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我院全科医学住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在我院的全部全科住培医师43名,应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量表多维度进行医患沟通水平评价。比较分析不同年级住培医师SEGUE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之间的差异。结果 43名住培医师SEGUE量表总分4~21分,平均(14.1±3.8)分;随着年级增高SEGUE量表总分显著增高,三年级住培医师信息给予、结束问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P<0.05),一年级住培医师信息收集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P <0.05),准备、理解患者得分各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诊疗质量和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前提。全科住培医师医患沟通培训仍需的得到重视,尤其是加强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探讨在临床实践阶段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中应用小规模私密性在线课程(SPOC)结合标准化病人(SP)的教学方法 ,旨在研究临床实践阶段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最优培训方法 .方法 将2018年进入医院临床实践的113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2组,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专题讲座法而观察组采用SPOC结合SP教学方法;2组医学生接诊新患者时,均由接受过统一培训的评价教师采用国际量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进行医患沟通技能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OC结合SP教学方法 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实践阶段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SEGUE Framework,以下简称SEGUE量表)提高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作用。方法对2019年9月—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实习的65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12组,每组4~6人,选取6组为试验组,另6组为对照组。试验组以CBL教学法联合SEGUE量表进行带教,对照组以授课为基础的带教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出科前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出科考核,包括理论考核、门诊考核、技能考核以及总评成绩,并应用SEGUE量表评价其医患沟通能力。结果 CBL组门诊考核、技能考核、总评成绩、SEGUE量表得分均值和良好率均高于L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和SEGUE量表得分及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L教学法联合SEGUE量表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推荐CBL教学模式联合SEGUE量表评价系统推广应用于医学生临床带教学习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外科学翻转教学中应用医患沟通角色扮演和微课进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实验对照的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五年制本科2014级80名学生和2013级7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翻转课堂、医患沟通角色扮演、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LBL、PBL、CBL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SEGUE评分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SEGUE量表中的医患关系的建立、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结束问诊5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医患沟通角色扮演和微课在外科学翻转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并带动其他核心能力的提升,教学实施可行、合理、有效,且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学校临床医学专业162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1名。研究组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法、实践教学法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医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对医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结束后,应用学校自行设计的医学生思政教育问卷、教学满意度问卷评价两组医学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应用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思想政治素质量表评价两组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结果 研究组思政教育内容、课程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得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提高了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ICU转出患者家属健康商数与应激压力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健康商数调查问卷和ICU转出患者家属转科应激压力评估量表调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共122例ICU转出患者家属的健康商数与应激压力状况,并对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1)健康商数调查问卷总分为(106.52±20.12)分,最低维度得分为健康知识(18.04±3.02)分,ICU转出患者家属转科应激压力评估量表总分为(64.10±10.45)分,最高维度得分为分离焦虑(17.45±2.48)分;(2)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显示,ICU转出患者家属健康商数总分与应激压力状况总分呈负相关(r=-0.107,P0.05)。结论 ICU转出患者家属健康商数总分与应激压力状况总分呈负相关,较高健康商数有利于降低转科应激压力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医学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根据CalgaryCambridge医疗沟通框架,设计并开设《医学生医疗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临床情景模拟进行小班教学,并用SEGUE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价。结果:根据SEGUE量表的测评结果,在医患沟通的五个维度中,学生在沟通开始阶段的表现最佳,在有效沟通阶段表现最差,医患沟通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结论:摸索出一套新形势下适合医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技能培训方法,并对结果进行总结,以期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 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儿科进行实习的医学生4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实习,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两组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变化比较,及对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生两组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评分比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生核心能力评分中临床护理、人际关系、领导能力、教学咨询、评判性思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强儿科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为日后临床医患沟通方面建立良好的基础,更符合日后新的医学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教师标准化病人(TSP)教学法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中的价值及效果,为TSP教学法的临床教学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3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TSP教学法组(试验组)和传统教学法组(对照组),每组各15名。两组分别采用TSP教学法及传统教学法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使用SEGUE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TSP教学法医学生的SEGUE评分为(17.8±2.0)分,传统教学法医学生的SEGUE评分为(12.2±1.8)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TSP教学法能显著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可以在临床各专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沟通能力培养与评价的新模式。方法利用情景、案例教学,设置小班教学的"医患沟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礼仪,增加对同理心的理解,进行沟通技巧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利用"沟通能力量表"和"SEGUE量表"对肿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估及反馈。结果经培训,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明显提升。结论探讨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合理有效培养的模式,探讨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情景、案例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评估反馈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导生制辅助混合教学对乡医学生技术实训教学效果及提升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作用。方法 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进行,对在首都医科大学延庆教学医院学习的90名乡医学生进行了调查,按照班级分组并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常规教学的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导生制辅助混合教学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问诊得分(22.43±1.54)分,急救得分(23.54±1.43)分,诊断得分(23.34±1.52)分,沟通技巧得分(23.18±1.52),总分(93.24±3.2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课程结束后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得分(73.23±3.54)分,比对照组的(68.73±3.11)分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教学的各项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导生制辅助混合教学用于乡医技术实训教学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评大学生课程体验问卷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CEQ) 用于某医科大学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了解医学生 CEQ 得分的分布特征,为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结束 4 门课程学习的 329 名不同年级专业的某医科大学在校生为样本进行CEQ 问卷调查,考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 CEQ 的结构效度;采用问卷总分与各公因子得分的相关系数评价 CEQ 的内容效度。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描述与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 313 份。CEQ 内部一致性信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62,分半信度的 Spearman-Brown 系数为 0.861。在结构效度评价中,因子分析得出的 3 个公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 77.895%。CEQ 总分与课堂质量与收获、良好的教学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课堂质量与收获和良好的教学存在正相关 ( 均为 P < 0.001)。313 名医学生的 CEQ 问卷总分为 4.044±0.752,课堂质量与收获因子得分 4.149±0.790,良好的教学得分4.282±0.632,学习量合理因子得分 2.153±0.633。4 门课程的 CEQ 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践课占比 44.4% 的早期接触实践训练课程 CEQ 得分最高。结论 CEQ 应用于医学生课程体验评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医学生总体对课程体验持肯定满意态度,处于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叙事医学训练对培养实习医师共情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院2017级长学制实习生62名,开展叙事医学讲座与平行病历书写培训;利用杰佛逊共情量表(学生版)、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评量表及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比较学生在培训前后的评分差异,评价相关能力的变化并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结果 共情量表培训前评分为(79.77±5.93)分,培训后为(83.13±11.56)分;沟通行为量表培训前评分为(174.69±22.33)分,培训后为(188.27±15.78)分;沟通态度量表培训前评分为(83.35±5.52)分,培训后为(87.34±9.46)分;培训后的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对叙事医学培训的满意度为93.55%;访谈对象认为叙事医学培训使自身的认知及情感能力得到提高,对生命、疾病、死亡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结论 对实习医师开展叙事医学训练十分重要,可增强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同理心和责任心,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提升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实现医患间的和谐交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外科见习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纳入104名外科见习医学生开展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52名医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组),另外52名医学生在传统组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施教学(研究组),对两组教学成效实施评估,考核医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评分,并调查教学满意情况。结果研究组医学生理论知识得分为(95.32±3.74)分、临床批判思维能力得分为(94.67±3.81)分及病例分析考核得分为(92.51±3.15)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83.87±2.16)分、(82.35±2.08)分、(81.45±1.96)分;研究组医学生人文关怀、责任意识以及医德养成评分分别为(45.89±3.93)分、(19.07±0.82)分、(28.17±1.03)分显著高于传统组(38.86±8.21)分、(15.35±3.60)分、(22.14±5.62)分;研究组医学生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教学满意度为100%、树立临床工作信心方面满意度为94.23%、提高自学与实践能力方面满意度为96.15%以及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满意度为98.08%均显著优于传统组的88.46%、80.77%、82.69%及82.69%(P0.05)。结论将"课程思政"元素融于外科见习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其责任意识、人文关怀能力以及医德,促使教学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麻醉学专业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对培养其医患沟通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麻醉学专业学生60名,随机分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按照早期接触临床的方式实施教学,使用SEGUE评分评估两组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采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麻醉学系教学满意情况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满意情况调查,并比较两组学生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的考试成绩。结果观察组SEGU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满意度96.77%高于对照组72.41%(P=0.011);观察组两门专业课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麻醉学专业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对于其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情景模拟在妇产科见习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2月—2020年2月进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见习的88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2015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88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情景模拟结合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C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学期末考试成绩。采用教学效果评估表进行调查问卷,分别评估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的评价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情景模拟在妇产科见习CBL教学中能够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是CBL教学一种有益的补充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疑虑,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因此,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是适应新医学模式的需要,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需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是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的需要;第二,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现状是:缺乏完善的教学模式,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不足;第三,医学本科教育中医患沟通的培养,应言传(设置专项课程、开展专题讲座、开展其他多种形式的活动)、身教、实践,通过专业规范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能完善医学生的教育结构,同时提高医学生的整体能力,为医学生成长为优秀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叙事医学教学法对临床医学实习医师培养医患共情、沟通能力及提高疾病掌握程度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五年级临床医学本科儿科实习课程中实习医师20名,与患儿和(或)家长访谈后撰写平行病历。儿科实习前后实习带教医师及实习医师均填写调查问卷以了解医患共情、医患沟通及疾病掌握程度的变化。结果儿科实习医师共采集到25个合格的平行病历。儿科实习前后实习医师对叙事医学了解程度、医患沟通能力、医患共情能力、沟通主动性及对疾病掌握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实习课程中融入叙事医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切实可行,并使实习医师的医患共情、医患沟通能力及疾病掌握程度显著提升,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及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法(OSCL的基础上引入自我决定理论(SDT)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以重庆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2019年7月—2020年6月于本院实习的医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自我决定组(A组)、外部激励组(B组)和对照组(C组)。自我决定组予以SDT概念教学法;外部激励组予以出科考试成绩优秀者奖励的激励方法 ;对照组予以无激励方法。比较三组的自学时间、考试成绩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得分。结果 三组间医学生的自学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C组比较,A组、B组医学生自学时间明显更长(P <0.05),且自我决定组医学生自学时间明显长于B组(P <0.05);三组医学生的概念题得分、病例分析题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C组比较,A组及B组医学生的概念题得分、病例分析题得分及总分均明显更高(P <0.01),且A组医学生的病例分析题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1),但A组医学生的概念题得分明显低于B组(P<0.01);三组医学生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问卷计算得出盘锦地区儿科教师职业幸福感及自我效能感评分,以此获悉儿科教师情感现状。评估其各自影响因素。分析二者相关性。获悉提高儿科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的方法途径。方法调查63名盘锦市儿科教师,分别填写自我效能感量表、医务工作者职业幸福感量表以及一般情况问卷。结果 63位儿科教师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8.14±4.09)分。通过正念认知治疗与艺术整合治疗等心理干预方式后,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30.14±2.97)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63位儿科教师职业幸福感平均得分为(58.00±10.77)分。学历、职称、教龄、是否倒夜班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是造成职业幸福感总分及量表中各维度得分及差异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积极地心理干预治疗,提升自我效能感总分后,儿科教师职业幸福感平均得分为(62.90±10.729),说明积极地心理干预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科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及职业幸福感均有提升的空间。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相互促进。积极的心理干预可用于提升儿科教师自我效能感及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