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测定丙戊酸钠缓释片释放度的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并与已有滴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SHIMADAZU VPC18色谱柱,以0.12%四丁基氢氧化铵缓冲液(含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用10%磷酸调节pH值至6.0)-甲醇(50∶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7 nm。结果:HPLC法测定丙戊酸钠在50~6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n=9),RSD为0.4%。测定3批样品结果HPLC法与《中国药典》的滴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所建方法准确、方便,可作为丙戊酸钠缓释片释放度的药典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制丙戊酸钠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并与市售丙戊酸钠片和丙戊酸钠缓释片(德巴金)体外释放特性进行比较。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XD释放度测定第一法,以磷酸缓冲液为释放介质,采用HPLC测定介质中丙戊酸钠含量,并计算其累积释放度。对三种制剂的释放数据分别以零级释放、单指数模型、希古切(Higuchi)方程、威布尔(Weibull)分布模型和Regter-pappes模型进行拟合,求出相应的特征参数,探讨其体外释放规律。结果:丙戊酸钠片以希古切(Higuchi)为最佳拟合模型;自制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德巴金释放度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威布尔(Weibull)分布模型。结论:从Ritger-peppas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丙戊酸钠缓释片释放为骨架溶蚀机制,德巴金为Fick扩散机制。  相似文献   

3.
丙戊酸钠缓释片的制备及其释放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丙戊酸钠缓释片并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丙戊酸钠微囊,通过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检测方法对微囊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永停滴定法测定丙戊酸钠微囊含量及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结果 喷雾干燥法制备的丙戊酸钠微囊质量较好,所制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结论 运用丙戊酸钠微囊制备缓释片的工艺简便、可靠,体外释放证明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国产和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国产和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两种制剂500mg;另20健康男性志愿者双周期随机交叉多次口服国产和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两种制剂500mg,用高效液相-荧光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丙戊酸钠的浓度,并用3P97程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单次口服国产及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Cmax分别为36.45±6.57和34.40±4.66 mg·L-1;Tmax分别为11.20±1.60和10.20±2.75h;AUC0-∞分别为1329.87±397.49和1243.43±360.00mg·L-1·h;单次口服国产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8.38±19.95%.多次口服国产及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Cmax分别为59.05±10.67和60.69±14.81 mg·L-1;Cmin分别为38.17±9.36和35.48±9.44mg·L-1;Tmax分别为8.80±3.43和7.75±3.16h;波动百分率DF%分别为44.95±15.48%和53.99±17.41%;AUCss0-t分别为1154.94±237.05和1142.82±293.71mg·L-1·h;多次口服国产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5.42±24.36%.利用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对国产和进口复方丙戊酸钠缓释片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论:单次口服和多次口服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其常规片剂治疗小儿癫痫的有效性。方法:92例诊断为癫痫的儿童以随机抽样法分为缓释片组(46例)和常规片剂组(46例),缓释片组给药剂量为25~30 mg.kg-1.d-1,常规片剂组给药剂量为20~30 mg.kg-1.d-1,3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经丙戊酸钠治疗后,缓释片组的总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常规片剂组(60.9%),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缓释片组不良反应较轻。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癫痫疗效明显优于其常规片剂,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缓释片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外伤性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探讨其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并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血药浓度在50~100 mg·L-1的患者其癫痫症状控制较好,低于 50 mg·L-1者癫痫症状控制较差,超过 100 mg·L-1则容易出现副作用.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外伤性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相对平稳,但仍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需进行必要的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丙戊酸钠缓释片具有抗癫痫作用,既可作为单药治疗,也可作为辅助治疗,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并证实有效性和安全性。尽管临床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癫痫引起皮疹少见,但是也偶有发生。提示医生应仔细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的异常表现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GC测定丙戊酸钠缓释片的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缓释片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聚乙二醇为固定液的HP-FFAP色谱柱(30 m×0.53 mm,1 μm),柱温为程序升温;氮气为载气,流速为10 mL·min-1;直接进样1.0 μL,进样口温度200℃;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50℃。结果 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能有效分离丙戊酸钠缓释片中的10个杂质;丙戊酸在1.01~8.06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2,n=5),最低检出限为0.403 μg·mL-1。方法重复性良好,各杂质加样回收率均>90%,且RSD均<5%。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丙戊酸钠缓释片的有关物质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帕罗西汀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和丙戊酸钠治疗伴焦虑抑郁症的疗效、安全性及用药依从性。方法 60例伴焦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疗程均为6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安全性,从用药开始随访(门诊或电话随访)3个月观察对用药的依从性。在治疗前后1、2、4、6周末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经6周治疗,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43.3%;治疗后1、2、4周末TE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末TE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疗效和丙戊酸钠相当,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丙戊酸钠低、且服药依从性好于丙戊酸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游本刚  唐丽华  刘扬  孙雄华 《中国药房》2009,(16):1237-1239
目的:对影响尼群地平缓释微丸中药物体外释放的制备工艺因素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尼群地平缓释微丸,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对影响缓释微丸中药物释放的润湿剂乙醇浓度及用量、挤出速度、滚圆转速及滚圆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润湿剂用量及乙醇浓度对药物体外释放影响显著,乙醇浓度应在35%以下,用量宜控制在44mL左右。挤出速度、滚圆转速及滚圆时间等对药物体外释放有一定的影响,分别以48r.min-1、1400r.min-1、5min为宜。结论:采用上述制备工艺,可制得释药速度符合要求的尼群地平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琥乙红霉素缓释片体外释放研究分析的硫酸显色法。方法以900 mL经脱气处理的0.1 mol/L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转速为75 r/min,75%的硫酸溶液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82 nm波长处对琥乙红霉素缓释片的释放度进行测定。结果琥乙红霉素显色后质量浓度在40~72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0.76%;12 h内3批样品的释放量均在标示量的90%以上。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琥乙红霉素缓释片释放度的测定,为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南生  王武弟 《中国药业》2002,11(11):29-30
目的:考察不同pH条件下药物的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不同pH的释放介质,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体外释放度转篮法测定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的释放情况。结果:该药的释放受pH值的影响较大。结论:采用pH=6的介质作为体外释放试验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吴秋帆  陈洁 《中国药房》2012,(28):2630-2632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将40例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均分成国产组和进口组。在利培酮用药的基础上,进口组口服进口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国产组口服国产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后,应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疗效评定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进口组总有效率为60.00%,国产组总有效率为65.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BPRS因子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成本-效果比为2.61,进口组为5.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培酮等基础上加用国产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与加用进口丙戊酸钠缓释片比较,疗效、安全性相当,但前者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子吸收方法(AA68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火焰发射波长:589 nm,狭缝0.2nm)测定丙戊酸钠缓释片中钠的含量.该法测定丙戊酸钠中钠元素浓度在1.0~5.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7%(n=9),RSD=0.3%.  相似文献   

16.
赵泉  梁廷平  霍雪臣  程东升 《中国药房》2009,(31):2437-2439
目的:优化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的处方。方法:采用硬脂酸聚烃氧酯(S-40)为基质,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甘油为保湿剂等制备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以累积释药百分率和栓剂硬度为考察指标、8%HPMC和甘油在处方中的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设计法进行处方优化,并进行验证试验及体外释药模型拟合。结果:优化后处方组成为阿奇霉素6g,8%HPMC23.52g,甘油29.40g,无水乙醇3g,尼泊金乙酯0.59g,S-40294g。由优化后处方制备的3批栓剂平均含量99.5%,硬度符合要求,体外释放重复性和均一性良好,180min时累积释药百分率均大于98%,体外释药动力学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优化后的阿奇霉素缓释阴道栓处方可行,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符合缓释制剂要求。  相似文献   

17.
混料设计法优化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静  唐开勇  周庆武 《中国药房》2009,(31):2442-2444
目的:评价混料设计法在处方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为模型药物,运用混料设计法优化ISMN缓释片的处方,并与市售ISMN缓释片进行体外释放度的比较。结果:采用混料设计法优化后处方制备的样品其验证值与目标值比较,相似度因子f2达到86.56。且样品体外释放度与市售片比较无差异。结论:混料设计法适合用于处方的优化,并能预测药物的体外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