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眶尖结构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眶尖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解剖参数。方法:应用18例无肉眼可见病变的成人头颅湿性标本,先行CT扫描,后制成0.5mm厚的切片,在放大1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对眶尖部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比较分别用CT和体视学法测量视神经管和视神经的体积,以及视神经管内侧壁的厚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体视学法测得的眶上裂面积和穿经神经的面积之比;穿经神经与眶上裂上壁,内侧壁的距离以及各神经间的距离;穿经眶上裂中央区的神经与视神经管的最短距离。结论:体视学法对眶尖部不规则形结构的测量有其独到之处;熟悉该部位的显微解剖,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眶尖部CT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通过对眶尖部CT影像表现和断层解剖标本的观测 ,探讨眶尖部诸结构出现的CT扫描层面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 3 3侧干燥成人颅骨行轴位横断CT扫描 ,结合 10例颅脑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 :眶上裂和眶下裂分别出现于CM基线上、下 15mm和 10mm范围内 ,视神经管影多见于CM基线上方 7~ 12mmCT扫描层面。结论 :颞骨岩锥上部层面是观察眶上裂和视神经管的最佳层面 ,对眶尖部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视神经管及眶上裂区巨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田继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9,17(3):275-277
视神经管及眶上裂为颅眶沟通的2个重要骨性孔隙。视神经及眼动脉经视神经孔出入眶,而所有通过海绵窦的脑神经及眼静脉均经眶上裂出入眶。虽然关于海绵窦及眼眶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已报道许多[1~8],但作为两者交通的视神经管及眶上裂区的系统显微解剖学研究却很少[9...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鼻内窥镜手术路径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和资料,以利于临床手术的成功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30例随机选取的国人成人无病损的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1例,女9例),依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标志的深度、仰角、外偏角和旁开距等,观察其正常解剖和变异情况.同时,采用“FV“线为轴位扫描基线进行扫描并对图像径“Sharp“加工处理.结果:①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内上壁距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62.01±5.51mm和68.23±5.82mm;②眶口内上壁和颅口内上壁与鼻底平面的仰角(前鼻棘为基点)分别为38.77±5.71°和34.08±4.94°,随着深度增加,仰角逐渐减少;③眶口外上壁和颅口外上壁与自前鼻棘的颅正中线的外偏角分别为13.25°±1.15°和8.87±0.94°,随着深度增加,角度越来越小,并向中线靠近;④眶口与颅口离颅正中矢状面的旁开距分别为(1/2)32.01±2.20mm和(1/2)22.94±2.00mm;⑤眶口和颅口外上缘与自喙突的正中矢状线的外偏角分别为26.39±1.87°和26.63±2.84°.结论:①眶尖部和视神经管的CT扫描,应以“FV线为轴位基线,进行2mm连续断层扫描.②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应以经筛窦、蝶窦、眶尖和视神经管入路为最便捷和安全的入路,以视神经管内侧壁中段为视神经管开放的最佳入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鼻内窥镜手术路径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和资料,以利于临床手术的成功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30例随机选取的国人成人无病损的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1例,女9例),依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标志的深度、仰角、外偏角和旁开距等,观察其正常解剖和变异情况.同时,采用"FV"线为轴位扫描基线进行扫描并对图像径"Sharp"加工处理.结果①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内上壁距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62.01±5.51mm和68.23±5.82mm;②眶口内上壁和颅口内上壁与鼻底平面的仰角(前鼻棘为基点)分别为38.77±5.71°和34.08±4.94°,随着深度增加,仰角逐渐减少;③眶口外上壁和颅口外上壁与自前鼻棘的颅正中线的外偏角分别为13.25°±1.15°和8.87±0.94°,随着深度增加,角度越来越小,并向中线靠近;④眶口与颅口离颅正中矢状面的旁开距分别为(1/2)32.01±2.20mm和(1/2)22.94±2.00mm;⑤眶口和颅口外上缘与自喙突的正中矢状线的外偏角分别为26.39±1.87°和26.63±2.84°.结论①眶尖部和视神经管的CT扫描,应以"FV线为轴位基线,进行2mm连续断层扫描.②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应以经筛窦、蝶窦、眶尖和视神经管入路为最便捷和安全的入路,以视神经管内侧壁中段为视神经管开放的最佳入口.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鼻内窥镜手术路径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和资料,以利于临床手术的成功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30例随机选取的国人成人无病损的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1例,女9例),依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标志的深度、仰角、外偏角和旁开距等,观察其正常解剖和变异情况。同时,采用“Fv”线为轴位扫描基线进行扫描并对图像径“Sharp”加工处理。结果:①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内上壁距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62.01±5.51mm和68.23±5.82mm;②眶口内上壁和颅口内上壁与鼻底平面的仰角(前鼻棘为基点)分别为38.77±5.71°和34.08±4.94°,随着深度增加,仰角逐渐减少;③眶口外上壁和颅口外上壁与自前鼻棘的颅正中线的外偏角分别为13.25°±1.15°和8.87±0.94°,随着深度增加,角度越来越小,并向中线靠近;④眶口与颅口离颅正中矢状面的旁开距分别为(1/2)32.01±2.20mm和(1/2)22.94±2.00mm;⑤眶口和颅口外上缘与自喙突的正中矢状线的外偏角分别为26.39±1.87°和26.63±2.84°。结论:①眶尖部和视神经管的CT扫描,应以“FV线为轴位基线,进行2mm连续断层扫描。②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应以经筛窦、蝶窦、眶尖和视神经管入路为最便捷和安伞的入路,以视神经管 相似文献
7.
眶上裂区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SOF)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①观测30例(60侧)成人头颅干标本SOF骨性结构;②在手术显微镜下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SOF区穿行神经、血管位置及毗邻关系。结果:①sOF外侧壁上、下半边夹角144.27°±20.03°;②泪腺神经距SOF外侧端(4.17±1.70)mm;③动眼神经上支至SOF内侧壁(1.83±0.62)mm;④滑车神经紧贴Zinn腱环外侧人SOF;⑤眼上静脉海绵窦段具有静脉窦结构。结论:SOF区穿行神经、血管位置的观测,对临床开展SOF区手术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眶内眼神经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影像检查和眶内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5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0.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对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的位置、走行和毗邻进行观测。结果:眼神经的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和泪腺神经均经眶上裂人眶。额神经发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内外支,鼻睫神经与眼动脉伴行,泪腺神经在外直肌上方前行。结论:火棉胶连续切片能够准确显示眶内眼神经的分支、走行,对影像诊断和避免手术损伤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开展视神经管新型手术提供精细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大体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应用改进的火棉胶包埋技术对前颅底区域进行连续的三维薄切片,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视神经管区域精细的解剖结构与复杂的毗邻关系。结果对视神经管区域解剖结构与毗邻关系显示良好精确。中鼻甲根部上缘至视神经管距离左侧为(28.0±5.0)mm,右侧为(29.0±6.0)mm。蝶窦下壁厚度左侧为(3.0±0.9)mm,右侧为(2.7±0.9)mm,视神经管与蝶窦或(和)筛窦间壁厚度左侧为(1.0±0.3)mm,右侧为(1.0±0.4)mm。结论经鼻、蝶窦或(和)筛窦入路行视神经管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眶上裂区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眶上裂为位于眶尖部和海绵窦前部之间的一个重要骨性裂隙 ,内侧与视神经管毗邻。眶上裂区范围小 ,结构多 ,是颅底穿行神经最多、最复杂的区域。支配眼球运动的颅神经均经此入眶 ,损伤后可引起“眶上裂综合征”。尽管有关海绵窦及眼眶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已有许多报道[1~ 6] ,但作为两者交通的眶上裂区显微解剖学研究却很少[7~ 8] 。Morard等[7] 称眶上裂区为颅底显微解剖研究中的一块“无人大陆” ,并于 1 994年首先对眶上裂区显微解剖进行了报道。近年来 ,随着学科渗透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使临床医师逐渐地涉足这一领域而施行眶上… 相似文献
11.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视神经减压术和进一步探索视神经间接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0个成人尸头的 6 0侧视神经管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测。测量了视神经管的口径 ,管壁的厚度和长度。观察了视神经管的走行特点 ,计算了视神经管横截面积。结果 :视神经管内壁中部是视神经管管壁最薄之处 ,厚度为 (0 .48± 0 .36 )mm ;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是中部 ,横截面积为 (17.47± 3 .97)mm2 ;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 37.46°± 4.6 6° ,与颅冠状面的夹角为 2 1.0 0°± 3 .46°。结论 :视神经间接损伤后 ,视神经管在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可能最强 ,视神经减压术开放管的中部可能最为重要。视神经管走行的特点是视神经间接损伤常合并于颞额部钝挫伤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纵隔内气管前间隙的断面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为气管前间隙内病变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成人胸部连续横断面标本上,观测了气管前间隙及其内的淋巴结。结果:①气管前间隙位于大血管与气管之间,前后径为6.38~12.14mm,横径为12.93~21.40mm;②其中,该间隙下份,位于主动脉弓右侧、气管前方、上腔静脉后方的区域,略呈三角形,称此为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其内恒定地出现奇静脉淋巴结,测得长径为7.40±1.70mm。结论:在断面标本上可清晰显示气管前间隙,从而有助于气管前间隙内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三叉神经桥池段的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三叉神经桥池段的显微外科和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头颅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连续断层标本35套,观察和测量三叉神经桥池段的形态、大小及周围血管关系。结果:三叉神经桥池段由后向前逐渐增粗,形态由圆形和椭圆形变为扁椭圆形;神经根进入区(REZ)的内上方有小脑上动脉行走,与REZ相接触者占11.4%,REZ下方有小脑下前动脉行走,与REZ相接触者占7.1%;三叉神经桥池段长12.9±1.7mm。结论:对三叉神经桥池段各部正常解剖的了解有助于影像学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视神经的影像检查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5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0.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36侧冠状位标本上的视神经进行测量。结果:视神经分颅内段、管内段、眶内段和球内段四部分。管内段从视神经管颅口到眶口逐渐变细,眶内段中点最细。结论:视神经的测量可在冠状面上进行,眶内段中点可作为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第三脑室区域临床影像学诊断和肿瘤的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具成人尸体头部的固定标本上,采用MJ—346B型电动带锯每隔0.5cm作第三脑室横断、冠断和矢状断连续切片,观测了第三脑室的形态、大小、位置、毗邻关系和手术入路的径线值等。结果:第三脑室横径为1.9±2.7mm,上下径即穹窿体下缘中点至下丘脑沟中点间距为14.1±2.7mm,前后径即室间孔至中脑水管上口间距为23.9±2.7mm,其外侧壁的表面积为276~677mm2;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长×宽×高约为7mm×7mm×3mm,略偏向左侧。结论:第三脑室前部入路优于后部入路,丘脑所占第三脑室侧壁面积大于下丘脑,下丘脑沟以上术中操作相对安全;第三脑室在三维断面上均能良好显示 相似文献
16.
眶上裂区是眼眶与颅中窝沟通的重要通道,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等诸多重要神经、血管从中穿行,并且与视神经、颈内动脉、海绵窦等结构关系密切.眶上裂区解剖对于颅底手术至关重要,手术时如损伤眶上裂区的神经、血管结构将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现就眶上裂区的大体、显微及内镜临床应用解剖作... 相似文献
17.
18.
海绵窦的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海绵窦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学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头颅连续断层标本,观察海绵窦在各断面上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毗邻。结果:海绵窦平均长21.1±3.2mm,宽8.7±0.7mm,外侧壁高14.7±3.3mm,内侧壁高16.4±1.3mm。颈内动脉和展神经位于海绵窦壁内,脑神经Ⅲ~Ⅴ位于海绵窦外侧壁内,这些神经与颈内动脉之间有恒定的位置关系。在颈内动脉的内侧、下方及外下方可出现静脉间隙,出现率分别为69%、43%和100%。海绵窦外侧壁硬脑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为形成颅中窝内侧壁的硬脑膜,深层构成脑神经Ⅲ、Ⅳ、Ⅴ1和Ⅶ2的鞘及鞘之间的网状膜。结论:海绵窦静脉间隙和外侧壁脑膜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影像学和显微外科学对海绵窦病变的评价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