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发病新思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发病要理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毒为标,治肾为本,参与活血化瘀”的治疗再障三大法,并有临床报道相印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再障造血本质的研究,目前归结为三大学说:造血干细胞受损学说,骨髓微环境缺陷学说和免疫学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发病机制及环孢菌素A(CsA)对AA患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甲基纤维索法研究了18例AA患者骨髓粒一单系祖细胞(CFU-GM)集落形成及其骨髓细胞和血清对正常CFU-GM集落形成的影响,据此对AA按发病机制进行分组,同时加CsA与AA骨髓及正常骨髓共同培养。结果:干细胞缺陷组5例,微环境缺陷组4例,细胞抑制组7例,血清抑制组2例。AA骨髓CFU-GM集落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sA能显著增加AA集落,集族产率(P<0.05);8例AA骨髓CFU-GM集落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sA能显著增加AA集落,集族产率(P<0.05);8例AA骨髓对CsA敏感,其中细胞抑制组6例,干细胞缺陷组2例。结论:本研究可能为预测CsA治疗AA的临床疗效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的造血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往由于缺少研究手段,对其发病机理研究不够深入,临床治疗针对性不强,疗效差异也较大。晚近采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技术对再障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作了一些探讨,并试图对临床治疗作出有益的贡献。本文采用体内琼脂培养技术,对6例再障患者进行了检查,目的在于对发病机理及再障分型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封歌  魏红  张卓  周晋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7):161-163, 167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自身免疫系统失调介导的造血细胞损伤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造血衰竭相关。此外,造血干细胞自身异常如端粒缩短、端粒酶功能缺陷,BCOR/BCORL1、PIGA等基因突变和IFN-γ、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异常等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等技术的发展,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了解不断深入。本文对当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及病理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再障的病理改变主要在骨髓,其他系统或组织也有一些原发或继发的改变.1 骨髓造血组织的减少病理变化的主要特征是骨髓增生减低,红骨髓显著减少,代以脂肪组织.正常人初生时,全身骨骼腔内都充满红髓.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髓呈向心性脂肪变;至成年,红髓水平上肢至肱骨的上1/3,下肢至股骨的上1/3.而本病的长骨或偏平骨内甚至完全缺乏红骨髓,骨髓增生普遍减低,有核细胞明显减少,代之以脂肪髓.在其中散在有少量淋巴细胞、浆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本文从再障分类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护理,导致发病的因素及其预防.  相似文献   

9.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因多种病因造成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从而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患者外周血液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明显减少(全血细胞减少),临床上常出现较重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1.
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1988年在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44个调查点进行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病情况调查。再障年发病率为0.74/10万,总体率的95%可信限为0.67/10万~0.82/10万;急性再障发病率为0.14/10万,慢性再障为0.60/10万。煤矿再障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急性再障年龄别、性別发病率波动较大;慢性再障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发病率在中年期有较明显的下降,女性在青春期有较明显的上升。男、女性慢性再障发病率在老年期均存在明显高峰,男性高峰在60岁以后,而女性高峰在50~59岁年龄别。  相似文献   

12.
<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引发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其分子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临床上也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一氧化氮(NO)的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作用正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在生物体内NO作为一种反应极强的效应分子,不仅参与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攻击肿瘤细胞,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O能够影响正常造血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调亡,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本文就此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周素杰  周秀安 《华夏医学》2003,16(5):731-731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衰竭而引起 ,血液中不仅红细胞减少 ,而且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减少 ,患者抵抗力低下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此类贫血 ,国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常用药物有苯丙酸诺龙、碳酸锂、氧化钴等 ,以刺激造血功能 ,对部分患者有一定效果 ,但大多预后不好。为了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 病情观察观察急性期患者情况、感染症状以及出血部位、程度 ,尤其要观察有无重要脏器出血如颅内出血等症状 ;观察慢性再障患者有无进行性贫血加重、急性发作表现。准确采集血标本 ,协助做好…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e Anemia , 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理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造血细胞数量减少所引发的,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再障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以往认为再障的发生与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缺陷及免疫介导有关,三种机制在不同的患者个体中单独或联合作用,导致造血功能衰竭.近年来再障在治疗方面,对于不适于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适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近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是无关供者移植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诊断及开始接受治疗间的间隔期短者,治疗效果可提高,年轻患者的治疗效果亦较好,因此,再障一经诊断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的方法.方法 在护理之前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的实施可使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药物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所致红髓被脂肪代替 ,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190 4年Chauffard提出再障的名称 ,196 1年Till和McCulloch第一次用实验方法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 ,随后学者们也发现再障时造血干细胞减少。1971年Knospe和Crosby认为再障有造血干细胞损伤亦有造血微环境病变。 70年代后有些学者认为一些再障是由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使造血干细胞受抑制的一种疾病。 1976年Camitta等将再障分为严重型和轻…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害,骨髓造血衰竭及血中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亚洲国家AA发病率为(3.9~5.0)/10^6,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的(2.0—2.7)/10^6。多数学者认为AA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造血干/祖细胞的内在增殖或分化缺陷和造血微环境的系统异常等有关。本文就近几年有关小儿AA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20.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骨髓的多能定向干细胞和微环境的损害;或因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病。本病往往疾病严重,预后差。做好再障的护理是取得再障治愈的关键之一,不可掉以轻心。 1 一般护理 1.1 休息:急性型或有活动性出血时应卧床休息。严重贫血者血红蛋白减少,载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活动后可出现心悸、气促,应给予卧床休息。一方面以降低机体消耗,减少耗氧量,从而减轻缺氧症状。另一方面可减轻或防止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慢性型再障患儿若病情不甚严重,患儿可适当活动,使患儿的休息生活充满乐趣。婴幼儿使用的玩具要有选择性,避免尖硬有角等,以防引起损伤性出血。学龄期儿童应鼓励患儿继续在院学习,形成有规律的住院生活。 1.2 饮食:应给予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C、K的食品。如鸡蛋、牛奶、肉、鱼、香菇和桔子、苹果、香焦等。护士应了解患儿的嗜好,鼓励患儿正常食欲,必要时可少量多次。根据患儿饮食习惯允许食用家里特制的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