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贲门癌经腹与经胸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贲门癌的最佳径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法351例贲门癌患者,经腹切除术101例(经腹组),经胸切除术250例(经胸组),比较两组术前高危因素、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经腹组较经胸组术前存在更显著的高危因素(P<0.01),但两组术后心肺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2.0%),吻合口狭窄5例(5.0%),吻合口出血1例(1.0%),吻合口残端癌残留2例(2.0%);与经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腹入路术后恢复时间较经胸入路者显著缩短(13比22d,P<0.05)。结论经腹入路手术能降低高危患者的心肺并发症风险,并不增加吻合口并发症;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包虫囊肿的进行性生长会侵蚀其周围的器官和组织.作者从1974年至1994年共手术治疗了444例肝包虫病患者,本文回顾性研究了其中19例累及膈肌或经膈肌累及胸腔的肝膈面包虫病例,提出了本病的一种简易分级法及外科观点的一些改变.作者根据本病的发展过程及程度将患者分成5级.1级:囊肿与膈肌紧密粘连但未穿透;2级:囊肿穿透膈肌但仅轻微侵犯胸腔;3级:囊肿穿透膈肌,在胸腔生长并种植子囊;4级:病变累及肺实质;5级:合并慢性支气管瘘.肝膈面包虫囊肿若累及膈肌或经膈肌累及胸腔并靠近肝静脉、下腔静脉,手术风险就高.胸部平片、超声、CT及MRI可确定分级并可依此选择切口、决定手术方式及判断手术危险性.通常推荐的手术方法是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行肝囊肿单纯引流,但近来提出的一种术式是经腹部右肋缘下大切口行闭合或开放式囊肿及其外囊全切或次全切除.本组19例患者中9例为1984年前采用胸膈腹联合切口显露术野,此后作者常规行延及左锁骨中线的左肋缘下大切口.其优点在于:(1)能充分显露术野,可以游离肝,能更完全地行肝囊肿及外囊的全切或次全切除;(2)探查胆道比较容易;(3)如果需要,可经膈肌切口将与肺粘连的囊肿切除或不规则切除肺组织;(4)减少胸膈腹联合切口的并发症.本组共治疗了19例患者的24个囊肿,16个全切,8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胸与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采取胸腹联合切口,对照组采取经胸切口。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胸腔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患者经腹与经胸切除不同径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对60岁以上贲门癌患者行贲门癌手术65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径路不同分为两组,经腹贲门癌切除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4岁;经胸贲门癌切除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平均年龄70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腹贲门癌切除组患者切端癌残留2例,经胸贲门癌切除组患者手术死亡1例;经腹贲门癌切除组发生肺部并发症2例,经胸贲门癌切除组发生9例,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87%vs.42.42%,P=0.718)。结论经腹径路切除治疗老年贲门癌患者,符合肿瘤根治原则,具有切除彻底,安全有效和死亡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三种手术路径治疗残胃贲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14年11月手术治疗的36例残胃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径路分为经胸组、经腹组和腹胸联合组,各12例,分别采取经胸、经腹和胸腹联合路径手术。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食管残端阳性率、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三组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此三项数值均最低。而在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平均数和术后食管残端阳性率比较,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3例(25%),分别为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和反流性食管炎各1例;B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8.3%);C组术后并发症7例(58.3%),其中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2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三组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经胸、经腹、腹胸联合三种不同手术路径治疗残胃贲门癌各有优缺点及适应证,手术前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个体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不同手术径路治疗贲门癌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Wang XX  Li HQ  Chen HY  Liu TL  Li J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62-1264
目的探讨经胸、经腹手术径路行贲门癌切除术的优缺点及选择原则。方法将160例贲门癌患者分为经腹切口、经左胸切口组,每组80例,行贲门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切缘癌残留率、手术根治率、围手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恢复时间、生存率。结果经腹切口组和经左胸切口组的平均淋巴结清除个数分别为15.7和10.6个,上切缘癌残留率分别为5.0%和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缘癌残留率、围手术期病死率、手术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平均恢复时间、生存率分别为1.2%,0.0%,81.2%,10.0%,10d,53.7%和1.2%,1.2%,83.7%,11.2%,12d,56.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切口各有其优缺点,手术切口的选择应重点考虑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7.
贲门癌多采用经胸或胸腹联合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术后肺部并发症较多,部分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因此而失去手术机会。本院外科2001-2004年经腹切除贲门癌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经胃镜检查确诊,B超及CT检查未见肿瘤与周围脏器及血管浸润,贲门周围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其中15例有程度较重的肺功能障碍。1.2手术方法上腹正中切口开腹探查后确定经腹术式,常规切除剑突,其中5例行胸骨下段正中辟开,以利术野显露,先游离切断胃体中部以上网膜血管,清除淋巴结。再游离腹…  相似文献   

8.
贲门癌手术的理想途径—经左胸腹联合斜切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左胸腹联合斜切口(LOTAI)切除贲门癌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价值。方法: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共对244例贲门癌病人行全胃或近侧胃和下端食管切除、D2淋巴清扫术。对所取的切口、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6例(80.3%)病人行LOTAI,12例行正中切口,16例行左肋缘下切口,20例行左上腹斜切口;LOTAI组中60例(30.6%)有肺功能异常,56例有心电图异常。总切除率为91%(222/244),其中206例为D2根治术,16例为姑息性切除术,22例同时行联合脏器切除术。LOTAI组中44例(22.4%)发生胸腔积液,4例肺炎,4例吻合口漏,围手术期死亡2例。不同手术途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滴流质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OTAI能为贲门癌切除提供较理想的手术暴露,是根治性切除的首选手术途径,术后并发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经腋窝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叶切除、25例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切口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经腋窝入路手术时间[(129.0±17.91)min]较胸乳入路[(142.0±22.75)min]短,术后引流量[(61.0±43.84)ml]较胸乳入路[(94.0±59.46)ml]少,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度较胸乳入路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腋窝入路在处理单侧甲状腺叶疾病方面优于胸乳入路,美容效果较好,两种入路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经膈肌胸、腹膜外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胸腰段脊柱病变。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胸腰段病变的患者,均采用切除第11肋的经膈肌胸、腹膜外胸腹联合切口,直接暴露胸腰段椎体,施行各类脊柱手术。结果本组手术暴露时间为30~50 m in,病灶清除彻底,螺钉位置理想。术后发生气胸1例,乳糜液漏1例。62例平均随访23个月,无钢板断裂、植骨不融合、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手术切口对组织损伤小,手术视野好,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胸腰段脊椎病变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腹与经胸入路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将80例接受胃底贲门癌根治术的患者为2组,各40例。经腹组行开腹手术,经胸组实施开胸手术,比较2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食管切缘癌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及2 a生存率。结果经腹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及食管切缘癌残留率高于经胸组;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及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经胸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和经胸手术入路实施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和病变的局部情况以及术者自身的技术特点,个体化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一种部分切除第十肋腹膜后入路显露Crawford Ⅳ型胸腹主动脉瘤及复杂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9年7例通过部分切除第十肋腹膜后入路治疗Crawford IV型胸腹主动脉瘤及复杂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结果 7例经腹膜后入路手术的主动脉瘤患者1例(14.3%)合并马凡综合征, 5例进行了左肾动脉重建(71.4%)。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心肺并发症及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住院期间术前及术后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随访未发现远期血管狭窄。结论部分切除第十肋腹膜后入路可避免切开胸膜和横膈, 在膈下完成主动脉的显露, 具有较小的创伤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外侧小切口开胸术不断胸壁诸块肌肉,不切除或切断肋骨的手术方法与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胸外侧斜切口手术,分别进行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贲门癌切除弓下吻合、肺叶切除、全肺切除、肺大疱切除等共198例,对手术时间、开胸失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恢复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98例,肺叶切除32例,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105例,贲门癌切除弓下吻合40例,一侧全肺切除9例,肺大疱切除12例。进胸5~10 min,开胸失血量20~30ml,手术时间90~150 min,关胸时间8~10 min,平均住院时间14 d。肿瘤切除率及术中淋巴结切除数目和同期常规剖胸大手术无差别,但术中出血、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颈部吻合口瘘4例、心律失常5例、肺炎3例,均保守治愈,3例病人手术后第3天切口皮下积液,及时引流后痊愈,无死亡病例。出院时均无明显术侧肩部及上肢活动受限。结论胸外侧小切口开胸术不断胸壁诸块肌肉,不切除或切断肋骨的手术方法,具有损伤小、显露好、出血少、术后疼痛轻、适用性广泛且能兼顾胸廓完整、切口瘢痕小、美容等特点。能显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贲门癌三种常见手术径路优缺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贲门癌手术的最佳径路。方法 将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们手术治疗的贲门癌病人 462例 ,按三种常见的手术径路分成三组 ,对其切除率、残留癌发生率、术中意外损伤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左胸后外侧切口术中意外损伤较多 ;上腹正中切口上端残留癌的发生率较高 ;胸腹联合切口切除率较高 ,且切除彻底 ,意外损伤少。结论 应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 9例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并发膈疝临床诊治特点的分析 ,阐述发病机制和误诊原因。方法 我院 1990~ 2 0 0 0年共收 9例手术后并发膈疝的病例。术前误诊 3例。本组均手术治疗 ,经腹手术 8例 ,腹胸联合切口 1例。结果 本组术后均治愈。1例术后发生脓胸 ,1例发生切口裂开。结论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并发膈疝 ,一旦明确诊断应予以手术治疗。手术途径以进腹为宜 ,如膈疝发生时间长 ,可考虑进胸或胸腹联合切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胸与经腹贲门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选取11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胸组(66例)和经腹组(4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率、围手术期病死率、消化道并发症及3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少于经腹组,术后肺部感染率高于经腹组(P0.05);经腹组的切缘阳性率、吻合口复发率高于经胸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胸与经腹入路贲门癌根治术各有优劣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化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手术行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单侧甲状腺切除患者90例,选取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45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经颈前弧形切口入路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未出现术区积液、饮水呛咳、口周手足麻木等并发症,且观察组切口水肿、声音嘶哑、吞咽不适以及颈部紧缩感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嗓音障碍指数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甲状腺手术行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能够减少术中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陈万发罗强  范贵富 《消化外科》2006,5(2):110-110,124
贲门癌多采用经胸或胸腹联合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术后肺部并发症较多,部分心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因此而失去手术机会。本院外科2001—2004年经腹切除贲门癌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左胸与右胸入路实施胸下段食管癌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9例胸下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经右胸实施手术,观察组经左胸实施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胸与右胸入路治疗胸下段食管癌,效果相当,但经左胸入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中留置纵隔引流管对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吻合口均位于胸腔内)的病人120例,将120例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术中在吻合口下方放置纵隔引流管;对照组未放置纵隔引流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相关并发症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胸腔总引流量分别为(732.67±57.33)ml和(572.76±66.7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纵隔引流管的引流量为(594.75±30.61)ml,约占胸腔总引流量的70.0%;研究组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平拔除时间为(5.82±0.90)天,对照组为(5.47±0.95)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平均最高体温为(37.81±0.76)℃,对照组为(38.53±0.45)℃,术后平均白细胞计数峰值分别为(14.52±1.22×109/L)和(16.49±1.19×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对侧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5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出院后半年吻合口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漏确诊时间、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漏所致病死率、吻合口漏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虽然不能降低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但是能更好地通畅术后胸腔引流、降低对侧胸腔积液发生率,减轻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症状,有助于术后早期发现吻合口漏,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吻合口漏的治愈时间,降低吻合口漏所致死亡率。但对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与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