PET或CT.目前,PET-C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主要是检测和甄别肝脏转移性病灶、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胃、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介入治疗(附5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胃、结(直)肠癌肝转移瘤介入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治疗胃癌、结(直)肠癌肝转移21例、34例。化疗药物选择5一Fu、PDD、ADM或ADM与碘化油乳剂作栓塞治疗。结果(1)胃、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总有效率(CR PR)为64%;(2)34例转移瘤碘化油沉积CT分为四型:均匀型占20%,非均匀型占39%,环型占9%,无碘油沉积型占32%;(3)转移瘤疗效最好为单发、多血供病灶及均匀碘化油蓄积;(4)64%病例治疗后出现肝外转移。结论介入化疗栓塞治疗为胃、结(直)肠癌肝转移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56例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分析有关原发性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综合介入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 介入治疗前患者肿瘤分期Ⅰ期20例,Ⅱ期35例,Ⅲ期1例,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36例,B级20例,C级0例.单发病灶32例,多发病灶24例,弥漫型0例.肿瘤直径≤3 cm、3~5 cm、5~10 cm和>10 cm者分别为10、20、19和7例.肝内原发肿瘤33例(58.9%)采用TACE治疗,23例(41.1%)采用TACE联合其他治疗,其中联合PEI治疗11例,联合射频治疗4例,联合外放疗1例;联合Ⅱ期手术切除7例.随访期间,对24例肝内复发患者和17例远处转移患者行相应治疗,20例次还行并发症的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存活5年以上,其中3例存活10年以上.结论 肿瘤分期、肝功能状况、治疗中采用规范TACE治疗、TACE联合其他治疗、肿瘤复发和转移治疗以及介入并发症的治疗是提高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CIST)、欧洲肝病学会(EASL)和改良的RECIST标准用于评价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肿瘤缓解程度的一致性.方法 5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两次化疗栓塞术.术前1周内、治疗后4周患者分别接受螺旋CT或MR三期扫描.据RECIST、EASL、改良RECIST标准评价肿瘤缓解程度.3种方法评价缓解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结果 据RECIST、EASL、改良RECIST标准分别评价疗效时,达CR、PR、SD、PD患者例数分别为0、10、30、10例,6、21、14、9例,6、21、13、10例.据上述3种标准评价治疗的缓解率分别为20%、5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CIST与EASL标准之间、RECIST与改良RECIST标准之间的kappa分析,kappa值分别为0.382、0.170(P=0.000);而EASL与改良RECIST标准之间的kappa值达0.857(P=0.000).结论 RECIST标准低估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局部治疗的效果.EASL和改良RECIST标准,对疗效评价一致性程度高;但改良RECIST标准在临床实践中更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CLM)中的治疗效果,为合理选择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解放军306医院收治的28例患者,包括男17例,女11例,中位年龄63.8岁(31~86岁),共计54个病灶,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平静呼吸状态下的CT增强扫描影像分别进行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区体积(CTV)和计划靶区体积(PTV)的勾画,CTV为GTV外放5 mm,GTV为CTV外放5~10 mm。以50%~60%等剂量曲线作为处方剂量曲线,单次3~6 Gy,总剂量39~45 Gy,等效生物剂量50.7~65.3 Gy。治疗后3个月开始复查,以增强CT或MR显示的病灶体积的变化做为评价疗效的依据。根据RTOG毒性诊断标准对不良反应进行诊断和分级,比较局控率和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5.1个月(3~30个月),随访终点有7例患者存活。局控率为79.2%,1年和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48.6%。病灶体积与局控率关系密切,当体积小于14 cm3时,肿瘤局控率明显高于病灶体积大于65 cm3时(χ2 = 4.17,P<0.05)。病灶体积大于180 cm3时,肿瘤局控率为零。不良反应包括治疗后乏力(60.7%),1、2级消化道反应(28.6%),一过性1、2级骨髓抑制(46.4%),一过性转氨酶增高(17.8%)。全组未发生3级以上及晚期不良反应。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做为选择性病例尤其是不能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首选局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介入治疗价值。 方法2004年3月~2011年6月14例肝移植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行综合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32次、肝动脉泵置泵1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1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1例,高强度聚焦超声1例。 结果肝癌复发灶呈肝内多发、肝外广泛转移的特点,多为富血供肿瘤,合并血管及胆管并发症者各2例;接受介入治疗后至今存活2例,12例从接受肝移植治疗到死亡平均生存16.1个月。 结论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术后采用介入治疗可有效抑制肝癌术后复发灶及转移灶的生长,消除移植术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暂时阻断肿瘤动脉血流加压灌注治疗乏血供肝癌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是否优于传统方法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乏血供肝癌需要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入组,试验组患者采用试验疗法进行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80例患者完成随访,对其介入前、后的碘油充填情况和肿瘤最大径变化(RECIST标准)进行中期结果分析,同时评价AFP的变化以及试验疗法对肝功能的影响.两组间资料采用Mann- Whitney检验比较其差异,各组内资料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其变化程度,疗效指标间采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均符合乏血供肝癌的诊断,且入组基线均衡.(2)碘油充填情况:试验组患者术后各随访节点肿瘤组织内碘油沉积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3、12个月时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135、-2.939、-2.686,P值均<0.05),第6个月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70,P=0.242);试验组碘油沉积良好,随访中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93,P=0.459),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86,P=0.012).(3)肿瘤最大径变化情况:试验组患者术后各随访节点的临床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均大于对照组,第3、12个月时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34、-2.733,P值均<0.01),第1、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692和-1.895,P=0.091和0.058);但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的肿瘤最大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5.500,P=0.139;x2 =6.509,P=0.089).碘油充填与肿瘤最大径变化之间相关性分析,在第3个月时r=0.257,P=0.035.(4)两组患者中,术前AFP在20~1000 μg/L之间者,术后两组患者的随访数据行Pearson卡方检验,x2=0.882,P=0.644.(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在术前、术后第1、3、6个月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073、-1.314、-0.518、-0.549,P值均>0.05).结论 本试验中期结果初步证明了试验疗法较传统方法明显增加了碘油充填,肿瘤的最大径在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时减小显著;但两组患者的AFP、肝功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内持续灌注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经肝动脉持续性灌注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无外科手术指征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原发病灶均已作根除术,依据肝动脉内化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32例,采取经皮肝动脉内植入药盒,术后经药盒每个月连续5d持续灌注5-Fu/CF及地塞米松;B组30例,采取每个月1次肝动脉插管大剂量灌注5-Fu/CF。结果:A,B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为50.0%和23.3%(P<0.05)。A组1年,2年生率分别为65.6%,39.3%,B组分别为36.7%,11.5%(P<0.05)。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5.6%,39.3%,B组分别为36.7%,11.5%(P<0.05)。A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肝,胆,胃十二指肠毒性均较B组低。结论:经药盒肝动脉持续性灌注5-Fu/CF并配合地塞米松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综合应用化疗栓塞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 4例患者 ,其中原发性肝癌 2 3例 (包括外科手术后复发性肝癌 3例 ) ,转移性肝癌 1例 ,瘤体平均大小为 4.1cm× 3 .7cm。先行超选择性肝动脉内化疗栓塞 ,术后 1周内再于瘤体内注射无水酒精。间隔 3~ 4周重复上述治疗 ,每例行综合介入治疗 2~ 3次。结果 :2 4例患者中 2 0例病变区有明显碘油沉积 ,综合介入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8~ 2 6个月无死亡病例 ,瘤体明显缩小者 2 1例 (占 87.0 % ) ,16/17例患者AFP降低明显 ,14例经 2~ 3次介入治疗后病灶稳定。 3例介入治疗后手术病理切片示肿瘤组织基本坏死 ,瘤体周围包膜形成。结论 :综合应用化疗栓塞术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是治疗小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