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改善其肝纤维化情况的疗效观察。方法:2005年3月-2008年2月期间门诊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保肝降酶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b(商品名运德素)5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BIL)、白蛋白(A)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以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前型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腹胀、肝区疼痛、脾肿大、肝肿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P〈0.05),ALT[(55.7±20.2)U/Lvs.(133.4±56.3)U/L,P〈0.01]、BIL[(32.9±21.5)μmol/Lvs.(46.7±26.8)μmol/L,P〈0.01]水平下降明显,血清A[(41.8±7.5)g/Lvs.(37.9±7.8)g/L,P〈0.01]和A/G(1.8±0.6vs.1.7±0.3,P〈0.01)显著升高,HA[(101.8±50.2)ng/mlvs.(149.9±54.3)ng/ml,P〈0.01]、LN[(93.3±23.7)ng/mlvs.(122.1±37.4)ng/ml,P〈0.01]、CⅣ[(104.6±23.1)ng/mlvs.(107.3±34.7)ng/ml,P〈0.01]和PCⅢ[(190.7±59.0)ng/mlvs.(260.1±83.5)ng/ml,P〈0.01]等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下降,干扰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检查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其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不良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绿汀诺治疗);B组为对照组(采用其他护肝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ALT、AST、TBIL、DBIL。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第5天肝功能各指标:ALT、AST、TBIL、DBIL较B组降低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不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叶新水 《中国科学美容》2011,(9):104-104,106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9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胺、补充人血白蛋白或血浆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门冬氨酸钾镁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退黄降酶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思美泰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I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用思美泰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10 d,对照组单用思美泰治疗10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血清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常温下一次性和间断人肝血流阻断法所致肝损伤,并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按人肝血流阻断方式及是否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分为4组,即一次性阻断加和不加GSH(CP和CA)组及间断阻断加和不加GSH(IP和IA)组,每组8只。CP和CA组持续阻断肝门40min,IP和IA组阻断2个20min并间隔5min,再灌注时间为60min。观察指标为肝组织丙二醛(MDA)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含量,血ALT和AST活性及肝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组内比较,阻断后血ALT及AST活性较阻断前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DA和Cu/zn SOD含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后各值较阻断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CP与IP及CA与IA组间各观察值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而再灌注后CP与CA组、IP和I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形态学上,各组阻断后均有细胞损伤表现,再灌注后有所恢复,其中CP和IP组肝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而CA和IA组仍有部分细胞呈空泡变性。各组各时点均未出现不可复性损伤。结论 常温下一次性和间断阻断肝门40min均可导致可复性肝损伤,其程度无明显差异。此时限内一次性阻断是肝切除术中适宜的阻断方法。术中应用GSH对其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新军  王娟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17-31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7例),在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80~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甘利欣)15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肝功能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大多数好转或消失,治疗组疗效更为明显。两组肝功能治疗前后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TBIL、ALT及AST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周,主要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其它同类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复制指标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等5组,分别用定量PCR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HBeAg和抗-HB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观察其在不同肝病理纤维化分期时的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升高,从S1期开始显著增加(P<0.01);而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S3、S4期较S0显著减少(P<0.05和P<0.01);抗-HBe阳性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S3和S4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0期(P<0.05和P<0.01).血清HBV-DNA( )HBeAg( )组血清纤维化标志最低,HBV-DNA(-)抗-HBe( )组最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复制和e系统状态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内病毒复制标志与血清纤维化标志联合检测,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治疗中的肾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住院的AKI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及常规对症治疗(如调节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钙磷代谢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若为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比较2组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SCr、BUN、血清Cys 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对照组和治疗组的SCr、BUN、血清Cys C等临床指标均优于该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SCr、BUN、血清Cys 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愈、好转、无效的患者分别为20例、9例和12例,总有效率为70.7%;治疗组41例患者中,治愈、好转、无效的患者分别为25例、12例和4例,总有效率90.3%;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KI患者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能显著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7例术后有过肝功能异常的胃癌、大肠癌和乳腺癌患者分为A1和A2组。21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分为C1和C2组。化疗前肝功能正常,A1和C1组化疗前一天开始每天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商品名泰特,TAD)1.2g至化疗结束后1周,A2和C2组不用TAD。14例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胃癌、大肠癌和乳腺癌患者(B组)和11例不能手术的肝功能异常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D组),诊断肝功能异常即开始每天静脉滴注TAD1.2g至化疗结束后1周。检测肝功能。结果A.组化疗后1周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A2组明显降低(P〈0.05)。A1组化疗后1天及1周ALT水平较A2组明显降低(P〈0.05),C1组化疗后1周ALT水平较C2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对化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针辅以维生素C针联合0.25%积雪苷软膏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黄褐斑患者116例随机分成三组,积雪苷软膏治疗组、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积雪苷软膏治疗组。所有患者疗程均为8周,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三组有效率分别为42.86%、71.05%和88.37%。同时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针辅以维生素C针联合积雪苷软膏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是引起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够延缓患者肝纤维化的进展,肝纤维化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肝组织活检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操作,应用受限。用可靠的无创性血清标志物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能降低肝组织活检的需求,本文就无创性血清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对5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根据调查时两周内的部分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TBil)情况,分成肝功能正常、轻、中、重度损伤4组。肝功能异常者,在上述指标恢复正常后复测一次作为B组。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肝功能异常者的自身前后比较,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进行趋势检验。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焦虑症状检出率为45.3%,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6%,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病例组中的肝功能异常组的自身前后对照P&lt;0.001,也有统计学差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者显著高于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伤越重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代谢异常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分析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OMA-IR、HOMA-β、糖脂代谢异常以及脂肪肝对肝纤维化的影响。 结果HOMA-IR越高,肝脏弹性值(LSM)越高(F = 5.559、P = 0.005),各项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HOMA-IR增大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OMA-β越差,LSM越高(t =-2.771、P = 0.029),各项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HOMA-β降低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糖代谢状态越差,患者LSM、ALP、GGT水平越高,伴发脂肪肝的比例越高(F = 4.663、10.171、11.331、6.482,P = 0.033、0.002、0.001、0.039),其他肝功能指标、TBil水平亦随糖代谢的恶化而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脂代谢异常组较脂代谢正常组及有脂肪肝组较无脂肪肝组肝功能指标、TBil、LSM水平亦有所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糖脂代谢状态的恶化可促进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指数和FIB-4两种新型非创伤性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预测价值,并比较其与传统评分系统APRI和Forns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61例CHB确诊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资料等。根据公式分别计算APRI、Forns、S指数和FIB4,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作对照,根据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AUROCs)分别评价四种评分系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曲线下面积Z检验评价四种评分系统的效率。结果APRI、Forns、S指数以及FIB-4诊断显著肝纤维化(≥S2)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7±0.027)、(0.716±0.028)、(0.745±0.026)和(0.781±0.025),其中FIB4指数以1.62为界值,诊断显著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59.3%、85.8%、89.4%和51.2%,优于Forns指数(Z=3.28,P=0.001);而对S4(肝硬化)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0.035)、(0.792±0.028)、(0.863±0.024)和(0.832±0.025),其中S指数以1.06为界值,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性、PPV和NPV分别为77.9%、85.5%、59.4%和93.5%,诊断效率优于APRI和Forns(Z=6.74和3.21,P〈0.01)。结论四种评分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均简单易行,预测结果相对可靠,其中nB4和s指数对显著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预测效果优于APRI和Forns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肝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与血清HBV DNA、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及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CHB患者(A组)和6例经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规律抗病毒治疗48周CHB患者(B组)进行肝组织活检以检测肝纤维化分期,并应用real time-PCR检测肝细胞HBV ccc DNA含量。分析A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与肝纤维化程度以及两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与血清HBV DNA相关性,分析B组患者HBV ccc DNA变化。结果肝细胞cccDNA及血清DNA水平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但HBV ccc DNA相关性更强(r=-0.465,P=0.008)。肝细胞HBV ccc DNA与血清HBV DNA不存在相关性(r =0.057, P =0.418)。B组患者肝细胞HBV ccc DNA较对照组(自A组中选取性别、年龄及HBV DNA无差异患者共12例)显著下降,其中3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检测下限,但肝细胞仍可检出HBV ccc DNA。结论肝细胞HBV ccc DNA与肝纤维程度呈负相关,而血清HBV DNA水平不能反映肝内病毒复制的程度。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进行才可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HBV ccc DNA。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recipients who receive a graft from donors positive for hepatitis B virus (HBV) anti-core antibodies may develop overt " de novo " HBV infection.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plore how often HBV infection may remain occult after OLT for hepatitis C, and whether it may represent a factor of graft fibrosis progression. We studied 30 consecutive patients transplanted for hepatitis C liver disease. Specimens from the native liver and from the graft were searched for occult HBV infection (O-HBV). In the native liver, 8/30 patients had detectable O-HBV; during the follow-up, O-HBV infection was demonstrated in 14 graft specimens. Graft O-HBV was associated with older donor age (≥50 yr; 8/9 vs. 6/21, p < 0.005). Recipients with graft O-HBV and no O-HBV in the native liver who received their grafts from donors aged >40 yr had faster fibrosis progression than recipients with no post-transplant O-HBV, whose grafts came from donors aged >40 yr and recipients whose grafts came from donors aged ≤40 yr (4/7 vs. 1/7 vs. 2/16, p < 0.05). In OLT recipients, O-HBV is more likely to occur when grafts are obtained from aged donors and may affect the rate of fibrosis progression because of recurrent hepatitis C.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长期肝功能损害,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能量与蛋白质营养不良。多项研究认为,肝炎、肝硬化患者适量补充蛋白质,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利。  相似文献   

18.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血清HBsAg阳性超过6个月称为慢性HBV感染。我国约有1.25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绝大多数是母婴传播或儿童期感染所致。尽管乙型肝炎疫苗能有效阻断乙型肝炎的传播,但由于感染人群基数庞大,儿童慢性HBV感染仍然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指HBV持续感染造成的肝脏慢性坏死性炎性反应,表现为血清HBV DNA升高,伴ALT水平持续或间歇升高或肝组织活检显示慢性肝炎。大约1/4的CHB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为2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第4周、12周和24周各时间段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为0,治疗组患者第12周、24周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第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5.0%和2.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24周后治疗组患者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应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1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提高HBVDNA、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和ALT复常率,临床使用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