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动诱发ST段抬高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无心肌梗死 (MI)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者 6例 ,探讨其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无MI而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 ,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 :在 2 86 4例行运动试验检查者中 ,有 6例未患MI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 ,发生率为 0 .2 1%。相应导联ST段抬高 0 .1~ 1.0mV ,停止运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 ,ST段恢复正常。 6例中 ,1例冠脉病变轻 (狭窄 <35 % ) ,但于冠脉造影后 4周发生急性MI ,梗死部位与ST段抬高导联所对应的部位一致 ;余 5例冠脉均有严重狭窄 (90 %~ 10 0 % ) ,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近期内行冠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效果良好 ,术后症状消失 ,多次复查运动试验 ,结果均阴性。结论 :无MI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提示心肌透壁缺血 ,冠脉病变重 ,预后差 ,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无心肌梗死(MI)者6例,探讨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无MI而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在3002例行运动试验检查者中,有6例未患MI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发生率为0.2%。相应导联ST段抬高0.1~0.6mV,停止运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ST段恢复正常。6例中,1例冠状动脉正常;余5例冠脉均有严重狭窄(70%~95%),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近期内行冠脉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症状消失。多次复查运动试验,结果均阴性。结论无MI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提示心肌透壁缺血,冠脉病变重,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分析了 9例无心肌梗死 (简称心梗 )而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5 0 5 5例行平板运动试验者中 ,有 11例未患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ST段抬高 ,发生率 0 .2 2 %。其中 ,8例患者作了进一步检查 ,冠脉造影显示均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病变 ,缺血相关血管的狭窄达到 5 0 %~ 10 0 %。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对应关系。另有 1例患者于运动试验 1周后死于心脏性猝死。结论 :无心梗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脉痉挛或冠脉严重狭窄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自三十年代初Wood及Goldhammer提出运动后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冠心病(CHD)的诊断以来,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1mm已被公认为心肌缺血的可靠指标,对有心肌梗塞史(MI)者,运动诱发的ST段抬高也具有同样的意义。但近年研究发现,个别严  相似文献   

5.
平板运动试验致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组与ST段压低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ST段抬高组和ST段压低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及血管受累支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诱发的ST段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和痉挛所致心肌严重缺血损伤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定位诊断的意义。方法分析8例无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运动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8例患者冠脉造影均显示有程度不等的血管狭窄(50% ̄100%);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对应关系。结论无心梗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脉痉挛或冠脉严重狭窄所致心肌局部缺血的标志,且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无心肌梗死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者 10例 ,探讨其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无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左心室造影检查 ,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 在 35 6 4例行运动试验检查者中 ,有 10例未患心肌梗死而运动诱发其心电图ST段抬高 ,发生率为 0 2 8%。相应导联ST段抬高 0 1~ 1 0mV ,停止运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 ,ST段恢复正常。 10例中 ,1例冠状动脉病变轻 (狭窄 <35 % ) ,但于冠状动脉造影后 4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梗死部位与ST段抬高导联所对应的部位一致 ;余9例冠状动脉均有严重狭窄 (90 %~ 10 0 % ) ,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近期内行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 (PTCA)效果良好 ,术后症状消失。随访 2 8个月 (8~ 4 8个月 ) ,有 2例分别与出院后 11个月和 2 9个月再次行介入治疗 ,至今无症状生存。结论 无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提示心肌透壁缺血 ,冠状动脉病变重。少数病人冠状动脉虽无严重病变 ,但预后差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平板运动试验中ST段抬高组与ST段压低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ST段抬高组与ST段压低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阳性率、血管狭窄程度以及受累支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的ST段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局部...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死后Q波导联ST段持续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 ( MI)后 Q波导联 ST段持续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MI后 Q波导联 ST段持续抬高 (静息心电图 )的患者 3 0例 ( ST段抬高组 ) ,以无 ST段持续抬高的 MI患者 2 6例为对照组 ,两组均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及左心室造影 ,观察两组病例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 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 EDV)、射血分数 ( EF)、局部室壁运动情况及冠脉阻塞部位、程度。结果 :ST段抬高组较对照组 EF减低 ( P <0 .0 1)、ESV增大 ( P <0 .0 5 ) ,冠脉完全闭塞、局部室壁无收缩或矛盾运动比例 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5 ) ,而两组 EDV、室壁瘤发生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结论 :MI后 Q波导联 ST段持续抬高与冠脉完全的闭塞、大面积的梗死、EF的显著降低、ESV的明显扩大直接相关 ;与室壁瘤、EDV无显著相关 ,是一种简便、无创的临床检测手段 ,对 MI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21例均为男性,34~65岁。均有持续性胸痛史,持续3~6小时,8例有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史。19例表现为胸痛导联ST下移和T波倒置,2例为ST段抬高且与升高的T波呈卑向曲线。入院48小时内,发现19例心电图ST段下移和T波倒置呈进行性发展,酷似无Q波MI;2例ST段抬高者呈急性Q波MI演变,并有V_1~V_3Q波形成,符合心肌顿抑,在急性病程中始终无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升高,可能是单一的心肌顿抑现象。11例行冠脉造影仅1例示前降支严重狭窄,余均正常。参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PCI)后心电图ST段持续 性抬高对MI后晚期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急性前壁MI入院成功接受直接PCI的患者72 例,动态观察PCI前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以PCI后1hST段下降>50%为ST段下降组,相反为ST段抬高 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MI后早期(2~3周)和晚期(5~6个月)左室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的变化,并随访其间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T段下降组53例(73.6%),ST段抬高组19例(26.4%)。MI后早期两组间左室 功能和室壁活动异常(VWMA)无明显差异;晚期ST段抬高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ST段下降组(P <0.05),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VWMA积分均明显高 于ST段下降组(P<0.05,P<0.01)。随访期间ST段抬高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略高于ST段下降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段下降组MI前心绞痛和直接支架术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组(P<0.05)。结 论:ST段持续性抬高者MI晚期左室功能较差,有MI前心绞痛和直接支架术者PCI后ST段持续性抬高的发生 率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12.
运动试验时,静息心电图无 Q 波者其心电图上罕见 ST 段抬高,但当 ST 段抬高时,说明某一区域心肌严重缺血。运动时 ST 段抬高部位似乎预示心肌缺血部位和伴随的冠状动脉阻塞。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观察12导联心电图运动试验、~(201)铊灌注扫描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运动时 V_1 及/或 _(a)VL导联上 ST 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巨R波形”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根据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ST段移位及T波改变 ,将心肌梗死 (MI)分为急性、亚急性和陈旧性 3个时期。近年发现 ,MI早期心电图多不能显示 (MI)典型图形 ,往往只有ST T改变。本文旨在探讨超急性期MI罕见的“巨R波形”ST段抬高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1 “巨R波形”(GRWS)ST段抬高的特性1993年Madias首先提出GRWSST段抬高的概念 ,其常见于MI超急性期 ,尤其是前壁MI[1] ,偶见于下壁[2 ] 。此外 ,还可见于心肌急性严重缺血时 ,如不稳定型、变异型心绞痛[3] 、运动负荷试验、心房起搏及PTCA术中[4、5] 。GRWSST段抬高的心电…  相似文献   

14.
下壁ST段压低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评价 6 3例前壁AMI病人 ,选择病人就诊初始 4h心电图测量其ST水平。住院 1~ 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 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显著差异 ,左心室造影下壁运动无明显减弱 ;②同位素心肌灌注显示下壁ST段压低组 86 2 1%无下壁心肌缺血表现 ;③下壁导联ST压低组V1 3 导联ST抬高的平均值明显高于不伴下壁导联ST压低组 ,ECG下壁ST段压低明显与V1 3 导联抬高有相关性 ,(r =- 0 5 2 ,P <0 0 5 )。结论 下壁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前壁AMI时V1 3 导联ST抬高的镜影反映而不是下壁心肌缺血表现。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新对策和新模式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和无ST段抬高的ACS,后者又包括无ST段抬高的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这二者可统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照研究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 (intracoronaryelectrocardiogram ,IC ECG)与核素心肌显像在识别存活心肌中的准确性及实用性 ,观察IC ECG是否较核素心肌显像具有准确率高、简便易行等优点 ,并从心电学角度为临床判断存活心肌提供一个新的指标。 方法  4 2例心肌梗死患者 (梗死后 2周~ 3个月 ) ,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支架术前静脉滴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 (3μg·kg- 1 ·min- 1 )时合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0 5mg) 99mTc MIBI心肌显像 ,与术后 3周静息99mTc MIBI心肌显像的对照观察多巴酚丁胺与硝酸酯合用预测存活心肌的准确度及安全性。所有患者于PTCA支架术中同步记录IC -ECG及体表心电图 ,观察、测算J点后 4 0ms处ST段改变。根据IC ECG的ST段改变将患者分为 2组 ,A组 :IC ECG在术中ST段抬高 >0 2mV ;B组 :IC ECG在术中ST段抬高 <0 2mV。以术后 3周时静息99mTc MIBI心肌显像识别存活心肌者为阳性对照 ,观察IC ECG的ST段改变是否能够预测存活心肌。 结果 PTCA支架术前静息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共有 16 4个节段心肌摄取异常。药物介入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PTCA支架术后 3周静息99mTc MIBI心肌灌注显像放射性分布异常节段心肌血流灌注改善。以PTCA支架术后 3周为标准 ,药物  相似文献   

17.
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例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 ,1例为V1 ~V5及Ⅱ、Ⅲ、aVF导联ST段上抬 ,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示左前降支和第一对角支狭窄 ;另 1例为V1 ~V3导联ST段抬高 ,造影显示左前降支病变。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提示严重心肌缺血 ,且指示的缺血区域与病变冠脉部位一致。  相似文献   

18.
蔡巍 《心电学杂志》1996,15(2):123-124
关于冠状动脉近侧严重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及左室壁瘤患者运动负荷试验时ST段抬高,早已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运动试验导致下侧壁导联ST段明显抬高,但经非侵入性检查,患者无心肌缺血或心肌局部活动失调表现。仔细分析可发现P-R间期明显延长,窦性P波隐埋在ST段之前J点交界处,这是唯一1例运动负荷试验导致P-R间期延长貌似ST段抬高。 患者男,71岁,无自觉症状,亦无冠心病史,因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进行铊-运动负荷试验。目前口服硝苯呲啶及依那普利治疗。常规12导联心电图(图1)示正常窦性心律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5s,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左偏、J点与P-R段等电位,无明显Q波。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当运动至11min 25s(相当于METS 9级)时,最大心率达142次/min,BP 22.7/12kPa(170/90mmHg),由于患者双腿疲软而终止运动,但无心绞痛症状。此时,井进行铊-心叽灌注层面X线显像照影。  相似文献   

19.
aVR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04年12月的急性下壁MI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24h内ECG改变。结果90例中,IRA为右冠状动脉(RCA)者70例,为左回旋支(LCX者)20例;Ⅰ导联ST段抬高和(或)V1和V2导联ST段压低提示IRA在LCX,而ST段抬高Ⅲ导联大于Ⅱ导联和(或)导联V4RST段抬高≥0.5mm提示IRA在RCA;aVR导联ST段压低≥1mm判断IRA为LCX,其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94.3%。结论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导联V4RST段抬高≥0.5mm、V1和V2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以及aVR导联ST段压低等5项标准可用于判断急性下壁MI患者的IRA,而aVR导联ST段压低为一项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血损伤心电图上的ST段部分能锐敏的反映出来,作为诊断心肌梗塞(MI)、心绞痛时的一个简便而有价值的指标,ST段的抬高和压低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但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在特征性ST段抬高的同时,还可见ST段压低;从ST段抬高的导联推断MI部位时,梗塞对侧导联却出现ST段压低。这种现象的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尚无满意的解释。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加以讨论。对侧性ST段压低的机理 MI时相对应位置的导联ST段压低的机理,目前有3种学说:(1) 梗塞部位损伤电流所产生的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