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悬吊法在微血管减压术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方法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悬吊法进行治疗。结果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50例(92.59%)疼痛消失,3例(5.56%)明显缓解,有效率98.15%,术后1例疼痛未见缓解,二次手术,未见微血管压迫,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悬吊法的应用是对传统的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改进,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的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补片悬吊法”和“悬吊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0年1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61例术中使用“补片悬吊法”,46例使用“悬吊法”。结果 出院时治愈94例,显效13例;术后随访3~36个月,107例全部治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术后出现疱疹病毒感染8例,头痛、头晕16例,面部麻木7例,治疗后均治愈;未出现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当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等较细血管时,建议使用“补片悬吊法”进行处理;当责任血管为基底动脉等粗大时,建议使用“悬吊法”进行处理;当粗、细血管存在共同压迫时,可以两种悬吊法同时使用。  相似文献   

3.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5年5月~2003年6月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54例,其中男228例,女326例;年龄23~85岁;病程1~42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片悬吊法”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补片悬吊 法”将责任血管悬吊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院时,49例治愈,3例显效;术后随访3个月~1年,3例显效均 在3个月~1年内疼痛完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中采用“补片悬吊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是对无有效支点责任血管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责任动脉悬吊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责任动脉悬吊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病例的手术中应用责任动脉悬吊法,包括面肌痉挛18例,三叉神经痛5例,舌咽神经痛7例。结果术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3%(28/30),平均随访12.3个月,治愈率93%(28/30),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1例,面瘫和听力下降各1例,随访期间均自愈;一过性吞咽困难、饮水呛咳1例,一过性声嘶1例,化脓性脑膜炎和无菌性脑膜炎各1例,出院时治愈。结论 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责任动脉悬吊法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内镜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在保护脑组织的同时,能观察到显微镜难以发现的死角,避免遗漏责任血管,且能提高MVD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神经内镜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式可分为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和单独神经内镜下微血管减压术,前者已经在临床上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后者亦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62例局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颅内血肿3例(0.45%),脑脊液切口漏2例(0.3%),术侧小脑水肿致非交通性脑积水1例(0.2%);及颅内低压症283例(42.7%),上下唇及口角庖疹268例(40.5%),发热82例(12.4%)。结论 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杂血管压迫类型所致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采取悬吊法进行充分减压的手术技巧及经验.方法 24例术中责任血管为椎动脉联合分支血管,血管粗大,弹性过大;非椎动脉的多支血管压迫,压迫点过多以及有短小穿支血管;动脉袢过长,压迫路径长的病例,单纯利用垫棉不能充分减压,改用垫棉束带围套责任血管后用生物胶将围套粘在硬膜上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结果 术中发现18例椎动脉联合分支血管压迫(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1 1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后下动脉4例);4例非椎动脉多血管压迫(小脑前下动脉及后下动脉);2例动脉袢过长,压迫路径长(小脑前下动脉及内听动脉),采取悬吊法均彻底减压.随访2年,全部病例抽搐完全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复杂血管压迫类型难以充分减压的情况下,悬吊法可以实现充分减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手段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肯定,此手术开展越来越广泛。今将我们遇到的微血管减压术后再疼痛消失2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42岁,因左面部发作性剧痛半年,于2000年8月收入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予卡马西平(具体剂量不详)以及封闭、理疗等治疗,症状无好转。近半月来,疼痛明显加重。查体:神志清楚,言语不清,反应迟钝。左面部痛觉过敏,触、温觉减退,扳机点位于左鼻翼旁。MRA示:左三叉神经根受小脑上动脉压迫。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左耳后小切口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附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并探讨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的优点.方法 对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并讨论其发病机制、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和手术注意事项.结果 78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77例,仅1例仍有轻微疼痛,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目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报告了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其中11例发现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动脉压迫神经根,将压迫血管与神经根分离,在其间植入纤维蛋白海绵或聚四氟乙烯片维持分离状态,术后除1例疼痛减轻外,其余疼痛完全缓解,另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但在神经根远侧段发现有粘连,将粘连松解,使神经根游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或缓解,所有病例无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去除病因的手术方式,对已行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患者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亦可获得满意疗效,作者还认为,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顺应了当今微侵袭外科的趋势,将有望被更多地用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结果三叉神经入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89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或显著减轻者78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1例。随访3~48个月(平均32个月),疼痛消失86例(94.5%),明显缓解、服得理多能够控制满意者5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三叉神经入脑干区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采取适当材料及方法使入脑干区减压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微血管性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N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MVD治疗INT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8年7月。试验组采用神经内镜下MVD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MVD治疗。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966例INT,试验组487例,对照组479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具有更好的治愈率(OR=1.43,95%CI 1.04~1.95,P=0.03)和有效率(OR=3.89,95%CI 1.17~12.97,P=0.03);同时,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降低(OR=0.47,95% CI 0.34~0.65,P<0.00001)。结论 本文结果表明,与显微镜下MVD比较,神经内镜下MVD治疗INT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MVD治疗436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N患者MVD后,病情立即缓解371例(85.1%),术后延迟缓解49例(11.2%),明显减轻12例(2.8%),疼痛改善不明显4例(0.9%)。出现并发症77例(17.7%)、不良反应105例(2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分布区域、责任血管数量和MRA检查与否是影响MVD临床疗效的最主要因素。结论术前充分的影像学检查、缜密的手术计划、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明确责任压迫血管是提高MVD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术后2周内疼痛症状消失75例,2例手术及药物治疗无效,有效率为97.5%。根据电话随访,术后2年内2例复发,1例发生皮下积液,1例听力下降,2例头晕、耳鸣,2例轻度面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效果明显,在手术过程中应谨慎、规范操作,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6.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回顾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复习微血管减压手术458例,对手术技术及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良。结果手术早期的总有效率为98.2%,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听力丧失、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例因术后严重后颅窝水肿及脑干移位死亡。结论三叉神经痛应尽早治疗,微血管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静脉暂时阻断试验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后三叉神经的传导功能变化,探讨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指导及其对手术预后的评估,探讨微血管减压术的可能机制。方法 14例经术前核磁共振斜矢状位成像证实有神经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的病人,在微血管减压过程中,通过术前、中、后记录早期头皮诱发电位监测三叉神经传导功能。结果 所有病例的术前头皮诱发电位均呈潜伏期延长与波幅降低的改变,显示三叉神经根部的传导功能损害。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证实微血管减压术后,14例病人三叉神经传导功能迅速恢复,术后疼痛均缓解。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后三叉神经痛的改善,常与神经生理学数值恢复正常有关,提示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微血管减压术后电生理参数值的迅速恢复及疼痛缓解,证明这两种现象与髓鞘再生无关。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预测微血管减压术的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11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运用无牵拉显露技术、电生理定位技术、责任血管减压技术及静脉保护技术。术中发现血管压迫107例,行血管减压;对3例未发现血管压迫者行神经梳理。结果术后疼痛完全消失105例(95.5%),明显减轻4例(3.6%),部分缓解1例(0.9%)。平均随访35个月,复发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应用解剖学与电生理学相结合,确定责任血管并予以妥善处理,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静脉保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全程围套式减压69例(观察组),常规减压57例(对照组)。所有病人门诊或电话随访6个月~2年。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115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1例。观察组疗效优58例,良7例,中3例,差1例;对照组疗效优40例,良6例,中7例,差4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3.45%,2/58)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7/40;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可充分减压三叉神经,也可防止减压材料移位,在不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降低复发率,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