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医案的剖析,对其治疗阳虚阴寒证的特色;辨明阴阳,分清寒热,善用四逆,温阳为本;重视祛邪,慎用补药,掌握病情,因势力导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阳虚阴寒证临床不仅多见,且易失治误治而转危亡。吴佩衡先生经数十年临床实践,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吴老最为专长的部分。本文从吴老的学术创见、明辨阴阳以分清虚实寒热等方面阐述了吴老的学术见解及临证经验,并以治阴病常用的麻辛附子汤、四逆汤为例,归纳了二方扩大治疗范围后的适应症及加减法。  相似文献   

3.
《吴佩衡医案》首诊阳虚阴寒证药量关系探讨林亚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昆明650011)关键词吴佩衡医案,阳虚阴寒证,用药规律著名中医吴佩衡生前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他应用温里药治疗阳虚阴寒证尤其得心应手。余读根据其生前写下的临证验案及会诊记录而编的《吴佩...  相似文献   

4.
附子是临床上非常常用而且疗效显著的1味中药,其毒性很强,本文就附子中毒的原因、症状、毒理、救治及预防等方面加以论述,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术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术附子汤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93.3%.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白术附子汤治疗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张树田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出《伤寒论》,由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组成,原方用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温经散寒,可内散少阴之寒,外解太阳之表。该方配伍严谨,组方巧妙,麻黄配附子,助阳解表,使邪去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杨洪涛教授在运用附子组方治疗肾阳虚证方面的经验。方法:结合文献及临床病例观察进行总结。结果:凡见附子证、附子脉、附子舌者,均酌情使用附子,疗效甚佳。结论:杨洪涛教授运用附子组方治疗肾阳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病机、症状、临床、实验等方面探讨了《伤寒论》中少阴寒化证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关系, 认为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为中医学认识冠心病心肌缺血及筛选有效治疗方药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7岁,社员,1985年6月2日初诊。自述半年来经常自汗,尤以头面部为甚,畏寒神疲,头晕纳呆,心悸,烦躁失眠,大便时干时稀,小便时清时黄,来诊时视其面色(白光)白,舌淡少津,脉细弱。西医检查: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扪及。肝功、血沉、血常规、胸片均未见异常。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曾用谷维素、阿托品等药物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26条,由麻黄三两,甘草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对于该方的适应证,清代医家张璐玉云:“此论少阴正水之病,其脉自见沉小,殊无外出之意……当效伤寒少阴例,用麻黄、附子、甘草,荡动其水以救肾邪”[1];七版教材亦从其说,认为“水  相似文献   

11.
12.
附子泻心汤证治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回顾了历代有关附子泻心汤证治的文献资料,归纳出6种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指出了对附子渴心汤怔病机及方药作用所存在的诸多而又矛盾的见解直接影响了本方的临床运用。并根据《内经》及《伤寒论》有关论述,重点剖析了本方证病机演变过程和方药作用特点,明确了本方在临床上所具有的独特的治疗范围,并例举了临床实例加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3.
麻黄附子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26条,由麻黄三两,甘草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对于该方的适应证,清代医家张璐玉云:“此论少阴正水之病,其脉自见沉小,殊无外出之意……当效伤寒少阴例,用麻黄、附子、甘草,荡动其水以救肾邪”;七版教材亦从其说,认为“水气病身肿者,若脉见沉小,则多与少阴肾相关,与篇中所述正水相当……当斟酌病情,选择麻黄附子汤类方药,以温经助阳发汗为宜”。此外,有云其治石水者,如徐彬指出:“此方或即所谓石水之主方也”;陈修园谓“此为石水证出其方也”;丹波元坚云其治少阴表寒证,“少阴,即与伤寒少阴病同义,系于表虚寒之谓。其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取之温发”;而喜多村直宽则明确指出:“脉沉者为表寒,故宜麻附甘草汤温发之”。以上诸说,虽各有所长,但因麻黄附子汤为温经发汗之剂,而发汗乃风水、皮水的正治法,故将麻黄附子汤列为正水主治方剂显然有失允当。基于此,有必要对麻黄附子汤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厘清对《伤寒论》第174条条文的认识,通过理论分析证明:桂枝附子汤证有"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的症状,其证处于太阴阶段;结合相关条文提出该方亦可治黄疸,并分析"大便硬、小便自利"的含义。进一步探析条文方药,阐述治病求本的理念及"不呕不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黄附子汤证辨析张颖*关键词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证胁痛发热病机中图分类号R289.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收稿日期1997-05-29《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云:“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宜大黄附子汤。...  相似文献   

16.
仲景《伤寒论》中每用一药,均根据不同证候,配伍或君或臣,用量或轻或重,变化从心,极尽其妙。既体现了药物个性的专长,又反映出药物合群之妙用,故为后世医家用方遣药的典范。兹就论中附子的运用,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谈肺阳虚及其证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学生向笔者提一个问题:中医有无肺阳虚?对于此问,由于笔者素无准备,只能凭感觉回答:中医似乎不讲肺阳虚。学生又问:中医为什么不讲肺阳虚?笔者则答不出。因为在笔者所阅读过的医书中还从未见过“肺阳虚”一说。带着问题,笔者开始翻阅文献,查遍了《内经)、(难经)、(脉经)、(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以及《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医心方)、(本事方)……多种重要医籍,均未找到肺阳虚一词。看来我对第一个问题凭感觉回答是对的。然而,中医为什么不讲肺阳虚,仍是一个谜团。为了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8.
韩天庆,男,54岁,农民,渭南人。经亲友介绍,于1978年4年21日门诊就诊。主诉:心口胀满,纳差,消瘦、浮肿两月余。问诊:患者自春节以来,出现心口胀满,间或伴有恶心、纳差、稀便,逐日明显消瘦,并且出现午后下肢浮肿,乏困腰  相似文献   

19.
对《金匮要略·痉湿(?)病》篇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的鉴别各注家的认识颇不一致,可归纳为风胜与湿胜;风湿胜与寒湿胜;表阳虚与里阳虚。各家认识虽各有所据,但若深推之,均值得商榷。文章从《金匮要略》原文、症状、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均属风寒湿邪在表而阳气已虚,其鉴别关键在于桂枝附子汤证兼有肾气虚而膀胱气化不行;白术附子汤证则兼有脾气虚而湿邪中阻。  相似文献   

20.
对<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篇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的鉴别各注家的认识颇不一致,可归纳为风胜与湿胜;风湿胜与寒湿胜;表阳虚与里阳虚.各家认识虽各有所据,但若深推之,均值得商榷.文章从<金匮要略>原文、症状、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均属风寒湿邪在表而阳气已虚,其鉴别关键在于桂枝附子汤证兼有肾气虚而膀胱气化不行;白术附子汤证则兼有脾气虚而湿邪中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