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81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治疗组41例和标准治疗组40例,负荷治疗组PCI术前12 h顿服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40 mg。2组术前、术后8和24 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随访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CI术前比较,2组PCI术后CK-MB、cTnI和hs CRP均明显升高(P0.01),但负荷治疗组CK-MB、cTnI和hs-CRP升高水平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P0.01)。负荷治疗组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发生率较标准治疗组显著降低(7.3%vs 32.5%,P=0.003;24.4%vs 47.5%,P=0.030)。负荷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标准治疗组低(2.4% vs 22.5%,P=0.01 6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2.4%vs20.0%,P=0.0307)。结论 NSTEACS患者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能减少PCI术对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还可降低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并择期PCI的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8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术前3 d连续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小剂量组:予常规剂量10 mg。于术前及术后8 h、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比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浓度;并对各指标在UAP和SAP不同人群中的变化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个月了解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术后8 h,两组cTnI、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24hCK-MB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术后cTnI、CK-MB、hs-CRP水平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UAP患者中大剂量组的hs-CRP、cTnI、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AP患者,大剂量组仅hs-CRP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短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国产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拟行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择期PCI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常规剂量国产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大剂量国产瑞舒伐他汀(20 mg/d),疗程均为3~7 d。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0 d心脏不良事件(如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或死亡)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c Tn T、CK-MB、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 c Tn T、CK-MB、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c Tn T、CK-MB水平均高于术前,hs-CRP水平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 ALT、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一例患者停用、减用或换用其他他汀类药物。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国产瑞舒伐他汀较常规剂量国产瑞舒伐他汀对PCI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更明显,且安全性较高,能有效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给予单次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择期PCI手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6例,男性72例,女性34例,年龄42~78岁。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B组(35例),C组(36例)。PCI术前8~12 h服用阿托伐他汀,剂量分别为A组20 mg,B组40 mg,C组80 mg。检测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8 h、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变化。结果 A组术后8 h和24 h较术前CK-MB、cTnT、hs-CRP均升高,B组和C组术后24 h较术前CK-MB、cTnT、hs-CR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24 h CK-MB、cTn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24 h CK-MB、cTnT、hs-CR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AL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未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给予80 mg阿托伐他汀对心肌保护作用优于20 mg和40 m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单次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术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118患者,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61例)术前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术后40mg/d;常规组(57例)仅于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即刻和术后6hST段回降率(STR)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PCI术后强化组CK-MB峰值明显低于常规组[(230.20±128.84)U/L∶(285.28±149.55)U/L,P<0.05]。PCI术后6h强化组STR≥50%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86.9%∶71.9%,P<0.05)。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治疗30d后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下降(P<0.05)。结论:STEMI急诊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和术后40mg/d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PCI术后6hSTR,降低CK-MB峰值和术后30d的LDL-C和hs-CR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恩施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SAP病人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1例)、B组(43例)及C组(42例),于PCI术前8h~12h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分别为A组20mg、B组60mg及C组80mg。比较3组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术后12h、24hA组、B组、C组cT-nI、CK-MB、hs-CRP及ALT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h、24h3组cTnI、CK-MB、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h、24hB组、C组cTnI、CK-MB、hs-CRP低于A组,C组cTnI、CK-MB、hs-CRP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h、24h3组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0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术后30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可明显减少手术对SAP病人造成的心肌损伤,其疗效明显优于术前给予阿托他汀20mg和60mg,且术后30d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择期行PCI的患者19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9例。试验组术前1周予以阿托伐他汀口服,对照组术前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比较两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TnⅠ)的水平。结果术后12h和48h试验组CK-MB和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患者术前服用阿托伐他可减少患者术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前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对择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2010年5—11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101例接受择期PCI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标准联合剂量组24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20 mg及普罗布考500 mg 2次/d;强化联合剂量组38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40 mg及普罗布考500 mg 2次/d,术前2 h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普罗布考500 mg;强化剂量组39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40 mg,术前2 h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所有患者均于用药前和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和心肌坏死标志物(CK、CK-MB和TnI),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用药前及术后24 h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1)强化联合剂量组术后与术前CK-MB的差值小于标准联合剂量组(P0.05),其术前与术后TnI的差值小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患者术后血脂均较术前减低,但血脂差值在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强化联合剂量组术后MPO较术前减低(P0.05),PCI术后与术前MPO差值小于另外2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强化联合治疗能够减少PCI术后心肌损伤;这种对PCI术后心肌的保护作用不单纯依赖于血脂降低,其可能机制是抑制MPO等炎症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短期的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强化预处理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2例住院准备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PCI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40mg/d预处理3~5d,共47例)和对照组(PCI术前仅使用阿托伐他汀10mg/d预处理3~5d,共45例),其余药物治疗两组类似,后行PCI治疗,术前均再次服用300mg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8、24h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和术后24h的肌钙蛋白(cTnI)超过正常上限的比例、30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结果PCI术后24h的CK、CK-MB水平,对照组显著高于强化组〔(4.1±0.4),(0.38±0.12)g/Lvs(3.2±0.5),(0.31±0.09)g/L;P〈0.05〕;而术后8h的CK、CK-MB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4h的cTnI超过正常上限的比例及CK、CK-MB水平超过正常上限3倍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6.4%、6.4%vs26.7%、15.6%、17.8%;P〈0.05);术后30d强化组的MACE发生率12.8%,低于对照组17.8%,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行PCI治疗的老年ACS患者,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短期预处理可以减轻PCI术中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70例成功完成PCI术的UAP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6例)、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组(联合组,34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于术前2 d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每日1次,术后继续口服20 mg,每日1次;联合组在阿托伐他汀组基础上,于术前0.5~1.0 h一次性口服60 mg曲美他嗪,术后口服常规剂量曲美他嗪(20 mg,每日3次)。分别于术前、术后18~24 h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术后18~24 h,联合组患者c Tn I水平高于正常高值的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hs-CRP、TNF-α、IFN-γ在联合组下降最显著;然而术后IL-10较术前升高,联合组升高最显著。结论 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负荷剂量曲美他嗪可以更有效地降低PCI围术期炎症因子的水平及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及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方法:173例择期PCI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12h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后18h测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术后阿托伐他汀组CK-MB和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6±4.63)ng/ml对(10.53±24.39)ng/ml,P0.01和(0.14±0.19)ng/ml对(1.31±4.31)ng/ml,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CK-MB和TnI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显著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3%对16.3%,P0.01和24.1%对48.8%,P0.01)。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以及由此反映的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和抗炎作用。方法 150例UA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瑞舒伐他汀10 mg/d)、C组(瑞舒伐他汀20 mg/d),每组50例。三组患者连续3 d于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直至行PCI术,术后继续给予常规治疗并观察术前及PCI术后48 h外周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 Tn I)的水平,检测术后48 h的外周血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比较PCI术后1个月与入院时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术前hs-CRP、CK-MB、c Tn I、TC、TG、HDL-C和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较术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变(P0.05)。瑞舒伐他汀20 mg/d患者术后48 h hs-CRP、CK-MB、c Tn I、TC、TG、HDL-C和LDL-C水平与瑞舒伐他汀1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相比有显著的改善(P0.05);而瑞舒伐他汀1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两组患者上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48 h瑞舒伐他汀10 mg/d组患者CD4+T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20 mg/d组患者(P0.05),而瑞舒伐他汀20 mg/d组患者CD4+T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10 mg/d的患者。结论瑞舒伐他汀10 mg/d的常规剂量具有降脂,升高HDL-C水平、保护心肌和抗炎作用,而20 mg/d强化治疗能够显著增加PCI术后对心肌的保护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丽珍  郭文怡 《心脏杂志》2008,20(6):720-721,7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的标记物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及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根据UAP患者PCI术前4周是否持续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8h、24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CK-MB、cTnI和hs-CRP。结果PCI术后两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试药组CK-MB、cTnI、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UAP患者在PCI术前4周持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能明显减少PCI术对UAP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方法将行择期PCI的8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组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并在PCI前8 h内给予单次高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仅予基础药物治疗。PCI后24 h检测两组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术后高剂量组TnT、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术后Tn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显著少于对照组(0 vs11.1%,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标志物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0)和瑞舒伐他汀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患者在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1周,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对两组患者用药前、术前、术后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结果术后24h时,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_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L_10的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前应用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性反应,效果优于同剂量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12h服用80mg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联合术前2h加服40mg阿托伐他汀,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心肌梗死(MI)的发生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需择期PCI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强化组:给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术前12h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前2h阿托伐他汀40mg;对照组:仅给予CHD基础药物治疗,其中阿托伐他汀20mg。测定PCI术后18h测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随访术后30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结果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心肌梗死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K-MB和TnI分别为(2.21±0.77)ng/ml比(12.30±7.89)ng/ml(P<0.01),和(0.196±0.112)ng/ml比(1.359±0.142)ng/ml,(P<0.01);且术后30d,阿托伐他汀强化组(3.08%)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9.09%)比,P<0.01。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12h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前2h加服40mg,能显著降低PCI围术期MI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10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高龄(≥80岁)冠心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50例。3组患者分别于PCI前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40 mg、60 mg。比较3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PCI情况,PCI前和PCI后12、24 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PCI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期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情况及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发生率。结果 (1)3组患者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左回旋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及3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支架置入数量、支架总长度、支架直径、支架展开时间、支架展开压力及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PCI前和PCI后12 h血清CK-MB、cTnⅠ水平及PCI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2 h,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中剂量组(P0.05)。PCI后24 h,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血清CK-MB、cTnⅠ、hs-CRP水平低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低于中剂量组(P0.05)。PCI后12、24 h 3组患者血清CK-MB、cTnⅠ、hs-CRP水平均高于PCI前(P0.05)。(3)PCI后1个月,大剂量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P0.05),而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患者ALT升高至80~120 U/L者所占比例和肌肉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中(40 mg)、小(20 mg)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相比,PCI前给予大负荷剂量(60 mg)阿托伐他汀钙可更有效地减轻高龄(≥80岁)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降低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负荷剂量的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4组,负荷剂量组A(阿托伐他汀80mg,35例),负荷剂量组B(瑞舒伐他汀20mg,35例),常规剂量组C(阿托伐他汀20mg ,35例),常规剂量组D(瑞舒伐他汀5mg,35例),检测PCI前后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K-MB、cTnI、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记录术后2小时18导联心电图,计算ST段回落指数(STR),比较PCI术后心肌梗死校正TIMI帧计数(CTFC),术后30天随访,测定LVEF并复查肝肾功能,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PCI术后2小时 hs-CRP、SAA、CK-MB、cTnI、NO、t-PA各组均升高,但hs-CRP、SAA、CK-MB、cTnI负荷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NO、t-PA负荷剂量组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 ET-1、PAI-1均降低,但负荷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各项指标两负荷剂量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小时STR、CTFC、术后30天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负荷剂量组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负荷剂量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前联合应用负荷量他汀能够改善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进一步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相比较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拟在2 d内行PCI术的老年ACS患者112例,按照病案号的单双号分为负荷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负荷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2、2 h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对照组患者术前不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与术前、术后24 h、术后30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肝肾功能、血脂指标,术后随访30 d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清Lox-1、hs-CRP、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负荷组术后24 h血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负荷组术后30 d血清Lox-1、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24 h(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谷丙转氨酶(ALT)和血肌酐(Scr)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血管部位、病变血管支数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负荷组患者释放压力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负荷组患者出院后30 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负荷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老年ACS患者术后Lox-1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述作用独立于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作用之外,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择期行PCI术的老年NSTEACS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组(术前3d 20mg/次,1次/d)和大剂量组(术前3d 40mg/次,1次/d),各46例;两组术前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统计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cTnⅠ、CK-MB、hsCRP、IL-6、s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且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cTnⅠ[(1.93±0.35)ng/ml比(1.54±0.32)ng/ml]、CK-MB[(2.79±0.52)ng/ml比(2.31±0.46)ng/ml]、hsCRP[(18.54±3.50)mg/L比(15.67±3.22)mg/L]、IL-6[(35.59±6.47)ng/ml比(32.41±6.54)ng/ml]、sICAM-1[(329.76±54.18)μg/L比(305.35±54.24)μg/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4.35%比21.74%,P=0.03)。结论:老年NSTEACS患者PCI术前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较20mg阿托伐他汀,抗炎、保护心肌效果更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