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与单纯使用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法比较,分析拉米夫定联合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8例,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单纯拉米夫定疗和拉米夫定联合丹参片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两组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情况比较,试验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乏力、恶心,对症治疗后消退,轻度血压升高1例,予以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试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现象。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丹参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良好,肝纤维化明显改善或明显被推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叶新水 《中国科学美容》2011,(9):104-104,106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9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胺、补充人血白蛋白或血浆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门冬氨酸钾镁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退黄降酶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丙型肝炎既往使用干扰素失败治疗目前已停药的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扶正化瘀胶囊(实验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疗程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从不同时段分析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肝功能变化,并对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后24周、停药6周血清TNF-α、TGF-β1、PDGF、HA、LN、PC-Ⅲ、Ⅳ-C、ALT、ALT、AST和TBil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TNF-α和PDGF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和停药6周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2周后TGF-β1、HA、LN、PC-Ⅲ和Ⅳ-C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和停药6周后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ALT、AST和TBil在治疗的各时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组病例易出现恶心、胃胀、乏力等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患者用药后均可显著改善血清TNF-α、TGF-β1、PDGF、HA、LN、PC-Ⅲ、Ⅳ-C及肝功能等其他指标的水平,扶正化瘀胶囊在降低肝纤维化血清细胞因子,改善肝纤维化指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吴蔚 《中国科学美容》2014,(8):167-168,19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六味五灵片联合派罗欣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六味五灵片口服2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派罗欣治疗6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及24周时ALT、AST、TBI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2周及24周时患者血清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3.3%、95.6%;72.5%、82.5%。与对照组1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派罗欣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抗病毒、改善肝功能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且疗效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治疗中的肾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住院的AKI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及常规对症治疗(如调节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钙磷代谢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若为糖尿病患者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比较2组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SCr、BUN、血清Cys 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对照组和治疗组的SCr、BUN、血清Cys C等临床指标均优于该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SCr、BUN、血清Cys C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1例患者中,治愈、好转、无效的患者分别为20例、9例和12例,总有效率为70.7%;治疗组41例患者中,治愈、好转、无效的患者分别为25例、12例和4例,总有效率90.3%;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KI患者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能显著改善肾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III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2例Ⅲ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1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低能量级别冲击波治疗。对照组给予体外电场热疗。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4次为一疗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NIH—CPSI评分,并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不适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及NIH-CPSI总分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不适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及NIH-CPSI总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不适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及NIH-CPSI总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下降幅度(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IIIB)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2例入住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及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干预RAAS系统的不同环节对大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 选取5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3个治疗组(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螺内酯组),每组10只。 对照组腹壁皮下注射橄榄油,其余组别的大鼠给予40% CCL4腹壁皮下注射;第2天开始,3个治疗组分别 给予卡托普利60 mg/kg、氯沙坦10 mg/kg、螺内酯100 mg/kg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1次/d,第8周处死,取材后,通过Real Time-PCR检测大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病理染 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3个治疗组的肝纤维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个治疗组大鼠的肝纤维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3个治疗组的大鼠 肝纤维面积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个治疗组肝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个治疗组肝脏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3个治疗组肝脏组织TNF-α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结论 干预RAAS系统不同环节均可抑制肝纤维化形成,可能与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 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58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生长抑素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疗效好、恢复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3例乙型肝炎慢性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对照组58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12周内两组患者肝脏生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并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在治疗第4、8、12周时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12周时治疗组PTA较对照组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血清HBV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8周、12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57.1%和17.2%,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治疗组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乙型肝炎慢性肝衰竭患者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减轻肺结核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作用。方法提前干预及与抗结核药物同步治疗及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3组对比观察。结果 3组患者中,提前干预组发生肝损害发生率为10.7%(3/28),同步治疗组发生率为18.2%(6/33),单纯抗结核组发生率为51.4%(18/3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5,P<0.01)。3组患者两两比较发现,提前干预组和同步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抗结核组(χ2=11.604,P<0.01;χ2=8.221,P<0.01),但提前干预组与同步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单纯抗结核组临床症状及肝损害发生率高,其肝功能恢复时间长且部分患者无法完成抗结核治疗。结论提前干预及与抗结核药物同步治疗对比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提前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低,化疗完成率高,建议对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者提前使用恩替卡韦再进行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别采用抗病毒治疗和一般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效益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155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中98例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实验组),57例患者仅采用一般护肝治疗(对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进行经济成本与效果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死亡5例,对照组患者死亡18例,占总死亡率的78.2%。且临床疗效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P<0.05);经济成本与效果分析,实验组患者经济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疗效好、费用低,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102例,其中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分别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LAM(56例)或ETV(26例)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8、12周时,治疗组TB及MELD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T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12周时治疗组好转率和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MELD评分≤30分时,治疗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MELD评分>30分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M组与ETV组间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M和ETV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均有较好疗效,但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改善其肝纤维化情况的疗效观察。方法:2005年3月-2008年2月期间门诊经病理确诊的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96例,随机分为干扰素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中药保肝降酶治疗,干扰素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b(商品名运德素)5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如丙氨酸转氨酶(ALT)、胆红素(BIL)、白蛋白(A)和白蛋白/球蛋白比例(A/G),以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前型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腹胀、肝区疼痛、脾肿大、肝肿大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P〈0.05),ALT[(55.7±20.2)U/Lvs.(133.4±56.3)U/L,P〈0.01]、BIL[(32.9±21.5)μmol/Lvs.(46.7±26.8)μmol/L,P〈0.01]水平下降明显,血清A[(41.8±7.5)g/Lvs.(37.9±7.8)g/L,P〈0.01]和A/G(1.8±0.6vs.1.7±0.3,P〈0.01)显著升高,HA[(101.8±50.2)ng/mlvs.(149.9±54.3)ng/ml,P〈0.01]、LN[(93.3±23.7)ng/mlvs.(122.1±37.4)ng/ml,P〈0.01]、CⅣ[(104.6±23.1)ng/mlvs.(107.3±34.7)ng/ml,P〈0.01]和PCⅢ[(190.7±59.0)ng/mlvs.(260.1±83.5)ng/ml,P〈0.01]等肝纤维化指标也明显下降,干扰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检查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肝致肝纤维化患者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其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的变化,探讨慢性肝病致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95例不伴有肝硬化,205例伴肝硬化,根据Child-Pugh分级:A级69例,B级62例,C级74例,选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血清OPG、RANKL应用ELISA方法检测,应用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跟骨硬度指数(SI),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患者OPG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伴肝硬化组、肝硬化A组、肝硬化B组和肝硬化C组患者的血清OPG水平逐渐降低,RANKL值则逐渐升高(P<0.05)。对照组、不伴肝硬化组、肝硬化A组、肝硬化B组和肝硬化C组患者血清OPG/RANKL比值逐渐降低,对照组OPG/RANKL值较其余4组均显著升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的跟骨S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A组、B组、C组患者S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I(P<0.05)。结论 OPG、RANKL和OPG/RANKL系统可能参与慢性肝病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引起OPG、RANKL以及OPG/RANK的变化,上调破骨细胞,使得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0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PE+药物(治疗组)与60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和疗效影响因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7.31%,明显高于对照组41.67%(P〈0.05)。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患者PE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6.21%、47.06%和33.33%(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30%-40%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PTA低于20%和20%~30%的患者(P均〈0.01);年龄〈50岁患者PE治疗的有效率为78.78%(52/66)明显高于年龄≥50岁患者的有效率47.37%(18/38)(P〈0.01);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有效率(36.36%)明显低于非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有效率(81.69%),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浆置换是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年龄≥50岁、低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肝硬化基础是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的阴性预测因子。此外,PE治疗早晚和次数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疗程为24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第4周、12周和24周各时间段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第4周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为0,治疗组患者第12周、24周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第4周ALT复常率分别为5.0%和2.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24周后治疗组患者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应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和1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提高HBVDNA、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和ALT复常率,临床使用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脂联素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并对部分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脂联素水平进行对比,探讨脂联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RT-PCR法检测肝活检组织脂联素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以及HBVDNA变化,并对患者肝脏穿刺前后的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表达[(20.65±1.29)mg/L]高于肝纤维化0~1级、2级以及3级的患者[分别为(8.57±0.28)、(12.22±0.64)、(15.22±0.77)mg/L],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r=0.976,P〈0.01),与血清转氨酶水平及血清HBVDNA滴度无关(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肝硬化呈独立相关(相对危险度为1.07,95%可信区间为1.00~1.14。P=0.02)。在抗病毒治疗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改善以及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结论血清脂联素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抗病毒治疗后显著下降,并与肝纤维化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