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膝关节后外侧角(PLC)在慢性损伤及正常状态下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 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选取本院膝关节PLC慢性损伤患者60例及同期招募的膝关节正常志愿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膝关节PLC MRI扫描。分析比对两组组成膝关节PLC主要肌腱、韧带的MRI表现及其长度、宽度等信息。结果 对照组膝关节PLC呈现低信号强度的正常生理结构。观察组构成膝关节PLC的部分肌腱/韧带连续性中断,肌腱/韧带部分或完全肿胀,四围呈现不均一混杂信号,膝关节PLC慢性损伤呈不均一长T1、T2信号。观察组腘肌腱(PT)、腘腓韧带(PFL)、腓侧副韧带(LCL)的平均长、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MRI技术可清晰显示膝关节PLC慢性损伤后的形态结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PT、PFL、LCL等软组织结构的部分或完全肿胀/断裂、信号增强等。熟悉和掌握膝关节PLC慢性损伤及正常状态下的MRI表现,有助于放射科医师临床诊断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确诊的20例后外侧角损伤患者的MRI表现,分析韧带、肌腱等形态、走行、信号强度改变以及伴随征象。结果所有的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均伴有其他结构的损伤,尤其是交叉韧带的撕裂。MRI诊断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4%、66.7%、80%;腘肌腱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85.7%、50%、75%。结论MRI是诊断急性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理想的检查方法。熟悉后外侧角复杂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提高MRI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急性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确诊的20例后外侧角损伤患者的MRI表现,分析韧带、肌腱等形态、走行、信号强度改变以及伴随征象.结果 所有的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均伴有其他结构的损伤,尤其是交叉韧带的撕裂.MRI诊断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2.4%、66.7%、80%;腘肌腱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85.7%、50%、75%.结论 MRI是诊断急性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的理想的检查方法.熟悉后外侧角复杂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提高MRI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膝关节后外侧角(PLC)损伤诊断中超声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25例PLC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关节镜下PLC重建手术治疗,术前行X线、超声检查,评价超声技术对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25例患者中9例骨折,4例关节囊积液,1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RI诊断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MRI表现,分析肌腱韧带形态和信号的改变及伴随征象。结果19侧MRI均有异常表现,外侧副韧带完全撕裂7例,部分撕裂9例,胭肌腱完全撕裂3例,部分撕裂9例,膊腓韧带部分撕裂1例,MRI表现为韧带/肌腱连续性中断或部分中断,撕裂处不同程度的信号增高。结论MR检查可以较好地显示及评估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判断是否存在损伤及其有无其它的并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合并后外侧角(PLC)损伤以及其他相关损伤的发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0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急性和亚急性ACL断裂患者核磁共振图像资料,确定并记录合并膝关节PLC、半月板、内侧副韧带及后交叉韧带损伤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145例ACL断裂患者。ACL断裂合并PLC损伤发生率为22.07%,合并膝关节其他损伤发生率为24.82%。ACL断裂合并PLC损伤与患者性别、损伤的膝关节、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副韧带、后交叉韧带损伤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通过研究ACL断裂合并PLC损伤的发生率,有助于避免漏诊和及时处理PLC损伤,以及由此导致的ACL重建失败。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的方法进行生物力学研究,评价其恢复膝关节后外侧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应用半腱肌肌腱对8例新鲜尸体膝关节进行膝关节后外侧角的重建,分别于膝关节屈曲0°、30°、60°、90°时对胫骨施加外旋及内翻扭距,测量膝关节外旋及内翻变化。结果膝关节后外侧角切断后膝关节外旋内翻均明显增加,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术后在屈膝0°、30°、60°、90°外旋及内翻大于完整膝关节,但与完整膝关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能有效恢复膝关节静力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膝关节后外侧角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关节镜手术组和传统开放手术组各30例.对其疗效、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关节镜手术组总有效率93.34%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80.00%(P<0.05);关节镜手术组总满意度93.34%高于传统组76.67%(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修复及重建膝关节后外侧损伤符合微创要求,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关节内重要结构的损伤,降低膝关节不稳定性的发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为普遍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 PLC)又称为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 PLC)或后外侧结构(Posterolateral Structure,PLS),损伤后可导致严重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孤立的PLC损伤较少见,通常伴随交叉韧带损伤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慢性关节不稳、软骨退变,甚至使交叉韧带的重建失败。近年,随着运动损伤等事件增多,PLC损伤呈上升趋势。低级别的PLC损伤常采取非手术治疗,高级别或者伴有其他韧带、肌腱的PLC损伤则需要手术干预。本文对PLC解剖学、生物力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PLC损伤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关节镜手术组和传统开放手术组各30例.对其疗效、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关节镜手术组总有效率93.34%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80.00%(P<0.05);关节镜手术组总满意度93.34%高于传统组76.67%(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修复及重建膝关节后外侧损伤符合微创要求,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关节内重要结构的损伤,降低膝关节不稳定性的发生,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为普遍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正>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又称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其损伤后导致关节内翻、胫骨外旋和胫骨后坠等严重膝关节功能障碍,若未能及时诊治会造成膝关节及关节软骨退变。单纯的PLC损伤较少见,大多数伴有交叉韧带的损伤,在交叉韧带损伤的重建手术中,若忽略了后外侧角损伤的治疗,将会导致重建失败[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自体半腱和股薄肌腱移植重建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和后外侧角韧带结构联合损伤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外侧副韧带结构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四股半腱肌腱移植重建交叉韧带,双股半腱肌腱或股薄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结构。关节镜下于前或后交叉韧带止点处分别钻隧道,四股半腱肌肌腱重建前或后交叉韧带;半腱或股薄肌肌腱用Aesculap聚乙烯缝线编织缝合肌腱两端,在腓骨及股骨外侧副韧带附着点处钻骨隧道,用缝线钢板悬吊固定;加固肌腱股骨止点,同时修复腓韧带。术后对患者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和活动度进行至少1年(12~26个月,平均19.4个月)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1]评价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结果: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中,膝关节完全伸直位无膝内翻不稳定者;屈膝30°位,无膝内翻不稳定者10例,膝内翻Ⅰ度不稳定者2例;俯卧位膝关节屈膝30°,所有患者小腿外旋活动均与对侧相同;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38.1分,术后平均87.3分。结论:自体四股半腱肌腱联合双股半腱或股薄肌腱移植联合重建合并有交叉韧带断裂的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具有移植肌腱创伤小、材料理想、解剖等长重建及固定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膝关节后侧角损伤患者44例,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分析患者肌腱和韧带等部位的走行、信号强度的变化、形态及伴随症状。结果急性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敏感度为90%(18/20),特异性为50%(10/20),准确性为70%(14/20);肌腱损伤患者的敏感度为83.3%(20/24),特异性为66.7%(16/24),准确性为75.0%(18/24),与手术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磁共振成像对诊断急性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可清楚膝关节外侧角损伤后患者的解剖结构,对急性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检查效果较理想,对临床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后外侧结构(PLS)断裂和重建后膝关节外旋稳定性的改变。方法16具完整新鲜的下肢标本,膝关节保持0°、30°、60°、90°位置,对胫骨远端施加5kg·m·s^-2外旋扭力矩,测得胫骨的外旋角度值;依次切断后交叉韧带、胭腓韧带(PFL)和胭肌腱(PT),每切断一条韧带或肌腱后测量胫骨的外旋角度值;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自体跟腱重建胭肌腱和胭腓韧带,每次重建后测量胫骨外旋角度值。结果单独后交叉韧带切断后,胫骨外旋角度没有增加(屈曲60°:正常组外旋14.1°,PCL切断组14.57°;q=0.47;P〉0.05);胭腓韧带切断后,屈曲60°和90°时胫骨的外旋角度大于正常膝关节(屈曲60°:PFL切断组外旋16.94°;q值2.84,P〈0.05);胭肌腱切断后,0°-90°范围胫骨外旋角度均增加至最大(屈曲60°:外旋28.1°;q=14.01,P〈0.05)。单独后交叉韧带重建后胫骨外旋角度仍大于正常膝关节(屈曲60°:外旋27.67°;q值0.425,P〈0.05);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结构联合重建后胫骨的外旋角度与正常膝关节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性(屈曲60°:外旋14.51°;q=0.412,P〈0.05),但变化幅度未超过1°。结论单独后交叉韧带的损伤对膝关节的外旋稳定性没有影响,但联合后外侧结构损伤后导致膝关节外旋不稳;胭肌腱断裂后膝关节产生了最大角度的过度外旋;单独后交叉韧带的重建部分恢复联合损伤后膝关节的过度外旋;后外侧结构和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后膝关节外旋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早期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LC)损伤合并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50例PLC损伤合并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PLC合并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手术,其中,实施PLC结合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和后交叉韧带(PCL)断裂患者12例,PLC结合ACL患者17例,PLC结合PCL患者21例。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关于膝关节功能评分表(Lysholm)和膝关节评估表(IKDC)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患者在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膝关节IKDC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断裂进行早期重建手术后能明显提高患者关节功能,提示患者生活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52例(52膝),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软骨前角宽度、后角宽度和曲率半径明显低于治疗前,而体部宽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8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而MRI的应用能有效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17.
膝关节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复杂的关节,它支撑了人体约90%的重力,是人体的各种活动中负荷较大的关节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伤、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的增加,膝关节损伤越来越多见.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损伤后常常较难得到很好的诊断与治疗.随着近年来对骨科应用解剖的深入研究,有些学者提出了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 (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的概念.膝关节后外侧区有着众多、复杂的解剖结构,这一区域曾一度被认为是膝关节的"阴暗面"(dark side)[1],骨科医生对其了解比较少,在联合其他韧带损伤时,此处韧带损伤的诊断在临床上很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腱模拟重建PLC的三大核心韧带治疗Fanelli B型或C型韧带实质部断裂的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24例,均为多发韧带损伤,随访时间大于1年,比较手术前后伸膝0°位、屈膝30°位膝关节内翻、外旋试验(Dial-test)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伸膝无受限,轻度屈膝受限.内翻情况:术前伸膝0°位Ⅱ度11例,Ⅲ度13例.屈膝30°位Ⅱ度9例,Ⅲ度15例;术后伸膝0°位Ⅰ度2例,屈膝30°位Ⅰ度5例,其余阴性.Dial-test:术前胫骨外旋增加角度均大于10°,其中C级21例,D级3例;术后均小于10°,其中A级19例,B级5例.患者术前IKDC评分均为D级,术后患者均认为获得改善或明显改善,A级9例,B级15例.结论 采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PLC,基本再现了三根韧带的走形,能够较好地纠正膝关节后外侧不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刘昱江;王永刚;闫生亮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9):1024-1026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半膜肌动力加强治疗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PMC)手术对膝关节后内侧角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12月共治疗21例后内侧结构损伤中1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5例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断裂,4例为单纯后内侧角损伤。所有合并后内侧角损伤患者均行半膜肌腱移位动力加强替代后内侧结构的方法,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Lysholm(2000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症状评分表)评分(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条件特异性评分)和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对疗效进行综合评价及IKDC评级,并比较术前后外翻应力实验,Slocum试验。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18个月),关节功能评定.Lysholm评分术前(12.4±12.5)分低于术后(92.03±0.91)分(P<0.05),IKDC术后12个月评级:A级17例(80.95%),B级2例(9.52%),C级0例;术后12个月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较术前提高5分,关节活动度提高50°。运动试验检查:外翻应力试验Ⅲ°及Slocum试验均为阴性。关节屈膝活动术前(70±18)°,术后12个月(121±19)°;疗效评定:优良18例,中2例.结论半膜肌移位动力加强治疗膝关节后内侧角急性损伤能够显著恢复膝关节后内侧解剖结构稳定性,术式简单,节省时间。可以收到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自体半腱肌肌腱在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中解剖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治疗体会。方法:取自体半腱肌肌腱用Aesculap聚乙烯缝线编织缝合肌腱两端,在腓骨及股骨膝关节后外侧结构肌腱附着点处钻骨隧道,用缝线纽扣钢板悬吊固定。结果:17例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2.5年,膝关节的稳定性良好。结论:应用半腱肌肌腱治疗在膝关节后外侧结构损伤中重建膝关节后外侧结构的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