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基异柳磷是我国新发展的一种以防治地下害虫为主、兼治地面害虫的新型有机磷农药。本研究包括一系列毒性试验;并从亚细胞水平上对该农药中毒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异柳磷杀虫效果显著,在体内代谢迅速,无明显蓄积毒性,未发现致畸性、致突变性、生殖毒性及迟发神经毒性,对人、畜比较安全。目前,已列入国家作为取代六六六的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型农药多噻烷有无迟发神经毒性。方法:按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进行试验。结果:多噻烷对动物体重有影响但无任何迟发神经毒性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神经系统各部位均无组织坏死及炎症变化。结论:多噻烷无迟发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甲基毒死蜱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磷农药,用作储粮保护剂,其杀虫效果优于沿用已久的马拉硫磷。作者通过一系列毒性试验,对其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从亚细胞水平对其代谢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甲基毒死蜱属低毒性农药,蓄积性小,未发现致突变性、致畸性、生殖毒性和迟发性神经毒性。在体内代谢迅速,消除快,残留小,主要代谢场所为肝细胞微粒体和可溶性胞浆。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粮食储藏保护剂。  相似文献   

4.
对苏云金杆菌内外毒素混合杀虫剂的毒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杀虫剂的经口、经皮急性毒性低,其LD(50)均大于5000mg/kg,无明显皮肤致敏、致突变、致畸、蓄积性和生殖毒性。有轻度的皮肤刺激作用,剂量达到10mg/kg时呈现出免疫毒性作用。建议在农药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中,增设免疫毒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甲基叔丁醚及其乳剂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绍红  张圣道 《上海医学》1989,12(8):472-476
甲基叔丁醚(MTBE)是一种新型灌注溶石药物,本文报告了对MTBE及其乳剂(HCMT)动物毒性较系统的研究结果。实验测得昆明种小白鼠胃灌注、腹腔注射、静脉注射MTBE的LD_(50)分别为5.96、1.70、0.25ml/kg;昆明小白鼠胃灌注HCMT的LD_(50)为11.53mI/kg。鼠、兔、狗动物实验发现MTBE与HCMT能造成动物溶血、皮下组织水肿坏死、结膜充血水肿、神经麻痹、肝细胞混浊肿胀凝固性坏死、胆囊和胆管急性炎症、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肠粘膜急性炎症等不同毒性表现。HCMT毒性略低于MTBE。作者认为:MTBE毒性较大,用于胆囊结石灌注溶石时应十分慎重,不允许MTBE进入非胆道系统的任何组织,不赞同将MTBE应用于胆管结石的灌注溶解治疗。  相似文献   

6.
甲基三烷基氯化铵的毒理学实验研究表明,甲基三烷基氯化铵属中等毒性物质,并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亚急性实验证实该物质无蓄积作用,生化改变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工作为甲基三烷基氯化铵的生产与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40%甲基毒死蜱乳油的急性毒性作用,为其中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参照GB15670-1995年卫生毒理学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结果:该农药急性经口LD50,雌性大鼠为5620mg/kg,雌性大鼠为3160mg/kg;急性经皮LD50>2150mg/kg;皮肤刺激强度 平均分值为1.3,眼刺激积分指数(I.A.O.I)最高数为34,眼刺激的平均指数(M.I.O.I)7d后为3.3。结论:40%甲基毒死蜱乳油急性经口,经皮毒性均属于低毒级,急性皮肤刺激属于轻度刺激性,对眼属于中度刺激性。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患者经一定的潜伏期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目前称之为“有机磷农药迟发神经毒性”,将我院收治两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安全性是临床应用的关键因素。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中药毒性与药性、体质、配伍等密切相关。中药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胆汁淤积、能量及糖脂代谢紊乱、肝药酶影响等,且因中药成分复杂,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加之药物成分间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导致中药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中药安全性评价应结合中药的特点,排除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等外源性污染因素,并重视同名异物、产地与种植条件、炮制、配伍等源于中药自身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药肝毒性研究采用结构预警预测肝毒性成分,加强离体与整体实验、药代与毒代综合分析,并结合运用系统毒理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精准评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毒理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已开始用于药物毒理学领域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发现毒理学中药物毒性的预测;化学物代谢特性分析与评价;化学致癌物筛选和识别,以及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本文重点介绍了毒理芯片技术及其在药物毒理机制和药物毒性预测中的应用,并简单阐述了其在药物毒理上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提供新药对人类健康危害程度的科学依据,预测上市新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用药的安全,GLP的建立就是为了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可靠。毒性病理学是毒理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从毒性病理的整个流程及其重要性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对海产养殖动物的毒性,探索其作为水产养殖环境消毒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用模拟现场试验法,以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对南美白对虾、大菱鲆、刺参、刺参苗和杂色鲍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48h半数致死浓度(LC50)南美白对虾为25.87μL/L,大菱鲆为179.91μL/L,刺参为6.67μL/L,刺参苗为4.68μL/L;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20μL/L以内,48h杂色鲍无死亡。结论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在使用浓度内,对南美白对虾、大菱鲆、刺参、杂色鲍的毒副作用不明显,应用于水产养殖环境消毒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试验鉴定的农药、消毒剂产品越来越多,根据《农药毒理学试验方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农药、杀虫气雾剂、消毒产品的第一阶段试验里均增加吸入毒性试验。为了适应我省此类新产品的鉴定需要,我们根据《毒理学原理与方法》(1)中有关染毒柜的具体要求,设计制作了静式吸入染毒柜。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细胞染色体畸变、血清生化毒理以及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四甲基吡嗪的慢性毒性作用。每日平均经饮水投予每只大鼠20mg/kg体重的四甲基吡嗪,连续6个月。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球蛋白减少(P〈0.05),血清肌酐,血糖增加(P〈0.05),7-乙氧基香豆素羟化酶活力有增加趋势,值得重视。对四甲基吡嗪作为保健类药物的作用,作出了否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毒性是药物在开发过程中被淘汰的首要原因。大多数安全性相关的药物淘汰发生在临床前,提示在药物开发过程中早期预测药物的毒性有利于设计出上市概率更高的候选化合物。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早期应用新的分子技术,以及传统重复给药的毒理学研究开展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确定具有预测价值的毒性事件。早期识别剂量限制性毒性既有助于化学家和毒理学家了解毒性特点、确定结构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也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洗手液的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0.3%盐酸聚六亚甲基胍(PHMB)的消毒洗手液进行了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毒性试验,以研究消毒剂多次接触对实验动物的蓄积毒性作用及其靶器官,并为亚慢性、慢性毒性或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依据卫生部的《消毒技术规范》(第2002版)消毒产品毒理实验规范,选用SPF级的sD大鼠,进行大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ID50〉5000mg/kg·BW,属实际无毒级;亚急性毒性试验,一般生理体征无异常,对大鼠生长曲线无明显影响,血常规指标无异常,生化指标无异常,脏体系数无异常,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0.3%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洗手液为实际无毒级,亚急性试验各指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蜂胶胶囊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实验评价。方法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30d喂养试验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小鼠急性经口毒性MTD20.0g/kg.bw,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d喂养试验未显示明显毒性。结论蜂胶胶囊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初步估计最大无损害作用剂量大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  相似文献   

18.
彗星试验是一项检测单细胞损伤的试验方法,近年来在毒理学研究中发展很快。对彗星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新药评价遗传毒性研究、生殖毒性研究和靶器官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提出了彗星试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山萸肉醇提液对大鼠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和致畸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山萸肉提供毒理学资料.方法:采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规定的急性毒性试验、致畸胎试验以及蓄积毒性试验方法,对山萸肉醇提液进行检测.结果:山萸肉醇提液的LD50>10 g/kg,蓄积系数>5;山萸肉醇提液对实验小鼠无致畸胎作用.结论:山萸肉醇提液无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对脊椎动物胚胎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聚六亚甲基双胍复方消毒剂是以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为主要成分的复方消毒液。采用动物毒性试验对其经口毒性、皮肤刺激试验性、蓄积毒性、致微核作用、小鼠精子致畸作用、致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小鼠经口LD50>5000mg/kg·bw,对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0,小鼠蓄积系数k>5。无毒,对手无刺激,有弱蓄积毒性,无致微核作用、对雄性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无致敏作用,可用皮肤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