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硫酸沙丁胺醇口服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4~12月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经肺功能检查有可逆性气道阻塞,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再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口服液治疗,所有患儿每天早晚监测血压,并记录2周后的哮喘日间与夜间症状评分,晨间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出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占正常预计值之比(PEF%),并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后哮喘日间症状评分、哮喘夜间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评分分别为(0.11±0.00)、(0.03±0.01)、(0.04±0.00)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VC、FEV1、PEF分别为(82.0±5.6)%、(84.2±5.2)%、(82.3±3.3)%,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沙丁胺醇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效果明显,可改善哮喘轻中度急性发作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孪,解除喘息,安全性高,可用于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护理中的影响方法:将90例哮喘患儿采用时间前后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教育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教育组在常规组健康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同时对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全程健康教育,详细介绍支气管哮喘的诱因及预防,先兆症状、按时用药、正确使用吸入器、体格锻炼、定期复诊的重要性.结果:教育组在患儿复发情况、复诊率、护理满意度调查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儿童哮喘防治中实施全程健康教育,使家长认识及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减少疾症的复发,提高了患儿家长复诊率和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儿童支气管患儿176例纳入哮喘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儿童176例纳入正常组。首先采用SPSS17.0作单因素分析可能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17项,筛选出P<0.05的单因素作Logistic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作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单因素共有10项,且P<0.05,与正常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为呼吸道感染、家族哮喘史、未补充鱼肝油、家人吸烟,且母乳喂养是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积极预防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提高保护意识,对于预防和控制儿童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变应原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35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组77例,4岁~组133例,7~14岁组147例。应用11种吸入性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262例(73.39%)患儿皮试点刺试验阳性,7~14岁组皮肤点刺阳性率最高,4岁~组次之,1岁~组最低;三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三组中屋尘螨、粉尘螨、无爪螨阳性率分别列于各组前3位。结论 尘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首要变应原,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的接触,是治疗和护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蔡祥  廖峰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58-59
目的:观察及评估儿童哮喘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个不同治疗方案组,Ⅰ组(对照组):支持治疗;Ⅱ组:支持治疗+布地奈德+爱全乐;Ⅲ组:支持治疗+布地奈德+爱全乐+万托林;比较3组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结果:Ⅱ组及Ⅲ组与Ⅰ组比较,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均有显著差异;Ⅱ组与Ⅲ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治疗哮喘患儿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疗程,有积极促进作用。布地奈德及爱全乐能够显著提高哮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联合运用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卫生队收治到90例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药组。中药组30例患者使用珠贝定喘丸和金喉健气雾剂配辅中药汤治疗,西药组30例患者实施特布他林、异丙托溴胺、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阶梯治疗治疗,中西药组30例患者综合运用中、西药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9个月。对各组间患者PaO2、PaCO2、SaO2、1秒率、最高呼气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3次随访中中医药组患者相关评价指标均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起效快、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岑玉荷 《护理学杂志》2001,16(6):340-340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科采用呋塞米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 12例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10例、女 2例 ,年龄 (4 1.9± 13.6 )岁。轻度 4例 ,中度 5例 ,重度 3例 ;病程 (11.9± 9.9)年。均符合 1992年 12月全国第一届哮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 。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呋塞米 2 0 mg加生理盐水 10 m l超声雾化吸入 ,2次 /d,每次 2 0 min。由定量雾化器 (MDI)控制雾量 ,14d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嘌呤类、抗胆碱类 β2 受体激动剂、类固醇类及其它非异性抗炎药物。统计学处理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门诊共收治14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两组各73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对症治疗方法,此外,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静滴及氨茶碱,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喘憋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5%,对照组为72.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憋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戚虹  杨焕之 《护理学杂志》2007,22(15):43-44
目的 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将35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年龄分为三组,1岁~组77例,4岁~组133例,7~14岁组147例.应用11种吸入性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262例(73.39%)患儿皮试点刺试验阳性,7~14岁组皮肤点刺阳性率最高,4岁~组次之,1岁~组最低;三组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5);三组中屋尘螨、粉尘螨、无爪螨阳性率分别列于各组前3位.结论 尘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首要变应原,指导家长避免或减少患儿与尘螨的接触,是治疗和护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最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与孟鲁斯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与差异。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4年1月入院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共102例患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51例患儿使用布地奈德治疗2周,51例患儿使用孟鲁斯特治疗2周,两组患者气喘发作时同时给予雾化沙丁胺醇缓解,观察两组患儿2周后咳嗽症状缓解率、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和不良反应。结果孟鲁斯特组症状缓解率为88.2%(45/51),布地奈德组为86.2%(44/51),两组缓解率相似(P>0.05);孟鲁斯特组1周缓解显效率为52.9%(27/51),布地奈德组为47.1%(24/51),孟鲁斯特组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和PEF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布地奈德组和孟鲁斯特组治疗后FEV1、FEV1/FVC和PEF指标变化结果相似(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孟鲁斯特在控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症状缓解、肺功能指标均相似,但孟鲁斯特在治疗第1周的症状缓解显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180例小儿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各项症状缓解时间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哮喘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和PEF(%)均较治疗前得到一定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改善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5,P<0.05)。结论小儿变异性哮喘应用孟鲁斯特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肺部功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同时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葛根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都给予一定的常规治疗,例如吸氧、解痉、平喘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雷公藤多甙片进行治疗,服药剂量设定为1.0mg,分3次饭后服用,共服4周,葛根素注射液200mg静滴,每日1次,20d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经过统计,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时间上来分析,治疗组患者的复发概率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在缩短病程及预防复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且价格便宜,是值得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Over the l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a rising interest in the us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is interest stems from the beneficial properties of MSCs, which include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and immunosuppressive ability, suggesting there is a role for MSC therapy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and in immunologic disease. Despite recent clinical trials investigating the use of MSCs in treating immune-mediated disease, their applicability in solid-organ transplantation is still unknown. In this review, we identified topics that are important when considering MSC therapy in clinical organ transplantation. Whereas, from other clinical studies, it would appear that administration of MSCs is safe, issues like dosing, timing,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nd in particular the use of autologous or donor-derived MSCs may be of crucial importance for the functional outcome of MSCs treatment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We discuss these topics and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MSCs therapy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介入干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评估结果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介入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介入治疗组26例,药物治疗组24例。介入治疗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介入处理方案,药物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提高颅内灌注,增加侧支循环、抗血小板、神经保护、改善微循环等,采用NI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精神状态,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其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水岭脑梗死的患者,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积极行介入干预治疗,解除病因,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精神状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局限性前列腺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HT)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局限性前列腺癌(T1-2N0M0)患者36例,全雄激素阻断治疗6~9个月,停药时机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2 ng/mL后持续3~6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再行内分泌治疗。治疗期及间歇期检测血清睾酮值,并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36例患者间歇性内分泌治疗6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正常,前列腺体积明显缩小。第1~5疗程的平均间歇期分别为5.8、6.6、8.4、5.6和3.0个月。最低PSA值从第1疗程的0.001 ng/mL上升至第5疗程的0.5 ng/mL。95.6%患者在第1个间歇期睾酮回升至正常值上限,中位回归时间11.2周。全部患者完成第1个周期的治疗,88.8%的患者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63.8%的患者完成3个周期的治疗,47.2%的患者完成4个周期的治疗,25.0%的患者完成5个周期的治疗,随访时间1~6.5年。生活质量评分显示,患者性趣、排尿症状和肠道症状等在间歇期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间歇性内分泌方法是非根治性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