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僻俗称吊线风,又称小中风,其主要表现为口眼歪眼.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目前病因未完全明了,多数病例经西医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可基本恢复,但仍有部分病人恢复不理想,留有后遗症.近5年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口僻58例,与纯西医方法治疗的118例归类总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科自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周围性面瘫6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10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短期激素治疗53例,针刺穴位:下关、颧Liao、阳白透鱼腰、攒竹、丝竹空、四白、地仓、迎香、承浆、合谷、足三里,以上取7 ̄8个穴位交替使用,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同时配合地塞米松治疗(用短期递减给药法),治愈率为94.34%。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50例,针刺穴位、操作方法、疗程均同治疗组,治愈率为76.0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4.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临床以周围性面瘫较为常见,是长年可以发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的常见病。而多数患者为20—40岁,通常对面瘫患者采取针灸治疗,但疗程长,患者常因不能耐受针灸治疗而半途而废。近十余年来我采用中西医结合,又以患部中药外敷为主的新型治疗方法,治疗面瘫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汤药结合针刺同时应用强的松和维生素肌注治疗,对照组50例,强的松和维生素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70%,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汤剂及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笔者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0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来自我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门诊,其中男64例,女44例;年龄最大7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0天。所有患者均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外伤性面瘫。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  相似文献   

8.
Bell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其临床表现为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流涎,食物滞留颊齿之间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自2002年8月~2004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门诊患者14例,住院患者22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平均37.5岁;病程最短14天,最长45天,平均28天。合并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4例,高血压病3例,心绞痛2例,外耳及鼓膜疱疹2例。治疗方法西医治疗:1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mg/d,…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从1986~1997年9月,共治疗面瘫41例,全部来自门诊。其中男18例,女23例。发病时间:l~5天的25例,5天以上的16例,最长1例发病34天。年龄最小16岁,最大67岁。左侧麻痹17例,右侧麻痹24例。经诊断全部患者都属于周围性颜面神经麻痹。大部分都是受风吹或受凉后起病,患者除了患侧面颊动作不灵活,口眼歪斜,面部麻木胀感外,有的出现患侧耳内、耳后、耳下疼痛感。1.2治疗方法:马钱干粉的制法,将马钱子用水浸泡24小时,取出切碎,晒干,碾成细粉装瓶备用。用法:取马钱干粉适量放人小瓶盖内,加维生素B1注射液1…  相似文献   

10.
11.
吴虹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169-169
周围性面瘫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又称"口僻".主要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运动丧失,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健侧,进食时有口角漏液现象.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因此WHO将针灸作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现将38例患者的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1 一般资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中西医理疗相结合治疗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3个月~62岁。用纯西医治疗对照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3个月~62岁。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有患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静止状态,两侧面部显著不对称,患侧额纹消失,睑裂扩大,患侧眼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面颊松弛,口角下垂并偏向健侧。上述表现,在健侧表情活动时更明显,液体进入后常自患侧口角流出;闭眼时,瘫痪侧眼球转向上外方,露出角膜下的白色巩膜,眼轮匝肌反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92.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途径。对于面瘫的选穴上可多使用远端腧穴,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贝尔面瘫6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传岱  李文有 《河北中医》2004,26(9):703-703
贝尔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面部神经性疾病,亦称特发性面瘫、面神经炎,因其发病原因和病理改变不清,其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中医分内治、外治、针灸等。西医有药物、电疗、手术等。1987—2003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贝尔面瘫6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2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贾文侠 《陕西中医》1999,20(11):485-485
采用中药方,西药维生素肌肉注射、在上午阳气上升时辰针灸合谷、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等中西医结合这治疗面瘫25例,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法有活血行气、通经活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周围神经疾患,是口腔科的常见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应用大剂量激素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56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6例中,男51例(32.69%),女105例(67.31%)。发病年龄最小20月,最大72岁。10岁以下4例,11~20岁11例,21~30岁30例,31~40岁36例,41~50岁35例,51~60岁26例,61~72岁14例。发病部位:左侧麻痹68例(43.59%),右侧麻痹87例(55.77%),双侧麻痹1例(0.64%)。对全部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详细询问病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及护理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周围性面瘫48例。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20例,占41.67%,好转27例,占56.25%,无效1例,占2.08%,总有效率97.9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对缩短程、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笔者自1998年2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6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54例做对照观察,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0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分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西医组)。结合组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11~56岁,平均33岁;病程1~29天,平均8天。西医组54例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12~55岁,平均32岁;病程1~26天,平均7天。诊断均符合《神经病学》诊断标准。1.2 治疗方法:西药组,地巴唑1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2005年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