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院1998—09~2005—09收治的心力衰竭所致淤血性肝损害护理体会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肝功能损害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5~91岁,平均(68.5±9.1)岁;基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15例,高血压心脏病10例,冠心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按心功能(NYHA):心衰Ⅱ级18例,心衰Ⅲ级22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伤寒是一种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各系统损害,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肝损害最常见,发生率高达40%~50%。为加深对肝损害的认识,对我院2002-01~2005-01确诊伤寒或副伤寒并肝脏受损害4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性脊髓病是慢性肝病晚期的一种少见、特殊的并发症。多以反复发作性肝性脑病及隐袭性进行性截瘫为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升高、活动不灵且进行性加重。典型病例诊断不困难,但特殊病例易误诊。现对我科2005—09将肝性脊髓病误诊为颈椎病脊髓型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932-1933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慢性肝脏常并发糖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1906年Naunyn首先提出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多数患者首先有肝病症状继而出现糖尿病症状,而无糖尿病的既往史和家族史,少数亦可同时出现。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其病情复杂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我科于2009一01/2009—08共收治肝源性糖尿病65例,现将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性脊髓病指肝脏疾患多为肝硬化所致肝功能严重障碍,从而引起的脊髓损害所导致的临床症状。现就我们近6a来误诊的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常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206-7207
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糖尿病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临床上十分常见。特点是血糖极高,没有明显的酮症酸中毒,因高血糖引起高渗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加强护理,可以降低其死亡率。现将肝源糖尿病合并高渗性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肺综合征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君  王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3):2477-2478
肺脏是肝脏的“下游”器官。肝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流通过心脏后流入肺动脉和肺毛细血管。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肝肺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大。但当肝肺中任一器管功能异常时,另一器官都会受累。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能产生“逆流”而影响正常的肝脏,导致肝淤血和腹水。反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肝细胞灭活血管活性物质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循环中或局部的扩张/收缩血管物质失衡,产生全身高动力循环,而且引起肺脏的异常改变:肺血管扩张、动静脉交通支开放,临床产生系列症状称之为肝肺综合征。5%~29%的肝硬化患者会伴发肝肺综合征。伴发肝肺综合征的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高达41%。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肝肺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瘀血肝与正常肝的肝静脉多普勒频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瘀血肝与正常肝的肝静脉多普勒频谱对比分析云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黄元德,刘福生,阮菊英,蒙惠玲二维B超测定肝静脉宽度以诊断淤血肝.早已应。用于临床[1]本文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检测淤血肝的邮政编码650032肝静脉血流频谱,与正常肝静脉血流频谱对比分析,以...  相似文献   

9.
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7):1487-148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将逐年升高。我院应用辛伐他汀治疗CHF取得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后尿道瓣膜症致膀胱扩张误诊腹部巨大囊性肿物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男,10日龄。因腹部进行性膨隆增大,于外院B超提示腹部肿物转入我院。查体:心肺正常,尿便正常,进奶后无呕吐,腹部增大呈球形,可见腹壁静脉曲张,可及巨大肿物,占据腹部,囊状感,无活动及压痛。肝脾未及,肠音弱。B超:双肾中度积水,腹部大囊性肿物。  相似文献   

11.
肝癌破裂致网膜囊脾隐窝血肿误诊为胃壁肿瘤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HCC)结节自发破裂出血为HCC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9%~14%。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腹痛。诊断性腹穿、超声、CT为其有效的诊断方法。但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致肝外局限性积血或血肿而误诊。现将所遇误诊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严重的心血管病影响到肝脏血循环及氧供应时 ,可引起肝实质损害 ,并出现黄疸 ,称之为心源性黄疸 ,须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相区别。笔者就能引起心源性黄疸的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简述如下。1 充血性右心衰竭右心衰竭时 ,右房压力增高 ,肝静脉回流障碍 ,导致肝淤血。据报道 175例有充血性右心衰竭与肝功能障碍的心血管疾病中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占 33% ,风心病 35 % ,高血压性心脏病 2 0 % ,肺心病 6 % ,缩窄性心包炎 4 % ,其他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人工换瓣患者等[1 ] 。其中以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所引起的右…  相似文献   

13.
王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5):2967-2967
1病例报告 男,78岁。因消瘦、乏力0.5a,2005—06—04入院。1998—04行结肠癌切除术,2003-11发现肝转移,先后行2疗程咖码刀治疗。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查体:慢性病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下肢不肿。入院后各项化验除谷丙转氨酶50U/L,总胆红素29.5μmol/L,直接胆红素18.6μmol/L,血红蛋白9.9g/L,余各项正常。胃、结肠镜检查无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部B超:  相似文献   

14.
乙醇性肝病是由乙醇引起的乙醇性脂肪肝、乙醇性肝炎、乙醇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统称。近年来,随着我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变化,饮酒人数逐渐增多。乙醇性肝病在我国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我科于1998~2004年应用甘利欣治疗乙醇性肝病5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我们就螺内酯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CHF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5-04~200604我院收治的CHF患者56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者不予入选。  相似文献   

16.
杨新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28-112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998~2008年本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379例中合并肝胆管癌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肝胆管癌者占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6.86%,术前确诊3例,术中确诊18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6例,术后1年死亡13例,2年死亡7例。【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早期诊断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并尽早行肝叶切除,去除病灶,是提高其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的肝功能失调或障碍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神经和精神方面的的异常,如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HE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发病常有诱因但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该病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对我院1999-01-2004-01收治的HE7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护心通)对常规抗心衰治疗未能满意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护心通,疗程1w,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胸片示肺淤血减轻,心胸比率由0.63±0.07降至0.58±0.06,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室性早搏次数和心肌缺血总负荷明显下降;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好转(P〈0.01);NYHA心功能分级也明显改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及电解质相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护心通是一种治疗CHF的理想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日收治1例肝右叶巨大囊腺癌患者,结合文献复习以探讨肝囊腺癌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男.40岁。因乙肝标志阳性14a,双下肢无力1a,意识障碍12h入院。14a前体检发现乙肝标志阳性,肝功能正常,间断应用中西药抗病毒治疗7a。16个月前发现双下肢水肿、腹胀。化验尿蛋白阳性,肝功能:ALT39U/L.AST40U/L,TBiLl7μmol/L,ALB30g/L。在多家医院按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双下肢水肿时轻时重。13个月前B超发现肝硬化腹水。12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费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