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将其中的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方法,比较两组血管瘤、血栓、内瘘狭窄发生率。将剩余的20例患者实施自身对照研究,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和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各20次,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记录患者疼痛感受。结果观察组内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P0.01);两种穿刺方式的再循环率均为零,对患者透析质量无影响。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穿刺时疼痛,不影响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主要是采用血液净化技术对患者机体内毒素予以清除,从而延缓其肾脏损伤,延长其生存期限[1,2]。在血液透析前,需对患者进行穿刺,但由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功能出现障碍,反复透析穿刺会对其血管造成损伤,导致血管弹性减弱,加上部分患者皮肤组织松弛,导致患者穿刺难度较大,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穿刺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护理难点[3~5]。动静脉  相似文献   

3.
按标准防护要求,护理人员为术毕患者固定敷料时必须戴乳胶手套,以避免直接接触体液。但戴乳胶手套用胶布固定切口敷料,常因胶布粘破手套而导致防护工作无效或因胶布粘在一起致使敷料固定不牢。经临床实践,我科改进方法,能将敷料固定牢靠且手套不会破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常用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透析结束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止血时,一般使用绷带缠绕肢体止血,但此法如缠绕较紧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且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如缠绕较松则起不到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常用的血管通路首选动静脉内瘘。透析结束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止血时,一般使用绷带缠绕肢体止血,但此法如缠绕较紧患者肢体活动受限且影响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如缠绕较松则起不到止血作用。我院自2003~2006年对使用内瘘透析的患者,全部使用弹力松紧布缝以粘扣的方法止血,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并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对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者60例.根据穿刺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绳梯穿刺法组、扣眼穿刺法组和区域穿刺法组,每组各20例患者,比较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后三组患者内瘘阻塞发生率、假性血管瘤发生率以及血管狭窄发生率变化.结果 绳梯穿刺法和扣眼穿刺法组内瘘阻塞发生率、假性血管瘤发生率以及血管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组,而绳梯穿刺法组和扣眼穿刺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绳梯穿刺法和扣眼穿刺法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内瘘血管情况选择适当的内瘘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瘘穿刺方向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分别采用向心穿刺(顺穿)、离心穿刺(反穿)和顺反穿交替的方式进行内瘘穿刺,比较2年后三组透析充分率、内瘘假性动脉瘤及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完成研究143例.三组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瘘假性动脉瘤和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反穿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最高,顺穿组内瘘狭窄发生率最高.结论 顺反穿交替穿刺技术在不影响透析效果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和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血管通路的建立是使血液透析能够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成功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是保证血流量和充分透析的必备条件.应该选择一种好的穿刺方法,既能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减少血管损伤,避免内瘘狭窄,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不影响透析充分性的基础上又方便护士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邢伟  宋延峰 《护理学杂志》2009,24(10):14-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时,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常需在穿刺针眼处覆盖一片创可贴,使穿刺局部保持无菌状态。防止感染,还可起到止血作用。临床上偶见对创可贴胶粘剂过敏的情况,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又给日常工作带来不便。鉴此,笔者对创可贴粘贴方法进行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时,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常需在穿刺针眼处覆盖一片创可贴。使穿刺局部保持无菌状态,防止感染,还可起到止血作用.临床上偶见对创可贴胶粘剂过敏的情况,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又给日常工作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的安全性和穿刺疼痛程度。方法:将上海市某二级医院以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与锐针绳梯穿刺组,比较两组12个月后的内瘘穿刺止血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锐针绳梯穿刺组,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应推广钝针扣眼穿刺法在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动静脉内瘘(内瘘)穿刺方法选择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6例采用内瘘穿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A组,15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B组,21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穿刺方法的教育,最后对穿刺方法的选择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B组对绳梯法或钮扣法穿刺的选择上明显高于A组(P〈0.01);效果方面B组血流量明显高于A组(P〈0.05),渗血或血肿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P〈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选择正确的内瘘穿刺方法,并提高了动静脉内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薰香疗法缓解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薰衣草薰香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薰香组(n=42)和对照组(n=40),薰香组内瘘穿刺前嗅吸浓度1%薰衣草精油5min,对照组予空白嗅吸蒸馏水。结果薰香组内瘘穿刺时的VAS评分、状态焦虑(S-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薰衣草薰香疗法能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时疼痛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两种溶栓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将72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分别给予尿激酶50万U注射;对照组通过外周静脉血管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通过观察动-静脉内瘘再通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并对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糖尿病血管病变、造瘘血管内径细小、透析后按压不当、高凝、透析后低血压、穿刺后血肿形成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治疗组内瘘再通率为86.1%,对照组内瘘再通率为63.9%,治疗组内瘘再通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现内瘘血栓及时应用尿激酶是内瘘再通的关键,尿激酶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内注射溶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正确的内瘘穿刺技巧与护理要点,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通过对96例施行内瘘透析治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出内瘘穿刺的技巧及护理体会。结果9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的内瘘透析治疗,血流量充足且无1例内瘘闭塞情况发生。结论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与护理要点,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和正确的护理,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内瘘闭塞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扣眼穿刺法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内瘘穿刺方法,越来越受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欢迎。此法对血管长度要求不高,可减少血管瘤的形成,对血管内瘘损伤少,适合于任何内瘘血管,被认为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首选穿刺方法[1]。目前,扣眼穿刺法在我科已逐渐被推广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有出现穿刺点渗血、隧道形成时间较长及钝针穿刺困难等情况;为了让皮下隧道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我科对部分患者进行建立隧道的初期联合采用远红外线照射穿刺点,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初期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6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6~8周的MH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动脉出路选择距离吻合口3em以上的内瘘远心端,对照组32例选用传统穿刺法,即逆血流穿刺法;实验组32例采用顺血流穿刺法,2组静脉回路均为顺血流穿刺。观察内瘘最初4次使用情况,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及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同时比较尿素氮下降率(urear reduction rare,URR)及单室模型尿素清除指数(singl—poolKt/V,spKt/V)。结果64例患者,每例行血液透析4次,2组分别记录血液透析128例次(32例×4次)、内瘘穿刺256例次(动脉出路穿刺128例次+静脉回路穿刺128例次)。实验组动脉出路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9.22%(127例次,127/128)显著高于对照组92.97%(119例次,119/128)(P〈O.01),血肿发生率为2.34%(3例次,3/128)低于对照组8.59%(11例次,11/128)(P〈0.05),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17.63±1.91)min-]显著少于对照组[(19.61±1.84)mini(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回路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9.22%(127例次,127/128)和96.88%(124例次,124/128)、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分别为6.25%(8例次,8/128)和7.03%(9例次,9/128);URR分别为(65.23%±2.93%)和(65.32%±2.41%)、spKt/V分别为(1.20±0.18)和(1.21±0.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初期采用顺血流穿刺法,不影响透析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可提高动脉出路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缩短拔针后内瘘压迫止血时间,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可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保护内瘘成熟,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新发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应用钛轮钉机械吻合与手工缝线吻合动静脉内瘘(AVF)的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状况,总结两种吻合内瘘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患者提供合适的吻合方式及内瘘保护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于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之间的所有新发ESRD需行血液透析患者47例,其中27例采用钛轮钉吻合器行桡动脉一头静脉内瘘吻合,2()例采用传统血管端端吻合,随访24月,比较两组的内瘘通畅时间,并分别计算6、12及24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并分析影响内瘘通畅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其随访24月的长期并发症状况。结果随访24月钛轮钉组内瘘通畅时间为(19.85士6.876)个月,手工缝线组为(22.95士3.268)个月。钛轮钉组内瘘6、12、24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2.6%、81.5%、66.7%,而手工吻合组为100%、95%、9()%,原发病、低蛋白血症、房颤及吸烟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AVF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应用钛轮钉吻合AVF的患者。手工缝线组在心衰、静脉过度曲张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方面较钛轮钉组患者多。结论虽然钛轮钉机械吻合AVF在手术方法上简单容易操作,但对患者自身血管要求较高,手工缝线吻合组内瘘通畅时间明显比钛轮钉组延长,但其长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钛轮钉组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原因分析.方法 采用16 G穿刺针行标准前臂内瘘,吻合方式为直径3mm钛轮钉端-端吻合术.结果 穿刺1000例次中穿刺失误78例次.穿刺失败原因主要有(1)皮下血肿14例次(18%),系新瘘血管使用时,血管壁较簿,穿刺引起血管壁的损伤撕裂,造成皮下血肿;(2)未进入血管腔9例次(12%),系穿刺针潜行于血管下,未进入血管腔内,致抽吸注射器时无回血;(3)皮下肿胀24例次(31%)-系穿刺针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内,虽然抽吸回血通畅,但试推注入液体时皮下肿胀;(4)穿刺进针角度偏大7例次(9%),穿刺针刺破血管后壁迅速引起皮下血肿;(5)穿刺针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24例次(31%),因血流量可达200 ml/min,但透析时患者感觉肢体不适,轻微移动即有疼痛感或异物感.结论 动-静脉内瘘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血管通路,应尽量保护和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