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N)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升高;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显著升高。脂联素水平与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与腰臀比呈负相关。DN大量白蛋白尿期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其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脂联素(AP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T2DM患者4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三组静脉血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以及血清FFA和AP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的BMI、FPG、FINS、HbA1c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增高(P均<0.05)。T2DM合并NAFLD组BMI、FPG、FINS、TC、TG、ALT、AST、GGT、FFA水平和HOMA-IR均显著高于T2DM组,APN水平低于T2DM组(P均<0.01)。APN水平与BMI、FPG、HOMA-IR、TC、TG、ALT、AST、GGT、FFA水平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FFA的升高与APN的降低可能是T2DM合并NAFLD关键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理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WHO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足组(DF组)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8±11)岁]和糖尿病组(DM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11)岁]。以同期我院门诊的健康体检者30名(年龄、性别均匹配)为对照组(NC组)。测定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肱动脉压和踝动脉压并计算踝肱指数(AB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下肢动脉病变。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DM和DF组中他汀类调脂药的应用对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差齐性的正态分布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M—WallisH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DF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DM组,较NC组亦有升高趋势[(9.7±5.3)VS(5.4±2.8)VS(8.3±3.4)mg/L,F=8.65,P〈0.01]。在DF组中,随着UAER的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逐步升高[正常白蛋白尿组(6.0±1.7)mg/L,微量白蛋白尿组(9.0±3.4)mg/L,大量白蛋白尿组(11.7±4.4)mg/L;F=10.22,P〈0.01]。DF组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者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未使用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6)VS(8±3)mg/L,t=-1.27,P〉0.05]。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BMI、HbAlc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4、-0.329,均P〈0.05),与UAER、IMT、HDL—C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1、0.360、0.441,均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UAER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HDL-C、UAER为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2例(T2DM组)及正常对照164例(NC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NC组APN水平为(6.89±5.30)mg/L,较汉族人群低,T2DM组为(5.48±4.04)mg/L;T2DM组与NC组AP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T2DM组APN与FPG、TC、FIns、LDL-C、HOMA-IR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40例IMT≤1 mm的T2DM患者及8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糖尿病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治疗,随访12个月后重新测定IMT,按IMT分为两组(DM1组IMT≤1 mm,DM2组IMT>1 mm),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IMT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1)T2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6±3 vs 13±7 mg/L, P<0.01).(2)DM1组与DM2组相比较,腰臀比(0.90±0.07 vs 0.93±0.05,P=0.024)、HDL-C(1.28±0.36 vs 1.11±0.22 mmol/L, P=0.013)、血清脂联素水平(6.07±3.31 vs 4.06±2.71mg/L, 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含量降低、年龄增长、HDL-C降低是T2DM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血清脂联素水平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ELI SA法检测T2DM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A组,60例)、T2DM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B组,66例)单纯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D组,68例)血清APN水平。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 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PN在A组、B组、C组、D组依次减低(P<0.05);A组和B组APN水平与BMI、HOMA-IR、HbA1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1、-0.387、-0.176)(P<0.05),与HDL正相关(r值为0.226)(P<0.05);APN、HOMA-IR与HbA1c是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N是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可能是治疗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测定28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3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TaqMan探针技术进行脂联素基因SNP45分析。结果发现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糖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推测脂联素基因SNP45G/G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超重和肥胖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超重、肥胖及与血糖(PG)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地区21~60岁人群共29799人进行BMI,腰围(WC),腰臀围比(WHR)及血糖检测,按BMI高低分成三大组:正常非肥胖(NC)组(BMI≤24)男10267人、女14268人;超重(OW)组(24〈BMI〈28)男2952人、女1800人;和肥胖(Ob)组(BMI≥28)男245人、女267人。Ob组按血糖水平又分为单纯肥胖(S-Ob)组(男190人,女216人)和2型糖尿病肥胖(T2DM-Ob)组(男55人,女51人)。调查三大组人群T2DM的患病率,分析BMI、WC、WHR与T2DM的关系,并测定各组人群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T2DM的患病率在NC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和35‰;在OW组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6‰和106‰;在肥胖组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5‰和191‰。T2DM的患病率在男性WC〉85cm者显著高于WC≤85cm者,在女性,WC〉80cm者显示高于WC≤80cm者(P均〈0.01)。血清脂联素浓度在Ow组、Ob组及T2DM—Ob组均显著低于NC组(P=0.000)。在T2DM—Ob患者中,脂联素浓度与BMI、WC、WHR、PG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脂联素浓度变化可能与肥胖及糖尿病密切相关。保持BMI和WC在正常范围,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人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均在骨骼肌丰富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而小鼠AdipoR1主要在骨骼肌中表达,AdipoR2则主要在肝脏表达。AdipoR1/R2的表达还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此外,AdipoR1/R2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脂联素受体研究的逐步深入,将加深对脂联素作用机制的了解,从而有助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成轻度组(IMT<1.0 mm,33例)和重度组(IMT≥1.0 mm或存在硬化斑块,2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PN,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重度组APN水平明显降低。血清APN与IMT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脂联素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联素在新诊断T2DM患者的发病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T2DM患者50例,在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检测BMI、血脂、血糖、胰岛素及脂联素,与3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 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后,T2DM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强化治疗前及对照组,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脂联素与BMI、TG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HDL-C呈正相关. 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血中脂联素水平可以通过胰岛素治疗进行调节,这在T2DM治疗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至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与乳腺外科住院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T2DM将纳入患者分为合并T2DM的乳腺癌组(20例)以及单纯乳腺癌组(30例)。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血脂、总脂联素、高分子...  相似文献   

13.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apM1)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DM)相关关系。发现apM12号外显子和内含子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NP45与2型DM密切相关,DM组T/ T基因型明显高于肥胖组和对照组(均P<0.01)。脂联素基因SNP45和SNP276与肥胖人群、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变相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发现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浓度(2.51±1.42)mg/L低于正常对照组(5.26±0.78)mg/L,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为(1.38±0.77)mg/L又低于非大血管病变组(3.66±0.9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型糖尿病组血清抵抗素浓度(7.07±1.11)μg/L高于正常对照组(6.09±0.47)μg/L,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为(7.96±0.65)μg/L又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6.10±0.4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糖及血脂的强化治疗能否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低脂联素血症。方法 T2DM患者106例及正常对照49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对其中的68例T2DM患者追踪观察,强化血糖和血脂治疗,一年后再次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1)血浆脂联素水平在T2DM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FPG是影响脂联素的独立危险因素。(3)T2DM患者血糖、血脂强化治疗后下降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得到明显升高。结论 T2DM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血浆脂联素水平主要受血糖和血脂的影响,血糖及血脂的长期强化治疗能够纠正T2DM的低脂联素血症。  相似文献   

16.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基因测序法观察脂联素基因I164T突变与中国安徽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的关系。受试者中未发现I164T突变,但在糖耐量异常组中,发现该基因的H142P新突变。提示I164T突变可能不是本组2型糖尿病的重要遗传因素,且该基因位点突变具有种族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与血脂代谢有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磷脂脂肪酸谱组分与血脂的相关性.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饱和脂肪酸升高(48.79±1.55 vs 42.58±1.96,P<0.01),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下降(10.72±1.53 vs 12.09±1.32,33.41±2.16 vs 35.79±2.41,6.08±1.66 vs 9.54v1.54,均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