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宁省嗜人按蚊和广东省嗜人按蚊的实验室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辽宁省嗜人按蚊、广东省嗜人按蚊进行人工驯化 ,使之达到能在实验室自然交配、大量繁殖。方法 控制实验条件 ,采用人工强迫交配的方法结合实验室常规饲养。结果 历时 3 .5个月和 5个月 ,对广东省嗜人按蚊和辽宁省嗜人按蚊分别进行了 3代和 4代的人工交配 ,此后 ,两种按蚊均能达到蚊笼内自然交配 ,种群数量逐渐增多 ,现已连续养育至第 12代。结论 辽宁省嗜人按蚊和广东省嗜人按蚊人工驯化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的建立辽宁嗜人按蚊和广东嗜人按蚊实验室品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人工交配繁殖,控温、控湿,加强自然光照,幼虫饲以颗粒小鱼饲料,成蚊以豚鼠饲血。对两地嗜人按蚊生长发育不同时期进行逐日记录观察。结果:控温、控湿在28℃±2℃、75%~85%,以及充足光照的情况下,两种嗜人按蚊平均孵化率、幼虫成活率、蛹化率、羽化率,辽宁嗜人按蚊为74.10%、84.44%、91.26%、92.70%;广东嗜人按蚊为79.93%、77.88%、92.87%、96.07%。现已养育繁殖37个世代。结论:辽宁嗜人按蚊和广东嗜人按蚊实验室种群建立后,生物学特性稳定,可用于嗜人按蚊的多种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溴氰菊酯是1974年合成的第三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残效长和广谱杀虫作用。嗜人按蚊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偏家栖、嗜吸人血,其传播能量20倍于中华按蚊,是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之一。斯氏按蚊是东南亚等地区的主要传疟媒介,为实验最常用的蚊种之一。迄今,尚未见有溴氰菊酯对这两种按蚊的毒性测定的报道。为此,进行了本实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唐河县位于南阳盆地东部,1990年该县的疟疾发病率已连续三年保持在fry以下,并经省卫生厅考核,确认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但是,1995年以来,该县南部沿桐柏山区的马振扶和权仪两个乡的部分村庄出现疟疾发病回升,个别村还出现了暴发流行。为了查清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研究在液氮中低温保存嗜人按蚊卵,比较不同温度下储存嗜人按蚊卵的孵化率,探索长期保存嗜人按蚊卵的方法。方法 将嗜人按蚊卵直接或加冷冻保护剂(甘油、二甲基亚砜)在液氮中冷冻24h后,入水孵化,观察其孵化情况;在不同温度下保存嗜人按蚊卵不同天数后,入水孵化,比较其孵化情况。结果 无冷冻保护剂组有2 枚蚊卵孵化,加冷冻保护剂组无蚊卵孵化;在7天内(18±1)℃储存的蚊卵孵化率最高,达71.33%—76.48%。储存温度在(18—37)℃时,有92.48%的蚊卵在入水3天内孵化出来。结论 可以通过液氮低温冷冻保存嗜人按蚊卵,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2 在常规嗜人按蚊饲养中,蚊卵在18℃储存7天以内较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嗜人按蚊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人按蚊细胞系——Ana 104是取材于其Ⅰ龄幼虫培养成功的。培养液以7C199培养基,另加0.4%水解乳白蛋白,0.03%谷氨酰胺、10~20%胎牛血清及适量的青、链霉素和非必需氨基酸配制而成。Ⅰ龄幼虫组织片段在培养液中缓慢地、有节律地收缩,并不断长出生发囊和细胞,达二个半月之久。经传代培养后,约7~10天可长满单层,能维持22天以上。至今已传27代。能适应在L-15、DMEM等培养基中生长。从第9代起,将部分细胞进行液氮冻存,经复苏试验复活成功,生长良好。Ana 104细胞系以上皮型细胞为主,也有梭型细胞,染色体2n=6。动态观察其对氨基酸的需求,发现对谷氨酸、酪氨酸、鸟氨酸、胱氨酸和精氨酸需量较大,并可合成天门冬氨酸等。经电镜观察,未见有病毒和支原体污染。还测试了酯酶同功酶带为3条和羧酸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嗜人按蚊嗜吸人血,是我国重要的媒介蚊种。Ana 104细胞系是继冈比亚按蚊、斯氏按蚊和中华按蚊细胞系建立后,又新增添的1种按蚊细胞系。它将有助于从细胞分子角度对嗜人按蚊进行深入的生物学、营养代谢、细胞遗传、与病原体的关系、杀虫机理及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嗜人按蚊分布地区由5个县市的15个乡镇逐年扩大到9个县市1农场的86个乡镇,疟疾病例逐年向鄂中偏北集中。这些地区的人口仅占全省总人口的3.56%,但疟疾病例占全省疟疾总病例的58.30%,可能起到疟疾病灶作用。  相似文献   

8.
嗜人按蚊产卵次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嗜人按蚊生态学特征,了解其种群在一个生活周期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发育繁殖规律,对媒介生物防制和控制疟疾流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曾有文献报道中华按蚊产卵次数,但对于嗜人按蚊在实验室条件下自然交配和人工交配产卵次数尚未见系统观察.为此,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鄂中江汉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延伸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嗜人按蚊向江汉平原区延伸的范围。方法:以浅丘平原结合部嗜人按蚊村点为起点向江汉平原腹地垂直定点、定距离调查,捕捉人房及帐内按蚊,按照蚊卵及成蚊形态鉴定蚊种。结果:共调查24个村点,捕按蚊2988只,除在原嗜人按蚊村点发现嗜人按蚊外,相距嗜人按蚊村点2~40km、面积约260km2内均未发现该蚊。结论:浅丘与平原结合部的嗜人按蚊未向江汉平原腹地延伸。  相似文献   

10.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实验室同步驯化实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嗜人按蚊 (AnophelesanthropophgusXuandFeng ,1975 )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对其研究从未停止过。1938年姚永政等在南京发现中华按蚊卵的甲板有 3种类型〔1〕;195 8年冯兰洲在杭州调查 ,证实窄卵型中华按蚊传播丝虫病作用比宽卵型种群更重要〔2〕;196 2年何琦等将窄卵型中华按蚊鉴定为雷氏按蚊 (An .lesteri) 〔3〕;1975年许锦江等根据我国和东南亚的雷氏按蚊在形态和生态上有明显差别 ,定为雷氏按蚊嗜人亚种 (An .lesterianthropophagusXuandFeng 197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确定我国嗜人按蚊是否存在不同的种型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引物多态性DNA(RAPD)技术获取四川、云南、江苏3个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DNA指纹图谱,比较嗜人按蚊不同地区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分布区嗜人按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之间的DNA片段在绝大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存在差异,3个不同地区基本上具有共同的扩增片段,反映了各地理区域基因组DNA的同源性;同时各个地区所特有的片段及条带亮度(扩增片段强度)又有差别。[结论]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在DNA水平绝大部分相同的前提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发现将为鉴定形态学上无法区分的嗜人按蚊地理种型提供分子水平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2.
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吸血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珍开发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吸血习性。方法:清晨搜捕全部人房和蚊帐内外以及牛房内的吸血按蚊;半通宵人牛诱捕;通宵人诱捕蚊。结果: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都嗜牛血兼嗜人血,整夜都有吸血活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吸血高峰值同在下半夜。结论:防蚊措施的采用,特别在下半夜,是疟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云南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控制和消除提供科学、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及监测方法。方法按照“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综合防治对策研究项目实施计划”规定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嗜人按蚊分布于云南省35个县(市),是滇东北地区8个县(市)的主要传疟媒介。(2)筛选出不同疟疾发病率层次的疟疾防治对策分别是:发病率在10历以上的乡(镇)用DDT(或其他替代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及溴氰菊酯处理蚊帐,氯伯8日疗法治疗现症患者,单一伯喹8日疗法休根,氯伯2日疗法对发热患者进行假定性治疗及在疟疾暴发流行时用氯、伯4日疗法进行预防性全民治疗。发病率1/万~10/万的乡(镇)用氯喹1200mg+伯喹180mg治疗患者及溴氰菊酯处理全村居民蚊帐。发病率在1/万以下的乡(镇)仅用氯喹1200mg,伯喹180mg治疗患者。(3)各县在2002—2006年的现场应用中,根据以上防治对策采取分层防治的策略,均取得使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的防治效果。结论通过调查摸清了嗜人按蚊在云南省的分布范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该区域媒介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所提出的发病率在1/万以下、1/万~10/万、10/万以上地区防治对策的特点是经济、简便、高效、环保,为当地大面积低疟区疟疾防治解决了—个关键的技术难题,在后续5年的现场防治中已经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地域嗜人按蚊卵差异及成蚊的外部形态特征。方法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域的嗜人按蚊经本实验室多次传代后,采用显微测微尺对蚊卵进行测定和比较,以放大镜观察成蚊外部形态特征。结果测得5种嗜人按蚊卵的宽度范围为155.2~232.8μm;甲板宽度为14.6~38.8μm,平均为25.2μm;其甲板约占整个卵宽的7.5%~21.1%,平均13.0%;浮囊约占卵长的百分比平均为70.9%。从卵的甲板和甲板占总卵宽的百分比来看,四川嗜人按蚊最窄,辽宁嗜人按蚊最宽,其排列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辽宁、广东、广西、江苏和四川嗜人按蚊。5种嗜人按蚊成蚊外部形态基本一致,未见特殊形态特征。结论不同地域的嗜人按蚊成蚊形态无明显差异,5种不同地域嗜人按蚊卵的甲板宽度虽有一定差别,但其差别应属嗜人按蚊间的正常波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嗜人按蚊分布区灭蚊防疟对策。方法 用溴氰菊酯处理蚊帐及溴氰菊酯处理蚊帐加DDT喷洒畜房。结果 晨间蚊帐内按蚊密度、牛房按蚊密度、室内叮人率、室外半通宵人饵帐诱按蚊密度等 ,两灭蚊区均低于对照区。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结果 ,溴氰菊酯处理蚊帐加DDT喷洒畜房灭蚊区 ,由灭蚊前的 8.5 7%降为 0 ,单用溴氰菊酯灭蚊区由 4.13 %降为 0 .67% ,下降 83 .78%。发病情况 ,前者由 40 .3 /万降为 0 ,后者由 48.0 2 /万降为 3 .0 4/万 ,下降93 .67%。结论 两种灭蚊方法均能迅速控制媒介按蚊 ,降低发病率 ,阻断传播。用溴氰菊酯处理蚊帐加DDT喷洒畜房的灭蚊效果优于单用溴氰菊酯处理蚊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查明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及吸血趋性 ,为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 9月每旬 1次 ,调查嗜人按蚊在人房、牛栏、猪栏内密度 ,室外人帐诱蚊密度及季节和夜间活动高峰。调查该蚊对不同宿主吸血趋性和栖性、吸血习性。结果 :嗜人按蚊在人房内平均密度为 5 .70只 5 0顶 ,室外人帐诱 7.44只 (人·半通宵 ) ,牛栏 6.41只 (人工·h) ,猪栏 2 .3 7只 (人工·h)。嗜人按蚊季节高峰为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夜间活动高峰为 2 3时~ 1时 ,叮人率为5 .0 493。吸血习性为 0 .2 40 6,比中华按蚊高 7.76倍 ,趋吸人血蚊占 89.75 %。传疟能量为 1.73 15 ,比中华按蚊高 8.2 5倍。结论 :嗜人按蚊主要栖息在人房 ,趋吸人血 ,是主要的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区嗜人按蚊基因组DNA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进一步确定我国嗜人按蚊是否存在不同的种型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引物多态性DNA(RAPD)技术获取四川、云南、江苏3个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DNA指纹图谱,比较嗜人按蚊不同地区基因组DNA的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对不同分布区嗜人按蚊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地区嗜人按蚊之间的DNA片段在绝大部分相同的情况下存在差异,3个不同地区基本上具有共同的扩增片段,反映了各地理区域基因组DNA的同源性;同时各个地区所特有的片段及条带亮度(扩增片段强度)又有差别。结论:不同地区嗜人按蚊在DNA水平绝大部分相同的前提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发现将为鉴定形态学上无法区分的嗜人按蚊地理种型提供水平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