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毒与温病卫气营血病理及其证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敏 《陕西中医》1989,10(2):68-69
<正> 温病病因由邪毒构成。长期以来却详于辨邪而略于识毒。实际上,毒与温病的发生发展、证候的演变及其治疗具有密切联系。为此,笔者拟对毒作如下探讨。一、毒的基本涵义(一) 毒的确立依据:1.辨证求因:温病的发生发展与临床证候具有相似性。如多数温病都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病情由轻到重、由实转虚;多循卫气营血之序传变。病理变化皆体现出卫气营血所属脏腑的功能失调或实质损害。必具发热见症,且多数热势较高,伴烦渴、舌红、脉数等。病变过程中易化燥伤阴或  相似文献   

2.
肝炎后肝硬化由肝细胞坏死、再生和纤维化发展而来,因其病程长、临床表现差异大,所以针对本病的证候分布规律,尤其是方与证的对应研究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笔者经过多年肝胆病防治研究发现,肝肾阴虚为肝炎后肝硬化的基本病机,肝肾阴虚证属本病虚证中的基本证型,治疗方药应首选一贯煎。  相似文献   

3.
姜坤  王蓉 《中医杂志》1998,39(11):670-671
女性性功能障碍除少数为器质性原因所致外,90%以上属于功能性,主要由精神因素所造成,即心因性性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为性欲异常和性交障碍两大类。性欲异常包括性欲低下、性高潮缺失、性厌恶及性欲亢进。性交障碍包括性交痛、阴道痉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有了提高,近年来性生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感染乙肝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为10%,且多为母婴传播,可形成慢性感染,最终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预后较差。对于此病,现代医学主要采取抗病毒治疗,但疗效有限,而且价格昂贵。而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现就相关体会简述如下。1正虚邪恋、虚实夹杂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机慢性乙型肝炎属祖国医学“黄疸”、“胁痛”等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肝炎失治误治发展而来。急性肝炎阶段的病机多与肝胆、脾胃的湿热有关,如果病情反复波动,久治不愈,即可形成慢性乙型肝炎。由于肝藏血,主…  相似文献   

5.
徐正海 《中医杂志》1994,35(3):136-137
本文论述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和疏泄失常的病理变化,探析肝在疏泄失职的情况下,对形体、脏器、藏血的影响,以及由气及血,由血及阴的发展规律。阐明初病在气——疏泄失常阶段治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 中医中药行政管理 1985年以前中医药行政管理业务分别由医政处、药政处负责管理。1985年6月起改由中医药委员会试办部分中医中药行政业务。于1987年修正之卫生署组织法第十七条:“卫生署设中医药委员会,掌理中医中药各项行政业务及研究发展工作……”据此,中医中药各项行政事务及研究发展工作才正式纳为中医药委员会职掌。  相似文献   

7.
在认识原有各种辨证方法的特点与实质内容的基础上 ,首先确定辨证中辨病位与辨病性的基本要素 ,然后制定各症状对各要素的诊断贡献度 ,最后由要素组合成证名 ,从而创立了统一的辨证方法与体系。它揭示了辨证的规律 ,更符合临床实际 ,可以涵盖以往诸种辨证方法 ,易于掌握 ,可使辨证更为准确、规范 ,是中医学术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疾病的过程,从正邪关系来讲,是人体的正气与致病邪气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正盛邪退,病情好转,邪盛正衰,病情逐渐恶化,在具体运用中要区别扶正与祛邪的主次,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是先扶正而后祛邪,或先祛邪而后扶正,最终要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外感病由天时之不正,实则亦由正气之先虚,不能固御其邪,感冒一病,是一个正邪相争的发病过程,正盛则邪退,正气不足则邪气乘虚而入,正气足则六淫之邪就不能侵入人体,尤房屋之墙壁坚固,盗贼亦何由而入,其邪能侵入人体内者,皆由身体怯弱,而…  相似文献   

9.
李雅丽 《吉林中医药》2008,28(9):653-653
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以心血瘀阴型最为常见.不稳定性心绞痛约有10%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约有50%的急性心肌梗死由不稳定性心绞痛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药物、食物、花粉等抗原引起的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性毛细血管炎症所致的疾病。临床除皮肤紫癜外,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肾脏病变等,多见于儿童。属中医“血证”范畴。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易反复发作,如不及时系统治疗,可发展成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11.
海洛因依赖的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谢仁谦 《中医杂志》2002,43(9):692-694
海洛因依赖的临床表现虽然繁杂多变,但根本病机是五脏气血阴阳受损,表现为肺系、脾系、心系、肝系、肾系多种虚损证候,并遵循着由肺脾到心肝肾的发展规律。中医治疗必须以辨证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汉防己丹参制剂抗肝纤维化的血清学及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明亮  冷祥康 《中医杂志》1997,38(6):361-362
本研究采用由汉防己、丹参等制成的汉丹制剂治疗肝纤维化30例,对照组30例用垂盆草冲剂。结果表明,治疗组病人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状况有明显改善,透明质酸水平由184.0±42.3ng/ml降至85.0±38.4ng/ml,层粘蛋白水平由420.0±68μg/L降至112.1±31.3μg/L,Ⅲ型前胶原水平由148.5±46.7μg/L降至81.4±32.6μg/L,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初步认为,汉丹制剂对肝纤维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匮肾气丸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赵家俭 《陕西中医》1991,12(5):231-231,235
<正> 金匮肾气丸是由附子、桂枝(或肉桂)、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云苓、泽泻八味药物组成。为填精益髓,温补肾阳之要方。本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临床应用甚广,且疗效可靠,随着临床的反复实践和近代科学研究,在方剂组成变化和治疗范围与疗效机理等方面均有新的发展,现浅述如下。1.组成变化为便于分析,将依历史时期出处不同典籍金匮肾气丸的组成原文列出。  相似文献   

14.
略述现代医学书刊的校对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应用于书刊校对,使书刊校对的功能与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校对人员文化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书刊校对工作的体制管理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现代校对工作已由校异同为主向校是非为主转化,校对方式也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方向发展的趋势,阐述了医学书刊专业校对人员要适应新形式发展,要具有政策理论知识、法律知识、标准化规范化知识、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5.
祛痰口服液由黄芩、桔梗、葶苈子、车前子、莱菔子等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 ,止咳平喘之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婴幼儿发热咳喘痰多等肺系疾病的治疗 ,疗效较好。为此 ,对其进行了药效学实验研究 ,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 料实验药物、试剂 祛痰口服液由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研究所提供 ,深褐色药液 ,每ml含原生药 2 g ;1.6 /kg和 3.2 /kg分别为低、高剂量组动物的给药量 ,用药前将含相应剂量生药的药液浓缩成 2ml。氯化铵由成都化学试剂厂生产(批号 :970 717)。 0 .5 %酚红由上海试剂三厂生产 (批号 :95 112 4 )。地塞米松由成都利华制药…  相似文献   

16.
浅论亚健康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龙 《光明中医》2005,20(5):26-27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骨质疏松是一种骨质代谢失衡的现象,骨质疏松既是亚健康状态,又可以由亚健康进而发展成为疾病。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正确认识骨质疏松和亚健康,重视骨质疏松亚健康状态的防治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由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许多新的凶险传染病,如鼠疫、白喉、丹痧,霍乱等接踵传入,急症日趋广泛严重,故这一时期的医学反应急症者最多。因此中医急症学发展到明清又出现一次大的飞跃,是以温疫学派的兴起和温病学的形成为主要标志。明代的吴又可认为温疫不同于一般外感,是由“戾气”引起。“夫温疫之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惑”。异气亦称杂气,戾气、病气或疫气,他指出:百病皆原于风寒署  相似文献   

18.
肺气虚证和肺阴虚证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肺气虚证患者和肺阴虚证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达状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58例肺气虚证患者、12例肺阴虚证患者和20例健康查体者CD16/CD56进行测定.结果:肺气虚证患者和肺阴虚证患者NK细胞活性下降;肺气虚证各组间NK细胞活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肺气虚证患者免疫功能由早期的活跃状态逐步发展到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然后发展至肺阴虚证,最终导致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失调.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中医临床多按“心悸”、“怔忡”、“心痹”、“胸痹”、“虚劳”等范畴辨证施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由感受外邪引起,邪毒由鼻而入,先犯胃肠或肺卫,再上犯于心。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病变,与中医学邪毒侵心之说大致相符。本病早期  相似文献   

20.
一、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过不少论述,其中以隋·巢元方的“肾虚而膀胱热”尤为后世多数医家所宗奉。现令一般认为,本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 1.膀胱湿热:湿热蕴结下焦,是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湿热之邪可由感受外邪而来,或由内而生。感于外者,多因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或由其他脏腑传入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