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CPB)过程中内皮素(endothelin,ET)在肺损伤中的作用,探讨ET介导肺损伤的可能机制及阿魏酸(FA)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2只犬随机分为两组,建立CPB肺灌注模型。对照组:灌注4C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实验组:于肺动脉近端灌注4CFA保护液;观察两组CPB前后肺组织内ET的浓度、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及肺组织干湿比(D/W)变化、氧合指数(PaO2/FiO2)、肺血管阻力(PVR)、气道压(AWP)、肺顺应性和组织学变化。结果 CPB后对照组肺内ET合成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D/W,MDA较对照组降低(P〈0.05).NO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CPB后实验组PaO2/FiO2、肺顺应性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而AWP、PVR则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损伤较对照组轻。结论 ET参与CPB中的肺损伤过程;用FA进行肺灌注可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功能,具有较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JNK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对照组(n=1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n=10),银杏达莫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每组10只)。对于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切除右肾,夹闭左侧肾蒂缺血1h,移去动脉夹再灌注1h,除此之外,对于银杏达莫处理组,手术前分别按每天0.9,1.8,3.6ml/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1周,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组手术前按每天1.8ml/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给药1周。检测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含量。取肾组织光镜、电镜下观察各组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JNK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法观察p38MAPK、JNK的活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cr(214.2±40.1)μmol/L、BUN(8.75±1.28)mmol/L及MDA(11.27±2.43)nmol/mgprot含量均比假手术组增高(P〈0.01),SOD(103.62±6.59)nmol/mgprot活性显著下降(P〈0.01);肾组织JNKmRNA(1.38±1.36)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p-JNK蛋白水平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达莫注射液干预后,Scr、BUN及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肾组织JNKmRNA水平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组织p-JNK蛋白水平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达莫不同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下调JNK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功能,减轻其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and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不同时段肺组织内核转录因子kappaB(nuclearfactor—kappaB,NF-kB)、炎症因子和多形核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cells,PMNs)的变化,推测PMNs渗透和早期NF-kB活性在DHCA肺损伤早期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肺保护策略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2只幼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常温平行循环组(对照组)和DHCA缺血-再灌注组(实验组),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检测NF-kB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平行循环前肺组织标本中NF-kB均为阴性,胞核未见棕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在缺血-再灌注0.5h时肺组织细胞核内NF-kB的表达达到高峰,且棕染的细胞核以PMNs为主;而对照组平行循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组织标本仍为弱阳性。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缺血-再灌注1h时较再灌注前含量有显著性变化(P〈0.05),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则在缺血-再灌注1.5h时较再灌注前有显著的变化(P〈0.05);对照组平行循环后各时点与平行循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行循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CA的早期激活NF-KB可能在DHCA肺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参芎预处理组,每组8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肾组织TNF-α含量,用MDA和SOD试剂盒分别检测肾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①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TNF-α和MDA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OD的活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参芎预处理组大鼠肾组织NF-κB蛋白表达、TNF-α和MDA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SOD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芎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氧化损伤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NF-κB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冷冻消融治疗兔VX2肿瘤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建立兔VX2肾癌模型,将38只荷瘤兔随机分为:冷冻消融组(A组),根治性肾切除组(B组),肿瘤对照组(C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21d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1d组间组内比较显示:冷冻消融组外周血IFN-γ、TNF-α浓度和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IL-6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L-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消融组外周血IFN-γ/、IL-4、IL-6浓度和IFN-γ/IL-4比值与肿瘤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根治肾切除组相比,冷冻消融组TNF—α浓度明显升高,IL-6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N-γ/、IL-4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冻消融冶疗肾癌可使外周血IFN-γ/、TNF-α、IFN-γ/IL-4比值升高,IL-6浓度降低,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维拉帕米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作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血必净组(c组)、维拉帕米组(D组)及血必净和维拉帕米联合治疗组(E组),各10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缺血45min再灌注0h、2h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其他组明显;在再灌注0h、2h时B、C、D、E组血清中TNF—α、IL-1β、MDA含量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5);再灌注2h时C、D、E组血清中TNF—α、IL-1β、MDA含量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5),但C、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组血清中TNF—α、IL-1β、MDA含量均较E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必净、维拉帕米能减轻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联合用药有协同保护作用,效果更明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坏血酸透析液对维持性血透(MHD)静脉补铁患者的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丙二醛(MDA)、谷光甘肽过物氧化酶(GHS—px)等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病情稳定、透析时间达3月以上、静脉补铁纠正贫血的MHD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一组为常规透析液组(A组),一组为抗坏血酸透析液组(B组),每组24例,样本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进行3次血hs—CRP、TNF—α、IL-6、MDA、GSH—px因子的测定,第1次为首次补铁前,第2次为补铁5周,第3次为补铁7周。结果:两组在补铁前上述各项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铁5周后,两组之间hs—CRP、TNF—α、GSH—px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MDA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铁7周后,两组之间TNF—α、IL-6、MDA、GHS—px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坏血酸透析液组未见恶心、呕吐、过敏和腹泻等表现。结论:静脉补铁可诱发微炎症反应及加重氧化应激反应,应用抗坏血酸透析液可明显改善静脉补铁MHD患者的微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肠缺血再灌注(IIR)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及PDTC预处理组。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肺组织P选择素及NF-κB的组化表达、肺组织NF-κB的Westem blot检测。结果IIR后肺组织出现明显损伤,表现为肺组织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NO水平上升和SOD水平下降,P选择素及NF-κB的蛋白表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DTC预处理后肺损伤程度减轻、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I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NF-κB表达相一致。结论NF-κB参与了IIR导致肺损伤的过程,PDTC可有效预防这类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脑灌注方法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中脑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比较不同灌注方式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5条,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纯行DHCA为对照,Ⅱ组DHCA+逆行脑灌注(RCP),Ⅲ组DHCA+选择性顺行脑灌注脑保护(SACP)。转流降温至鼻咽部温18℃时停循环90min,然后复温再灌注90min。结果停循环期皮层SOD活性下降而MDA含量上升,复温再灌注时变化更明显,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或下降程度以Ⅰ组最为明显,Ⅱ组次之,Ⅲ组最小。Ⅱ、Ⅲ组与Ⅰ组比较SOD、MDA变化明显减轻(P〈0.01),Ⅱ、Ⅲ组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镜观察结果一致。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期间SACP有明显脑保护作用,RCP亦可减轻DHCA中脑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两组均使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疗程结束后,主要评价患者接受治疗后28d病死率,以及APACHEⅡ评分;并在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及TNF-α含量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均有明显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细胞因子IL-6及TNF-α含量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单纯西医基础治疗及联合血必净治疗对脓毒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及细胞因子IL-6、TNF-α含量均有明显改善作用,联合血必净治疗作用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可能通过改善以上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草次酸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甘草次酸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用甘草次酸2.5 mg/kg加入10%葡萄糖100 ml静脉泵注,而Ⅱ组只用10%葡萄糖100 ml静脉泵注,在心肺转流即刻(T0)、停心肺转流30 min(T1)、1 h(T2)、4 h(T3)、12 h(T4)取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同时取桡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按公式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患者无死亡,无明显肺部并发症。与转流前比较:RI在停转流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TNF-α在T1、T2时明显升高(P〈0.05);两组IL-6在T1、T2、T3时明显升高(P〈0.05或P〈0.01);IL-8Ⅱ组在停转流后各时点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Ⅰ组仅T2时升高(P〈0.05)。组间比较,Ⅱ组患者在T1、T2、T3时TNF-α、IL-6、IL-8及RI值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甘草次酸可通过抑制心肺转流所致的炎性反应起到有效防治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对骨关节炎(OA)软骨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单侧后肢跟腱切除法建立OA动物模型,切除左后肢跟腱,分别采用电针和扶他林乳剂对针刺组和对照组非手术侧(右后肢)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关节软骨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特点,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模型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都较正常组上调(P〈0.01);模型组、针刺组和对照组3组比较,IL-1β和TNF-α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均较模型组下调(P〈0.01),两者在针刺组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下调OA软骨细胞IL-1β、TNF-α的表达,与扶他林乳剂作用相当,说明针刺对OA软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肺动脉灌注抗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TNF-αAb)对体外循环(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2.0~2.5 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Ⅰ组:CPB +单纯肺动脉灌注液;Ⅱ组:CPB +肺动脉灌注TNF-αAb;Ⅲ组:单纯CPB组;Ⅳ组:单纯开胸。测定4组CPB前、后左、右心房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丙二醛(MDA)含量及氧合指数;取肺组织样本,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改变,并动态观察肺组织含水量、TNF-α mRNA表达及凋亡指数变化。 结果 与Ⅳ组比较,CPB后Ⅰ~Ⅲ组血浆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MDA含量、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含水量增加,而氧合指数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发生改变。与Ⅱ组比较,CPB后Ⅰ组、Ⅲ组血浆TNF-α含量显著升高[主动脉开放5 min: (220.43±16.44) pg/ml vs. (185.27±11.78) pg/ml,P<0.05; (249.99±14.09) pg/ml vs. (185.27±11.78) pg/ml,P<0.05],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CPB停止即刻:60.7‰±13.09‰ vs. 37.9‰±7.78‰,P<0.05;59.6‰±7.74‰ vs. 37.9‰±7.78‰,P<0.05),血浆中性粒细胞计数、MDA含量、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亦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含水量增加,而氧合指数显著下降(P<0.05),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与Ⅰ组比较,Ⅲ组上述指标仅在CPB30 min显著升高(P<0.05),氧合指数显著下降(P<0.05)。 结论 TNF-αAb经肺动脉灌注可明显抑制CPB期间炎性肺损伤,并减少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5月因肺癌在全麻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56例,性别不限,年龄50~70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n=28):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前,P组将帕瑞昔布钠40 mg以生理盐水2 ml稀释静脉注射,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术中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均采用吗啡自控静脉镇痛24小时。主要观察指标: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吗啡用量;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 h(T2)、术后6 h(T3)及术后24 h(T4)从颈内静脉采血,检测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T0、T2、T3、T4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Pa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 (1)与C组比较,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吗啡用量少(P〈0.01),术中丙泊酚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T0时比较,2组在T1、T2、T3、T4时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2组比较,P组IL-6、IL-8和TNF-α水平在T1、T2、T3、T4时低于C组(P〈0.05),IL-10高于C组(P〈0.01)。(3)与T0时比较,C组PaO2/FiO2在T2、T3、T4时降低(P〈0.01),P组PaO2/FiO2仅在T3时降低(P〈0.01);2组比较,P组PaO2/FiO2在T2、T3、T4时高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抑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血浆促炎细胞因子释放,促进抑炎细胞因子释放,提高氧合指数,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家兔模型的影响。方法48只家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损伤模型组(V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不同浓度氯胺酮处理组(分别为K1组、K2组和K3组)。除C组外,其他组均给予大潮气量通气(VT=40mL/kg)4小时,K1、K2、K3、NS组在给予大潮气量通气同时间断雾化吸人容量为4ml/kg/h、浓度为12.5mg/ml、25mg/ml、50mg/ml的氯胺酮持续10min/h或等量生理盐水。4小时后测定肺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V组和NS组肺W/D比值和BALF中IL-6、TNF—d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V组比较,K3组肺W/D比值和BALF中TNF—α和IL-6含量减少的同时,IL—10含量增高,且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胺酮雾化吸入对机械通气所致兔肺损伤有保护作用,高浓度氯胺酮则保护作用更显著,该作用与氯胺酮雾化吸入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贫血的发生与炎症因子水平及。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患者(年龄≥60岁)200例为研究对象,另设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将200例老年患者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又分为A组[eGFR〉50ml·min^-1·(1.73m^2)^-1]、B组[eGFR30~50ml min^-1·(1.73m^2)^-1和C组[eGFR〈30mlmin^-1·(1.73m^2)^-1],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随着肾功能水平减退,贫血患病率逐渐增高,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亦逐渐增高,但仅hs-CRP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hs-CRP、IL-6、TNF-α与血红蛋白均呈负相关(r=-0.271、-0.148、-0.155,P〈0.05);hs-CRP、TNF-α与eGFR亦呈负相关(r=-0.140、-0.142,P〈0.05),IL-6与eGFR无相关性。结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时的高贫血患病率与炎症因子参与的致病机制有关;hs-CRP在评价。肾功能减退者的机体炎症状态时优于TNF-α和IL-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