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1955年Rritz等就发现:T波在心电图左胸导联平坦或轻度倒置,而在右胸导联直立,可能是左心室缺血性改变的最早的表现。之后许多国家的学者也都纷纷在杂志上报告在其他方面均属正常的心电图中,若存在“T_(v_1)>T_(v_6)综合征”则对诊断心肌疾病,尤其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粥佯硬化性心脏病有重要价值。在我国也逐渐有人发表文章,表示赞同T_(v_1)>T_(v_6)属异常现象,认为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很少出现T_(v_1)>T_(v_6),而在冠状动脉弱样硬化心脏病患者中,T_(v_1)>T_(v_5)或T_(v_6)有时为心电图上唯一的异常表现,有的患者几天之后便发生了急性心肌梗塞。 1 资料与方法 182例中男156例,女26例。年龄在19~72岁,其中19~30岁24例,占13.19%;31~40岁,27例,占14.84%,41~50岁53例,占29.12%,51~  相似文献   

2.
171例1—19岁城市人群TⅢ〉TⅠ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T_Ⅲ>T_Ⅰ综合征与年龄、性别、身高及体型的关系和临床意义,对从2324例1—19岁城市健康人群中检出的171例T_Ⅲ>T_Ⅰ综合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T_Ⅲ>T_Ⅰ综合征几乎见于男女各年龄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男性的检出率与年龄呈高度正相关(P<0.01)。(2)在身高等级上,男性见于除下等以外的4个等级上,女性见于除下等、中下等以外的3个等级上,男女各等级的检出率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3)在体型上,男女任何体型均可见,匀称型与细长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粗壮型(P<0.05、0.01)。认为T_Ⅲ>T_Ⅰ综合征可能是19岁以下健康青少年的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  相似文献   

3.
2387例19岁以下城市人群QRS波群与T波平均心电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青少年儿童心电图额面、横面QRS波群和T波平均心电轴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分析2387例19岁以下健康人群的心电图。结果显示:(1)额面QRS波群平均心电轴,男性与年龄增长无关,女性则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小(电轴左移)。(2)额面T波平均心电轴,16岁以下的男性及10岁以下的女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变大(电轴右移)。(3)横面QRS波群平均心电轴,男性及13岁以下的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变小(电轴后移)。(4)横面T波平均心电轴,男性及16岁以下的女性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电轴前移)。(5)T_Ⅱ>T_Ⅰ和Tv_1>Tv_5(Tv_6)二种综合征在男性青少年中出现率较高,且符合T波平均心电轴的演变规律,认为此现象可能是青少年心电图的正常变异。  相似文献   

4.
<正> 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06例,男88例,女18例,年龄27~68(平均50±8.5)。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06例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冠状动脉病变指狭窄程度在50%以上者)四组。分别为26、30、20、30例。其中出现Tv_1>Tv_6及/或T_M>T_1者分别为8、9、10、18例,仅三支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v_1>Tv_6及T_M>T_1对冠心病的诊断效率为51.4%。 T波在对应导联发生改变,出现T_M>T_1、Tv_1>  相似文献   

5.
观察164例心电图Tv_1>Tv_5(Tv_6)综合征与年龄、性别、身高发育和体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该综合征在青少年出现的最小年龄为男11岁,女12岁;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X~2=90.86,PTv_5(Tv_6)综合征是健康青少年的一种正常变异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应用Mingograf4导生理记录仪测定50例正常人、40例无症状Tv_1>Tv_6患者和32例有症状的Tv_1>Tv_6患者的收缩时间间期,结果全部患者的心收缩功能均明显减退,且有症状者V_6导联的T波(?)无症状者低,表明Tv_1>Tv_6综合征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心收缩功能均有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7.
我院1987年1月至1990年5月共收治经 CT 证实的76岁以上脑卒中病人134例(男性85例,女性49例),观察心电图改变及相关因素。其中112例(男性69例、女性43例)在第1次检查时心电图即有异常改变,占83.58%;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心电图正常,占16.42%。心电图正常组和异常组在入院时血压、血钾、血脂和疾病性质各项相  相似文献   

8.
Tv_1>Tv_6是心电图上的1个综合征,其临床意义尚存不同看法。近年我们所遇到的Tv_1>Tv_6综合征,择其临床资料完整者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从1992年~1993年描记的9400份心电图中,检出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260份Tv_1>Tv_6综合征。根据临床诊断和心电图,Tv_6的形态分为3组。第1组240例,男性138例、女性102例,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少年人群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及规律,为克山病的心电图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城市青少年2387例进行心电图描记,测量Ⅰ、Ⅲ、Ⅴ_1、Ⅴ_3、Ⅴ_5导联的R、S和T波振幅,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统计。结果R_Ⅲ、R_(Ⅴ5)、S_(Ⅴ1)、S_(Ⅴ3)的振幅在不同的年龄段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1);正向T波振幅男性均高于女性,Ⅲ、Ⅴ_1、Ⅴ_3、Ⅴ_5正向T波振幅男性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增高后又降低;Ⅲ导联负向T波在男女每个年龄组均可发生;Ⅴ_1和V_3导联上的负向T波深度男女均随年龄增长而变浅。结论青少年心电图各有自己的波形特征;Ⅲ(aVF)和Ⅴ_5导联R波振幅正常值应依据不同性别和年龄而定;T_Ⅲ>T_1和T_(Ⅴ1)>T_(Ⅴ5)综合征在健康青少年中出现是一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无症状吸烟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夏光灿 《心电学杂志》1998,17(4):221-221
本研究共收集无症状吸烟者资料50例,均为男性,年龄40—55(49±6)岁,12导联心电图、X线胸透、二维超声心动描记术、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压均正常。按此年龄区间配对选择50例不吸烟者作为对照组。吸烟组烟龄10—20(14.5±5.5)年,每日吸烟量20—40(20±5)支。吸烟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咳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脏病史。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常见,多引起心脏病变,关于高血病患者左室肥大的心电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对比研究较多,但对左室肥大前期心电图变化报告较少.本文观察和分析了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心电图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探讨左室肥大前后心电图变化.对象和方法对照组:正常人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9—60(平均52)岁.体检均无心肺疾病,血压正常,冠脉造影阴性.高血压病组: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38-62(平均51)岁.BP160—225/98—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献报道,一些非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和甲状腺素(T_4)水平降低。本文选择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间在本院住院的缓解期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按199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共63例。其中慢支12例。肺气肿22例,肺心病29例,均为男性,年龄50~75岁。平均62.5岁;正常成人对照组62例,其中男57例,女5例,年龄49~75岁,平均62岁。全部病例均在缓解期进行血清T_3、T_4测定(放射免疫法),同时与正常人进行对比。放射免疫药盒由北京海军总医院提供;在F1608型~(125)I放免测量仪进行γ计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4例心电图正常,且排除瓣膜病、先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及心肌病(炎)的中年人(年龄39-59岁),进行Holter24小时连续监测;同时选38例无心肺疾病年青患者作对照,发现对照组无一例ST段下降≥1mm。54例心电图正常心肌缺血的患者中,分为有症状组(30例)和无症状组(24例)。Holter的监测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1-2mm者,有症状组30例(88.2%),无症状组15例(75%);缺血型ST段压低3-4mm者,两组分别为4例(11.7%)和5例(25%);发生缺血的次数,有症状组平均为14.77次,无症状组平均13.17次;发生缺血总时间,两组分别平均为69.7min和95.1min。  相似文献   

14.
1955年Rritz等发现,T波在左胸导联平坦或轻度倒置而在右胸导联直立,可能是左心室缺血的最早征象。随后,法、俄、美等国学者纷纷报告,在其他方面均属正常的心电图中,若存在“T_(v_1)>T_(v_4)综合征”(简称T_(v_1)>T_(v_4)),对于诊断心肌疾病(特别是高血压性及缺血性心脏病)有重要价值。国内也有人赞同T_(v_1)>T_(v_4)属于异常,正常人心电图中很少出现。一、发生机理正常T向量环是由左心室产生的向左T环和右心室产生的向前T环的综合,最大T向量在横面中指向左前,正常范围0°~+65°(平均+35°)。因此,正常成人T_(v_4)必须直立,T_(v_1)则可呈直立、双相、平坦或倒置,绝大多数为直立。两者均直立时,通常T_(v_1)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的评价较为复杂,何种情况属于正常尚有争论。本文对一组健康老人的甲状腺功能特点进行探讨。研究对象老年组216例,为参与衰老过程纵向研究的健康老年志愿者,年龄65~91岁,男性84例,女性132例;年轻对照组为19例年龄20~25岁和21例年龄40~45岁无相关疾病者,该40例中男性13例,女性27例。方法对两组受试者取血样冷冻于-70℃待检。测试项目包括甲状腺素(T_4)、游离甲状腺素(FT_4)、三碘甲状腺氨酸(T_3)、T_3树脂摄取率(T_3U)、“超敏”促甲状腺素(TSH)、抗微粒体和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昼夜规律(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了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我们对93例冠心病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到的191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资料和方法1.资料 我院1990.1—1994.1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用DCG监测到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3例共191次.男性58例,女性35例,年龄:39—74(53.76±7.79)岁.冠心病诊断按美国心脏协会1979年制定的标准,结合病史、体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手段进行诊断,其中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350例,按年龄分为Ⅰ组(年龄60~79岁,220例)和Ⅱ组(80~91岁,130例),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常规心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Ⅱ组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明显昼夜节律,Ⅱ组无明显昼夜节律;两组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延长(p0.05),且Ⅱ组较Ⅰ组明显;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与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以及Ⅰ,Ⅱ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平均ST段压低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增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延长;80岁男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无明显昼夜节律,慢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较快频率依赖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显著延长。动态心电图是检测和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文献报道很多疾病均可引起高频心电图的QRS波切迹和扭转增多。我们就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结合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室肥厚的程度进行高频心电图观察。材料和方法正常组(Ⅰ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2—68(50±10)岁。无心脏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不伴左室肥大组(Ⅱ组)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40—65(50±7.1)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合并其它心脏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杜秋波  张霞 《心电学杂志》1993,12(3):192-193
肾上腺素试验是近年来国外刚开展起来的诊断冠心病的新技术。我院1989年6月—1991年3月共开展102例,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检查对象1.冠心病组 102例,男性70例,女性32例,年龄37—64(平均52)岁,其中37—39岁5例,40—49岁43例,50—59岁47例,60—64岁7例,均按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诊断标准。2.正常人组 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8—60(平均51.2)岁,其中38—39岁  相似文献   

20.
本院于1988年1月至8月期间,对86例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血清T_3、T_4水平进行测定,并对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用甲状腺素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衰患者86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36例。年龄为23~78岁,平均为42.3岁。风心病51例,冠心病12例,肺心病2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