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但翼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96-1496
结核病药物治疗的特点是疗程长、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由于多种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作用,从而影响结核病的合理化治疗方案的实施。现对我院1995~2003年期间结核病住院患者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损害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并总结出最佳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益 《上海医药》2006,27(2):72-74
我国是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2位。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词查显示,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患病率为367/10万。随着结核病的高发,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也明显增加,抗结核药所致的肝损害已成为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的重要原因。有学者对1990—200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的药源性肝损害509例进行分析,发现由抗结核药引起的病例数列首位,达到32.02%。目前抗结核治疗方案仍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三联或四联联合应用为主。这些药物均可引起肝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肝坏死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抗痨药物在治疗结核病过程中引发的胃肠道损害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8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上出现的胃肠道损害主要类型有:腹泻、便秘、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利福平、吡嗪酰胺以及左氧氟沙星引起胃肠道损害的人次较多。结论使用抗痨药物治疗结核病的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对胃肠道损害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尽早采取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4.
药物的肝脏毒性反应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有关药源性肝损害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收集135种药物可致药源性肝毒性反应,其中抗感染类药、抗拮核病药、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结论要重视抗感染药、抗结核病药、抗肿瘤药和中药制剂所引起的肝损害。应用所属药物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褚国良  闵红萍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904-1904
肝功能异常是抗结核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可能引起肝损害,我们对在本结核病门诊抗结核短程督导化疗中发生药物引起肝损害的200例患者、分别给予联苯双酯滴丸等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病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源数据库》,检索60 a以上肺结核患者使用抗结核病药的ADR病例报告。以WHO-ART术语进行分类分析。结果73例病例(男56例,女17例),年龄(66.35±6.80)a,其中死亡6例。引起ADR的抗结核病药中,以利福平最多,占37%,其次是乙胺丁醇(19%)、异烟肼(13%)、吡嗪酰胺(9%)、链霉素(9%)、对氨基水杨酸钠(5%)。抗结核病药的ADR主要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全身性损害(14%)、泌尿系统损害(9%)、血液系统损害(8%)、视觉损害(8%)、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8%)。结论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是引起老年肺结核患者ADR的主要药物。抗结核病药ADR主要表现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泌尿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视觉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7.
常见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及其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建平 《江西医药》2001,36(2):144-147
抗结核药的广泛应用,对控制结核病流行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但每种抗结核药对肝脏都有影响.文献报告接受抗结核治疗者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升高的比例为15~30%[1,2,3].虽然其中大多不必中止治疗,但少数病例应及时停药,否则危及生命.因此,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认识和处理是结核病化疗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致儿童肝损害的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从事儿童传染病诊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制定抗结 核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1 年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肺结核或肺外结核,接受抗结核药物治 疗的0~14 岁患儿227 例,对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情况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7 例结核病患儿抗结核治疗过程 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56 例(24. 7%)。其中婴儿(≤1 岁)13 例,发生肝损害8 例(61. 5%);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时间常见于用药 后1 周内(25 例,44. 6%),53 例(94. 4%)发生在用药后2 个月内;静脉用药、联合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以及艾滋病合并结核病 的儿童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概率较大。儿童结核病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与性别无关,与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 药时间、合并艾滋病等因素有关。儿童结核病引起肝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肝酶升高(64. 3%)及有明显纳差、恶心、呕吐、 腹痛、皮疹等临床症状(35. 7%)。结论:结核病婴儿(≤1 岁)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概率较大。肝损害发生时 间常在用药后1 周内,大部分肝损害发生在用药后2 个月内,且多数肝损害表现为无症状肝酶升高,建议监测肝功能时间为用 药后第1、2 周,后每2 周1 次直到2 个月,2 个月后每月1 次至疗程结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抗甲状腺治疗期间出现肝损害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甲亢合并肝损害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分析其病例特点、治疗措施。结果通过分析出现肝损害的原因,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机制,考虑丙基硫氧嘧啶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可能性大。结论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时,应予密切监护、提高用药安全性以防出现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0.
夏建娥  常西高 《海峡药学》2011,23(6):266-267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08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肝损害的临床治疗.抗结核药物中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2.2%,其发生与年龄、烟酒嗜好、结核病类型及有无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与性别无关.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受多种因素影响,合理的护理对策可早期发现是否发生肝损害,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71例抗甲亢药物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服用抗甲亢药物2周后出现肝功能损害,12例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其中10例患者康复,2例由于进行性肝功能衰竭死亡;59例轻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均得到治愈。结论探讨抗甲抗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对选取正确的临床治疗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患者在服用抗甲抗药物时,要对肝功能进行反复检查,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肝功能,以及时有效发现和治疗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5例因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亢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因口服抗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304例甲亢患者口服抗甲亢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中5例在用药后2—12周内出现肝功能损害,占总病例的1.6%,停用硫脲类药物,改用其他抗甲亢药物和保肝、降低转氨酶的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复查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甲抗治疗中,口服抗甲亢药之前需检查肝功,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复查肝功,有利于及时发现肝功能损害。若甲亢病情好转却反而出现乏力加重、食欲不振等症状则应怀疑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可能。  相似文献   

13.
邱邦东 《中国药业》2010,19(19):80-81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预防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结核病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7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20例,两组均予2HRZE/4HR抗结核治疗,对照组加用肌苷片0.2 g,治疗组加用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150 mg,均每日3次。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结果抗结核治疗后,治疗组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52.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损害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脂质复合物能明显减少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服用抗结核病药致肝损害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应雪珍 《中国药业》2010,19(21):81-81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抗结核病药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肺结核且在抗结核治疗期间出现药物性肝炎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在肺结核联合化疗的同时,治疗组联合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水飞蓟宾葡甲胺,对照组加服肌苷、护肝片等护肝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77.50%。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水飞蓟宾葡甲胺治疗抗结核病药致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我中心2004年1月~2006年6月诊断为结核病的300例住院抗结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予护肝片、一般保肝药和未服保肝药处置。结果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有效率为97%;一般保肝药的有效率为77%;未服保肝药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6%;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肝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显著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斌 《医药导报》1995,14(6):286-286
吡嗪酰胺(PZA)由于毒性大,早年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近年来,结核病采用短程化疗获得良好效果,成为结核病治疗中最新里程碑,很多国家将其定为常规化疗方案.现将该药的不良反应简述如下:1 肝损害大量长期服用PZA常引起肝功能异常、黄疸,甚至严重中毒性肝炎.这可能与药物剂量及药物排泄缓慢并在肝内蓄积有关.舒氏用含PZA方案治疗肺结核286例,剂量30~40mg/(kg·d),发生副作用80例(30.4%),高龄患者或日用量2g者肝功能受损较多.故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用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一旦发生肝损害即停药,并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7.
509例药源性肝损害文献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总结近年来药源性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应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1990~2001年进行逐年检索,将符合药源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文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抗结核病药、中药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是引起肝损害最常见的药物,联合应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可使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增高,肾移植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可引起急性肝衰竭,已成为药源性肝损害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应重视抗结核病药、免疫抑制剂和某些中药制剂引起的肝损害,肾移植者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特别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2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连丽  金萍艳 《首都医药》2003,10(22):48-48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临床较为常见,文献报道的出现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升高的比例为15%~30%,黄疸发生率多为1%~2%。尤其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联合使用的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初治结核病患者的有效短程方案,但这三种药物均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甚至引起致命的急性肝坏死并肝功能衰竭。本文收集呼伦贝尔市结核病防治院1992~2002年住院结核病人中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254例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我院作为重庆市治疗结核病的专科医院,同时辐射西南、西北等周边地区,通过对其抗结核病药物应用分析可以了解该地区及周边地区抗结核药物用药趋势及结核病人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2002-2003年《医院购药分析报告》及我院抗结核病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通过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配伍使结核病的治愈率提高,复发率降低,疗程缩短,使防治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而耐药结核病人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0.
结核病的治疗,需要多种抗结核药物长期联合化疗,以快速杀灭结核菌。但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多,其中肝功能损害较为常见,特别是高危因素人群其肝功能损害为最常见不良反应。本研究对存在高危因素的结核患者病84例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