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持续泵入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导管功能障碍的患者18例,分成常规尿激酶治疗组(A组)10例;大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B组)8例,前者按K/DOQI推荐的尿激酶溶栓方案进行处理,后者则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持续泵入溶栓治疗,并后续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2组患者留置导管溶栓后再通率、复通后血流量、凝血指标等。结果A组患者行溶栓治疗56例次,溶栓后导管再通率71.4%,复通后血流量(198±32)ml/min;B组患者行溶栓治疗32例次,溶栓后导管再通率100%,复通后血流量(252±28)ml/min,2组患者导管再通率和复通后血流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各凝血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持续泵入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功能障碍,再通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岳晓钟  孙凤英 《中国科学美容》2011,(21):137-137,142
目的观察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院的64例患者根据护理干预否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其中干预组同时实施一系列溶栓前准备、心理护理、溶栓期间的护理以及溶栓后的观察与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溶栓效果及随诊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同随访时间发生再次梗死的几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心功能随着随访时间不同也有明显改善,且护理干预组改善的更明显。结论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及再次发生梗死的几率,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20-CCU急救模式在基层医院开展静脉溶栓及中西医结合救治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20急救中心-CCU联合开展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及中西医结合治疗STEMI以来,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STEMI患者12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STEMI患者126例,其中106例溶栓成功,再通率84.1%,其中发病<3 h,再通率90.91%,发病3~6 h,再通率76.67%.结论120急救中心-CCU联合尽早进行静脉溶栓结合中药制剂治疗STEMI能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明显降低死亡率,使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得到救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我院2002年8月至2004年9月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急诊绿色通道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选择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重组链激酶给予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尿激酶再通率83.33%(30/36),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再通率88.89%(7/8),重组链激酶再通率66.67%(2/3),无1例出血、过敏并发症,1例死亡。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在急诊溶栓准备时间仅用了21±8min,比以往溶栓提前2~6h,减少院内溶栓前时间延误,提高了静脉溶栓的再通率,是提高 AMI 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L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药组(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和联合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患肢(大腿周径、小腿周径)肿胀指标、患肢静脉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期间出血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7 d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TT、PT、APTT均长于单药组患者,FIB、D-D水平均低于单药组患者,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小于单药组患者,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均快于单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出血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对老年创伤后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老年下肢骨折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6例,电脑随机数字法将其分配成低分子肝素钙组和利伐沙班组,每组患者38例,根据患者体重,低分子肝素钙组予以溶栓剂量q12 h皮下注射进行溶栓治疗,利伐沙班组给予溶栓剂量q12 h口服进行溶栓治疗,连续治疗1 w,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变化情况及出血性事件发生率。 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溶栓有效率为92.105%(35/38),利伐沙班组溶栓有效率为71.053%(27/38),低分子肝素钙组中溶栓有效率高于利伐沙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P=0.037);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均可降低患者血浆D-dimer(F=10050.7,P<0.001)及FIB水平(F=413.24,P<0.001),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血浆D-dimer水平均显著低于利伐沙班组(F=53.21,P<0.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低分子肝素钙组出血发生率为15.789%(6/38),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为20.053%(8/38),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创伤后急性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均可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的溶栓疗效高于利伐沙班,在安全性方面,利伐沙班并无显著优势。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创伤后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CK- MB变化时间、胸痛缓解时间、ST段下降超过50%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血管在治疗6h内和6-12h再通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迅速有效、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降低了病死率,改善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静脉溶栓与腔内治疗急性肺栓塞的近期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 2020年9月我院68例急性肺栓塞资料.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溶栓38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静脉阿替普酶溶栓;联合腔内治疗30例,采用抽吸取栓、导管碎栓、局部溶栓的综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死亡率及并发症. 结果 腔内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 方法:8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n=42)和静脉溶栓组(n=42),联合组采取导管溶栓联合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静脉溶栓组采取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溶栓效果和治疗前后双侧下肢周径差,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16.9±6.2)h和总溶栓时间(74.8±26.4)h均短于静脉溶栓组(P<0.05),尿激酶用量(312.5±121.7)万U亦少于静脉溶栓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2%,高于静脉溶栓组的73.8%(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大腿周径差(1.5±0.9)cm和小腿周径差(1.3±1.0)cm均小于静脉溶栓组(P<0.05);联合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远低于静脉溶栓组的31.0%(P<0.05)。 结论: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作用迅速,药物用量少,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联合用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联合用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溶栓效果,方法:将90例ADVT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平衡液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二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第三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尿激酶25万U,平衡液500ml加蝮蛇抗栓酶0.25U为主,45例患肢静脉给药,45例上肢静脉给药,以B超检查及患肢消肿时间判断治疗效果。结果:第三组疗效明显优于第一,二组(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华法令,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A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Fogarty导管取栓与药物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03月-2008年01月间治疗的175例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本组应用Fogarty导管取栓85例,其中合并髂总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23例,术后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溶栓抗凝治疗。采取药物溶栓治疗90例,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肢病程及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双下肢的周径差,手术组由(4.3±1.6)cm下降为(0.8±0.5)cm,溶栓组由(4.0±1.9)cm下降为(1.8±1.3)cm。手术组治愈率71.8%,溶栓组治愈率38.9%,(χ2=5.362,P=0.021)。平均随访(28.5±11.3)个月.随访率70.9%。双下肢周径手术组下降为(0.5±0.2)cm,溶栓组下降为(1.2±0.5)cm。手术组治愈率75.8%,溶栓组治愈率45.9%,(χ2=11.556,P=0.001)。手术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手术组的静脉瓣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急性髂股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Fogaay导管取栓疗效优于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12.
张优惕 《中国科学美容》2014,(5):186-188,191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静脉溶栓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心律变化、缓慢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以及血脂水平变化等。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率、缓慢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血脂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溶栓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有利于缩短缓慢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提高心室率,降低血脂水平,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对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步长脑血通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E/A、CO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脂、hs—CRP及IL-1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改善患者血清hs—CRP、IL-18水平,而且预后显著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2例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者27例,为A组,单纯普通肝素治疗者15例,为B组,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8.9%,B组总有效率为5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发生率无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尿蛋白排泄量和血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是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且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80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糖旋酐+血栓通冻干粉静脉滴注。疗程各为14d,两组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胞磷胆碱,依病情调脂、降糖、控制血压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和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都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对于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5%和71.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表达量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都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有很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其作用的发挥与降低外周血血细胞膜表面组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5例下肢DVT患者,分为置管溶栓组(n=35)和对照组(n=20)。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以了解DVT情况。置管溶栓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肢静脉置管,用微量泵持续向导管内给予尿激酶和肝素;对照组经静脉注射溶栓尿激酶和肝素进行全身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复查超声,观察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置管溶栓组所有患者置管成功,其中26例治愈,6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5例治愈,8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5.00%(13/2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5)。结论超声引导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特异性高、见效快、疗程短,是治疗下肢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服用阿托伐他汀(A组)27例、辛伐他汀(B组)26例、氟伐他汀(C组)26例,未服用他汀类药物(对照组)26例。观察各组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值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B、C三组患者经治疗后TC、LDL-C、GFR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并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TC、LDL-C改善水平与GFR改善有相关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肾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降脂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尿激酶的合理用量。方法将拟接受CDT的90例DVT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每日用量〈40万U),B组用中等剂量(每日用量40万~80万U),C组用大剂量(每日用量〉80万U)进行溶栓治疗。比较3组的溶栓效果、溶栓时间及出血情况。结果3组溶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5.09,P〈O.05),A组与B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P〈0.05)。3组溶栓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P〈0.05)。各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6,P〉0.05),C组出血程度最重。结论CDT治疗DVT安全有效,每日尿激酶用量在40万U~80万U时溶栓疗效好,且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