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内固定物-镍钛合金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在尺桡骨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0年8月至2002年8月,对58例尺、桡骨骨干骨不连,采用自体髂骨植骨 镍钛合金天鹅记忆接骨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5.5月至6年,平均2.5年。术后平均3.8月,骨不连处为类板样骨替代,最终均获得骨性愈合。全部病例无感染、无取出本器后再骨折和因本接骨器所致的肘、腕关节运动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结论:SMC多点位轴向持骨、纵向加压,操作简便,是治疗尺桡骨骨干骨不连有效的技术与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解剖型记忆接骨器治疗尺骨近端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桡骨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可达9%~16%[1].对于尺骨近端而言,因其解剖学特点--一端较粗、一端较细,以及尺骨近端的肌肉附着特点,骨折后较干部骨折更易出现骨不连.为此,笔者根据天鹅记忆接骨器治疗上肢骨干骨不连的经验[2],设计持骨部特点为直径由小到大的同心圆结构以适应骨干解剖变化的解剖型记忆接骨器,共治疗尺骨近端骨不连17例,全部病例一次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兔双侧肱骨干横断截骨,随机选一侧以天鹅记忆接骨器内固定作为实验组,对侧以4孔加压钢板固定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2、7、14、28、56天时,在骨折间隙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半定量RT-PCR检测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骨折间隙软骨内成骨和编织骨向板层骨的改建均早于对照组;相应地,实验组的骨桥素和骨连接素mRNA分别在术后第14天和28天时达峰值,早于对照组,且其愈合进程也明显提前.结论:天鹅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可能促进了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4.
持续动态压应力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对25只家犬股骨干造成双侧横断截骨,随机选一侧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固定,对侧以髓内钉固定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7, 14, 21, 28和49 d时,在骨折间隙内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Ⅸ型胶原和骨钙素mRNA的Northern blot杂交. 结果:组织学观察和Northern blot结果均表明,SMC固定下骨折间隙内愈合组织的软骨形成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软骨内成骨也得以强化. 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纵向压应力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尺桡骨骨不连的理想方法。方法:应用记忆合金接骨器治疗尺桡骨骨折骨不连18例。结果: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随访5个月,所有病例术后2~6个月内骨折骨不连临床愈合,功能优良17例(94.4%)。结论:记忆合金接骨器内固定是治疗尺桡骨骨折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的方法其疗效.方法 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0~46岁,平均32.3岁.按改良的Mason分型,Ⅱ型13例,Ⅲ型5例.所有桡骨头、颈骨折均行AO微型钛板或Herbert螺钉固定,存在明显骨缺损者行人工骨植骨.结果 13/18例(72.2%)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8月(7-26月),骨折于术后10~16周全部愈合,平均14.2周,无桡骨头缺血坏死.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达122.5°(75°~150°);前臂旋转幅度达120.5°(60°~150°).肘关节Broberg-Morrey评分平均89分(55-95分),其中,优:9例,良:2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为11/13(84.6%).结论 微型铁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头Mason Ⅱ及部分Ⅲ骨折,疗效满意,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任可  张春才  汪光晔  赵建宁  陆维举  李波 《医学争鸣》2007,28(19):1778-1782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时环氧化酶mRNA表达水平以及前列腺素E2 (PGE2)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 方法:80只新西兰兔行单侧肱骨干横断截骨,实验组以天鹅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在骨折端造成持续动态压应力,对照组以4孔加压钢板固定. 分别于术后第3, 7, 14, 21, 28, 56, 84日时,在骨折间隙内取材,行组织学、放射免疫和Real-time RT-PCR等观察及检测. 结果:环氧化酶-2(COX-2) mRNA的表达量以及PGE2和cAMP的含量均较骨折前显著上升,且实验组在术后3~4 wk时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学结果则显示实验组骨折间隙内软骨内成骨和编织骨向板层骨的改建均领先于对照组. 结论:天鹅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通过COX-2,PGE2和cAMP这一信号通路使得成骨细胞分化成熟,促进了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 (SMC)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骨矿含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揭示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干截骨后 ,随机选取一侧用天鹅型形状记忆接骨器固定 (SMC组 ) ,对侧用 4孔加压接骨板 (DCP)固定 (DCP组 ) ,分别在术后 2、4、8、12、16周时杀死取材 ,行骨折部骨矿密度测量和抗拉伸力学性能测试 ,观察固定段骨矿含量和力学性能变化。结果 术后 4周开始 ,SMC组骨矿含量开始高于DCP组 (P <0 0 1) ,至术后 16周时 ,两组含量接近。在同一时间段内 ,SMC组的抗拉伸刚度明显优于DCP组 (P <0 0 5或P <0 0 1)。DCP组术后 12周以后 ,其力学性能即不再增加。结论 SMC与DCP相比 ,具有材料特性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 ,有助于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矿物质的沉积 ,防止固定段骨骨质疏松发生 ,使骨的力学性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小切口切开植骨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1年12月对60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小切口切开植骨方法进行治疗.其中B3型9例,C1型24例,C2型17例,C3型10例.结果经2~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患者骨折愈合良好,腕关节按Dienst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24例,良29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8.3%.结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有限小切口切开植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一种治疗桡骨远端AO A3型骨折的方法.方法 采用前臂(经腕关节型)外固定器为治疗基础,联合Ⅰ期取自体髂骨植骨等微创技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15例.结果 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骨折愈合对位良好;随访2~6个月(平均3.5个月),腕关节功能按改良Shea 评定法进行评分,结果优13例,良1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93.3%.腕关节的活动范围较对侧正常腕关节相比差异不明显,桡骨高度和尺偏角较对侧正常腕关节相比无差异,掌倾角恢复小于对侧正常腕关节.结论 采用前臂(经腕关节型)外固定器联合Ⅰ期取自体髂骨植骨技术能有效维持桡骨远端关节外粉碎性骨折的高度的恢复,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AO A3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