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患者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血浆中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法洛四联症患儿40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乌司他丁,C组患者则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CPB开始后30min(他)、CPB停止后30min(T3)、CPB停止后4h(T4)和CPB停止后24h(T5)抽血,应用ELISA法检测NF—κB活性及血浆中TNF—α和IL-8水平。结果两组PMNNF—κB活性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T3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但在T5时点依然高于术前水平;U组在T2、B、T4、rr5时点PMNNF—κB活性均低于C组(P〈0.05)。两组TNF-α和IL-8水平均于手术开始后逐渐升高(P〈0.05),T3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T5时点基本恢复正常;C组TNF—α和IL-8水平在T3、T4时点均显著高于U组(p〈0.05)。U组NF—κB的活性与血浆TNF-仪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33(P〈0.05);NF—κB的活性与血浆IL-8水平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8(P〈0.05)。C组NF—κB的活性与血浆TNF—α、IL-8水平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1、0.512(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通过降低CPB患者PMNNF—κB活性进而降低血浆TNF—α和IL-8的表达,抑制体外循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瓣膜置换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药物对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乌司他丁组给予乌司他丁12000IU·kg-1于切皮后至CPB前缓慢静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随转机进入体内;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用法同乌司他丁组。两组分别麻醉诱导后即切皮前(T1)、体外循环45min时(T2)、体外循环停机前5min(T3)、停机后6h(T4)及停机后24h(T5)5个时间点,T1-T3时间点即刻送动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PMN)值;分离血清检测T1~T3时点丙二醛(MDA)浓度和T1~T5时点TNF—α浓度。结果两组CPB开始后血清TNF—α、MDA、PMN浓度逐渐升高,CPB停机前5min三者血清浓度达到高峰,CPB后24hTNF—α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乌司他丁组T3~T5时点的血清TNF—α浓度及T2-T3时点的血清MDA浓度、PMN值低于对照组相同时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CPB期间血液PMN及血清TNF-α、MDA的表达,起到肺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CPB)不同氧分压对体外循环诱发的炎性细胞因子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低氧分压组(n=10)和高氧分压组(n=10)。在体外循环转流期间,两组分别控制氧分压大约在140mmHg和400mmHg。分别于术前(T1)、开主动脉30min(T2),开主动脉后2h(T3)、开主动脉4h(T4)、术后24h(T5)各时间点测定动脉血中下列各项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与术前(T1)比较,两组TNF-α、IL-6、IL-10、LPO、CK-MB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但低氧分压组T2-T5;TNF—α、IL-6、LPO浓度和T2-T4 CK—MB活性显著低于高氧分压组(P〈0.05)。T2-T5 IL-10显著高于高氧分压组(P〈0.05)。结论 与高氧分压相比,CPB期间低氧分压能有效抑制CPB诱发的炎性细胞因子反应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real bypass,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对炎性细胞因子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病人36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8例。U组给予乌司他丁1.2×10^4U/kg,C组予与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开始后1h(T2),CPB停止后1h(T3),CPB停止后24h(T4)抽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两组病人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CPB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T2-T4时点U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1),IL-10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CPB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调节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减轻体外循环期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曲美他嗪预处理对瓣膜置换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口服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辅助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曲美他嗪预处理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术后6h(T2)、12h(T3)及24h(T4)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主动脉开放后各时点cTnT、CK及CK—MB浓度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中T1、T2、T3、T4时点cTnT、CK浓度及T2、T3、T4时点CK—MB浓度明显高于曲美他嗪预处理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口服预处理能够提升体外循环辅助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中TNF—α、IL-4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对71例Graves病(GD)非突眼患者(45例未治疗的初诊患者为GDI组,26例治疗缓解患者为GDⅡ组)、3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HT)患者及36例正常者(对照组)检测了血清中rrNF—α、IL-4的表达水平和甲状腺激素及相关抗体水平。TNF—α、IL-4测定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血清总T3(TT3)、总T4(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TNF—α、IL-4显著增高(P〈0.05,P〈0.01)。GDI组的IL-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TNF-α/IL-4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GDII组的IL-4显著低于GDI组(P〈0.01)。HT组的TNF—α较GD组显著增高(P〈0.01);IL-4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IL-4比值显著高于GD组(P〈0.01)和对照组(P〈0.05)。各组中TNF—α和TNF-α/IL-4比值与TgAb、TmAb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TNF—α、IL-4共同参与AITD的发生。GD非突眼患者以IL-4升高为主,提示Th2所介导的体液免疫占优势;HT患者以TNF—α升高为主,提示Th1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乌司他汀(Ulinastatin)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B组UTI 1万UI/kg,C组UTI 2万UI/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开放主动脉后5min(T2),CPB结束后2h(T3),6h(T4),和24h(T5)各时点采集血样,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于术后2h和6h记录气道平均压,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结果 血浆IL-6的水平在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IL-10的浓度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C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TNF-α的浓度体外循环中C组低于A组(P<0.05),IL-8的水平3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OIC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UTI2万UI/kg可抑制IL-6的释放,对TNF-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IL-10的释放明显上调。UTI通过上调IL-10的抗炎作用和对炎性介质不同程度的抑制,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炎性反应,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围术期应用痰热清对肺的保护作用,从而为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药物应用于肺保护提供一条更好的途径。方法选择3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痰热清组(T),每组15例。痰热清组患者术前晚给予痰热清射液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于切皮前相同方法再次给予以上等量药物1次;对照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两组患者分别麻醉诱导后即切皮前(T1)、体外循环45min(T2)、体外循环停机前5min(T3)停机后6h时(T4)停机后24h(T5)5个时间点,即刻对T1-T3送动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PMN)值,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T1-T3时点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并用ELISA法测定T1-T5时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痰热清组T2-T5时点的TNF-α血清浓度较对照组相同时点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清组T2-T3时点的MDA血清浓度及PMN值较对照组相同时点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CPB期间促炎细胞因子TNF-α、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及PMN释放增加;痰热清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血清细胞因子TNF-α、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和PNM的生成,起到保护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心肌酶及丙二醛的变化。方法 10例患者分别于术前(T1)、体外循环(CPB)转流前(T2)、开主动脉后30min(T3)、开主动脉后2h(T4)、术后24h(T5)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丙二醛(MDA)浓度及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结果 与T1相比,TNF-α、IL-6、IL-10、MDA、CK、CK—MB在开放主动脉后明显升高(P〈0.01)且持续至术后24h(P〈0.01或者0.05),其峰值均在开放主动脉后2h。结论 CPB心脏手术可促发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心肌酶的释放和氧自由基损伤,并由此加重心脏瓣膜外科病人已经存在的心肺功能损伤,使术后恢复延迟。  相似文献   

10.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参附组于转机前给予参附注射液2ml/kg。分别于气管插管后(T1)、动脉插管后(T2)、开放主动脉0.5h(T3)、开放主动脉2h(T4)、开放主动脉24h(T5)共5个时间点进行抽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结果参附组SOD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在T4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血浆MDA浓度比较,在T4、T5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组比对照组MDA的上升幅度小。两组病人围术期血浆CK-MB和ET浓度在T2时间点之前基本处于正常水平,在T3、T4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参附组CK-MB值于T3、T4时间点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低(P〈0.05),ET含量在T3、T4时间点参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与对照组血浆PGI2浓度都于T2时间点达峰值,组间比较在T2时间点参附组PGI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临床剂量的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晓蓉  魏继承  陈枫 《重庆医学》2012,41(2):124-126
目的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血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葛根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P组CPB前将葛根素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主动脉开放后1(T2)、2h(T3)经桡动脉抽取血标本,每次4mL。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性粒细胞内NF-κB及IL-6和IL-8的表达阳性率。结果主动脉开放后1、2hP组NF-κB及IL-6和IL-8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内NF-κB活化及IL-6和IL-8的过度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中肺动脉灌注含腺苷的冷氧合血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30例风湿性瓣膜病变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含腺苷的冷氧合血灌注组(腺苷组)和单纯冷氧合血肺动脉灌注组(对照组)各15例。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根部一次性灌注肺保护液,测定两组患者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后15min、主动脉开放后15min、术后12、24h白细胞(WBC)外周静脉血/动脉血(V/A)比值,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含量水平。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腺苷组为(18.6±4.75)h,明显低于对照组(26.4±6.32)h,P<0.05;腺苷组WBC V/A比值、IL-6和TNF-α含量于主动脉阻断后15min及开放后15min、术后12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苷组MDA含量在主动脉开放后15min、术后12、24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中肺动脉灌注含腺苷的冷氧合血对术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小儿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例无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小儿随机分成腺苷组和对照组。腺苷组在麻醉诱导后经颈内静脉插管泵入腺苷,对照组同法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采桡动脉血测定围手术期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停体外循环后30min采右上肺组织分别做光镜和透射电镜组织学检查。结果体外循环开始后NE、MDA、IL-10值显著升高,腺苷组NE、MDA低于对照组,而IL-10高于对照组;组织学上腺苷组肺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腺苷预处理可减轻小儿体外循环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腺苷静脉预处理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非紫绀型先心病及瓣膜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腺苷静脉预处理组;B组:空白对照组;两组其他处理相同。分别于阻断升主动脉前、阻断升主动脉30分钟、开放升主动脉15分钟及术后24小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两组血清CK-MB、LDH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实验组术中、术后血清CK-MB、LD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静脉预处理能模拟缺血预处理(IPC)的心肌保护效应,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婴幼儿先心病患者在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过程中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后血清中TNF-α、IL-6、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实施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先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M-cAMP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给予M-cAMP3 mg/kg,其中1 mg/kg于诱导前静脉注射,1 mg/kg稀释后输注至CPB开始,另1 mg/kg剂量加入预充液中经转机进入体内,B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诱导前(T0)、主动脉开放后5 min(T1)、术毕(T2)、术后12 h(T3)采桡动脉血。结果40例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在转流前后开始CK-MB、TNF-α、IL-6、IL-10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A组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过程中应用环磷酸腺苷葡胺可降低CK-MB、TNF-α、IL-6的产生,提高IL-10的活性,改善术后心功能不全及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建立稳定、可行的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模型,为研究临床脑栓塞急性期体
外循环对脑组织的影响以及手术时机选择提供实验工具。方法54只兔随机分成A、B二大组,A组为非脑栓塞CPB组(n=18),
B组分为B1组(脑栓塞24 h后CPB组,n=18),B2组(脑栓塞1周后CPB组,n=18)。经眶上缘入路,直视下电凝左侧大脑中动脉
主干,建立兔大脑中动脉脑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并分别于脑栓塞24 h、1周进行MRI检查,观察
各组脑栓塞情况。胸骨正中切口,升主动脉和右心房分别插管,建立CPB,从而建立脑栓塞急性期CPB模型。观察各组建模成
功率,并于CPB后2 h进行MRI检查观察脑部情况。结果B1、B2两组均成功建立脑栓塞模型,成功率100%,栓塞后兔均存活;
A组和B组在建立CPB模型的成功率上无差异(P>0.05)。在CPB术后2 h,A、B两组MRI检查均未发现出血灶或新发栓塞灶。
结论采用眶上缘入路及模拟临床实际建立的兔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模型具有成功率高、稳定、可行的特点,是进行脑栓塞急
性期体外循环相关脏器损伤机制研究和对其进行干预的较理想模型。兔脑栓塞急性期进行体外循环后未见脑组织出血及新发
栓塞灶。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时间对胃粘膜Pco2,胃粘膜p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6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按体外循环(CPB)时间分为短于100min(A组)及超过100min(B组)两组,以观察CPB时间对胃粘膜Pco2及胃粘膜pH(pHi)的影响。结果显示,停机前两组病人胃粘膜Pco2显著增高,pHi显著降低,尤以B组为著。术后A组未见并发症,B组3例病人发生致命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提示低温CPB时间越长,胃粘膜酸中毒越重,术后可能发生致命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止血芳酸对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中纤溶系统激活反应的影响。方法  6 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30例 ) ,止血芳酸组于CPB转流前、CPB预充液中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 1 0min ,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止血芳酸 2 5 0mg ;对照组不给药。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CPB后 30min、CPB停机及手术结束时检测血小板计数、D 二聚体、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 (FDP)的含量。结果 转流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少 ,止血芳酸组降低程度相对较轻 (P <0 .0 5 ) ;转流后两组的D 二聚体、FDP均显著增高 ,止血芳酸组与对照组比均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CPB期间应用止血芳酸能抑制纤溶系统亢进并间接保护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19.
抑肽酶对心脏体外循环术后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剂量抑肽酶对心脏体外循环(CPB)术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CBP术后24h血浆TNF-α含量,在全量抑肽酶组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在单次剂量抑肽酶组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表明全量抑肽酶具有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通气模式对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40例,心功能Ⅰ级或Ⅱ级,按年龄分为2组:A组(年龄〈2岁)、B组(2岁〈年龄〈4岁)。分别于切皮前(T1)、胸骨劈开后10min(T2)、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T3)及缝皮后(T4)记录在定容(VCV)和定压(PCV)通气模式下的呼吸力学指标,分别作为体外循环前(T1、T2)和体外循环后(T3、T4)的数据,记录时使不同通气模式下的潮气量都维持在10ml/kg。结果:两组患儿CPB后(T3、T4)各模式下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均高于CPB前(T1、T2),动态肺顺应性(Cdyn)有所降低(P〈0.05)。A组患儿在定压通气模式下的Ppeak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定容通气模式,Cdyn高于定容通气(P〈0.05)。B组患儿在CPB前的呼吸力学指标在不同通气模式下无差别,CPB后定压通气模式下的Ppeak低于定容通气组,Cdyn高于定容通气(P〈0.05)。结论:不同年龄先心病患儿在定容和定压通气模式下测定的呼吸力学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对2岁以下及体外循环后的婴幼儿定压通气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