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0例患者在鼻内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并与常规开放上颌窦根治术的患者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总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引流不畅、上唇麻木以及术后出血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下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在鼻内镜下完全切除。10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仅1例术后1年后复发;10例均无溢泪发生。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基本接近鼻侧切开的手术范围;最大优点是可避免面部瘢痕、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准确完整地切除肿瘤、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2年6月对88例累及上颌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分别采取鼻内镜中鼻道入路切除肿瘤(A组,n=34)、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尖牙窝入路切除肿瘤(B组,n=28)、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除(C组,n=26)。结果随访18~64个月,3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5.3%(12/34)、7.1%(2/28)、3.8%(1/26),有显著性差异(χ2=13.003,P=0.002),其中C组显著低于A组(Z=-2.906,P=0.004):B组显著低于A组(Z=-2.617,P=0.009),B、C组无显著差异(Z=-0.524,P=0.601)。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除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减少手术盲区,切除肿瘤较为彻底,较中鼻道入路有较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可行性,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5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均行鼻内镜下切除手术。根据病变程度和范围,选择经典式鼻内镜手术,鼻内镜中鼻道、下鼻道联合上颌窦开窗术,鼻内镜辅助下Caldwell—Luc手术。观察术后复发率。结果随访1~3年,(23±9)月。复发率10.5%(6/57),其中经典式鼻内镜手术9.7%(3/31),鼻内镜中鼻道、下鼻道联合上颌窦开窗术10.0%(2/20),鼻内镜辅助下Caldwell—Lue手术16.7%(1/6)。复发6例均行二次鼻内镜手术,随访6—12个月,平均7.5月,无再次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损伤小,术后复发率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01—2017-12间收治的9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行鼻侧切开手术,观察组行鼻内镜手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和1 a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缓解疼痛,复发率低且美观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不同术式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及术后上颌窦黏液纤毛传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2014-10—2015-10间收治的7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36例。患者均于鼻内镜下实施手术,其中对照组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根据患者术后VAS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采用活性炭颗粒法评估两组患者上颌窦黏液纤毛传输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MTT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行经前囟钩突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促进患者上颌窦黏液纤毛传输功能良好恢复,术后并发症少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并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6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1年复发的15例作为复发组,将未复发的47例作为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部位、病程、Krouse分期情况,并采用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与吸烟、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部位、Krouse分期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部位、Krouse分期均是影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鼻内镜术后,吸烟、手术史、肿瘤位置及Krouse分期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的危险因素,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以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9年4月至2013年11月经视频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行切除术的23例病例,包括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复发性上颌窦息肉7例,上颌窦囊肿5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加轴位CT扫描,选择的病例为病变位于上颌窦内壁及泪前隐窝区,考虑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而病变不能完整切除者;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则在术前行MRI检查,并明确为上颌窦病变。结果 23例病例经试探性手术证明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不能完整切除病变部位,改行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并随访6~24个月。术后鼻后滴漏、流涕、鼻腔臭味、头痛、头晕症状逐渐消退,其中1例由于病变累及鼻泪管而将鼻泪管切除,导致术后发生溢泪现象,继而给予视频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而好转,至术后第6个月时,溢泪现象消失。1例患者术后于术侧上颌中、侧切牙部位有麻木感,1个月后消退。1例术后病理检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性变,经院外放射治疗失访,余下随访的22病例中,1例下鼻甲形态略有缩小,其余病例均形态良好,上颌窦光滑,下鼻道开窗形态良好。结论 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损伤小,便于病变观察和切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形态及功能。同时为开展翼腭窝等侧颅底区域手术提供了一种入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6月~200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患者和同期行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所有患者系Ⅰ期和Ⅱ期病例。结果在鼻内镜下治疗的11例患者中,10例一次性手术完全切除,1例15个月复发再手术治愈。在鼻侧切开术下治疗的11例患者中1例恶变,6例一次性手术完全切除,2例术后发现残留,予以微波处理,2例分别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复发,均再手术治愈。所有病例均随访3年,均未再复发。结论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患者康复快,术后换药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微创治疗累及上颌窦的复杂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18例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累及上颌窦的复杂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4例,年龄17~73岁,平均49.3岁。术前行CT、MRI检查,明确病变累及泪前隐窝、齿槽隐窝并伴有上颌窦各壁多发骨质破坏。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清除上颌窦内病变,处理肿瘤根蒂处黏膜并清除受累骨质,视病变范围处理筛窦、蝶窦、额窦。术后定期鼻内镜检查随访,观察症状改善、并发症及肿瘤原位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经鼻内镜检查、换药,随访6~40个月,平均24个月。9例术后患侧鼻腔通气改善,头痛等临床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窦腔上皮化,无视力下降、复视、溢泪等并发症发生;5例术后囊泡或肉芽增生,经鼻内镜换药2~4周消失;2例病理提示伴癌变,术后放射治疗,随访9、13个月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鼻内镜手术,扩大切除病变,分别继续随访12、1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复杂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彻底清除上颌窦病灶,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吴蔚 《中国科学美容》2014,(8):167-168,190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4.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鼻腔黏膜修复敷料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 取2022年8月-2023年2月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78例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干预方案 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 =39)和观察组( n =39)。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和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喷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鼻腔黏膜修复敷料,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周鼻 腔粘膜功能(鼻粘液纤毛清除率、鼻粘液清除速度)、粘膜创面清洁时间、鼻腔粘膜转归情况及不良反 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4周鼻粘液纤毛清除率、鼻粘液清除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清洁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鼻出血、鼻 粘膜水肿、囊泡、粘连、瘢痕增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鼻腔黏膜修复敷料对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功能恢复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可缩 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在鼻部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鼻部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及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及MTR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两组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微波组MTR值明显低于等离子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43%(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在鼻部手术治疗中应用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口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患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对于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情况,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试验组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给予传统腺样体刮除术,并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并随访1年,比较观察患儿的鼻塞、打鼾和听力等临床症状,以及患儿术后残留、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鼻塞、打鼾和听力等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0%(43/50)、80.0%(40/50)、76.0%(3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33/48)、60.4%(29/48)、54.2%(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仅1(2.0%)例腺样体残留,且未见腺样体肥大复发,对照组术后腺样体残留率58.3%(28/48),腺样体肥大复发率16.7%(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此外,对两组进行未复发率分析及Log-rank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临床疗效好,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复发和其他并发症发生,可作为手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窥镜与单纯支撑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声带息肉的优劣,为基层医院临床治疗寻求更好的治疗手段。方法选取2009-2013年我院收治的声带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静脉复合麻醉下采用支撑喉镜联合鼻内窥镜行声带息肉摘除术,对照组则单纯采用支撑喉镜下行声带息肉摘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术后1个月随访,对鼻内窥镜复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主观声嘶等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治疗组治愈率达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两组手术成功患者术后2-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全麻支撑喉镜联合鼻内窥镜治疗声带息肉疗效确切,值得基层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黄艳  陈为民 《中国美容医学》2014,(24):2051-2054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满意度。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5例行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45例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瘢痕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等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外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面部皮肤均无切口,对照组术后均存在切口瘢痕,其中25例患者的手术切口瘢痕明显。结论:在慢性泪囊炎患者中应用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效果接近传统手术,且创伤小、手术操作快、可避免术后面部瘢痕,不影响美观,术后外观满意度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剂量立止血对鼻窦内窥镜下鼻息肉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40例鼻窦内窥镜下行鼻息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肌肉注射立止血2 kU,术前5 min静脉注射立止血2 kU,对照组术前30 min肌肉注射立止血1 kU,术前5 min静脉注射立止血1 kU。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122.6±10.4)ml和(14.2±3.1)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87.3±13.5)ml和(21.4±4.7)ml(P0.05)。结论大剂量立止血能明显减少鼻窦内窥镜下鼻息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