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8例经16层螺旋CT确诊的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共累及224支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肺动脉干1支,左、右肺动脉共9支,叶动脉45支,段动脉78支,亚段动脉及以下动脉分支91支.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②间接征象:肺野透过度增高,肺纹理稀疏、细小,肺动脉高压,肺梗死,主、肺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快捷、无创、安全、可靠的影像诊断方法,对及时诊断和治疗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洁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477-47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20位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准直1.0 mm,螺距1.25进行扫描,将得到的原始数据行层厚1.25 mm、3.0 mm轴面重建,MIP 2 mm、5 mm多视角多平面重组及MPR重组。不同后处理技术的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共累及肺动脉血管232支,以上5种重建方法对肺动脉主干及叶动脉的栓塞,显示检出结果一致。对段及亚段动脉的栓塞MPR优于其它后处理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且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50例,均行肺动脉CTA检查,并采用MIP、MPR及VR行图像后处理。结果肺栓塞患者50例,累及肺动脉及分支250支,其中叶肺动脉主干栓塞68支,段肺动脉栓塞80支,亚肺段动脉栓塞82支。结论采用肺动脉CTA检查,可及时进行快速、准确的肺栓塞诊断,血栓的数目、位置,管腔与血管管壁的关系及狭窄程度可清晰显示,并为血栓栓子的性子、来源、血流动力学状态等提供诊断信息,故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征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征患者60例,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诊断,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肺叶动脉、肺动脉部分亚段及分支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下显示率为100%,60例患者发现肺叶动脉栓塞89支,左、右肺动脉栓塞或肺动脉主干栓塞共84支,肺段动脉栓塞69支,亚段肺动脉栓塞52支。本组病例中双肺见斑片状实变影、渗出灶8例,伴胸腔少量积液38例,纤维条索影19例。结论螺旋CT检出阳性率达100%,优于国际报道的X线胸片检查,对确诊肺动脉栓塞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 对15例经MSCT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肺动脉栓塞10例,其中双侧多发7例,左侧多发1例,右侧多发2例;单发肺动脉栓塞5例,其中肺动脉干2例,叶动脉1例,段动脉2例.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充盈缺损、肺动脉段面细小及管腔内不均匀密度减低;间接征象可以有肺内"马赛克征"、楔形影或索条状影、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结论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的双源CT扫描方法,以便更直接准确地显示肺动脉血栓栓塞的部位、形态。方法13例临床上疑诊肺动脉栓塞,后经双源CT确诊的患者,采用先常规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快速薄层扫描,并通过工作站三维重建技术对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图像,显示肺动脉血栓栓塞累及血管共74支,其中发生在肺动脉主干4支,肺叶动脉22支,肺段动脉血栓者31支,亚肺段及亚亚段肺动脉血栓者17支。栓子表现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腔内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肺动脉造影是一种快速地诊断肺动脉栓塞无创、安全、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疑为肺栓塞的病人使用GELightSpeed16型多层螺旋CT设备行CT平扫和对比剂增强扫描检查,并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 在18例病人中肺动脉分支栓塞者6例,肺段及段以下动脉栓塞者12例,且可见11支亚段肺动脉栓塞,18例病例中单支肺动脉栓塞者4例,2支及多支栓塞者14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SCTA)的直接征像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结论 16排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可能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5例肺栓塞病例,观察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显影以及肺栓塞的显示情况。结果 55例患者肺部动脉及分支管腔中共发现栓子380个,栓塞率达24.4%,其中肺动脉干栓子4个,栓塞率7.3%;叶肺动脉栓子105个,栓塞率32.3%。其中中心型栓子69个,比例为18.2%;完全堵塞型栓子54个,比例为14.2%;偏心型栓子最多,为195个,比例为51.3%;附壁型栓子62个,比例为16.3%。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高分辨率地显示肺部动脉管腔对肺部腔内栓子进行精确定位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周围型肺栓塞(P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7例MSCTPA的患者资料,结合多层面曲面重组成像(CPR)、最大密度投影(MPR)、曲面重组(MIP)等图像后处理手段,分析PPE的MSCTPA的表现。结果检出的188例周围型动脉肺栓塞患者中,孤立性PPE 1例,PPE合并中心型肺动脉栓塞187例。188例患者共检出PPE 1583支,其中,累及亚段1012支,亚亚段PE 473支,亚亚段以远分支PE 98支。结论 MSCTPA能够准确显示PPE的范围及影像表现特征,对诊断PPE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影像学参考价值,是诊断PPE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裴光华  曾春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041-104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动脉栓塞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及肺动脉造影检查,分析16排螺旋CT对肺动脉显影及肺栓塞显示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子的类型、分布和数量。结果1.16排螺旋CT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叶、段、亚段及以下动脉1787支,肺动脉栓塞429支,栓塞率为24.01%,其中肺叶动脉比例最高,为38.79%,肺动脉干比例最低,为7.50%。在肺动脉栓塞栓子类型方面,Ⅱ型栓子数量最多,为202处,其次为Ⅳ型,共118处,Ⅲ型数量最少,为31处。其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纹理稀疏、肺梗死、westemark征及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胸膜增厚等。结论 16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特点,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扫描时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结合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急性肺栓塞患者12例,应用双源CT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先行CTPA,再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行肺灌注扫描,得出肺灌注图像及两种能量状态的融合图像,将CTPA上所示段及亚段肺血管内充盈缺损的位置、数目、类型与DEPI中肺灌注位置、数目、形态进行对比。结果当段、亚段肺血管为完全充盈缺损时,相应的肺灌注图像主要是肺段或亚段分布的灌注缺损,分别占84.4%(16支血管,7例)和63.6%(7支血管,5例)。而当部分充盈缺损时,肺灌注图像以不均匀灌注缺损为主,16%表现为无灌注缺损;相反,4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损,而CTPA未见异常。结论双源CT肺灌注成像表现与CTPA上肺动脉栓塞程度、部位有关,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栓塞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新莲  王珍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448-1450
目的研究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的影像表现,探讨与肺动脉栓塞表现相似疾病的鉴别,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21例肺动脉栓塞(1例为瘤栓)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图像采用10mm层厚,10mm层间距,和1.25层厚,0.625mm层间距进行重建,所获的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运用MPR、MIP、VR技术后处理。结果20例中(不包括1例肺动脉肿瘤),双侧肺动脉受累18例,单侧2例,病变累及131支肺动脉及分支。其中发生于左及右肺动脉远端18支,肺叶动脉38支、肺段动脉50支、肺段以下25支,CT显示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及分支血管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增强扫描不强化。充盈缺损依形态可分为4种:中心型(25支)、偏心型(61支)、附壁型(25支)、完全闭塞型(20支)。并存间接征象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增宽,局限性肺内灌注不均匀,肺梗死,胸腔积液及右房、右室增大。结论肺动脉栓塞在CT图像上形态多样,病变范围广泛,双侧发病多于单侧,主肺动脉受累少见。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对本病的诊断有独特的优势,该方法能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电子束CT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电子束 CT(EB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与优势。方法 :对 2 0 0 2 - 0 5~ 2 0 0 3- 0 4经 EBCT确诊的 9例肺栓塞的 CT征象进行分析 ,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左、右两侧段以上肺动脉发生栓塞的几率相近 ,右侧5 2 .6 % (71/ 135 ) ,左侧 4 9.6 % (6 7/ 135 ) ,右侧略高。但左侧闭塞的段以上肺动脉有 19支 ,右侧仅 4支。各叶段以上肺栓塞的发生率以下叶最高 ,达 6 1.1% (6 6 / 10 8) ,其次为上叶的 4 5 .8% (33/ 72 )和中叶及舌叶的 4 0 .7% (2 2 / 5 4 )。左、右中间肺动脉的栓塞率为 5 0 % (9/ 18)。 36 0支亚段肺动脉中有 115支栓塞 (31.9% ) ,其中明确的栓塞 76支 (包括 2 6支闭塞 ) ,可疑 39支。肺栓塞的 EBCT直接征象 :管腔内中心性或偏心性充盈缺损及“轨道征”、“漂浮征”和完全闭塞 (闭塞血管管径大于正常管径 )。间接征象 :偶可见“马赛克征”和梗死灶 ,多数见局限性肺纹理稀疏。另外还有胸水、肺动脉及右心轻度扩张等。结论 :电子束 CT扫描速度快 ,运动伪影小 ,对段以上肺栓塞能清晰显像并准确诊断 ,可作为肺栓塞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局限性是空间分辨率低 ,对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塞的评价并不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为参照,评价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23例可疑PE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进行检测,并以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为诊断标准,评估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诊断肺动脉栓塞临床价值。结果 23例患者460个有效肺段中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显示128个肺段出现V/Q失衡,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124个肺段动脉血管充盈缺损。以NLVPS为参考,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敏感性为0.95(95%CI:0.89-0.98),特异性为0.96(95%CI:0.94-0.98),阳性似然比为26.33(95%CI:14.71-47.12),阴性似然比为0.06(95%CI:0.03-0.11),诊断优势比为475.06(95%CI:179.99-1253.91)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8。结论 320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无创快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纳入72例连续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按指南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用Spearman法计算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相关系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CT肺动脉栓塞指数对每个危险分层的预测效能。结果:在7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低危组32例、中危组31例、高危组9例,三组CT肺动脉栓塞指数分别为(26.2±16.4)%、(52.9±10.6)%和(85.6±5.4)%,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相关系数为0.881(P<0.01)。肺栓塞指数对危险分层中的高危组预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0.5%,曲线下面积达0.929(P<0.01)。结论:急性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危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扫描后的图像进行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包括容积重建(VR)、多平面投影(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60例患者中28例有肺动脉病变,其中4例确诊为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附壁的和不规则的充盈缺损,管壁增厚、不光滑;24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附壁的和偏心性的充盈缺损.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无创性诊断肺动脉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图像上意外检出肺栓塞的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2006-01至2009-01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MSCT检查的6231例患者,意外检出肺栓塞40例,其中5例合并心功能不全,12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记录肺栓塞的发生部位。结果:意外检出肺栓塞共40例,占0.6%。①40~49岁2例,50~59岁4例,60~69岁9例,70岁及以上25例。②叶间动脉型4例(10.0%),肺叶动脉型9例(22.5%),肺段动脉型25例(62.5%),肺亚段动脉型2例(5.0%)。各级肺动脉受累支数共151支,中心肺动脉受累20支(13.2%),外周肺动脉受累131支(86.8%)。③下肢静脉血栓7例(17.5%),D-二聚体0.50mg/L6例(15.0%)。结论:冠状动脉MSCT图像上肺栓塞的意外检出率为0.6%,且大多数为外周型。每一名影像医师都应常规利用冠状动脉MSCT图像评价是否存在肺栓塞,尤其是合并心房颤动或心功能不全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对肺动脉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 bolism,PTE)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7月经临床诊断的3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征象。结果 30例累及150处肺动脉。栓子形态包括完全充盈缺损30支,中心充盈缺损16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51支,附壁充盈缺损53支。其中发现6例主干并其分支联合栓塞,笔者认为分支栓塞为继发血栓形成。结论螺旋CTPA检查具有快捷、无创、经济、安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PAS病例共9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进行讨论。结果:9例患者确诊年龄32~67岁,中位数年龄为4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心悸、胸痛及晕厥等,2例表现为低氧血症。7例患者术前诊断为中央型肺动脉栓塞并行溶栓治疗无效。7例D-二聚体正常,6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9例患者均行CT肺动脉成像,8例表现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为分叶状、向外隆起、边缘清晰;1例表现为沿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管壁浸润性生长;单纯累及右肺动脉1例,累及左、右肺动脉及分支部2例,累及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主干6例,其中2例导致右肺动脉闭塞,9例均显示不同程度强化,3例同时发现肺动脉外转移灶。结论:PAS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CT肺血管成像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当临床发现有类似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状,D-二聚体正常,溶栓治疗无效时,应警惕本病可能。特别是CTPA发现病灶边缘饱满、隆起,甚至有分叶,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者,高度提示本病。  相似文献   

20.
<正>亚段肺栓塞(subsegmental pulmonary embolism,SSPE)是指5级以及以下肺动脉血管的栓塞~([1])。它较少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也很少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甚至不会发展为段以上肺动脉栓塞,因此对于SSPE的诊断比较困难~([2-3])。随着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检出率大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