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血栓形成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方法: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伴AVF血栓形成患者,将尿激酶25万U加入生理盐水5ml稀释,用注射器抽0.5ml在内瘘的动脉侧靠近血栓的近心端,用7号留置针顺血流方向穿刺,确认穿刺成功后,静脉推注尿激酶,再用剩余4.5ml尿激酶溶液加入生理盐水50ml稀释静脉滴注,速度为1ml/min,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d皮下注射治疗。观察血栓形成时间、内瘘再通时间及不良反应,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36例患者共行42例次溶栓治疗,成功36例次(85.71%),一次成功率为94.44%(34/36),未成功6例次(14.29%)。溶栓成功主要与血栓形成时间和血压关系密切。结论:靶向性局部注射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栓形成疗效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应作为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栓形成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崔世红  唐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808-280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紫癜性肾病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2例紫癜性肾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尿激酶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 7,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紫癜性肾病疗效安全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行非手术再通法的疗效。方法采用栓塞血管局部加压按摩、尿激酶溶栓、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并辅以远红外线照射等综合的非手术再通法。治疗前做好患者的评估,做好穿刺部位及穿刺针的选择,溶栓治疗后密切观察并发症并予相应的护理,远红外线照射治疗时注意距离并避免皮肤被遮挡。结果 70例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经过非手术再通治疗后,62例治疗成功,8例治疗失败。结论非手术再通法治疗内瘘血栓形成创伤小、并发症少、再通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72.7%)。溶通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短于溶栓失败组,溶栓失败组附壁血栓形成发生率较溶通组高。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生率高。尿激酶量≤60万IU溶通率达81.3%,栓塞≤36h溶通率达96.9%。2例溶通后16~48h再次栓塞,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再次溶通。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结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I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h以内,最多不超过36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  相似文献   

5.
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铭  刘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690-4691
目的:探索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合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4例,应用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疗效。结果:5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治愈36例,有效14例,无效4例。结论: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安全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索其治疗规律。【方法】对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23例症状、体征在3周内均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有血栓形成的相关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2例原性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状态的患者在内科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钙和尿激酶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问(APTT)、纤维蛋白原(FDP)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治疗肾病综合征有助于降低蛋白尿,缩短病程,并有保护肾脏作用,该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8.
樊秉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833-3834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海西州第二人民医院TIA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血栓通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次,1次/d,按1 mg/h微量泵输入3~7 d后,改尼莫地平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12 h一次,连用5~7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梗死发生率、检测出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TIA发作频率、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方便,对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且出血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简单、经济、有效的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并观察其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6例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局部予手法按摩联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及神灯照射治疗,治疗前后行内瘘物理检查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内瘘是否再通;观察近期不良反应,并随访了解远期效果。结果:26例患者共行28例次治疗,自发现内瘘震颤消失至就诊时间平均(6±4)h,血栓形成部位吻合口22例次,穿刺部位6例次。平均手法按摩次数(4±1)次,治疗有效率86.71%(24/28)。有3例患者按摩局部出现瘀斑,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肢体末端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治疗后平均随访(12±4)个月,动静脉内瘘均通畅。结论:手法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及神灯照射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且操作简单,创伤小,花费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高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78-1879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未开展溶栓治疗时的36例为对照组,后期在急诊科即刻采用溶栓治疗的42例为溶栓组,溶栓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结果]溶栓组的冠脉再通率为71.4%,溶栓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少而且轻微.[结论]急诊科内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70例,并与单用降纤酶进行对照,并检测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1)。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近期疗效优于单用降纤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早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及安全。方法:120例符合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发病6~24 h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行临床疗效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监测凝血功能等。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进步(P〈0.05),而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联合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疗效更好,不良反应少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7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疗程30 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调脂、阿司匹林等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1.0%及80.0%,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1.3%及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出治疗观察要点。方法将40例脑梗死应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观察40例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7 d按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溶栓前评分(7.35±5.08)分,溶栓后评分(2.825±3.80)分,溶栓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溶栓后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处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8例44例次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柃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护理资料.结果 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占72.7%.溶栓成功率与血栓形成时问及有无附壁血栓形成明显相关.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牛率高.尿激酶量≤60万U溶通例数达81.3%,栓塞≤36 h溶通例数达96.9%.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注意溶栓时穿刺进针部位及方向对溶栓效果及减少副作用十分必要.结论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 h以内,最多不超过36 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注意溶栓时穿刺进针部位及方向对溶栓效果及减少副作用.溶栓期间建议采用临时血管通路减少内瘘损伤.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注射尿激酶 5~ 5 0万u平均 (2 1.6± 13.1)万u对动静脉内瘘血栓行局部溶栓。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色超声检查 ,测定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 (P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并监测血压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共行 5 0次溶栓治疗 ,成功 43例次 (86 %) ,瘘管在注射尿激酶 (47.3± 6 2 .8)min后通畅。在治疗成功例次中男性和绝经期女性比例显著高于未成功例次 ,在血栓形成时间上治疗成功例次显著短于治疗未成功者 ,治疗未成功例次中血栓形成时间在 48小时以上者及病因为血栓性静脉炎者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治疗成功例次。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PT、Fib及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无 1例患者发生出血及栓塞并发症 ,3例患者用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结论 尿激酶溶解透析通路血栓操作简单 ,创伤小 ,成功率较高 ,不良反应少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女性患者、血栓较为陈旧及存在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疗效可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疏血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58例单纯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现将2004—01以来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2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VS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62.9%。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除注射部位有淤斑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CVST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李英娟  熊文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0):1559-1561
【目的】观察氮芥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予盐酸氮芥静脉注射,由1mg开始,隔日注射1次,每次加量1mg,至5mg后每周注射2次,累积量达1.5~2.0mg/kg体重(约80~100mg)后停药;联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日两次。【结果】总有效率85.7%,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尿量、尿蛋白、血浆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显著变化(P<0.05)。伴肾功能不全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氮芥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