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多见,笔者自1988~1998年间用自拟通肠排气汤治疗112例完全性及早期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2例完全性及早期绞窄性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男性79例,女性33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短5h,最长3d。术后最短者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1989年6月~1998年6月,对50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用腹腔灌洗和胆汁灌肠等方法预防肠粘连,取得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46例,女4例。年龄15~80岁,其中由肠破裂术后引起者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引起者2例,肠扭转术后引起者2例,肠套叠术后引起者1例,反复发生肠梗阻经剖腹探查为粘连性肠梗阻10例,伤寒肠穿孔后引起者5例。1.2治疗方法:在右上腹做一切口,将内径0.2cm,长30cm硅胶灌洗管2根紧贴腹膜分别向左右方向插人腹腔内10cm。引流管用硅胶管或橡皮管(内径0.5~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肠粘连通畅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例,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液、维持酸碱平衡等一般治疗.治疗组12例在应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拟肠粘连通畅汤(大黄、厚朴、枳实、炒莱菔子、芒硝、桃仁、赤芍、生白术、大腹皮、皂角刺)给予口服或由胃管注入.结果:治疗组:有效10例,其治疗时间小于24h者6例,24h~48h者3例,48h以上者1例,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为(16.9±4.7)h;中转手术者2例.对照组:有效5例,其治疗时间小于24h者2例,24~48h者3例,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为(34.3±5.3)h;中转手术者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肠粘连通畅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春景 《山西中医》2005,21(3):19-19
目的:观察通肠散结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肠散结汤保留灌肠加鼻饲治疗粘连性肠梗阻72例,疗程3~5天。结果:有效68例(占94.4%),无效4例(占5.6%)。结论:通肠散结汤具有通腹泻下、化瘀散结、解毒消肿的功效,保留灌肠加鼻饲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较常见的急腹症,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自1978~1988年以来笔者采用推拿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15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15例中,男71例,女44例。10~18岁者15例,19~50岁者81例,50岁以上者19例。手法治疗距发病时间最短者8小时,最长者76小时。115例病人均有腹部手术病史,其中粘连性肠梗阻45例,化脓性阑尾炎36例,肠破裂22例,胃溃疡穿孔12例。适应证有过去腹部手术病史,术后有反复发作腹痛、腹胀及大便干稀交替出现等肠粘连病史,本次发病临床表现为肠梗阻者。如腹痛、腹胀、呕吐,无排便及排气,腹部可见肠型,腹部有压痛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2011年诊断的79例肠梗阻患者,采用胃肠减压、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法,加服复方大承气汤、肠粘连缓解汤、扶脾理肠汤.结果:6例患者保守治疗过程中转手术治疗,73例患者症状缓解、消失.治愈时间为3-16天,平均14.5天.结论:经临床治疗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宋建中 《新中医》2004,36(1):61-62
肠粘连临床较为常见,系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膜炎症等损伤肠管所致,以屡发腹痛,时有腹胀或肠型,能进食而无呕吐为典型特征,属中医学腹痛、肠结范畴。笔者近年来用少腹逐瘀汤加味治疗肠粘连及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15~66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5年。一般性肠粘连22例,粘连性不完全性肠梗阻16例。  相似文献   

8.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腹部手术后的发生率为40%以上[1],因该病反复发作及术后有再次粘连的可能,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我院课题组在应用西医常规处理肠梗阻的基础上加用肠粘连通畅汤[2]治疗3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过程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2~81岁,平均48.01岁;病程1月内4例,1月以上26例;胃肠道手术后14例,阑尾手术后7例,剖宫产术后4例,腹部外伤术后2例,胆道手术后2例,疝修补术后1例。对照组10例,男性…  相似文献   

9.
蛔虫性肠梗阻以2~10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我们用中药硝菔汤治疗不全性蛔虫性肠梗阻12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2例中男孩5例,女孩7例,均为4~11岁儿童,发病时间2天5例、3天6例、5天1例。临床表现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39℃者5例,无发热6例;12例均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扪及索条状肿块,均无腹部肌卫及触痛,4例有便闭,但仍有肛门排气。硝菔汤为莱菔子15~35克、大黄10~15克、芒硝6~15克、蜂蜜30~100克组成。先将莱  相似文献   

10.
中药缓解汤保留灌肠防治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5年1月~2007年9月采用中药缓解汤保留灌肠防治肠粘连,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30例均为腹部手术患者,男性89例,女性41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7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39例,急性化脓、坏疽、穿孔性阑尾炎4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5例,急性重症胆管炎13例,肠穿孔1例。中药缓解汤的配制厚朴10g,木香10g,桃仁12g,郁李仁15g,莱菔子15g,乌药12g,番泻叶15g,芒硝(冲)6g,甘草10g,枳壳10g,桔梗10g。加水1000ml煎至400~500ml,放温(32℃左右)待用。临床应用及效果对可能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高危患者,在常规应用胃肠减压、抗炎、纠正水电解质…  相似文献   

11.
郝善堂 《吉林中医药》2003,23(12):32-32
笔者自 1993年以来 ,共收治 38例慢性盆腔炎性包块者 ,均采用活血化瘀消肿汤治疗 ,收到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年龄 19~ 2 4岁 7例 ,2 5~ 34岁 16例 ,35~ 4 5岁 15例。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5年。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及腰痛 ,白带增多。妇科检查 :包块最大者 9cm×7cm× 6cm ,最小者 5cm× 4cm× 3cm ,均有腹部压痛。2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消肿汤组成 :当归 15g ,赤芍 15g,白芍 12g ,莪术12g ,白术 10g ,延胡索 12g ,穿山甲 6g,枳壳 15g ,金银花 30g ,蒲公英 30g ,大黄 10g ,苦参 10g,刘寄奴 12g。水煎 2次…  相似文献   

12.
余武  张永秀 《福建中医药》2001,32(3):F003-F003
术后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是一种腹部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笔者采用攻下化瘀消胀法治疗 3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2 4岁 ,其中 2 4~ 2 9岁 3例 ,30~ 39岁 11例 ,40~ 49岁 13例 ,5 0~ 6 2岁 5例 ;病程最长 3a,最短 1周。临床诊断要点 :1腹痛 ,腹胀 ,便秘。 2体征 :腹平软 ,腹部压痛 ,无反跳痛 ,肠鸣音亢进。 3腹部透视或平片均提示有液平面及肠管积气。2 治疗方法 :口服复方大承气汤 :生大黄 10 g(后入 ) ,芒硝 9g(冲 ) ,枳实 10 g,厚朴 12 g,桃仁 15 g,藏红花 2 g,赤芍 15 g,…  相似文献   

13.
本科对一些可以非手术治疗的肠梗阻 ,如单纯性粘连性 (特别是不完全性 )肠梗阻、麻痹性或痉挛性肠梗阻、蛔虫或粪块堵塞引起的肠梗阻 ,在常规治疗的同时 ,给予外科验方粘连缓解汤 [1]胃管注入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现将治疗及护理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2 4例 ,男 18例 ,女 6例 ;年龄 2 8~ 75岁 ,平均 53岁 ;病程 5~ 15天 ,平均 9天 ;机械性肠梗阻 2 4例 ,其中粘连性肠梗阻 16例 ,肿瘤引起的梗阻 2例 ,其它原因引起的部分梗阻 6例。均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腹部平片提示有扩张肠袢。2 治疗方法取川…  相似文献   

14.
麻土兴 《江西中医药》2003,34(12):16-16
1 一般资料48例肠粘连均以西医外科诊断为标准 ,其中男 43例 ,女5例 ;年龄 4~ 83岁 ,5 0岁以上 3 2例 ,3 0岁~ 5 0岁 11例 ,3 0岁以下 5例 ;有胃、肠、胆囊等腹部手术史 47例 ;发作时间在手术后数天或数年不等 ;腹胀痞满 48例 ,腹痛 15例 ,大便不通 45例 ,呕吐恶心 6例 ;B超显示有液平面 4例 ,肠梗阻 3例。2 治疗方药枳术丸合厚朴汤加减 :炒炽壳、槟榔各 18g,炒白术、厚朴各 12g,炒莱菔子 3 0 g ,生大黄 10 g ,炙甘草 6g。若热重加白花蛇舌草 3 0g、蒲公英 2 5 g ,湿重加藿香 10 g、白豆蔻 6g、生苡仁 3 0g,瘀血阻滞加当归 12 g、桃仁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22例均经禁食、胃肠减压,应用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5天,1例病人治愈后12个月因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愈,其余病人未再进行手术治疗,无复发者。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7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6.
阑尾炎在外科是常见病、多发病 ,阑尾切除手术相对比较简单 ,但术后易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我院 1990~19 98年应用自制中药通腑防粘汤 ,预防阑尾切除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15 0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5 0例 ,男 84例 ,女 6 6例 ;其中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8岁 ;化脓性阑尾炎 (含坏疽性、穿孔性 ) 130例 ,单纯性阑尾炎 2 0例 ;随访时间最长 10年 ,最短 2年。1.2 中药基本组成 :生大黄 12 g、川朴 12 g、枳实 12 g、硭硝 12 g(冲服 )、莱菔子 2 0 g、川楝子 12 g、木香 12 g、元胡 12 g、干姜 12 g、炒白术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22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7例术后早期肠梗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2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5~11天,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0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2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3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6天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3天梗阻解除;其余21例经再手术后3~5天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 2 1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 ,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 ,均取得痊愈的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19~ 4 5岁 ,平均 2 8岁。受伤原因 :腹部刀伤 9例 ,腹部碾挫伤 3例 ,高处坠落伤 5例 ,肠梗阻术后 4例。腹腔脏器损伤情况 :胃肠伤 9例 ,脾破裂 5例 ,肠系膜挫裂伤 3例。1.2 治疗方法及疗效 :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根据伤情分别行胃肠修补、肠系膜修补、脾切除、肠粘连松解、腹腔引流术。术中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肠管及腹膜表面涂抹透明质酸钠。术后肠梗阻发生最早在第 2天 ,最…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拟通脉汤治疗雷诺氏病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门诊15例,住院5例;女18例,男2例;年龄12~15岁2例,16~25岁10例,26~35岁5例,36岁以上3例;病程<1年者5例,2~5年者12例,6年以上者3例.2 治疗方法2.1 通脉汤基本方 当归15g,桂枝15g,白芍药15g,木通5g,细辛6g,附子12g,大黄(酒制)10g,大枣10g,甘草10g.2.2 应用方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ml,分2次服用.药渣加水适量煮沸后熏洗患处.2.3 加减法 若内有久寒者,加吴茱萸10g,生姜5g;情绪易激动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疼痛甚  相似文献   

20.
海志刚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0):594-595
1997年 6月~ 2 0 0 1年 4月 ,笔者采用肠粘连松解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86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患者中男 47例 ,女 3 8例 ;年龄 1 8~ 6 7岁 ,平均 4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或干呕 ,无排便排气等典型的肠梗阻临床表现 ,腹部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肠鸣音亢进或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 ,立位 X线腹透或腹平片可见肠管扩张及呈阶梯状排列的气液平面。本组病例均有腹部手术史 ,阑尾切除术 3 2例 ,溃疡病急性穿孔 2 0例 ,胆总管探查及及胆囊切除术 1 5例 ,胃大部切除术 5例 ,绞窄性肠梗阻部分小肠切除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