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疗效,分析CD40/CD40L与痰瘀互结气郁证证候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将52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心痛方治疗,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内中膜厚度(IMT)、CD40、CD40L。结果两组治疗后CD40/CD40L、中医证候积分、Crouse积分及I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40/CD40L与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及IMT之间均有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CD40/CD40L与痰瘀互结气郁证证候及颈动脉斑块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证候特点及其痰瘀互结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稳定型心绞痛病人194例,统计受试者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根据中医四诊信息归纳病人证候信息。结果:194例受试者中,痰瘀互结型86例(44.3%),气虚血瘀型52例(26.8%),气阴两虚型29例(14.9%),气滞血瘀型27例(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包括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痰瘀互结型独立影响因素为BMI、Hb、AST。结论:稳定型心绞痛证候分布中痰瘀互结型占比最高;BMI、Hb、AST是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型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从痰瘀论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称为“眩晕”“冒眩”“郁冒”等,《杂病广要》云“眩者玄也,谓忽然眼见黑花昏乱,少顷方定。晕者运也,谓头目若坐舟车而旋转也,甚有至于卒倒而不知者”。对其病因病机的探讨,认为多为风、火、痰、瘀、虚。现试从痰瘀互结理论探讨其发病基础,以寻找其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服丹蒌片,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心电图及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为7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2%,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8.2%,均高于对照组的70.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脂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较好的效果(P〈0.05)。结论丹蒌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病人临床症状,降低血脂,具有一定的稳定斑块作用,对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痰瘀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之间的关系,为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68例,观察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痰瘀辨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狭窄程度例数在各中医痰瘀辨证的分布: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重度狭窄(51/368)、完全狭窄(26/368)以痰瘀相兼证主(P<0.05)。不同狭窄程度支数在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度、中度狭窄以非痰瘀证多见(P<0.05);重度狭窄、完全狭窄以痰瘀相兼证(123/755、41/755)为主(P<0.05)。冠脉病变支数与痰瘀辨证关系:冠脉单支病变者以非痰瘀证为主,多支病变者以痰瘀相兼证为主。各中医证型组间冠脉病变总支数由痰浊证、血瘀证、痰瘀相兼证、非痰瘀证逐渐增加。结论冠心病痰瘀辨证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阐明痛风概念、病因病机基础上,系统阐述中医治疗痰瘀阻滞型痛风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中医治疗痛风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痰瘀阻滞型痛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厥心痛”“真心痛”等病证范畴,是人类常见多发病之一,目前仍然是医学界研究攻关的热点和难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紧张的工作压力,本病的发病率有日渐攀升之势。而痰瘀互结型冠心病亦随上述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冠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分析"痰瘀"病理因素与腹型肥胖高血压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有效控制肥胖高血压及防治靶器官损害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共纳入上海地区227例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采集一般资料、中医症状、糖脂代谢、早期肾脏损害指标、心脏超声等,结合四诊进行中医辨证,按有无痰瘀兼夹证进行比较,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型肥胖高血压病人中肝火亢盛证76例(33.5%),阴虚阳亢证42例(18.5%),痰湿壅盛证84例(37.0%),阴阳两虚证23例(11.0%),兼有痰瘀互结证共106例(46.7%)。痰瘀互结组较非痰瘀互结组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显著升高(P0.05),痰瘀互结组较非痰瘀互结组合并症数目、合并冠心病比例(59.4%vs 43.8%)、糖化血红蛋白、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MA)/肌酐(Cr)和尿MA显著增加(P0.05)。结论上海地区腹型肥胖高血压的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居多;痰瘀互结证易发生左室肥厚,且冠心病患病率和早期肾损害指标更高。  相似文献   

9.
贾秀兰从痰瘀论治眩晕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秀兰主任医师根据临床长期观察研究,从痰瘀互结辨证论治眩晕,取得较好疗效.观将贾秀兰主任医师治疗眩晕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PLT)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病人分为痰瘀互结证组30例与非痰瘀互结证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INR和PLT水平,并收集病人的年龄、性别、血压、体质指数(BMI)和吸烟、酗酒、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等情况,比较两组INR、PLT水平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并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INR、PLT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痰瘀互结证组INR明显低于非痰瘀互结证组(P0.05),而PLT、舒张压、BMI水平和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比例明显高于非痰瘀互结证组(P0.05);痰瘀互结证与PLT、BMI、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呈正相关(P0.05),与INR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INR、PLT、BMI、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从“痰瘀”辨证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心病(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CHD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现代医学技术着手探讨CHD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在本质,试图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些可靠的客观依据,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现在许多结果证实了“痰瘀”在CHD发病中有重要意义,以痰瘀为突破口探讨CHD中医辨证分型取得了一些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病证本质的客观化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小板膜上P选择素(CD62p)变化的关系,对缺血性中风进行客观化研究,以揭示缺血性中风的病证本质。方法 将72例缺血性中风病人辨证分型分为3组:痰瘀阻络型组、痰热腑实型组、气虚血瘀型组,每组24例。另设健康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人员24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的血中性粒细胞表面(ICAM-1)、CD62p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性中风病人血ICAM -1、CD62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缺血性中风3证型组之间,痰瘀阻络型组ICAM-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气虚血瘀型组和痰热腑实型组(P〈0.01);疾瘀阻络型组和气虚血瘀型组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痰热腑实型组(P〈0.01);3证型组中以痰瘀阻络型组的ICAM-1、CD62p升高为最显著。结论 缺血性中风不同证型的ICAM-1、CD62p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ICAM-1反映了体内痰阻或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而CD62p反映了体内血瘀状态,提示痰瘀阻络可能是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病变特征。方法选择77例冠心病合并CAS病人,辨证分为痰瘀互结型组(47例)和非痰瘀互结型组(30例)。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史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血脂等。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比、BMI、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痰瘀互结组比较,痰瘀互结型组IMT、PWV、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P0.05)。两组间ABI、斑块面积、斑块分级、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CAS病人血管功能及结构较非痰瘀互结型更差,IMT、PWV、TC、LDL-C可作为痰瘀互结型辨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的分析和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检测,研究MS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及其与血清脂肪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对23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瘀互结组、痰浊阻遏组、气阴两虚组和阴虚热盛组,检测其血清脂肪因子,并对中医证候进行频数分析。结果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阻遏组血清瘦素(L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抵抗素(Resisti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较高,与气阴两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阻遏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较低,与气阴两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较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中医症状、舌脉及病机出现的频次和频率具有一定规律,其病机出现的频次和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阻遏>痰瘀互结>气阴两虚>阴虚热盛。结论痰浊和血瘀可能是脂肪因子分泌及代谢异常并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关键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血瘀证的发生发展具有依时性、依空性,其依时性体现在以正气亏虚为始,痰浊内聚、营血瘀滞为时间推移之产物,分阶段、渐次形成心血瘀阻证;依空性指在痰瘀互结等病理产物的影响下促使冠心病血瘀证不断发生病位的传变,从而导致血瘀证不同亚型的衍生。在缺乏对血瘀证起始、转归整个过程的研究时,这种孤立存在、缺乏联系的病理学现象并不能诠释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病机变化的特点。本文以中医时空医学理论为指导,详细阐述了冠心病血瘀证的证型演变过程,并从现代基础医学的角度出发,以自噬为切入点探讨了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演变机制,从整体上把握冠心病血瘀证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以期为中医冠心病血瘀证的精准诊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脂化瘀方对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仍未达标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人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人72例,均经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仍未达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加用安慰剂,治疗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及清脂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FIB)及红细胞比容]、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9%与63.9%,P<0.05)。治疗后,治疗组sdLDL-C、TC、LDL-C、FIB、红细胞比容、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痰瘀伏邪,蕴毒损络”角度,观察应用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都应用西药规范干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同时联用豁痰解毒通络饮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 w。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心绞痛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浆NO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浆IL-1β、ET-1、hs-CRP水平、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在心电平板运动试验中显示观察组在总运动时长、ST段下移0.1 mV时长、ST段下移幅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豁痰解毒通络饮联合常规治疗可以达到明显改善微血管心绞痛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痰瘀互结证与红细胞计数、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015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体检和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并进行逐一问卷调查,共筛选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445例,其中非痰瘀互结证251例,痰瘀互结证194例,分析比较两组红细胞计数和血脂水平。结果痰瘀互结证组舒张压(DBP)、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非痰瘀互结证,而收缩压(SBP)低于非痰瘀互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DBP、RBC、HB、TG、LDL-C与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性;SBP与痰瘀互结证呈负相关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RBC、LDL-C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结论 RBC、LDL-C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可作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沈建平教授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是冠心病的发病之本,痰瘀互结、邪热内蕴是致病之标,治疗上强调标本同治,根据病因病机提出益气养阴、化痰逐瘀兼清热的治疗原则,临证时审证求因,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观察冠心病房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房颤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的临床症状、性别、年龄、病程、类型合并危险因素心室率等,并根据临床症状探讨中医症候分布规律。结果各种证型中占大多数的为气滞血瘀型以及痰浊阻滞型,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顺序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气虚血瘀痰火扰心肝肾阴虚。结论冠心病房颤患者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为多数,其次为痰瘀、气虚等症素,相兼多数,多数虚实夹杂、多证相兼,病情较为复杂,中西药治疗具有疗效高、副反应少、毒性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