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姚琳 《中外医疗》2010,30(17):176-176
目的探讨儿童鼻窦和鼻窦炎的CT表现。方法收集61例进行儿童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资料,对儿童儿童鼻窦和鼻窦炎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1例上颌窦、筛窦均气化;额窦13岁以上4/4气化,13以下4例少量气化,最小气化者8岁;蝶窦6岁以上全部有气化,最小气化者3岁。61例中48例有副鼻窦炎症(77.7%),儿童副鼻窦炎症以上颌窦和筛窦炎症为主,有上颌窦炎症占病变组93.8%(45/48),有筛窦炎症占病变组86%(42/48),本组额窦在13岁以上4例气化者中3例有炎症,蝶窦炎最小在3岁即可出现。结论 CT能够很好的显示儿童鼻窦的发育的程度和鼻窦炎症的部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副鼻窦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副鼻窦疾病患者分别行冠状常规和高分辨率CT扫描,将所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53例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结构及粘膜增厚和5例骨质破裂表现在HRCT图像上均得到清晰显示(显示率均为100%)。常规CT仅显示31例窦口鼻道复合体区结构(占58.7%)、38例粘膜增厚(占71%)和3例骨质破坏(占60%)。结论:HRCT对副鼻窦、鼻腔正常细微结构以及局部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  相似文献   

3.
陆业军 《广西医学》2003,25(11):2151-2153
目的:探讨CT检查与X线平片对鼻副鼻窦性炎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162例病人进行冠状位CT常规扫描,同时作普通X线检查对比。结果:CT扫描显示上颌窦慢性炎症性改变63例、额窦炎症20例,筛窦炎症16例,蝶窦炎症12例,全副窦炎症35例,鼻腔鼻窦息肉样变64例,窦腔内液气平面41例,副鼻窦显示正常16例。结论:CT检查不仅能清楚显示鼻腔副鼻窦解剖结构,而且较明确显示炎症所在部位,范围,有无积液等,特别能显示息肉样病变,骨质增生及破坏状况,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为临床诊疗提供较准确价值,是目前鼻腔副鼻窦慢性炎症诊断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成像中窄窗容积再现(VR)图像在显示主动脉窦病变的价值,提高主动脉窦部病变的检出率。方法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46例冠心病患者,67例主动脉成像患者共595例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做窄窗VR图像并动态观察。结果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例,主动脉窦瘤7例,主动脉窦多瓣畸形2例。按常规多层面重建,曲面重建和常规VR像,主动脉瓣多瓣畸形2例及主动脉窦瘤4例漏诊。结论心脏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后窄窗VR图像可以提高主动脉窦部疾病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及MRI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asal and 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行手术病理确诊的SNIP患者100例,术前均有CT及MRI检查,比较CT、MRI、CT结合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CT、MRI的影像诊断特点。结果 100例SNIP中起源于上颌窦27例,筛窦22例,额窦16例,鼻甲15例,窦口鼻道复合体8例,蝶窦7例,不能确认起源5例;CT与MRI诊断的分期符合率为98.0%,明显高于单独CT或MRI的诊断符合率94.0%、96.0%;CT表现:单侧鼻腔鼻窦软组织病变,骨炎症出现率为63.0%(63/100),与起源部位一致率64.6%(42/65),9例出现眶纸板或前颅底骨质破坏,与恶变有关,MRI表现:97例出现脑回征,86例准确预测起源部位(准确率86.0%)。结论 CT联合MRI检查可全面显示SNIP的范围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界线,有助于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起源的准确评估,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窦CT片在诊断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及高危因素。方法:对100例胸片、鼻窦CT提示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进行鼻窦X光(瓦氏位、科氏位)平片对照研究,搜集与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结果:100例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鼻窦CT提示上颌窦、筛窦、蝶窦有不同程度的窦壁黏膜增厚、气液平、窦腔模糊不透明等特征性改变。而瓦氏位、科氏位片仅有81例提示有上述窦腔不同程度窦壁黏膜改变且相同的病人程度明显较CT结果减轻。误诊率、漏诊率分别达19%、60%。结论;对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影像学诊断鼻窦CT扫描优于瓦氏位、科氏位片。反复呼吸道感染且治疗效果不好(病程>2周),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家族中有特应性体质、支气管炎及哮喘史,婴儿期特应性体质(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是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儿童慢性鼻窦炎CT扫描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窦CT扫描对诊治儿童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86例 (162侧 )鼻窦炎患儿于治疗前后均行CT扫描 ,治疗为鼻窦负压交替治疗及上颌窦穿刺冲洗 ,切除邻近病灶器官。结果 :儿童鼻窦炎多为上颌窦炎症 (63 /86) ,部分累及筛窦、额窦 ,全组鼻窦炎少见。结论 :冠位CT能准确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 ,轴位CT显示窦腔内病变 ,冠位、轴位同时检查对鼻窦炎诊治有显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CT诊断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以期降低颅脑损伤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54例颅脑损伤患者的CT诊断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CT诊断正确151例,漏诊3例,漏诊率为1.9%。结论 CT对颅脑损伤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不典型表现要仔细分析,以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与MRI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为真菌性鼻窦炎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与MRI检查,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分析CT、MRI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CT:32例中,上颌窦发病16例,右侧9例,左侧7例;9例蝶窦受累,筛窦7例。表现为窦腔内密度不均软组织影,软组织窗显示非规则窦腔内钙化,受累窦壁骨质可见增生硬化,窦周边界清晰;MRI:与脑实质比较,7例T1WI序列呈均匀低信号,21例等信号,4例伴少量低信号;T2WI病变以低信号为主,伴形态、数量不一高信号;受累鼻窦阻塞性炎症T2WI序列呈高信号,T1WI序列呈等信号,边缘伴明显强化。可侵犯眼眶、海绵窦、脑实质、侵犯颞下窝、翼腭窝,部分可见鼻咽部软组织增厚,可伴硬腭骨质破坏。结论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CT对钙化灶显示率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而MRI在显示病变窦腔受累方面优势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鼻窦骨折中的价值。方法:用螺旋CT对30例鼻外伤患者进行冠状面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对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真正为鼻窦骨折16例,X线平片显示阳性6例,占37.5%。2例CT扫描考虑为骨折,而3D重建显示为血管孔。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为16例,其中上颌窦6例,筛窦3例,颌筛窦2例,额窦2例,额筛窦1例,蝶筛窦及额上颌窦各1例。单纯鼻窦骨折9例,占56.25%,并发上颌骨额突骨折7例,占43.75%,鼻中隔断裂2例占12.50%。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鼻窦骨折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副鼻窦CT两种扫描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副鼻窦病变 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 ,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法 :分别对随机分组的副鼻窦病变采用轴位加重建 45例 ,冠状位 45例 ,进行扫描 ,对比其对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冠状位扫描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优于轴位扫描。结论 :冠状位扫描是副鼻窦病变的首选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疗后副鼻窦放射反应的CT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副鼻窦炎的 CT表现 ,探讨其各个不同时期检查结果的变化规律。方法 14 5例鼻咽癌患者行γ射线放疗 75例 ,行 X射线放疗 70例 ,放疗前、后各个不同时期均行 CT检查。结果 上颌窦和蝶窦的放射反应可分为片状型、月牙型、环型和息肉型。筛窦放射反应以筛窦小房为单位 ,重者也可以多个小房融合成片状 ;筛窦的放射反应在放疗后 3个月内即可出现 ,上颌窦常在 3个月以后出现放射反应 ,而蝶窦一般在放疗后 1年以后才出现 ;大多数病例副鼻窦放射反应在 1年以后难以自动吸收、消退 ;两种方法放疗剂量相同时所致副鼻窦放射反应无明显差别 ,但放疗剂量在 3182 GBq以上时所致副鼻窦放射反应较其它放疗剂量时明显增高。结论  CT检查可为鼻咽癌放疗后副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单侧异常CT影像与术中所见的关系.方法:对55例CT显示单侧鼻腔鼻窦病变并接受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比较,评价其影像诊断的意义.结果:38例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诊断一致;真菌性鼻窦炎10例,1例误诊;3例恶性肿瘤均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其中2例术前误诊.此外,CT检查不能完全反映组织学改变.结论:慢性鼻窦炎各窦腔病理改变不一致,但CT仅显示窦腔均匀密度增高.CT检查能良好地显示真菌性鼻窦炎病变与程度.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CT影像无明显骨质破坏,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5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56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全部行鼻窦CT检查,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病变局限于上颌窦39例,累及筛窦17例,累及蝶窦6例。15例窦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CT影像学技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慢性鼻窦炎在CT影像中表现出的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变异情况,分析慢性鼻窦炎发病的解剖基础及给临床医师在手术中提供必要的解剖依据.方法 选择近期16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CT冠状位扫描,观察中鼻道及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的CT表现.结果 162例(324侧)副鼻窦CT影像中,出现鼻道窦口复合体的变异共有219侧.其中主要包括中鼻甲气化,眶下气房(Haller's气房),筛大泡,鼻丘过度气化,钩突肥大和偏移(内移、外移).各种解剖变异类型在总变异中出现的几率分别为:中鼻甲气化32%,Haller气房6%,筛泡气化变异28%,钩突变异48%,鼻丘过度气化1%.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总出现率为67.59%.结论 在鼻窦炎的CT扫描中中鼻道和鼻道窦口复合体区域解剖变异较常见,CT可以给鼻窦炎患者提供部分解剖学基础,并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并可预防手术并发症,给鼻内镜手术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CT冠状位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附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冠状位扫描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鼻窦炎病例。全部58例病例术前经冠状位CT平描。结果:单纯性鼻窦炎27例,鼻窦炎伴有鼻息肉21例,全组鼻窦炎伴复发。多发性息肉10例,其中16例伴有筛窦骨质增生;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病例常合并中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Haller气房、钩突异常等解剖变异。结论:CT冠状位扫描能直观的显示鼻道、鼻窦整体解剖影像,显示病变范围、大小、比邻关系及继发改变,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总结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探讨CT检查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人资料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与CT检查进行分析比较。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结果 100例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真菌球型68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8例。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窦腔散在较均匀毛玻璃特征或极不规则的线状,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窦壁骨质侵蚀15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3例,其中1例累及眼眶。有2例侧颅底骨质吸收。鼻腔或鼻窦内分布黏蛋白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鼻窦CT扫描显示与其他鼻窦炎不同。CT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睫神经痛误诊情况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36例鼻睫神经痛患者误诊病史、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确诊依据、治疗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致的鼻腔检查及鼻窭CT扫描是防止漏诊、误诊的重要手段,鼻内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提高对鼻睫神经痛的认识,明确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详细的鼻腔检查可减少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患者,术前行CT检查和评估,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23例患者CT均提示蝶窦腔内浑浊影,其中有高密度的钙化斑块或斑点18例(78.3%),窦腔骨壁增厚5例(21.7%),蝶窦前壁破坏3例(13.10),窦腔内有气泡样影2例(8.6%),术前影像学诊断结果和术中术腔情况以及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一致。结论CT对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窦炎的确诊有独特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CT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脑转移瘤临床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勇  周良璋 《九江医学》2004,19(1):20-21
目的:评价头颅增强扫描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3年6月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50例脑转移瘤病例。结果:CT平扫时发现病灶74个,增强扫描时发现病灶252个;增强扫描比平扫多检出病灶178个。结论:头颅增强扫描比CT平扫更能有效的提高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减少诊断中的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